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摘要】:黑潮是著名的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对中国近海环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透明度的海流,本文利用海表温度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16;P44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导言11-19
- 1.1 黑潮概况11
- 1.2 已有研究成果11-17
- 1.2.1 黑潮自身特征的研究12-14
- 1.2.2 黑潮异常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14-16
- 1.2.3 黑潮异常与气候的关系16-17
- 1.3 研究内容17-19
- 2 数据与方法19-27
- 2.1 数据说明19-24
- 2.1.1 用于海表温度观测的卫星及传感器19-22
- 2.1.2 卫星海表温度产品22
- 2.1.3 本文使用数据22-24
- 2.2 方法介绍24-27
- 2.2.1 相关分析24
- 2.2.2 滑动t 检验24-25
- 2.2.3 FIR 滤波25-26
- 2.2.4 滑动相关分析26-27
- 3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五十年变化特征与规律(1960-2007 年)27-41
- 3.1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年变化特征27-29
- 3.2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多年变化规律分析29-33
- 3.2.1 30-50 年变化趋势分析30-31
- 3.2.2 10-14 年变化趋势分析31-32
- 3.2.3 2-7 年变化趋势分析32-33
- 3.3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年变化的季节特征33-38
- 3.3.1 海表温度年变化季节特征33-36
- 3.3.2 海表温度年变化距平季节特征36-38
- 3.4 黑潮海表温度近年变化特征38-41
- 4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异常与厄尔尼诺的关系41-47
- 4.1 厄尔尼诺年间黑潮海表温度异常特征41-42
- 4.2 黑潮海表温度异常与厄尔尼诺的关系42-43
- 4.3 黑潮区域与NINO3 区域海表温度相关性分析43-47
- 5 黑潮海表温度与全球变暖的关系47-50
- 5.1 全球变暖现状概述47
- 5.2 黑潮海表温度与全球温度相关性分析47-50
- 6 讨论50-52
- 6.1 总结50
- 6.2 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50-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岛气温与全球海表温度的相关分析 王伟;李洪平;
热带太平洋El Nio Modoki对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温的可能影响 谭红建;蔡榕硕;
多传感器卫星数据黑潮变异研究 陈春涛
施氮对玉米间作豌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 刘辉娟
青岛气温异常与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相关分析 王伟
1945-2010年东海黑潮区PN断面温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 谭能志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穆明权,李崇银
我国近海和邻近海的海洋环境对最近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蔡榕硕;陈际龙;黄荣辉;
南海上层海洋热力结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何有海,关翠华
南海海面温度与Nio/DMI指数年际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陈海英;方国洪;乔方利;王永刚;魏泽勋;王新怡;
东海黑潮温、盐度与中国东部气温和降水的相互关系 吴志彦;闵锦忠;陈红霞;刘娜;
厄尔尼诺现象与赤道西太平洋、印度洋、黑潮之间海温变化的相互关系分析 潘华盛
南海北部冬季水温垂直结构的重要特征 管秉贤
近30年渤海水文和气象状况的长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国洪,王凯,郭丰义,魏泽勋,范文静,张冬生,毕家胜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贾英来,刘秦玉,刘伟,林霄沛
1995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袁耀初,苏纪兰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袁旗;李菏民;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海温与鲁西南旱涝分析及应用 孔莉;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2008年初安徽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谢五三;吴必文;田红;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过程的冻雨天气及积雪监测 李小龙;付翔;金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张家界市近50a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 王建锋;雷军;张利;段祖亮;
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近海溢油的实时仿真与可视化研究 余枫
多传感器卫星数据黑潮变异研究 陈春涛
渤海海域泥沙输运对季节性因素及地形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季有俊
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宋军
北太平洋风生环流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 李春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抗强振动干扰数字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与低功耗实现 罗清林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我国海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学研究 张翠霞
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处37ka BP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海洋记录 陈双喜
三维标测技术中的定位电场仿真及实验研究 袁恒
电力电子装置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从静
30°N两侧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刘雪源
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隋晓霞
东海黑潮区海洋锋的区域气候学效应 刘敬武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黄河调水影响下河口区盐度分布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王玉成
黄海小黄鱼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国政
热带、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平面低频变化机制的研究 顾小丽
环境卫星热红外相机水表面温度反演方法研究 高玉川
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的奇异谱分析和小波分析 徐克红;程鹏飞;文汉江;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马国胜;薛吉全;张仁和;路海东;邰书静;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徐敏云;李建国;谢帆;曹玉凤;敖特根;于海良;李佳祥;李运起;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
21世纪初我国海洋科学的展望 苏纪兰;
中国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情景研究 李迎春;林而达;熊伟;Wilfried Winiwarter;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盛浩;李旭;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杨玉盛;
草原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其与温室气体通量的相关性 耿远波,章申,董云社,孟维奇,齐玉春,陈佐忠,王艳芬
温度与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及其环境效应解释——以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 张军涛,李哲,郑度
中纬度北太平洋依赖于ENSO事件及独立于ENSO事件的变率特征:观测事实与海气耦合模式模拟(英文) 周天军 ,宇如聪 ,李肇新
50年来全球海温场与中国气温异常的联系 赵永晶;钱永甫;
东北夏季低温与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袁子鹏;白人海;
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王天顺
副热带海区季节内Rossby长波及其对东海黑潮的影响 林霄沛
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孙成学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王丹
农区地表温度及其与农村工业发展关系研究 海贝贝
时间序列的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反射波段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研究 黄海霞
稻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机制及控制 李勇先
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张黎红
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及区域模拟评价研究 李虎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黄明蔚
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地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分析与模拟研究 刘运通
多传感器卫星海表温度数据的印证与交叉比较 刘恒
东北农田土壤和植物N_2O排放过程初探 丁雷
南京城市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研究 徐娇
基于GPS的测高浮标的设计、研制与测试 陈春涛;翟万林;张倩;闫龙浩;张晓旭;朱建华;
半干旱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王乐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张立峰,何金海,许建平,孙朝辉
西北太平洋及其在东亚气候上的问题 吕炯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海洋学的进展 苏纪兰,袁耀初,姜景忠
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对热带大气环流及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陈烈庭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东部海温的相互作用 陈烈庭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罗绍华,金祖辉,陈烈庭
南海海温变化与初夏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及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关系的分析 罗绍华,金祖辉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汛期降水关系的探讨 邓爱军,陶诗言,陈烈庭
阿拉伯海—南海海温距平纬向差异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陈烈庭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 占腊生
副热带海区季节内Rossby长波及其对东海黑潮的影响 林霄沛
利用ARGO浮标提取中层海流信息研究 谢基平
一种有限区域海表温度预报模式——II.物理学部分 王赐震,苏育嵩
第八届国际GHRSST-PP科研组会议简报 李燕;
太平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及渔场表温关系研究 樊伟;陈雪忠;崔雪森;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牛明香;李显森;徐玉成;
最优插值全球海表温度数据格式分析及显示方法 秦昆;孔令桥;刘瑶;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梁红;马福全;李大为;刘凯;
海洋内波的红外成像探测研究进展 陈标;陈振峰;
近年秋季南美沿岸海表温度周期性下降对ENSO事件的可能影响 李威;翟盘茂;
北太平洋海温场变化的时间特征分析 刘剑;毛志春;杨成荫;
利用Landsat TM6数据反演大亚湾海水表层温度 于杰;李永振;陈丕茂;黄洪辉;杜飞雁;陈国宝;
基于C的海表温度数据读取 龚璐;沈国土;蔡继光;董占海;高景;
FY-3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同化试验及结果分析 何娜;肖贤俊;张祖强;肖华东;刘怀明;
月尺度环流对海表温度强迫的响应特征及机理分析 王秋良;张立凤;
粤东沿海冬季风与海表温度对暖冬的响应 王蓉;肖瑜璋;俞胜斌;宋萍萍;
1997/1998 El Nin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完善 岳彩军;陆维松;
海水表面温度日变化波动分析 田志光;王艳萍;王振峰;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梁红;王元;马福全;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变化特征及与局地海表温度的关系 杨亚新;邱新法;
台风对海表温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李岩;沙文钰;
海洋上层对台风婷婷的物理和生物响应 杨元建;冯沙;孙亮;傅云飞;
我国可能遇暖冬 记者 张景勇
“厄尔尼诺”今夏不会来 余文
上帝之子再度光顾 记者 吴越
拉尼娜状态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建立 崔洁
拉尼娜状态完全建立 记者 崔洁
暴雪唤醒“气候意识” 江世亮
冰城不可能出现“千年极寒” 陈莉 记者 樊金钢
本世纪首次厄尔尼诺出现 记者任建民
“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成功 余建斌
琳琅满目 神通广大 本报记者 魏景云 通讯员 刘诚 商玉琴
热带印太海盆海表温度变率与东亚夏季气候异常 汪卫平
基于国产自主卫星的海表温度红外遥感机理与算法研究 王祥
台湾以东海平面高度和海表温度变化特征与机制 李丽娟
近海面气象参数的反演及应用研究 伍玉梅
基于遥感的长时间序列浮游植物的多尺度变化研究 陈小燕
ENSO预测中历史资料使用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 孙丞虎
多传感器卫星数据黑潮变异研究 陈春涛
中国海岸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杨桂山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冬季大风事件下渤黄海环流及泥沙输运过程研究 乔璐璐
基于小波分析的海表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董雷娟
基于最优插值算法的红外和微波遥感海表温度数据融合 奚萌
卡尔曼滤波在卫星红外、微波海表温度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王艳珍
卫星海表温度日变化校正研究 滕伟成
长序列海表温度和陆表温度数据集的建立和评价 胡婷婷
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加热对中高纬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 刘鹏
NOAA/AVHRR卫星数据处理及其网络式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范海燕
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邱斌
黄海南部春季蓝点马鲛和银鲳渔场海洋学特征与渔场分布 袁杨洋
基于RS和GIS的我国南黄海蓝点马鲛和银鲳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 郑蕊
-
邯郸地区温度和灰尘对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2024-08-19
-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2024-08-19
-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2024-08-19
-
利用温度序列随机图的演化探究全球变暖的影响2024-08-19
-
打造有温度的媒体2024-08-19
-
打造有温度的媒体2024-08-19
-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360ka来上部水体温度和结构演变2024-08-19
-
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2024-08-19
-
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不同区域和季节的温度变化特征2024-08-19
-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2024-08-19
-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小菜蛾种群动态影响2024-08-19
-
环氧乙烷乙烯反应温度自控2024-08-19
-
提高冬暖大棚温度的几种方法2024-08-19
-
温度对聚环氧乙烷测定二氧化硅的影响2024-08-19
-
任意辐照度与温度条件下光伏系统输出特性建模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