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煤系烃源岩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方向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1:02
热度:

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煤系烃源岩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方向【摘要】: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主要是指由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地层充填的古近纪凹陷,这类凹陷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

【摘要】: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主要是指由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地层充填的古近纪凹陷,这类凹陷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外带,在叠合断陷期形成的烃源岩主要有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和海相泥岩等3种,其中以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为主,包括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煤层主要形成于古新世—渐新世,其识别方法主要有测井资料多方法综合识别和地震多属性线性回归等2个技术系列,其形成主要受古气侯、古地形和补偿沉降等因素控制,主要形成于潮湿气候条件下的三角洲环境,多分布在凹陷的缓坡部位。中国近海古近纪断陷期煤层具有单层厚度薄、层数多、横向变化快等特征,煤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系地层和海相泥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为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生烃门限高,R o值一般达1.5%以上才能大规模生气,但生气窗宽,R o值在4.38%以下均能生成大量天然气,所以天然气生烃期一般较晚,主要在中新世及其以后。中国近海新生代叠合断陷天然气成藏模式有垂向运聚、侧向运聚及近距离运聚等3种,其中垂向运聚受断层控制,侧向运聚受构造脊控制。东海盆地西湖凹陷、钓北凹陷、丽水凹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凹陷,莺歌海盆地莺中凹陷及琼东南盆地诸凹陷均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其中西湖凹陷、白云凹陷、崖南凹陷、莺中凹陷是已证实的深大叠合断陷,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潜力大,是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陵水凹陷、乐东凹陷、丽水凹陷已有天然气突破,勘探潜力较大,属于战略扩展的主要领域;而荔湾凹陷、钓北凹陷、华光凹陷等尚未钻探,但其生烃条件优越,煤系三角洲发育,也具有相当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
【关键词】中国近海 新生代 叠合断陷 煤系烃源岩 识别方法 控制因素 天然气勘探方向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编号:2009CB21940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技术(编号:2008ZX05025、2011ZX05025)” 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编号:XQ-2004-05)”、“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编号:XQ-2007-05)”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发育10个主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图1)。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可分为早期自营勘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阶段(1979—1997年)以及自营引领合作勘探阶段(1997年—现今),目前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李友川;米立军;张功成;傅宁;孙玉梅;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张功成;陈国俊;张厚和;李友川;梁建设;杨树春;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热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吴景富;杨树春;张功成;单竟男;唐晓音;梁建设;

莺歌海盆地底辟多期活动证据及其与含气性关系    韩光明;张迎朝;胡潜伟;徐涛;艾能平;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    杜金虎,易士威,卢学军,王权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    李增学;吕大炜;张功成;林年添;王东东;刘海燕;沈怀磊;

西湖凹陷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徐发;张建培;张田;张绍亮;余逸凡;唐贤君;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赵文智,邹才能,汪泽成,李建忠,李明,牛嘉玉

中国煤成气研究30年来勘探的重大进展    戴金星;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陶维祥;何仕斌;吕建军;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黄传炎;王华;吴永平;陈思;王家豪;任陪罡;夏存银;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非均质特征    董福湘;陈玉魁;季超;曲希玉;

“小而肥”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以海拉尔贝尔凹陷贝中油田为例    黄劲松;刘长国;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沉积演化    张功成;刘震;米立军;沈怀磊;郭瑞;

“源热共控论”:来自南海海域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带有序分布的新认识    张功成;朱伟林;米立军;张厚和;梁建设;屈红军;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李运振;邓运华;徐强;于兴河;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郝乐伟;王琪;廖朋;唐俊;张功成;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李友川;米立军;张功成;傅宁;孙玉梅;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张功成;陈国俊;张厚和;李友川;梁建设;杨树春;

南海北部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构造-热模拟研究    宋洋;赵长煜;张功成;宋海斌;单竞男;陈林;

南海大陆边缘构造活动与重磁场特征研究    李刚;张丽莉;朱鲁;

中扬子区志留系“满坳含烃”的条件分析及勘探方向探讨    陈学辉;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陈洁;温宁;李学杰;

二连盆地含油断陷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区带与成藏机制研究    王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邓秀芹

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朱宗良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钻前预测    孙运宝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逸散系统与沉积物变形    孙启良

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模式研究    李婷婷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黄劲松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沉积、层序地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研究    祝贺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邱欣卫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赵长煜

东海玉泉构造带及其邻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王丽娜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    雷闯

南海北部富烃凹陷发育的构造控制条件分析    闵慧

前进构造带沙四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    郝涛

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王洪宇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控藏机理研究    平贵东

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差异性研究    朱丽

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张勇

临清坳陷上古生界典型油气藏解剖与分析    王瑞

煤低温吸氧特性实验研究    李夏青

地球物理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预测中的应用(英文)    刘彦君;刘喜武;刘大锰;王燕津;赵迎新;

富甲烷天然气溶解实验及水溶气析离成藏特征    范泓澈;黄志龙;袁剑;高岗;童传新;

北部湾盆地今古地温场特征及热史演化    康西栋,李思田,李雨梁,胡忠良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张武;徐发;徐国盛;高伟中;唐健程;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的反褶积校正    黄作华;杨方伟;李恩铎;

神经网络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范训礼,戴航,张新家,戴冠中

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和组合演化    邓宏文,钱凯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能力研究    李剑锋,徐正球,马军,苗建宇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彭大钧,庞雄,陈长民,舒誉,叶斌,甘其刚,吴昌荣,黄先律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    赵必强,肖贤明,胡忠良,黄保家

靖安油田大路沟一区低阻油藏成因及油水层识别方法    韩斌虎;黎倩;方雷;

鲁中南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彭凯;赵有美;李岚;

海底活动断裂研究方法及我国近海活动断裂研究    李西双;刘保华;赵月霞;李官保;刘晨光;裴彦良;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朱伟林;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化学    宋金明

中国近海海底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鲍才旺,姜玉坤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与展望    杨川恒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    赖万忠

中国近海天然气勘探面临的挑战    杨川恒

中国近海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李友川

湘鄂西寒武系烃源岩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刘安;王传尚;李旭兵;危凯;白云山;

沁水盆地高家庄区块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颜志丰;唐书恒;朱宝存;

豫北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刘亢;

冲绳海槽北部16.2ka以来沉积物源及控制因素——稀土元素的证据    蒋富清;孟庆勇;徐兆凯;李安春;李铁刚;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曹海防;

重力流沉积基准面的识别方法及其在陆相盆地中应用    邓宏文;王红亮;祝永军;T.A.Cross;

中国新生代典型旱生被子植物的演化与发展    王伟铭;陈炜;舒军武;

中国大陆地震成因研究    黄礼良;

依兰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    曲延林;马立军;阎伟;王文化;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大尺度构造和地貌格局的形成    汪洋;

川甘21县市数字化区调设计完成    施艳玲

中国近海海砂勘查应设储备区和限制区    王兆国

中海油“十一五”将投资千亿元再造一个“中海油”    新华

云南新疆:找宝石矿的首选地    中国地质博物馆退休研究员 王福泉

纵横四海    本报记者 田雪莲 李伟锋

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揭示内生矿成矿之谜    陈晨

美景,相依独特地质构造    本报记者 刘杰 本报通讯员 邹艳红

找矿认识无止境    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局 李继友

青藏高原并非短期内“长高”    

河南云台山发现34亿年前岩层    郭久辉 李国伟

沾化凹陷孤北潜山中、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及其煤成气判识标志研究    郭春清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新生代热演化历史研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约束    谭锡斌

新生代孢粉分析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研究    寇香玉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    谢建华

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柳蓉

轮南地区油气相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陈志勇

海洋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分布、释放与转化研究    冯志华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    朱春俊

柴达木盆地红狮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和控制因素    穆剑

藏北高原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与壳—幔相互作用    林金辉

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北段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的~(40)Ar/~(39)Ar热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张会化

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对柴西构造的控制和山体隆升对柴西沉积的影响    刘艳红

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地层序列与盆地演化    邰成彬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研究    俞国权

聚类分析在古生物学和矿物学中的应用    冯文锴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古地磁学及其运动学研究    王靖华

现有液化识别方法对比分析    唐福辉

云冈石窟水分来源控制因素    柴利杰

太行山东麓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    孟元库

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研究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