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5:49
热度: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摘要】:提高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治理大气污染一项重要措施。在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短期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

【摘要】:提高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治理大气污染一项重要措施。在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短期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的情况下,煤制天然气(SNG)这条能源转换路径应运而生。本文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生命周期角度对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性能、环境性能和资源能源消耗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并对煤制天然气用于不同用途时与其它传统的能源利用路径进行对比,阐明煤制天然气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提出科学和量化的分析结果供决策者参考。煤气化技术和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项目要选取的两种关键技术。BGL熔渣气化技术具有蒸汽和氧气单耗低、冷煤气效率和有效气体体积分数高、设备投资少、气化过程产生的废水少等优点,比较适合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于甲烷化技术而言,TREMPTM和CRG甲烷化技术具有较长的催化剂寿命,技术成熟,工艺过程副产高压蒸汽,有利于提高过程的整体能量效率,优先推荐这两种甲烷化技术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SNG应用于城市燃气领域供热燃气、民用燃气和公交燃气三种主要用途时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进行综合量化的评价,并与其他替代方案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由于SNG生产过程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整体上导致了高昂的环境成本,使得SNG仅在应用于民用燃气这一用途时优于传统方案,而在供热燃气和公交燃气两种用途中,与传统燃料或替代方案相比并无优势;发展SNG在本质上是将原本发生在城市区域使用阶段的污染物排放转移到偏远地区的SNG产地。冬季灰霾天气频发,这与冬季燃煤供热排放的灰霾污染物密切相关。本文就SNG用作供热燃气这一主要用途进行深入研究,从灰霾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三方面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并与传统的燃煤供热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NG供热路径生命周期灰霾污染物排放量比燃煤供热路径减少44%,其中在城市区域减少排放高达98%。若全部采用燃气供热,北京地区冬季灰霾污染物排放总量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减少52%。但是,从生命周期角度考虑,SNG供热路径要比燃煤供热路径多消耗90%煤炭资源,温室气体排放量高65%。针对我国的煤制天然气产业,有必要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碳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应对SNG供热路径的灰霾污染物排放转移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大的问题。电力与和SNG在终端使用过程有着很强的相互替代性,二者都可以由煤转化而来。将煤就地转化为电力输送到城市使用是否比煤制天然气路径在环境性能和资源消耗方面更胜一筹呢?本文针对SNG用于城市的发电和餐饮公服领域时,对煤发电和煤制天然气两条能源利用路径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与煤制天然气路径相比,煤发电路径生命周期灰霾污染物排放可减少30-80%,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6-73%,煤炭资源消耗比减少20-69%。就水资源消耗而言,基于空冷技术的煤发电路径的生命周期水资源消耗比煤制天然气路径减少11-74%。由此可见,煤发电路径可有效缓解我国富煤贫水地区的环境和水资源压力,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能源利用路径。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环境影响 资源消耗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66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22
  • 符号说明22-25
  • 第一章 绪论25-36
  • 1.1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28-33
  • 1.1.1 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28-29
  • 1.1.2 煤制天然气研究现状29-33
  •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33
  • 1.3 本文研究内容33-36
  • 第二章 煤制天然气过程技术36-50
  • 2.1 煤制天然气的煤气化技术38-46
  • 2.1.1 主要煤气化技术概述38-40
  • 2.1.2 主要煤气化技术的比较40-46
  • 2.2 煤制天然气的甲烷化技术46-49
  • 2.2.1 主要甲烷化技术概述46-48
  • 2.2.2 主要甲烷化技术的比较48-49
  • 2.3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50-68
  • 3.1 技术经济分析50
  • 3.2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50-51
  • 3.2.1 内部成本51
  • 3.2.2 外部成本51
  • 3.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51-56
  • 3.3.1 LCA的发展与研究现状52-53
  • 3.3.2 LCA方法与框架53-56
  • 3.4 生命周期模型56-66
  • 3.4.1 数据来源与论证56-57
  • 3.4.2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57-59
  • 3.4.3 煤制天然气路径的生命周期模型59-66
  • 3.5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SNG用于城市燃气领域时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68-82
  • 4.1 生命周期模型69-74
  • 4.1.1 SNG及替代路线的生命周期边界69-71
  • 4.1.2 SNG内部成本的计算71-74
  • 4.1.3 生命周期环境排放清单74
  • 4.2 SNG与传统燃料路径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74-81
  • 4.2.1 SNG与天然气的对比74-76
  • 4.2.2 SNG用作供热燃气与煤和天然气的对比76-78
  • 4.2.3 SNG用作民用燃气与LPG的对比78-79
  • 4.2.4 SNG用作公交燃气与柴油和甲醇的对比79-81
  • 4.3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SNG用作供热燃气时的生命周期评价82-97
  • 5.1 生命周期模型83-87
  • 5.1.1 生命周期边界和功能单位83-84
  • 5.1.2 生命周期清单84-87
  • 5.2 结果与讨论87-95
  • 5.2.1 灰霾污染物排放87-89
  • 5.2.2 温室气体排放89-93
  • 5.2.3 生命周期能耗93-95
  • 5.3 本章小结95-97
  • 第六章 煤电与SNG的生命周期评价97-111
  • 6.1 褐煤发电技术的选择97-98
  • 6.2 生命周期模型98-104
  • 6.2.1 生命周期边界和功能单位98-99
  • 6.2.2 终端使用设备99
  • 6.2.3 建模与数据收集99-104
  • 6.3 结果与讨论104-110
  • 6.3.1 灰霾污染物排放104-105
  • 6.3.2 温室气体排放105-107
  • 6.3.3 生命周期煤炭和水资源消耗107-110
  • 6.4 本章小结110-111
  • 结论与展望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6-128
  • 致谢128-129
  • 附件12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刘建成

碳税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    顾宗勤;韩红梅;

基于煤气化工艺技术的选择与评述    章荣林;

碎煤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进展    王鹏;张科达;

直燃吸收式机组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比较    林梓荣;赵先勤;

煤炭利用路线能源效率的全生命周期法评价    朱彬彬;王敏;韩红梅;

基于Shell煤气化工艺的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炉性能研究    徐越,吴一宁,危师让

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杨舒鸿;丁艳军;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王南;裴玲;雷丹凤;曾博;

基于响应面法的煤气化工艺参数效应分析    张进春;侯锦秀;

Shell煤气化装置检修的几点总结    陈春洪;

煤气化技术选择依据    王锦;贺根良;朱春鹏;门长贵;

国内外煤气化工艺技术的选择探讨    寇征;

煤制天然气工程项目化综述    李波;陶剑;李巧;

中国能源生产的累计需求分析    孙博学;聂祚仁;高峰;王志宏;谢志辉;

褐煤基活性焦用于固定床加压气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张文博;安洪光;宋学平;牟伟腾;刘俊峰;

负载型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煤微波热解的催化活性    李兆;赵西成;苗波波;江元汝;赵亚娟;

煤制天然气经济与技术分析    陈建坡;杜翔;

气化参数对干煤粉气化炉气化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王艳玲;曹宝生;

石油焦成浆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    展秀丽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高灰熔点煤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乌晓江

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混合燃料动力学性能研究    王志伟

富氧燃烧过程中的NOx控制及其系统效率研究    游卓

多种政策对我国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分析    梁赛

工业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研究    孔祥东

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    李洪丞

炭材料-Ni催化剂上焦炉气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    惠贺龙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速铁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建模方法    冯旭杰

干煤粉加压气化反应实验及模拟研究    张夜雨

Shell气化炉实时仿真模型研究    陈振洪

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发酵制乙醇工艺分析    胡燕

合成氨厂气化技术安全性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    孔秋福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过程试验和模拟    陈智

加压固定床伊宁煤焦特性研究    王培

陕西燃气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方嘉志

水煤(焦)浆制氢系统中气化与变换单元的集成模拟    万伟

煤气化废水可生化性研究    黄辉华

基于稳定性及气化效果的Shell气化炉结构参数影响研究    杨洋

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    陈听宽;

我国煤制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趋势分析    张小卫;张俊圆;

美国和加拿大页岩气产业政策借鉴    王南;刘兴元;杜东;雷丹凤;杨晶;

复杂条件下页岩气藏生产特征及规律    王南;钟太贤;刘兴元;雷丹凤;

煤气化技术方案比较及选择    何正兆;宫经德;郑振安;汪寿建;

浅析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    刘芹;邢涛;

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现状及其对策    张蓉蓉;

煤加压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步学朋,徐振刚,戢绪国,王鹏,文芳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    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

燃气空调的优势及对燃气和电力调峰的意义    于碧涌,刘锋,金芳,侯根富

战略从智慧中来─—中原天然气产业发展构想扫描    吴泽玲,李洪珍,李少勇

“小康”需要天然气“气化”期待最佳化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    李文阳,周兆华,马志光

天然气:21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

浅谈天然气现状及相关问题    王立华

天然气:21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 ,卢慧

天然气产业的规制与改革研究    杨丽萍,郭广珍

天然气是中国21世纪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卢慧

天然气:二十一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卢慧

天然气:21世纪方兴未艾的能源产业    朱起煌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及布局初探》    刘延伟;

美国天然气市场规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刘毅;刘炜;

兰州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王农;马兴科;侯海云;

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    陈排患;

天然气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    姜子昂;王良景;高千惠;严志;

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探讨    华贲;陈永坚;赖元楷;岳永魁;

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    华贲;

天然气——新世纪的能源主力 推动经济发展的亮点    朱长泽;贡文海;

当天然气进入市场的时候……    庞名立;

高适配性燃气具对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东晓;赖元楷;

天然气产业将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    记者 李春辉

天然气:21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 卢慧

天然气到底应该用在哪儿?    本报记者 王晓阳

科学监管保障天然气产业良性发展    罗佐县

天然气产业应尽可能打破垄断    本报记者  朱彤

天然气价值回归并非价格至上    本报记者  顾克非

天然气:“大气”成就“大器”    本报记者 吴金华戚高亮

民用天然气产业潜力无穷    九三学社 本报记者 陈洋 张牧秋

天然气,点亮百姓新生活    本报记者 崔新龙

积极谋划天然气产业发展    余剑 刘辉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发展研究    刘文阳

我国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段兆芳

我国天然气城市输配运营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与投资机会研究    郭建新

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及升级研究    张伟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LNG中继站建设    王冰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李恒冲

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    檀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