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39
热度: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变化【摘要】:全球变暖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根据长期全球地面气温、海平面高度以及积雪面积等数据的器测

【摘要】: 全球变暖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根据长期全球地面气温、海平面高度以及积雪面积等数据的器测资料,指出全球变暖已成为毋需质疑的事实,并且已导致全球的降水发生重新分配。同时,近年来,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频繁,已成为我国心腹之患。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近50余年来长江流域降水分配的变化,以探讨其在全球变暖趋势下的新特征、新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即可能的环流变化。 本文采用了Mann-Kendall方法对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46个站点四个气候区域(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四川盆地、西南季风区、长江中下游)在不同时间序列(年际、四季、汛期逐月)降水量进行了趋势变化与突变时间分析,结果表明:1)年降水:长江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四川盆地气候区和西南季风气候区,年降水呈显著减少趋势;而高原季风区以略微增多趋势为特征,长江中下游年降水变化不明显;2)春季降水:在高原季风气候区有一定增多趋势,在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西南季风、长江中下游各区减少趋势显著;3)夏季降水:长江流域近56年来夏季降水总体增多,空间分布上,四川盆地以及西南季风气候的中西部为减少趋势,四川盆地东部及长江中下游气候区以增多趋势为主;4)秋季降水:整个长江流域秋季降水减少趋势十分显著,尤其表现在四川盆地及西南季风气候区;5)冬季降水:长江流域的冬季降水总体以增多为主,多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气候区;6)夏季8月降水量与6、7两月降水量趋势的变化特征不同,减少趋势的站点数开始多于增多趋势的站点数,除了长江中下游仍以增多趋势为主外,其他气候区多为减少趋势;7)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为长江流域降水的一个重要的突变时间,在1990年后长江流域降水分配模式明显改变,表现在4、5月的洞庭湖、鄱阳湖水系雨带中心范围缩减,降水量远远少于1990年前;四川盆地7月的中心雨带范围明显缩小,雨量也明显减少,且四川东北部的雨带中心几近消失,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江流域中下游雨量较1990年前明显增多。 本文认为,长江流域最近50多年来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可以视为是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区域响应。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海温升高的同时,中国大陆东、西部地面气温也在升高;青藏高原的热源作用减弱,这些均导致季节性海陆温差变异,从而引起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减弱以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季风活动尤其是夏季风活动的减弱对长江流域降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江流域春季的降水势力减弱,洞庭湖、鄱阳湖的雨带中心不如之前明显。夏季,由于季风减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东,致使来自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难以深入长江流域西部和北部地区,导致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因此,降水多滞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使得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增多,梅雨期结束时间推迟。 【关键词】:降水重分配 长江流域 Mann-Kendall方法 趋势变化 突变时间 全球变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468.024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全球气候变暖及降水重新分配13-16
  • 1.2 长江流域降水变化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16-20
  •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20-22
  • 1.3.1 研究目的20-21
  • 1.3.2 研究内容21
  • 1.3.3 本文特色21-22
  • 第二章 区域概况22-30
  • 2.1 地理环境22-24
  • 2.2 构造背景、地形特征24-25
  • 2.3 气候环境25-30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30-34
  • 3.1 数据来源30-31
  • 3.2 数据处理31-32
  • 3.3 研究方法介绍32-34
  • 第四章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量多年趋势变化分析34-61
  • 4.1 年降水量多年趋势变化分析34-36
  • 4.2 季节降水量及汛期逐月降水量多年趋势变化分析36-61
  • 4.2.1 季节降水量多年趋势变化分析36-45
  • 4.2.2 汛期(4~10月)逐月降水量多年趋势变化分析45-61
  • 第五章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突变时间分析61-73
  • 5.1 年际降水量突变分析61-62
  • 5.2 季节降水量突变分析62-70
  • 5.2.1 春季降水量突变分析62-64
  • 5.2.2 夏季降水量突变分析64-66
  • 5.2.3 秋季降水量突变分析66-68
  • 5.2.4 冬季降水量突变分析68-70
  • 5.3 1990年前后长江流域逐月降水分配对比70-73
  • 第六章 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73-77
  • 第七章 认识与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海省1961-2006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马全;张鑫;廖清飞;徐静;姚瑶;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代勇

近50年平凉黄土高原沟壑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王若安;

试论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化    席承藩

汉江流域1951~2003年降水气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陈华;郭生练;郭海晋;徐高洪;徐德龙;

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    闫敏华,邓伟,陈泮勤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王英;曹明奎;陶波;李克让;

Future Projections of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ast Asia Simulated by the MRI CGCM2    Akio KITOH,Masahiro HOSAKA,Yukimasa ADACHI,Kenji KAMIGUCHI

近30年来中国气候的干湿变化    张庆云,陈烈庭

太平洋海-气热通量与长江流域降水及东亚500hPa环流的遥相关    徐桂玉,苏炳凯,符淙斌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    孙淑清,马淑杰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时间序列的分布特征    苏布达;姜彤;

娄烦县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韩锦涛;李素清;乔利鹏;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分析    董怡;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王西贵;方翀;沐贤俊;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袁旗;李菏民;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2011年隆冬北京初雪的成因分析    董林;符娇兰;宗志平;

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张爱英;高霞;任国玉;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浙北地区一次深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马鹏辉;陈剑;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2011年6月7~8日南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李海;李颂华;

湘江流域枯水径流时间演变规律及预报研究    徐冬梅

30°N两侧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刘雪源

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隋晓霞

中国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沙尘传输特征分析    申莉莉

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    白慧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力和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张敬伟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湖南极端降水灾害区划及影响评估    罗焕娟

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朱元福;田辉春;

长白山地区近50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关德新;金昌杰;

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    彭佩钦;童成立;仇少君;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许妍;高俊峰;黄佳聪;

水沙过程变异下洞庭湖系统功能的连锁响应    欧朝敏;李景保;余果;杨燕;邓楚雄;张磊;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来红州,莫多闻,苏成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周葆华;操璟璟;朱超平;金宝石;

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    赵士洞,张永民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柏道远;王先辉;李长安;马铁球;陈渡平;周柯军;彭云益;李纲;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其恢复对策研究    皮红莉

陕西省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王海燕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汤懋苍,高晓清,朱德琴

强降水的GP分布拟合    邹波

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蔡述明,陈国阶,杜耘,吴宜进

气候时空数据的样条插值与应用    阎洪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沼泽土壤的影响    刘银良,阎敏华,孟宪民,张文芬

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    闫敏华,邓伟,陈泮勤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

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钱纪良,林之光

降水时空分布变化是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    李吉顺,王昂生,陈家田

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    吴宜进;熊安元;姜彤;王学雷;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姜彤,施雅风

长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长期变化趋势检验    许继军;杨大文;雷志栋;李翀;彭静;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的年降水量变化研究    曾小凡;陈华;张增信;

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曹丽娟;张冬峰;张勇;董文杰;

长江流域第四纪孢粉植物群与古环境    刘会平

长江流域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于晓东;罗天宏;伍玉明;周红章;

从遥感地质环境角度研究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成因    黄树春;刘智;姜端午;张苑平;

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    许正甫;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三峡工程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王儒述;

2004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预报    金兴平;程海云;张方伟;

2004年长江流域灾情回顾及2005年旱涝趋势展望    金兴平;程海云;杨文发;

长江流域的河流网络及其统计描述    沈丹;许田;苏蓓蓓;何大韧;

长江流域在我国物流业占据重要地位    

春夏长江流域强对流平流预报初探    王昌雨;孔玉寿;纪玲玲;李利国;

浅析1998年特大洪灾成因及思考    周汉涛;

长江流域港口贸易网络模型及其中微扰影响    苏蓓蓓;许田;何大韧;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全球变暖 长江烦恼    李真本报记者 吴长亮

缘何“年年暴雨年年涝”    本报记者 任荃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北极气候    

全球变暖 欧洲环境气候将改变    杨骏

全球变暖带来高度风险    王海峰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覆巢之下无完卵,全球变暖美国能独自“凉快”?    叶书宏

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责无旁贷    李学华

既然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还这么冷    

全球变暖让灾害性气候更频繁    吴玉蓉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许继军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模型    李翀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四川盆地红层岩体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系统研究    王子忠

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空间格局与资源分析    傅萃长

语言实践、策略与规范传播    谢婷婷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中标志性物源分析及其河流贯通入海意义    陈静

长江流域宇宙成因~(10)Be与地表侵蚀速率估算    黄湘通

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赵中华

1952~2007年间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变化    唐晶晶

论政府在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周萍

影响暴雨产生的环境物理量场研究    张海玲

长江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OLR场的相关分析    赵璐

德国莱茵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我国长江生态经济发展的启示    韩佳希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方式研究    程超

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研究    黄廷义

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刘永叶

长江流域农村建筑能耗调查及节能对策研究    符佩佩

长江流域城市住宅建筑遮阳评价模型研究    陈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