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8:23
热度: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摘要】: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78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孢粉组合存在显著差异,果园与人工林地孢粉浓度高于

【摘要】: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78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孢粉组合存在显著差异,果园与人工林地孢粉浓度高于耕地而低于荒地,不同农业单元孢粉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玉米地(4057粒/g)、苹果园(4606粒/g)、混作田(9699粒/g)、水稻田(11140粒/g)、槐树林(13095粒/g)、其它园地(14031粒/g)和荒地(26333粒/g)。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浓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越大,花粉浓度越低。以松属和栎属为主的乔木花粉含量在研究区内较为稳定。耕地中草本花粉百分比高于荒地,灌木花粉和蕨类孢子低于荒地。农作物花粉含量在相应农田及附近较高,依次向周围递减。禾本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花粉在农田中平均分别为16.7 %和6.7 %,邻近荒地迅速降至3 %以下和不足0.5 %。选取全部花粉类型百分含量为参数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可将全部样点分为两类,荒地、园地、林地为一类,耕地为一类。耕地和荒地花粉类型聚类分析发现,耕地中具优势地位的草本花粉依次为禾本科作物、十字花科、中华卷柏、藜科、蒿属、禾本科杂草,荒地中依次为中华卷柏、蒿属、禾本科杂草、藜科、菊科、禾本科作物。主坐标和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样品花粉组合差异明显,低山丘陵区禾本科、藜科、蒿属、菊科、中华卷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含量和在花粉组合中的排序对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指示作用。栽培作物、蒿属、藜科花粉的空间分布可以较好地反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海拔降低,纬度南移,禾本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花粉增加,蒿属和藜科花粉减少。低山丘陵区花粉组合特征与历史时期平原区人类清除自然植被从事农业耕作的初始阶段相近,可能对平原区人类活动初始阶段环境特征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 表土花粉 耕地 荒地 人类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Q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2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表土花粉研究现状9-10
  • 1.2.2 花粉记录与人类活动研究现状10-11
  • 1.3 选题依据11
  • 1.4 课题来源11-12
  • 2 研究区域概况12-14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12
  • 2.2 研究区气候特征12-13
  • 2.3 研究区植被状况13-14
  • 3 研究方法14-19
  • 3.1 表土样品采集14-16
  • 3.2 孢粉提取与鉴定16-18
  • 3.2.1 孢粉的实验室提取16-18
  • 3.2.2 孢粉鉴定与统计18
  • 3.3 数据的计算方法18-19
  • 3.3.1 孢粉百分含量的计算18
  • 3.3.2 孢粉浓度的计算18
  • 3.3.3 孢粉数据分析与图示制作18-19
  • 4 花粉组合特征19-26
  • 4.1 主要孢粉类型与含量19
  • 4.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孢粉组合特征19-24
  • 4.2.1 耕地孢粉组合特征19-20
  • 4.2.2 荒地孢粉组合特征20-21
  • 4.2.3 园地与林地孢粉组合特征21-24
  • 4.3 对照组孢粉组合特征24-26
  • 5 讨论26-40
  • 5.1 孢粉浓度差异与人类活动26-27
  • 5.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孢粉浓度差异26
  • 5.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孢粉浓度与人类活动强度26-27
  • 5.2 花粉组合差异与人类活动27-31
  • 5.2.1 土地利用类型与花粉组合关系探讨27-30
  • 5.2.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花粉组合的影响30
  • 5.2.3 低山丘陵区与平原区花粉组合特征的比较30-31
  • 5.3 主要类型花粉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31-40
  • 5.3.1 花粉组合特征的海拔变化31-32
  • 5.3.2 花粉组合特征的纬度变化32-35
  • 5.3.3 主要类型花粉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35-40
  • 6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8
  • 附录48-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分析    齐芳燕;于法展;李淑芬;卞雪;

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实验研究    曹现勇;田芳;许清海;李月丛;陈利;白旋;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    李育;王乃昂;许清海;李月丛;阳小兰;张振卿;温锐林;

燕山地区花粉散布特征研究    许清海,阳小兰,梁文栋

中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花粉组合特征及对周围植被的代表性    郑振华;田芳;曹现勇;许清海;李月丛;阳小兰;

神农架北坡表土常见花粉的R值研究    刘会平,唐晓春,王开发,潘安定

中国北方几种灌丛群落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    李月丛;许清海;肖举乐;阳小兰;郑振华;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3000年来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    任国玉

山西中条山地区表土花粉分析    姚祖驹

河北省中南部农田孢粉组合特征    庞瑞洺;许清海;丁伟;张生瑞;

蓼属蔓蓼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研究    庄永龙,林中清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刘德光;胡蕙露;汤士勇;陈羽;

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石慧;王孝安;郭华;

阿拉善荒漠区5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蔡萍;宛涛;伊卫东;张晓明;张辰波;

西藏第四纪孢粉研究进展    辛忠雷;陈陵康;

呼和浩特城区花粉致敏植物调查    云文强;云文丽;

中国特有蕨类植物中华卷柏的研究进展    赵昕;吴子龙;叶嘉;

柳杉雄球花散粉方式及花粉结构特征    高克利;

2009年春季兰州大学花粉雨研究    闫晓丽;刘艳蕊;张志高;

基于生态恢复的植被演替研究进展    郭帅;赵宏霞;

末次盛冰期以来陕北黄土高原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程玉芬;姜文英;

黄淮平原西南部130ka~13kaB.P.气候环境及盆地演化——以河南信阳胡族铺剖面为例    杨俊峰;侯林晓;晁红丽;曾宪友;焦静华;

东北地区9种鸢尾花粉形态的研究    王文元;宋哲;

兰州郊区空气孢粉组合及特殊天气的影响    蒋素雪;李月丛;许清海;李育;梁剑;

上海中心城区气传花粉的研究    孙立英;郭胤仕;王怡玮;何海娟;乔秉善;王良录;

花粉致敏植物与城市绿地建设    辛嘉楠;欧阳志云;郑华;孟雪松;王效科;

卫星搭载向日葵种子后花器官和小孢子变异的研究    汤泽生;陈德灿;杨军;张先华;冯晓;常伟;赵家贵;江秀琼;于飞;

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    吕厚远;刘东生;郭正堂;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est fires recorded in the Holocene pollen record from a Jinchuan peat bog,northeastern China    Suzanne A.G.Leroy;Neil Ogle;

枣、酸枣的花粉形态研究    彭建营;赵悦平;彭士琪;许俊斌;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新疆葱属植物资源研究    林辰壹

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    赵传湖

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    陶士臣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内部结构及形成过程研究    白旸

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有性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宛涛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    周毅

攀西干热河谷豆科树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徐开未

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环境质量演变及其对红树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夏鹏

云杉属系统与进化学研究    贾子瑞

苦瓜单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刘鹍

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孙倩

中国喀喇昆仑山菊科植物研究    孙红燕

恋岩花属和喜花草属的分类研究    李特灵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田志君

400年来吉林省二龙湾玛珥湖硅藻组合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    杨德广

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程玉芬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得坪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孢粉古环境研究    魏琳琳

太原市中心区域空气中花粉的播散规律及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刘芳

赤峰上机房营子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肖晓鸣

菊科花粉形态与系统分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小平;王琼;

江南丘陵林区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俞元春,曾曙才,罗汝英

乌鲁木齐河源区植被及表土花粉    闫顺,贾宝全,许英勤,杨云良

青藏高原全新世植被的时空分布    唐领余,李春海

石羊河流域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程波,朱艳,陈发虎,张家武,黄小忠,杨美临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    黄小忠,赵艳,程波,陈发虎,徐俊荣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第四纪孢粉及其环境    潘安定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植被垂直带的表土花粉及其气候意义研究    于澎涛,刘鸿雁

林分物种多样性指标体系的研究    周彬,郑小贤,钟艳,雷相东,李冬兰

东祁连山表土花粉组合及其数量特征    吕新苗,陈辉,李双成,郑度

燕山地区花粉散布特征研究    许清海,阳小兰,梁文栋

中条山林区表土花粉分析    姚祖驹

植被-表土花粉定量关系研究的一种方法    李宜垠

柴达木盆地东部表土花粉分析    陈辉,吕新苗,李双成

台湾中部和北部山地植被垂直带表土花粉和植被重建    于革,薛滨,刘平妹,李政益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丁伟;庞瑞洺;许清海;李月丛;曹现勇;

青海湖黑马河、泉湾湿地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    袁秦;山发寿;魏海成;陈克龙;翟俊;

海南岛表土花粉和热带植被模拟研究    于革,韩辉友

青海湖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尚雪;李小强;安芷生;纪明;张宏宾;

阴山山脉东段花粉通量及其与表土花粉比较研究    曹现勇;许清海;田芳;李月丛;

我国主要木本表土花粉与现代同类植物空间分布的对比研究    于革;倪建;

表土花粉含量与优势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特征对比研究    郑卓;黄康有;许清海;吕厚远;孙湘君;罗运利;Rachid Cheddadi;Celia Beaudouin;罗传秀;杜春彬;李春海;

中俄黑龙江-阿穆尔跨境地区寒温带表土孢粉研究    余少华;郑卓;黄康有;M.I.Skrypnikova;

内蒙古中部半干旱区表土花粉的空间格局及其对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指示意义    刘鸿雁;王怡;王红亚;

阴山山脉东段花粉通量及其与表土花粉比较研究    曹现勇;田芳;许清海;李月丛;张振卿;贾红娟;张丽艳;王学丽;

北极Baroow地区花粉研究    唐领余;张小平;邵剑文;周忠泽;张青松;

新疆天山中段北坡地区现代孢粉学研究    杨振京;孔昭宸;倪健;马克平;阎顺;

中国表土花粉与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特征对比    郑卓;黄康有;Rachid Cheddadi;Celia Beaudouin;罗传秀;杜春彬;

半干旱区植被格局对表土花粉散布的影响及其在转化函数中的应用    刘鸿雁;韦芳玲;印轶;朱江玲;

一街一景 一巷一特色    见习记者 张锟

论“八大宛药”    方家选 蔡永敏 袁国卿

鱼台县3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    陈兆兰 杨森童 乔志宇 丁运杰

七彩云南 摄影天堂    本报记者 熊玲

青藏高原何时隆升 我科学家指点迷津    林英

保护地球之肾 打造生态景观    本报记者 王敏

临淄走进湿地关注环保    王振洲

为魅力长治提供水利支撑    长治市水务局局长 王俊杰

独流老醋 轻风飘香    许巍

完善机制 未雨绸缪    李德华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供电局)

暖温带5种常见灌木对水分和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杜宁

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    陶士臣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刘会梅

长白山地不同生态气候分区植被动态研究    侯光雷

小波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米湘成

河北山地高等植物区系研究    王振杰

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董曼

木本能源植物蒙古栎与辽东栎资源调查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    厉月桥

黄河三角洲原生演替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余悦

氮沉降对麻栎和刺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丁文娟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丁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下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初步应用    马艳玲

河北省中南部农田孢粉组合特征    庞瑞洺

重庆地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研究    韩晓丽

兴隆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伍婧

柴达木盆地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王志英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组合及统计分析    桑艳礼

暖温带优势灌木蒸腾节律的实验研究    刘悦

安阳地区不同植被单元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在古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王学丽

中国北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李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