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摘要】:主要通过分析无机碳链工业生产过程中碳的转化过程研究碳高循环资源化的可行性,并以水泥工业为例,采用现有工业自身技术革新及CO2高效转化技术
【关键词】: 水泥工业 温室气体 循环资源化
【基金】:国家“973”(2009CB6232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0854)
【分类号】:F426.71;F206;X322
【正文快照】: 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正日益明显。早期(1000-1860年)人类活动及发展进程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波动趋势很小(≤0.4℃);而在人类工业高速发展的近代(1860-200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快速升高了约0.7℃,而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可达到49%[1-6]。全球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引起各方面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酸性气体CO_2的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陶凤云;张新妙;马润宇;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王绍武,叶瑾琳
用碳化养护电弧熔炉钢渣制备集料和混凝土 常钧;
CO_2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王晓刚;李立清;唐琳;郭三霞;高招;
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分析 韩娟;赵晨;汪牡丹;张坚强;傅国华;熊春荣;
中国与全球气候变化 徐孝纯;
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王明星,张仁健,郑循华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张仁健,王明星,郑循华,李晶,王跃思,刘学义,黎云,王邦中,陈振林
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与综合利用 夏明珠,严莲荷,雷武,王风云,朱彬,赵小蕾
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范彩玲;高向阳;朱保安;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袁旗;李菏民;
菏泽地区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统计特征 黄玉芳;王玮;侯旭东;侯艳丽;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近57年营口市农耕期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曲岩;金巍;郝宏伟;吕一杰;
鲁西南连阴雨气候分析 景安华;张宗灏;孔凡忠;范文锋;
我国竹林碳汇项目可行性分析 戴景晟;谭三清;陈春希;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龚家栋,李小雁
甘肃天水地区45a来强降水与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郭慧;黄涛;邓茂芝;沈永平;孙兰东;黄进;林纾;陶健红;把多辉;王小燕;
亚洲中部干旱区在20世纪两次暖期的表现 王劲松;陈发虎;靳立亚;魏锋;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浙江省岩溶碳汇估算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浅谈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曹跟华;李玉杰;张素云;
广州市化石燃料燃烧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估算 李志琴;罗家海;游江峰;叶琳;孟小春;
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
浙江省灰岩固碳能力初步研究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CO_2回收方法与利用途径及开发建议 胡晓波;胡晓湘;胡庆福;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Li_4SiO_4的制备表征及CO_2吸附与模拟 袁文辉;梁杰;李莉;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利用及其CO_2的处理 柳政根;储满生;王兆才;
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 李明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分离CO_2/CH_4固定载体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颖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方法研究、应用及结果比对分析 王迎红
固载促进传递CO_2分离膜的研究 沈江南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 谢爽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 胡燕平
吸附捕获二氧化碳热质传递的特性研究 牛传凯
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 夏德建
主元分析在制冷故障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康嘉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程健
有机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基础研究 钟战铁
新型CO_2-PSA吸附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张健
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何宏舟
全球海平面上升机制和趋势及其环境效应 杨桂山;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
沼泽甲烷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丁维新,蔡祖聪
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 袁顺全,千怀遂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张金屯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源与汇研究进展 刘强,刘嘉麒,贺怀宇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评价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概要 高峰,孙成权,曲建升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
燃烧污染物N_2O的形成及其抑止 叶长春
发现
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思考 左振军;杨墨;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要在4个方面取得突破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 吴武伟;王晓峰;
水泥工业粉磨技术发展及其装备选型趋向 高长明;
水泥工业CO_2环境负荷及对策分析 刘迪;
如何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素食 环境友善食物指南(二) 姚毅军;
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 张包生;赵秀梅;张喆;马刚;王莉;
如何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肉类和鱼类 环境友善食物指南(一) 姚毅军;
TRIZ理论在燃烧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王明琪;李参军;
新世纪大型水泥集团战略探讨 崔星太;姜亦民;
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 隋同波;文寨军;
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 隋同波;文寨军;
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 隋同波;文寨军;
我国水泥工业绿色GDP初探 高长明;
关于我国水泥工业高污染的反思 高长明;
福建省水泥工业现状及发展概况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防治现状及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曹伟;陈章水;袁文献;
水泥工业利用废物前景广阔 袁文献;毛志伟;
生态水泥与粉体技术 韩仲琦;
突破水泥工业废物处置难题 本报记者 矫阳
美国水泥工业环保政策新动向 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 高长明
2004年世界水泥工业概况 高长明
浅谈水泥工业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湖北省房县钻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朱喜仲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伟
中材集团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30年成就辉煌 韩生华 李志杰
全市水泥工业快速发展 陈杰
刘长发:水泥工业2010年完成调整 本报记者 吴文坤
中美水泥工业合作项目启动 记者韩生华
湖北水泥协会提交报告叫停新上水泥项目 驻湖北记者李文聪
水泥工业健康发展问题分析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叶青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 王艳芬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 马忠海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 孙向阳
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 于洪观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白凤华
水泥工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灰渣技术及重金属离子固化机理的研究 谢燕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 郭李萍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赵建波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填埋处理温室气体 杜吴鹏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构 李瑜婷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毛子熙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痕量卤代烃的初步研究 张芳
后京都时代美国气候政策的调整 魏蜜蜜
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N_2O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张若玉
O_2/CO_2燃烧技术中NO_x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于岩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土壤CH_4、N_2O通量及树干呼吸研究 严玉平
湖北咸宁地区几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增温潜势 阮雷雷
上一篇: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
二氧化碳置换法模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2024-08-19
-
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2024-08-19
-
四川盆地气矿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2024-08-19
-
环氧乙烷,甲醇和二氧化碳一锅法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2024-08-19
-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剂作用对聚乙烯-b-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在碳纳米管上组装形貌的影响2024-08-19
-
DMC催化下的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共聚反应2024-08-19
-
Co取代多酸催化的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耦合反应的机理研究2024-08-19
-
Zn-CoDMC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共聚2024-08-19
-
环氧乙烷-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爆炸試驗2024-08-19
-
环氧乙烷类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初步考察2024-08-19
-
二氧化碳激光引发2-氯-1,1,1,2-四氟乙烷反应2024-08-19
-
单、双核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研究2024-08-19
-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阻止地球变暖2024-08-19
-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中二氧化碳的方法改进2024-08-19
-
二氧化碳中环氧乙烷和乙醛分离色谱柱的选择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