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冬年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30
热度:

暖冬年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表现出越来越暖的趋势,在我国尤其以冬季气温上升为明显,这一变化造成小麦冬季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在小麦生产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表现出越来越暖的趋势,在我国尤其以冬季气温上升为明显,这一变化造成小麦冬季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在小麦生产中仍采用过去的适宜播期往往会造成小麦冬前旺长,在越冬期或返青后遭遇低温冻害,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本研究以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为材料,于2007~2009年暖冬年型条件下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进行播期和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播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特征,探索在暖冬年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组合。具体结果如下: 1、扬辐麦4号的产量受播期和密度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穗数不断下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则先上升再下降;随密度增大,穗数增多,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下降。通径分析表明,对于扬辐麦4号而言,不同的播期和密度主要是通过对穗数的影响来提高产量。 2、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茎蘖数、LAI、干物质积累等群体质量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茎蘖数在相同密度情况下都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相同播期不同密度处理之间,随着密度的增大群体茎蘖数增大,但是单株茎蘖数则是呈现减少的趋势;扬辐麦4号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拔节期以前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后期则是10月31日播种处理的LAI高于其他播期,在密度间的反应仍是随密度增大LAI增大;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增多,而在各播期间拔节期以前早播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拔节期以后则是晚播的逐渐接近甚至超过早播处理。 3、播期和密度对花后剑叶的光合特性参数存在一定的影响,花后剑叶的光合特性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生理原因。不同播期间绿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均表现为10月31日11月6日11月12日11月18日10月25日10月19日;在5个密度水平间,120万/hm2、180万/hm2、240万/hm2这3个水平间的差异不大,但是高于300万/hm2、360万/hm2这两个高密度水平。 4、播期和密度对籽粒品质有显著调控效应。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增大呈“V”型变化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各个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均不低于13%,晚播能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籽粒的容重、硬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5、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显著的调控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扬辐麦4号在播期10月26日~11月4日之间以240万/hm2左右的密度播种,能实产量6750 kg/ hm2以上,而在10月31日左右播种,产量能达到7500 kg/ hm2以上。播期在10月20日~10月25日,要适当降低基本苗与之配套,密度宜采用120~180万/hm2,产量可以达到7000 kg/ hm2以上,此播期和密度适合原种超稀播条件下应用;播期在11月6日~10日,则应适当增加基本苗较容易达到高产,密度宜采用240~300万/hm2,产量水平可以达到7100kg/ hm2以上;播期在11月12日~20日,应进一步增加基本苗,以主茎成穗为主,密度宜采用300~360万/hm2,产量水平可以达到6000 kg/ hm2以上。 【关键词】:中筋小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512.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 前言12-24
  • 1.1 我国目前的气候状况12-14
  • 1.2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14-17
  • 1.2.1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4-15
  • 1.2.2 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5-16
  • 1.2.3 气候变暖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16-17
  • 1.3 小麦播期和密度的研究进展17-22
  • 1.3.1 播期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17-18
  • 1.3.2 播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8-19
  • 1.3.2.1 播期对穗数的影响18
  • 1.3.2.2 播期对粒数的影响18-19
  • 1.3.2.3 播期对粒重的影响19
  • 1.3.2.4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19
  • 1.3.3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19-20
  • 1.3.4 密度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20-21
  • 1.3.5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21
  • 1.3.6 密度对品质的影响21-22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2-24
  • 2 材料与方法24-27
  • 2.1 试验设计24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24-26
  • 2.2.1 生育期24-25
  • 2.2.2 产量及穗粒结构25
  • 2.2.3 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25
  • 2.2.4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测定25
  • 2.2.5 籽粒中淀粉含量测定25
  • 2.2.6 籽粒蛋白质组分测定25
  • 2.2.7 加工品质测定25
  • 2.2.8 籽粒容重25-26
  • 2.2.9 籽粒硬度26
  • 2.2.10 花后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26
  • 2.2.11 花后剑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26
  • 2.2.12 花后剑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6
  • 2.2.13 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6
  • 2.3 数据分析与方法26-27
  • 3 结果与分析27-66
  • 3.1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27-30
  • 3.2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30-41
  • 3.2.1 对籽粒产量的影响30-36
  • 3.2.2 不同播期条件下冬前温度差异对产量的影响36-38
  • 3.2.3 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38-40
  • 3.2.3.1 播期和密度对穗数和成穗率的影响38
  • 3.2.3.2 播期和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38-39
  • 3.2.3.3 播期和密度对粒重的影响39-40
  • 3.2.6 产量三因素对籽粒产量贡献关系的分析40-41
  • 3.3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41-52
  • 3.3.1 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41-46
  • 3.3.1.1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41-44
  • 3.3.1.2 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44-46
  • 3.3.2 对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46-52
  • 3.3.2.1 对籽粒容重、沉降值、硬度的影响46-48
  • 3.3.2.2 对籽粒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影响48-49
  • 3.3.2.3 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49-51
  • 3.3.2.4 对品质指标的离散性分析51-52
  • 3.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植株形态生理的影响52-66
  • 3.4.1 植株的形态指标52-60
  • 3.4.1.1 茎蘖动态52-55
  • 3.4.1.2 LAI55-58
  • 3.4.1.3 干物质积累量58-60
  • 3.4.2 植株的生理特性60-66
  • 3.4.2.1 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60-63
  • 3.4.2.2 花后剑叶SOD、POD 活性的影响63-64
  • 3.4.2.3 花后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64-65
  • 3.4.2.4 剑叶相关生理活性与产量的关系65-66
  • 4 结论与讨论66-73
  • 4.1 讨论66-71
  • 4.1.1 暖冬年型优质小麦实现不同产量水平的播期与密度组合66-69
  • 4.1.1.1 不同播期与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特征66-67
  • 4.1.1.2 不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的小麦籽粒品质表现67-69
  • 4.1.1.3 不同产量和品质条件下的播期和密度组合69
  • 4.1.2 播期和密度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形态与生理机制69-71
  • 4.2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晁岳华,耿金茹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张爱民,王效瑞,马晓群

播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范金萍,吕国锋,张伯桥,高德荣,吴立松,陆成彬,吴宏亚,张勇,程顺和

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郑9023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李永朝,郭宏伟,罗家传,侯伍全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汪芝寿,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旱地小麦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钟世敏;

怎样才能夺取晚播小麦高产    高志维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盛婧

花后高温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刘萍

不同播期对小麦安全优质高产特性的影响    刘艳阳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胡焕焕

SPAD值用于小麦氮肥追施诊断的研究    王亚飞

花后高温对小麦淀粉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王珏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杭新杰,张怀友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晁岳华,耿金茹

国内外小麦品质改良现状与趋势及山东省发展优质小麦的对策    朱连先,吕建华,刘建军,宋建民,刘爱峰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刘爱峰,张臣良,王运智,彭永夏,刘建军,吴祥云,赵振东

小麦不同Wx蛋白缺失材料及其F_1代糊化特性分析    时岩玲,田纪春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振东,宋建民,刘建军,刘爱峰,李豪圣,崔建民,吴祥云

高粒叶比小麦新品种济麦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Ⅱ.叶绿素及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的变化    刘爱峰,时传娥,宋建民,李豪圣,刘建军,吴祥云,赵振东

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张永丽,张珍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

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变化的研究    郑艺梅;郑琳;华平;胡秋丽;黄霞;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姚玉刚;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的变化    陈宇;黄志明;叶美兰;吴锦程;

不同枇杷品种细胞壁代谢与果肉质地形成的关系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

氮营养水平对大花蕙兰‘绿世界'幼苗年生长的影响    栾添;杨秀珍;李英男;李美蓉;

盆栽芍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李婷婷;张秀新;吕英民;

桂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几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变化    高莉萍;蔡璇;邹晶晶;王彩云;

温汤处理对亚洲百合‘多安娜'耐热性的影响    李婕;高亦珂;向地英;

农业废弃物作为百子莲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    王磊;卓丽环;李瑞发;

唐菖蒲试管苗与大田苗叶片解剖结构的观察与比较    唐蓉;张继花;韦梅芹;龚维红;汪成忠;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信号途径及B型烟粉虱和烟蚜对烟草防御反应的生理适应性差异    毕明娟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    李培英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盐生和中生植物对盐害的响应及其抗性结构机制研究    盖玉红

干旱胁迫下白皮松苗木电阻抗及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王爱芳

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    何小勇

湖南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生理学特性及护坡性能研究    刘卫东

外源茉莉酸影响马铃薯对晚疫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杨艳丽

藜蒿硅窗气调保鲜研究    陈小红

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    刘吟

旱稻IRAT109辐照突变体的抗旱性鉴定和窄叶突变体(nal8)的初步定位    邓姗

柚皮纤维素的制备、琥珀酸酐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罗均

阿特拉津对几种水生植物的毒理效应及降解研究    张威

β-丙氨酸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王晓燕

百合离体条件下的耐盐性评价和EMS诱变育种初步研究    高胡静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部转录应答的初步分析    朱冬梅

面粉生物增白剂的研究与应用    丁玲

刺苦草根状茎酶促褐变机理研究    魏光锋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建军,张存良,刘爱锋,张怀友,毕德锋,杭新杰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杭新杰,张怀友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晁岳华,耿金茹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马溶慧,朱云集,郭天财,闫耀礼,刘万代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李素真,周爱莲,王霖,王秋云,孙雷鸣,赵凯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阴卫军,刘霞,倪大鹏,邱登林,王振林

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穗分化进程    王法宏,赵君实,荆淑民,刘和平

钾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炜,于振文,岳寿松,沈成国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盛婧

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理化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    李春燕

花后高温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刘萍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结构形成动态及其酶学机制    郭志刚

灌溉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房全孝

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品质的形成特性及调控研究    张影

不同氮肥运筹下专用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及诊断指标的研究    张宪

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马溶慧

超高产冬小麦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张馨文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注意啥    樊丽侠;

淮北中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李素荣;关宁;何新宏;

稻田套播和氮素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张军;张洪程;戴其根;许轲;霍中洋;张瑛;徐顺飞;

优质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3号    何震天;陈秀兰;杨鹤峰;韩月澎;王锦荣;王建华;张容;

辽宁省小麦区应以发展强筋、中筋小麦品种为主体    孙连庆,付祥胜,闫春风,吴禹

施肥量对专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沈建辉,姜东,戴廷波,荆奇,田永超,曹卫星

高产抗锈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1号的选育    廖敦秀;贾秉书;石有明;贾兰;余国东;

中筋小麦新麦1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月华;胡霖梅;李园;

迟播中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缪建国;姜启顺;郭恒龙;相同德;

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鄂麦22的选育及应用    

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凤云;李伯群;余国东;马强;张丕辉;高志宏;廖敦秀;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研究    朱新开;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凌启鸿;

新疆鹰嘴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播期效应    吾尔古丽;张保军;张巨松;布娃吉尔;

不同播期对湖南春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刘明月;熊兴耀;胡新喜;何长征;宋勇;

基于气象因子的咸阳市飞播造林播期确定    赵奕兵;徐军昶;窦慎;王维;张雅维;

气象因子对咸阳市飞播造林播期的影响    赵奕兵;徐军昌;窦慎;张雅维;白昊;

鲜食糯玉米播期研究    栾春荣;丁慧;苏彩霞;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精确施氮参数的研究    朱新开;郭文善;王亚飞;封超年;彭永欣;凌启鸿;

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研究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

铃重空间分布对播期反应的比较研究    朱继杰;张月辰;李妙;万艳霞;赵红霞;

稻秸秆全量还田中筋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宝应县作栽站 缪建国

迟播中筋小麦高产栽培    宝应县作栽站

矮抗58:黄淮麦区中筋小麦新主力    尹江勇

百农矮抗58黄淮麦区中筋小麦新主力    尹江勇

棉花播期三注意    嵇冬花

专家建议加强小麦冬前管理    龙飞

小麦秋种应重点抓好4个环节    王新荣

科学做指导 农户心莫慌 春撒一粒种 秋收万斗粮    本报记者 李小伟

秋播期小麦病虫害咋防治    白水

异常高温影响水稻结实 调整播期避免高温危害    记者 水清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    朱新开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    兰涛

适应四川盆地稻麦两熟制的早播早熟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研究    谭飞泉

超级杂交稻冠层特性与太阳辐射利用及其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李迪秦

小麦氮肥精确定量及其应用的研究    许轲

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胡立勇

氮肥运筹对小麦综合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张军

玉/豆套作模式的群体配置技术及其对大豆的效应研究    陈圣伦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农田耕作生态优化研究    靳英华

甘蓝型油菜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的基本特征    左青松

暖冬年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    戴凌云

润麦条件对中筋小麦品质特性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王绍文

单宁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姜丽君

单宁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姜丽君

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高产优质栽培的氮素调控技术    于倩倩

播量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台述金

播期对黑龙江省春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本鑫

播期和肥料运筹对专用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陈锦坤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器官建成及主要生理性状对播期的反应    朱继杰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