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暖池热含量及南海对流的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9:51
热度:

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暖池热含量及南海对流的特征【摘要】:历年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的重建过程存在差异,本文着重分析南亚高压东部中心的消亡过程,结合150hPa流场资料、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摘要】:历年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的重建过程存在差异,本文着重分析南亚高压东部中心的消亡过程,结合150hPa流场资料、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位势温度将南亚高压的重建过程分为五类,并且分析了南亚高压开始分裂到东部中心消亡过程中暖池热含量及南海对流的特征,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况在不同的东部中心变化过程中有不同的特征,当东部中心不稳定,出现振荡、再生等现象,并且东中心消失时间较晚时,暖池暖水体积表现得较大,且暖中心位置靠东;而当东中心相对稳定,消失时间较早时,则暖水体积表现得较小,且在靠近菲律宾的海域常有暖中心发展。说明暖池热状况与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双中心"的维持时间有密切关系。(2)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东部中心消亡的时间可能因南海对流建立以后发展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对流发展强盛且时间相对较早时,东部中心消失时间也较早,反之消失相对较晚,且常常有不稳定的情况出现。(3)南亚高压分裂的时间在不同的年份存在差异,不同类别的分裂过程中对流在中南半岛建立的时间(西中心出现的时间)也各有特征。当对流建立时间较早,对流较强且位置靠北的时候,南亚高压分裂时间相对较早,分裂过程明显,反之则南亚高压分裂时间较晚,甚至有时候不出现明显的分裂过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与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暖池 对流
【基金】:国家973项目(2013CB43010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87)
【分类号】:P732
【正文快照】: 1引言南亚高压是位于对流层高层的稳定而庞大的高压系统[1],在春夏过渡阶段,南亚高压从菲律宾群岛向西北移动到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在南海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反气旋系统分裂现象,表现为“双中心”结构[2]。刘伯奇等的研究对南亚高压在春季的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将这个过程称为南亚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刘伯奇;何金海;王黎娟;

亚澳“大陆桥”对流影响东亚夏季风建立的可能机制    何金海;温敏;丁一汇;张人禾;

亚澳“大陆桥”地区降水和对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温敏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李万彪,周春平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吴国雄,刘屹岷,刘平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及对流异常    陈永利,胡敦欣

夏季热带对流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    胡姗姗;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特征    刘文静;丁国香;

夏季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西太副高短期东退的机制分析    孟伟;张琴;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胡顺起;韩永清;朱义青;

The Impact of the South Asia High Bimodality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降水与大洋暖池气候的相关特征研究    白庆梅;田文寿;冯兆东;王澄海;靳立亚;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大洋暖池特征变化和成因的研究    周春平,李万彪

东亚季风和中国梅雨暴雨研究的评述    李峰

冬夏季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变化的模态特征    李晓婧;肖天贵;孙照渤;唐毅;黄金霞;

能量平衡如何影响反气旋脊点水平位移    王万里;刘耀林;杨宏青;王学雷;侯浩波;王祖武;邓南圣;蔡述明;任福民;吴小平;王卫国;谢应齐;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不同区域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旱涝影响的诊断研究和预测试验    王蕾;张人禾;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    王蕾;黄嘉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指数的动力相关因子诊断判别    董兆俊;

2003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异及中国南方高温形成机理研究    林建;毕宝贵;何金海;

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岚;吴国雄;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福建夏季降水异常与ENSO循环及东亚季风的关系    蔡学湛;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贵州特大干旱分析    王兴菊;

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王天顺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郑建秋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俞亚勋

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蒋兴文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钟珊珊

春夏过渡期青藏高原东缘非绝热加热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孙绩华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肖天贵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全球低频遥相关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    杨若文

IPCC模式对印太暖池模拟的研究    孙燕

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    白慧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李元妮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韩永清

高原地区NASA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和南亚高压活动及其旱涝影响分析    王斌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季风中的作用    靳莉君

北部湾北部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陆岸青

中国夏季降水影响因子评估和统计预测研究    郭玲

东北春夏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    张霏燕

不同海域异常模对中国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    吴燕珠

冬季冰岛低压一组环流指数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洪芳玲

ENSO与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层热含量及副热带高压变异的关系    林传兰

A STUDY OF CIRCUL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ASIAN AND INDIAN SUMMER MonSOONS THEIR INTERACTION    朱乾根,何金海,王盘兴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y of Subtropical High over East Asia and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黄荣辉,卢里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Circulations of the SAH in Its Seasonal Evolution    刘宣飞,朱乾根,郭品文

A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orced Local Hadley (Anti-Hadley)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n and Indian Monsoon Regions    袁卓建,王同美,贺海晏,罗会邦,郭裕福

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与趋暖性 (英文)    钱永甫 ,张琼 ,姚永红 ,张学洪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sian-Australian "Land Bridge"    何金海;温敏;王黎娟;徐海明;

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南海海温变化与初夏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及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关系的分析    罗绍华,金祖辉

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型的年际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黄荣辉,孙凤英

用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的周期关系做多雨时段的预报研究    赵改英,刘冰,齐收金

大气臭氧层变化与南亚高压活动关系的探讨    苏绍基,王卫国

南亚高压中部型与我国雨带分布    余鹤书,晁淑懿

南亚高压稳定流型的判别及中期降水预报    晁淑懿,李兰芬

热力强迫对湿斜压大气中南亚高压平衡态的影响    李维亮,刘四臣

南亚高压与华南汛期天气    张淑惠

100hPa30—50天大气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东西变动的关系    李跃清;

南亚高压季节变化中的正斜压环流转换特征    刘宣飞,朱乾根,郭品文

初夏南亚高压转型与季风垂直环流的关系    陶崇萱 ,尹树新 ,梁汉明 ,谭信珍

南亚高压和极涡活动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张婧严,叶希文

江淮梅雨异常与南亚高压的合成分析    孙云;毛文书;孙玉稳;

春季南亚高压的强度异常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张琪;陈海山;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其与梅雨关系的研究    胡洛林;刘梅;濮梅娟;杨秋明;

2002—2005年南亚高压进退与江苏梅雨关系研究    刘梅;胡洛林;李进喜;姜麟;濮梅娟;刘文军;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    刘梅;胡洛林;濮梅娟;杨秋明;

春季青藏高原南侧前季风环流圈特征分析    孙瑾;李维京;韩荣青;孙丞虎;

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与极端暴雨事件    王登炎;周小兰;

汛期南亚高压对江苏梅雨特征影响    刘梅;胡洛林;张备;濮梅娟;

江淮梅汛期(6-7月)100hPa南亚高压能谱分析——波能密度    刘梅;胡洛林;俞剑蔚;张备;邓华君;

中国梅雨多模态特征分析    胡景高;周兵;

湿润的南方为何“干渴”    本报记者 郭起豪

加强暖池现象研究提高降水预报水平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新中国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付芳芳 整理

ENSO监测和预测系统    翟盘茂 赵宗慈

浙江气象电网携手灾后重建    通讯员 李伟 顾骏强

厄尔尼诺今年重现太平洋?    本报记者 李欣

全球关注:厄尔尼诺    周毅 李自强

在重建中感受幸福    本报记者 王龙 通讯员 吕东峰

西北太平洋环流与气候实验计划启动    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刘洋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预测达到预期目标    郑彬

南亚高压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张宇

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    胡鹏

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模态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杨建玲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夏季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和输送特征研究    陈斌

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曾刚

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    王黎娟

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    常越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机理研究    于玉斌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于乐江

高原低涡的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轨迹研究    李江萍

南亚高压位置的经向和纬向变化与印度季风以及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魏维

南亚高压内部空气团来源特征的初步分析—后向轨迹法    范秋君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    谭晶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郭帅宏

南海夏季风建立特征分析和模拟及南亚高压西进特征分析    李飞

南亚高压中期纬向运动过程的气候学分析    王蕊

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关系的研究    王群

南亚高压对长江上游夏季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苏东玉

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及其机制研究    郭准

江淮梅雨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毛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