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冷年对冬小麦越冬性和抽穗期的影响及温光反应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25
热度:

暖冷年对冬小麦越冬性和抽穗期的影响及温光反应变化【摘要】: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不但要在暖冬、冷冬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越冬能力,而且要与高产、温光反应迟钝相结合,从而使小麦在

【摘要】: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不但要在暖冬、冷冬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越冬能力,而且要与高产、温光反应迟钝相结合,从而使小麦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气候变迁条件下实现高产、稳产。 本研究采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小麦育种F_6—F_7材料,共275份。于2008—2009(冬暖年)、2009—2010(冬冷年)进行枯死度和抽穗期差值鉴定,寻找冬暖年、冬冷年越冬性的变化规律和温光反应变化规律。测定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北平原18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生活型指标和电导率、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评判了我国由南向北的小麦品种越冬性、温光反应的演化规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冬冷年对小麦抽穗期带来不同程度的滞后,2008—2009年度(冬暖年)与2009—2010年度(冬冷年)比较,2009—2010年度小麦的抽穗期推迟了7—14d,与冬暖年形成显著的差值。研究表明,差值越小的品种(系),温光反应越迟钝,因此,冬暖年、冬冷年交替时,选择差值小的材料,有利于培育广适性新品种。 2.小麦品种的生活型形态指标和电导率、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我国小麦由南向北分蘖节入土深度越来越深,电导率越来越小,脯氨酸含量越来越高。分蘖节入土深度与越冬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6185,呈极显著差异,分蘖节入土深度与电导率、脯氨酸含量有密切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723和0.7051,呈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分蘖节入土深度选择法不仅直观,而且可靠。 3.冬、春两圃法鉴定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类似于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的穿梭育种模式,对强冬性、温光反应迟钝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利用两圃法成功的选育出温光反应迟钝的宝麦8号小麦品种,为冬小麦温光反应类型的选择提出了新途径。 【关键词】:小麦 冷暖年 冬春两圃法 广适性 温光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0
  • 1.1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育种选择的影响10
  • 1.2 冬小麦越冬性的研究现状10-17
  • 1.2.1 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重要性10-11
  • 1.2.2 冬小麦越冬性的研究进展11-17
  • 1.2.2.1 冬小麦越冬性的影响因素11-12
  • 1.2.2.2 冬小麦抗寒性鉴定方法12-13
  • 1.2.2.3 冬小麦抗寒性鉴定指标13-17
  • 1.3 冬小麦抽穗期的研究现状17
  • 1.4 冬小麦温光反应研究进展17-19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20
  • 第二章 暖冷年对选择小麦越冬性和抽穗期的影响20-28
  • 2.1 材料与方法20-21
  • 2.1.1 供试材料20
  • 2.1.2 试验设计20
  • 2.1.3 试验方法20-21
  • 2.1.3.1 越冬枯死度调查标准20
  • 2.1.3.2 分蘖节入土深度调查方法20-21
  • 2.1.3.3 抽穗期评判标准21
  • 2.1.3.4 统计方法21
  • 2.1.3.5 数据处理21
  • 2.2 结果与分析21-26
  • 2.2.1 昌黎地区 2008—2009 年度(冬暖年)、2009—2010 年度(冬冷年)年度气象资料分析21-23
  • 2.2.2 相同品系在冬暖年与冬冷年的越冬枯死度的表现结果23-24
  • 2.2.3 冬小麦分蘖节入土深度与枯死度的关系24-25
  • 2.2.4 冬暖年与冬冷年对同一材料抽穗期的影响25-26
  • 2.3 讨论26-28
  • 第三章 冬春两圃选择法对小麦温光反应的影响28-39
  • 3.1 材料与方法28-30
  • 3.1.1 试验材料28-29
  • 3.1.2 试验设计29
  • 3.1.3 试验方法29-30
  • 3.1.4 数据处理30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30-38
  • 3.2.1 冬圃试验结果30-32
  • 3.2.2 春圃试验结果32-34
  • 3.2.2.1 春圃中小麦品种的分蘖节入土深度、单株分蘖数、分蘖节电导率、分蘖节脯氨酸含量变化32-33
  • 3.2.2.2 春圃试验中小麦品种抽穗状况33-34
  • 3.2.3 冬春两圃试验材料的比较34-35
  • 3.2.3.1 越冬性与温光反应的关系35
  • 3.2.3.2 春播情况下抽穗百分率与温光反应的关系35
  • 3.2.4 穗分化与温光反应的关系35-37
  • 3.2.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136 份高代材料的选择结果及异地温光反应鉴定37-38
  • 3.3 讨论38-39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39-40
  • 4.1 结论39
  • 4.2 创新点39-40
  • 参考文献40-4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致谢4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暖冬对皖北地区小麦生育前期若干指标的影响    郭静;黄义德;

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钱兆国;吴科;田纪春;丛新军;孙宪印;王超;

播种深度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代海芳;欧行奇;李新华;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相关研究    巨伟;杨彩凤;赵勇;刘宝华;杨学举;

小麦越冬冻害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王振权;汤新海;汤景华;杨淑萍;

小麦冻害预防措施    彭玉林;仲卫华;秦广建;杨和文;葛小丽;

作物抗寒性鉴定原理与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    赵玉田,梁博文

小麦通过春化的形态指标及温、光组合效应    胡承霖,罗春梅

小麦的春化阶段与穗的发育    黄敬芳,周立伟,陶维海,姜子英

乙烯在黄瓜体内分布及周年变化动态研究初报    郑昭英,孙小镭,刘世琦,高俊凤

活力素对菠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梁太波,张淑香,史春余,王汝娟,杨馥成

土壤调理剂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曹世彪,陈双臣,李志娟

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

越冬期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华昭;杨洪宾;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盐胁迫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

大蒜二倍体与四倍体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于文艳;刘世琦;梁庆玲;郝树芹;

低温处理对裸仁南瓜幼苗抗寒性指标的影响    李凯;杨建平;马宁;殷昭平;冯其伦;

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    徐成忠;董兴玉;杨洪宾;李春光;李福元;王法宏;

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变化的研究    郑艺梅;郑琳;华平;胡秋丽;黄霞;

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果实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裴孝伯;解静;余纪柱;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程序降温对枇杷果实贮藏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陈栋;李靖;谢红江;孙淑霞;涂美艳;江国良;陈昆松;张波;

几种蔬菜根浸提液对黄瓜幼苗的化感作用    陈丽平;赵方贵;李敏;杨延杰;陈宁;

盆栽芍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李婷婷;张秀新;吕英民;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切花月季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孔佩佩;杨树华;贾瑞冬;葛红;

不同苗龄无柄小叶榕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钱仁卷;刘洪见;林霞;黄建;张旭乐;

低温处理对菊花叶片SOD酶和CAT酶活性的影响    许瑛;陈煜;陈素梅;张海平;陈发棣;管志勇;蒋甲福;

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及戊唑醇的抗性研究    顾春波

苹果多胺和脯氨酸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    王庆莲

银胶菊化感潜力及其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陈业兵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种培芳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    李培英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亚热带常绿叶林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张秀娟

基于数字图像的水稻氮磷钾营养诊断与建模研究    石媛媛

柑桔—糯米汁混合发酵酒的研制    艾方

发酵鸭血肠生产工艺研究    李福存

冷榨油茶籽制备油茶籽粕蛋白及多肽的研究    丁丹华

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    刘吟

卤制甲鱼加工工艺及贮藏特性研究    余洋

柑橘果实化渣性研究    雷莹

茶树接种VA菌根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郑芳

农杆菌介导百子莲抗寒基因CBF1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刘红梅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    罗丽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冬小麦就地加代技术试验初报    韩克峻

喜温作物的低温损伤及其抗冷性的研究进展    刘鹏,刘庆忠,王勇,李新华

2005年安徽省小麦冻害调查报告    邢君,田灵芝

小麦低温冻害的发生及田管与预防    潘虹

小麦抗寒性的影响因素及小麦冻害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魏凤珍;李金才;王永华;尹钧;王成雨;屈会娟;郅胜军;

小麦冻害类型与小麦受冻致死原因分析    王永华;李金才;魏凤珍;尹钧;屈会娟;王成雨;郅胜军;

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Ⅱ)    钱兆国;吴科;田纪春;丛新军;孙宪印;王超;

淮北冬季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王海东,崔友富,刘学刚,刘典昱

小麦冻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刘蒙生;

几种野生苹果属植物抗寒能力的鉴定    任庆棉;刘捍中;刘立军;

陇东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姚玉璧;李耀邦;张谋草;王位泰;张秀云;

花培冬小麦品种——京花三号    胡道芬;

认真搞好冬小麦的品种品质测定    赵世清;龙生华;

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品质分析    赵振东,刘建军,董进英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课题组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品种矮抗58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杨文平;郜庆炉;胡喜巧;粱云娟;李艳丽;

冬小麦春播的田间春化条件    曹广才;吴东兵;姜子英;

庆阳地区旱塬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    宋廷新;刘旭辉;

库车冬小麦品种演替规律调查分析    艾尼瓦尔,吐尔逊买海提,曹连甫

冬小麦机械化条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王建中;徐占林;

冬小麦品种、播期、播量试验初报    戴江天

2009年初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干枯死亡的原因分析    王二虎;仝文伟;喻谦花;霍继超;张德汴;鲁建立;

不同年代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    黄玲;

2010年豫北冬小麦生长状况对比分析与异常气象条件关系探究    刘九玲;李汉浸;陈楠;许庆娥;高春景;张相梅;吉振习;

应用Minirhizotrons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的生长动态    邱新强;高阳;段爱旺;黄玲;李迎;孙景生;王景雷;

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动态的影响    周青云;王仰仁;叶澜涛;韩娜娜;李松敏;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姬建梅;蔡焕杰;

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崔红;于晶;苍晶;

模拟干旱胁迫下6个冬小麦品种胚芽鞘长度变化及其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    关周博;王士强;陈亮;唐娜;胡银岗;

附加UVB照射对四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文会;刘丽丽;官庆涛;李宝林;

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陈万权;庞家智;胡长程;孙荣锦;晏思白;

寒凝大地发春华    本报记者 刘荣彬

河北新近审定的冬小麦品种    晓文

黑龙江成功推广种植冬小麦    乔文汇

为了大地的丰收    本报实习记者 王静 实习生 刘爽

我国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全国累计推广逾7000万亩    通讯员 康会敏 杨佩茹 记者 刘廉君

贵德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冬小麦品种    赵青王晓英

甘肃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麦    甘种

天气多变令麦价坚挺    本报记者 乔林生

誓言不息    李海峰

东农育出我国首个寒地冬小麦品种    范迎春

河南中部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黄玲

冬小麦药隔形成初期冻胁迫的基因表达谱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韩巧霞

土壤水分对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影响    付连双

低温下ABA调控冬小麦糖代谢及抗寒基因表达的研究    刘丽杰

中国冬小麦抗旱指标评价、种质筛选及重要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陈晓杰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的钼效率及其生理基础    喻敏

盐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影响及钾营养对其缓解机理研究    郑延海

冬小麦氨基酸代谢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徐春英

缺磷对两个冬小麦品种磷吸收、体内分配和循环的影响    彭正萍

行距和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微环境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杨文平

不同年代代表性冬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性分析    邱新强

21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研究    毛琳

冬小麦氮素营养及其冠层生物理化参量高光谱遥感监测    白雪娇

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刘平湘

干旱胁迫下不同冬小麦品种形态及生理性状差异    李冠甲

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    王兴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石亮

寒地冬小麦返青期低温响应的生理特性与蛋白质组分析    冯玉磊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梁威威

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差异及其生理生化基础    徐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