首页 > 学术论文

欧亚大陆各季节温度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9:55
热度:

欧亚大陆各季节温度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摘要】:本文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1979-2011年欧亚大陆地区(0-180°E,0-90°N)春、夏、秋、冬各季节地

【摘要】:本文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1979-2011年欧亚大陆地区(0-180°E,0-90°N)春、夏、秋、冬各季节地表温度的演变特征。发现春、夏、秋季温度的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型大部分地区呈现一致变化的特征,而冬季温度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季节,呈现为中纬度与高、低纬度反相变化的特征,并且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转折,转折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冬季温度异常偏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进一步讨论了2000年前后欧亚大陆地区冬季温度年代际转折的特征,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均有明显的转折特征。年代际转折后,西伯利亚高压和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欧亚大陆地区经向型环流增强,同时低层有一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这些高低空系统的配置都有利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温度异常偏低。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
【关键词】:全球变暖 欧亚大陆 季节温度 年代际转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68 长江学者 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PCSIRT)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0引言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全球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增暖趋势[1]。上个世纪,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约0.6℃,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变暖趋势最大,且全球最显著的增暖区域在北半球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2]。前人针对全球年平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丁一汇;马晓青;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张秀年,严华生,郭世昌

哈尔滨降水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矫玲玲;王庆余;唐凯;任丽;金磊;

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    邓振镛;倾继祖;黄蕾诺;奚立宗;徐金芳;

1951~2008年沈阳市温光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刘刚;王当;

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低温天气成因分析    孙仲毅;张睿光;靳冰凌;王敏;徐朝晖;黄真文;李忠亮;

1961~2004年北方冬麦区气候变率和变化特征    宁金花;申双和;

2010年1月两次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张振伟;

2011年3月12~14日河西走廊东部区域性寒潮天气分析    罗晓玲;刘明春;严志明;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的趋势研究    吴国琳;林然;林志华;吴国梁;吴国斌;刘洋;刘露洋;

近45年来潍坊市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析    高晓梅;秦增良;李树军;马守强;

1960~2000年永福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李立兵;蒋运志;周水明;黄喆敏;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基于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数据监测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    孙佳龙;郭金运;常晓涛;郭淑艳;刘新;

南极生物热耐受性热极限的进化和适应性调节    石红旗;

南极生物热耐受性:热极限的进化和适应性调节    石红旗;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张恒德;

江西汛期降水异常偏少的高中低纬环流特征初探    尹洁;

山西省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研究    赵桂香;赵彩萍;李新生;

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

河南省近44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付祥建;杜子璇;刘伟昌;徐爱东;

中国“变暗和变明”对增暖的可能影响    赵宗慈;罗勇;江滢;

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    郑江坤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    王亮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杨煜达

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    金章东

植被带的南北移动和土地利用情景对未来我国夏季气候的可能影响    李应林

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    任宏利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    南素兰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水稻幼苗叶片生长、蔗糖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军营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    田莹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太白山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    张善红

五十年来秦巴山地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研究    高翔

北京一次强对流引起TST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    胡宁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中国春季气候的影响    邵太华

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蒋伶仙

BCC-AGCM2.0.1模式对东亚地区冬季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吴蓉

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响应    唐志光

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    陈欢

西伯利亚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影响的研究    龚道溢,王绍武

广义坐标系η中的位涡方程    袁卓建

1991年江淮梅雨期一个阻塞个例的Lagrange诊断分析    成新喜,陆汉城,周祖刚,林上金

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王遵娅;丁一汇;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魏凤英,曹鸿兴

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王绍武,叶瑾琳

近百年全球温度变化中的ENSO分量    龚道溢,王绍武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连阴雨过程等熵位涡分析    程鹏;赵庆云;李江萍;孙国武;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于玉斌,姚秀萍

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徐娜;

“后天”来了?    晨曦;

全球变暖将延缓十年?    邓雪梅;

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杨学琴;

全球变暖能否造福人类    许靖华,陈延成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贺淹才

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系统根基破坏    沙炜;

全球变暖危害大过核武器    

容易受伤的候鸟 全球变暖让它们“迷失方向”    

人类将面临七大威胁    禾子;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近40年佳木斯地区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王晓群;付仲沛;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    张焕波;王铮;郑一萍;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    刘书越;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黄小刚;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揭毅;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北极气候    

全球变暖 欧洲环境气候将改变    杨骏

全球变暖带来高度风险    王海峰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覆巢之下无完卵,全球变暖美国能独自“凉快”?    叶书宏

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责无旁贷    李学华

既然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还这么冷    

用“节能衫”抗击全球变暖    赵方宇 任荃

气候争论:是什么让地球变暖?    何晨 译

我自太空观云海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21世纪以来欧亚冷冬频发与冬季AO、极涡的联系及其机理    沈柏竹

语言实践、策略与规范传播    谢婷婷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王谋

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    季明霞

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    陈潇潇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    赵海坤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胡富蓉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    谢潇

美日气候外交比较研究    杨锐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尹文有

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蒋伶仙

人为硫酸盐增多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型的影响    吴伟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中国外交调整与创新背景下的气候外交    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