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5:55
热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摘要】: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共4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每个干旱过程,进而得到各个台站每年的

【摘要】: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共4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每个干旱过程,进而得到各个台站每年的干旱日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及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近50年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运用累积频率法对CI指数的阈值进行修正,修正前后值基本一致;安徽省常年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自北向南递减;沿淮淮北及江淮之间东部地区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呈增加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干旱日数EOF展开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75%,第一模态全省一致为正,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第二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多(少)南少(多);第三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三部分,两头多(少)中间少(多);干旱日数主周期为12~13年,次周期为2~3年左右,在12~13年的时间尺度上,近50年干旱日数经历了由少到多3个循环交替,此外,干旱日数在1968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 【作者单位】:安徽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干旱日数 时空特征 干旱指数 安徽省
【基金】:安徽省气象局2009年业务建设类项目《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分类号】:S423
【正文快照】: 引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1],如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30年未遇的秋冬连旱袭击我国北方冬麦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干旱指标、干旱监测诊断及预警技术的研究,邹旭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    袁文平,周广胜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    方文松;刘荣花;马志红;李树岩;师丽魁;

三种干旱指标的比较和新指标的确定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

两种干旱指标在乌海地区干旱分析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赵旭春;王澄海;张永生;姜桓;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及中美两国国家级干旱监测    邹旭恺,张强,王有民,高歌

关于干旱监测评估指标的一种新探讨    庞万才,周晋隆,王桂芝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樊高峰;苗长明;毛裕定;

作物干旱指标对西北半干旱区春小麦缺水特征的反映    张杰;张强;赵建华;王胜;赵宏;王静;

我国东南部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吴洪宝

近半个世纪我国干旱变化的初步研究    邹旭恺;张强;

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房稳静;陈天锡;张雪芬;武建华;李顺利;贾文秀;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与海温场关系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捷;张强;李勇;

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    邓振镛;倾继祖;黄蕾诺;奚立宗;徐金芳;

湖南省农业旱灾风险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    何斌;赵林;刘明;周磊;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李晶;吕志红;林蓉;刘晓梅;

近50年沈阳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康敏;姜晓艳;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郝立生;闵锦忠;史印山;

1961~2005年临沂市6月降水及成因探析    高安春;高庆秀;申培鲁;刘圣娟;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气象火险指数的适用性研究    于文颖;周广胜;赵先丽;谢艳兵;

沈阳市降水及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康敏;姜晓艳;杨黎黎;赵凤;

近50年来三门峡市降水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气候分析    张燕燕;吉志红;安晋森;

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马柱国;符淙斌;

常州地区梅雨季节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刘银峰;董芹;雷正翠;马天骄;霍焱;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长江上游干旱评估指标初步研究    许继军;杨大文;雷志栋;

福建闽东区域干旱特性分析    陈阿贵;

2009~2010年黔西南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影响评估    李腹广;王芬;杨玲;

2009~2010年遵义市特大秋冬春连旱评估与应对    姚正兰;王君军;

黔西南2010年干旱及季节性缺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蒋斌;岑启林;李克勤;汪法鉴;

黔东南极端干期日数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顾欣;杨绍洪;田鞠萍;潘平珍;

陕西省干旱综合评价预警研究    景毅刚;杜继稳;张树誉;

东中国海热通量及热收支变化研究    刘娜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陆燕元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毛白杨苗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董雯怡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钟珊珊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向大享

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居丽玲

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钱塘江流域干旱预测和评估    林盛吉

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在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张雨

水稻分蘖后期水分亏缺补偿节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周磊

基于TD-SCDMA技术的干旱预警系统研究    李康

南疆滴灌条件下枣树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    王文明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方法研究    任义方

河北省农业旱灾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    张欢

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    刘琳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农业旱情监测适用性研究    陈鹏

江苏省干旱发生规律及其监测预警指标研究    孟翠丽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    王志伟,翟盘茂

中国近代北方极端干湿事件的演变规律    马柱国,华丽娟,任小波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基于DEM的水文物理过程模拟    任立良,刘新仁

应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与估算西北雨养农业区地表能量和蒸散量    张杰,杨兴国,李耀辉,杨启国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黄嘉佑

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缺水研究进展    袁国富,唐登银,罗毅,于强

全球变化科学的进展    安芷生,符淙斌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    秦大河,丁一汇,王绍武,王苏民,董光荣,林而达,刘春蓁,佘之祥,孙惠南,王守荣,伍光和

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张强,胡隐樵

毕节地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成因及防御对策    胡永松;张寿荣;李德章;陈焰犊;聂祥;李应桃;谢明;

气象、水文干旱指数计算方法研究概述    王玲玲,康玲玲,王云璋

渭河流域干旱特征及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初探    和宛琳;徐宗学;

云南省烤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的研究    胡雪琼;朱勇;张茂松;黄中艳;吉文娟;张加云;

铜仁地区2009—2010夏秋冬连旱程度分析及成因初探    杨秀勋;储晓春;舒新明;

2006年夏旱天气影响评估    唐磊;石艳;谭健;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的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郭晶;景元书;王春林;王华;陈慧华;

鹤壁市春旱动态监测及分析    王军,王福州,周官辉,郭魁英,秦成福,杜滨鹤

美国20世纪干旱指数评述    Richard R.Heim Jr;周跃武;冯建英;

干旱的定量化:干旱指数的评价    John Keyantash,John A.Dracup,周跃武 ,王劲松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谢五三;田红;

2010年河南省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    刘雅星;

黔南干旱评估方法研究    舒兴武;唐红忠;张丽;兰昌明;

2009~2010年广西夏秋冬春连旱应急服务探讨    李菁;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及国家级干旱监测业务介绍    王有民;张强;邹旭恺;

基于CI指数的区域干旱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杨帆;胡彩虹;顾万龙;朱业玉;李析男;

镇宁2009~2010年罕见旱情分析评估    褚丽君;李青建;韦琦;

干旱成因与应对    潘来;周翔;付显荣;

用土壤含水率法分析山东干旱    张爱英;崔秀兰;赵玉金;张善君;谢考现;

卫星资料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朱小祥;刘瑞霞;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邹旭恺 肖风劲

近期气象干旱呈四大特点    本报记者 赖敏

华北黄淮西北局地气象干旱持续    记者 杨梅菊 通讯员 郭战峰

加强重大干旱事件预警和应急    记者 王德民 倪永强

奏响春耕备耕协奏曲    本报记者 冯君

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严重    记者 郭起豪

3个月仅一场“透雨”    记者 孙欣欣

10省份大规模人工增雨 1502万公顷土地干旱缓和    于文静 苗艳丽

云南:影响还在加剧    本报记者 冯颖

2010年气象概况公布    张华

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规律    邓北胜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评估研究    卓义

祁连山树木年轮记录的千年湿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张永

中国北方干旱区干旱指标的应用研究    赵旭春

基于WebGIS的湖北省干旱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黄永学

五种干旱指数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茅海祥

广东省干旱动态监测及其影响定量评估研究    郭晶

近50年中国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的客观识别及变化研究    崔冬林

我国东南夏季干旱指数的ECC预测方法    贺晓霞

基于EOS/MODIS卫星数据的甘蔗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匡昭敏

AMSR-E数据监测干旱的方法研究及其在河北省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徐芳

渤海湾西岸海岸气候的观测、诊断与分析    朱莱茵

宝鸡峡灌区气象干旱特性分析及预测    苗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