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1:19
热度:

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摘要】:天然气因其清洁、低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很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首选燃料,并逐步计划加大其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比例。根据《BP世界能源统

【摘要】:天然气因其清洁、低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很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首选燃料,并逐步计划加大其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比例。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数据表明,截止到2011年底,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3.2万亿立方米,较2010年增长2.2%,其中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东地区,为6.9%。未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将在环保问题日益受重视的新能源时代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无论是在现有政策不变或是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刺激政策下,到2030年,天然气都将成为化石能源中唯一保持需求增长的能源。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导致经济迅速下滑、能源供应和需求显着下降的当今世界,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 然而,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5%,储产比为29.8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3.6年;与此同时,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居于全球第四位,较2010年增幅高达21.5%,因此,也导致了我国天然气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也逐年增高,2011年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已达到282亿立方米’。据学者推算,2011年国内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46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我国需要从国外进口量占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的三成。另一方面,我国天然气市场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特征,国家将天然气作为公共事业来供给,人为地压低了天然气的出售价格,这就导致天然气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价格,在这种定价方式下,许多国际天然气巨头由于无法获利只得退出国内市场。扭曲的天然气价格给我国天然气供求造成了严重的矛盾,一方面天然气低价供给使得其在消费过程中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对比情况使得天然气供给严重降低。 这意味着我国天然气工业在资源储存量、供给能力、市场调节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天然气资源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对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安全现状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天然气安全预警分析,建立合理的监测预警系统,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军事和外交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健康发展的重点。 本文首先全面分析影响天然气安全的关键因素,根据其确定评价指标并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紧接着对影响天然气安全的评价指标进行预测,天然气的未来安全水平,并开发安全评价预警软件对天然气安全状态进行评价预警,揭示不安全因素形成的早期征兆,为天然气安全预防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的成果如下: 1、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石油安全预警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的对我国天然气安全预警进行研究,根据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预警指标的权重,并对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安全现状及对未来几年我国天然气的安全状况进行预警。 2、通过收集2007年-2011年我国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等相关数据,针对预警指标的不同特点以及预测的难度,运用ARIMA-AR-VAR-GM(1,1)的组合模型、曲线回归法、Elamn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我国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分别进行预测,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增强了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3、利用AHP-GRA-TOPSIS法评价我国目前天然气安全状况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天然气安全发展态势进行预警。具体方法步骤:(1)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2)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从而确定样本(方案)之间的关联程度;(3)使用TOPSIS方法可以确定各项指标的正理想值和负理想值,得出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给出各方案的排序。因此,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和基于灰色关联度和Euclid距离的改进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给出更加合理的评价结果。 4、编制天然气安全评价预警软件,解决了天然气安全预警中信息数据输入量大、易产生错误、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方便各种安全信息的管理和预警;软件对影响天然气安全的各因素、指标的趋势进行监控,对天然气安全的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5、对如何保障我国天然气安全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天然气安全 指标体系 预测 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22
【目录】:
  • 作者简介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7
  • 第一章 绪论17-32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7-20
  • 1.1.1 研究背景17-19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1.2 能源安全及预警研究综述20-27
  • 1.2.1 能源安全研究20-22
  • 1.2.2 其他领域预警研究22-24
  • 1.2.3 天然气预警研究24-26
  •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26-27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27-31
  • 1.3.1 研究思路27-28
  • 1.3.2 研究内容28
  • 1.3.3 研究方法28-30
  • 1.3.4 本文创新点30-31
  • §1.4 本章小结31-32
  • 第二章 天然气安全与预警理论32-44
  • §2.1 天然气安全理论32-35
  • 2.1.1 概念界定32-33
  • 2.1.2 影响因素33-35
  • §2.2 预警的相关理论35-39
  • 2.2.1 预警的基本概念35
  • 2.2.2 预警的基本要素35-37
  • 2.2.3 预警的基本步骤37-38
  • 2.2.4 能源安全预警机制38-39
  • §2.3 预警的主要方法39-41
  • 2.3.1 黑色预警39
  • 2.3.2 黄色预警39-40
  • 2.3.3 红色预警40-41
  • §2.4 天然气安全预警相关理论41-43
  • 2.4.1 天然气安全预警的定义41
  • 2.4.2 天然气安全预警的步骤41-43
  • §2.5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及安全分析44-62
  • §3.1 天然气资源概况44-45
  • §3.2 天然气行业发展概述45-51
  • 3.2.1 目前现状45
  • 3.2.2 突出特点45-46
  • 3.2.3 整体趋势46-51
  • §3.3 市场供需分析51-52
  • §3.4 安全形势分析52-54
  • §3.5 安全法制分析54-58
  • 3.5.1 天然气资源安全法制54-56
  • 3.5.2 天然气利用安全政策56-58
  • §3.6 天然气安全对能源安全的影响58-61
  • §3.7 本章小结61-62
  • 第四章 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62-71
  • §4.1 构建依据62-63
  • §4.2 设计原则63-64
  • 4.2.1 系统性原则63
  • 4.2.2 科学合理性原则63
  • 4.2.3 可操作性原则63-64
  • 4.2.4 动态连续性原则64
  • 4.2.5 重要性原则64
  • 4.2.6 简洁性原则64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64-70
  • 4.3.1 体系构架64-65
  • 4.3.2 指标分析65-67
  • 4.3.3 评价方法67-70
  • 4.3.4 评价步骤70
  • §4.4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数据预测71-95
  • §5.1 预测方法概述71-78
  • 5.1.1 组合模型预测法71-74
  • 5.1.2 曲线回归预测法74-76
  • 5.1.3 Elman神经网络预测法76-78
  • §5.2 基于组合模型的指标预测78-87
  • 5.2.1 组合预测模型概述78
  • 5.2.2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78-80
  • 5.2.3 基于残差自回归模型的预测80-82
  • 5.2.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82-84
  • 5.2.5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84-85
  • 5.2.6 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85-87
  • §5.3 基于曲线回归法的指标预测87-93
  • 5.3.1 天然气年产量预测87-89
  • 5.3.2 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预测89-90
  • 5.3.3 国内探明总储量预测90-92
  • 5.3.4 天然气进口集中度预测92-93
  • §5.4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指标预测93-94
  • §5.5 本章小结94-95
  • 第六章 天然气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开发95-120
  • §6.1 本文评价方法95-104
  • 6.1.1 层析分析法95-98
  • 6.1.2 灰色关联法98-99
  • 6.1.3 TOPSIS99-102
  • 6.1.4 AHP-GRA-TOPSIS组合模型102-104
  • §6.2 基于AHP-GRA-TOPSIS的天然气安全评价104-110
  • 6.2.1 指标权重的确定104-107
  • 6.2.2 评价步骤107-110
  • 6.2.3 评价结果110
  • §6.3 安全预警软件的设计及应用110-119
  • 6.3.1 指导思想110-111
  • 6.3.2 设计思路111-113
  • 6.3.3 软件结构设计113-117
  • 6.3.4 软件实例应用117-119
  • 6.3.5 结果分析119
  • §6.4 本章小结119-120
  • 第七章 保障天然气安全的对策与建议120-127
  • §7.1 保障天然气安全的对策120-124
  • 7.1.1 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120-122
  • 7.1.2 重视天然气储备问题122-123
  • 7.1.3 积极发展液化天然气123-124
  • §7.2 对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124-126
  • 7.2.1 加强管网系统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124
  • 7.2.2 完善发展规划体系,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124-125
  • 7.2.3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及成果转化125
  • 7.2.4 完善政策法规,加快市场化进程125
  • 7.2.5 重视能源安全,加强国际合作125-126
  • §7.3 本章小结126-127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27-129
  • §8.1 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创新点127
  • §8.2 文章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工作127-129
  • 致谢129-130
  • 参考文献130-13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PSR框架的我国石油安全评价    李小亮;陈彦玲;董正信;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进展述评——1998~2011年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评价    杨彦强;时慧娜;

中国粮食生产系统预警指标分析    张志强,黄漫红,刘柳

煤炭行业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王慧敏,陈宝书

带层次结构的天然气需求预警分析方法    池洁;任皓;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吴文盛

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    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

基于CGE和EFA的中国能源使用安全评估    王林秀;邹艳芬;魏晓平;

论中国能源安全    张雷

建立石油安全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张抗

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田文勇;李冬梅;

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郑亮;蒋志雨;

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    齐新安;朱祖林;

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汪周生;

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    王贵权;朱云鹃;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山东省水果产量预测模型    亓雪龙;孙洪雁;陈进展;

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    丁玉玺;

基于二次插值的GM(1,1)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    吴国锋;

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灰色预测的研究    王辉;孙世群;熊鸿斌;

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    吴艳蕾;

中国古代决策思想与现代决策科学的融合与发展    黄孝鹏;龚亲华;李振宇;许甜甜;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黄碧春;

基于优化GM(1,1)模型的人口预测方法研究    魏长顺;沈银花;魏利胜;

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

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

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    戴文战;李俊峰;

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

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王晓辉

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    魏光明

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    赵昕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董凤娟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    徐维余

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    曲建军

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    李峰

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孙起生

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    潘慧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    杜金龙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王晓彬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米帅

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    孙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吴壮金

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王顺岩

网络舆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李振

在役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赵乐乐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徐志胜,冯凯,徐亮,冯春莹

煤炭行业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王慧敏,陈宝书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    崔新健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马延琛;吴兆雪;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史忠良,丁梁

中国对能源安全手段的选择与新安全观    王海滨;李彬;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吴文盛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进展    蔡国田;张雷;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蔡国田;张雷;

    《中国国土资源安全状况分析报告》课题组

    金柏松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产业安全问题    张立

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危机预警管理研究    李凌峰

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    范秋芳

我国煤炭供需平衡的预测预警研究    艾德春

城市燃气管道系统风险评价研究    黄小美

日本能源战略及其影响与借鉴    郝晓云

基于粗集—支持向量机的电力供需预警研究    黄陈锋

基于ArcGIS Engine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巴特

基于TOPSIS的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马强;孙剑平;

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模型研究    李电生;刘凯;赵闯;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杨宝臣;陈跃;

基于组合权的TOPSIS模型在发电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张弛;牛东晓;

基于AHP与TOPSIS算法的供应商选择决策方法    朱强;阎子刚;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胡翔;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定量研究    张虎;曾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李明月;张琛;刘越岩;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法的电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    邱慧;邓飞;

基于AHP的酒店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吴小天;石长波;

基于信息熵权TOPSIS法的城市商业街业态布局与竞争力研究——以杭州市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比案例    周永广;温俊杰;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综合评价体系探讨    刘庆涛;戴新征;

基于AHP法的东方百合切花品质综合评价体系    李冲;任爽英;黄璐;冯冰;刘春;董丽;

一种基于AHP的制造资源优化评价技术    田建锋;吉晓民;秦彦斌;

会计信息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王河流;方水明;

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张波;李从东;

基于AHP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郭玲霞;马才学;

基于动态TOPSIS方法的国家破产风险评价    娄春伟;寇纲;孙巧利;

北京公路生态绿化评价体系研究    郭小平;张虎威;彭海燕;史晓丽;王亮;靳钢雷;

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影响力评估中的应用    付晓阅;李敬;王骥;李晓奇;

中国能源自给率超过90%    费杨生 赵彤刚

美国如何确保能源安全    刘洪

新疆石化:做能源安全中流砥柱    特约记者 高俊昌 赵之阳

能源安全:国家战略的新挑战    门洪华 高宇宁

我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美伊战争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小军

北京全力谋划能源安全    侯利红杨正莲

中国不能依靠多煤少油实现能源安全    林旭

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史何陈

多方取油奠定能源安全基石    张宇

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    郑言

综合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研究及其医学应用    王一任

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夏彬

基于公理模糊集的AHP和TOPSIS及其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    Ebonzo Menga Angelo Dan

技术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    杨涛

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    许洁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测评方法研究    李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    王肖宇

改进低温下泄水不利影响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及影响研究    陈秀铜

我国政府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研究    徐茂华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李勇娜

瓯海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陆晖

城市土地开发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薛金刚

交通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赵华

不同管理模式下薪酬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研究    王荻

古都城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郝璐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郝东灵

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    熊湘晖

现代医院服务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    刘丽波

时装品牌网络形象的研究    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