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夏热冬暖地区多层居住建筑碳排放及减排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5:24
热度:

夏热冬暖地区多层居住建筑碳排放及减排研究【摘要】:建筑减排是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涉及建筑碳排放的计量。建筑碳排放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而当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碳排

【摘要】:建筑减排是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涉及建筑碳排放的计量。建筑碳排放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而当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碳排放缺乏相对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厦门地区某学生公寓为研究案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借助DeST-h软件的模拟与仿真,基于LCA构建一套人工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方法,并在碳金融视角下定量探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措施。 首先,创建了厦门市住宅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基于人工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建模,通过工程量清单及问卷调查等基础数据,研究得出紫荆苑1号楼在居住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其比值占65.49%;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其碳排放量占总数的30.44%。通过敏感性分析,文章从建筑碳排放角度定量阐释了住宅为何需要设计合理的使用年限。 其次,探讨了住宅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借助DeST-h软件的模拟与仿真,分别定量探讨了节能减排效益下的住宅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以及综合考虑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碳金融视角)时的住宅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在碳金融的定量分析下,增设窗帘所带来的减排收益可以弥补采购窗帘的成本。 最后,分析了住宅减排的相关路径。文章从住宅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减排策略、住宅减排的融资渠道、住宅减排的配套服务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住宅减排的路径,得出了“开启空调的临界温度每提高1℃,住宅使用阶段碳排放量将减少17.12%”等部分切实可行的减排结论。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量提供了借鉴,为夏热冬暖地区新建建筑的低碳设计、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 居住建筑 碳排放 碳金融 减排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1.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的技术线路16-18
  • 第2章 基本理论研究18-24
  • 2.1 生命周期评价(LCA)18-20
  • 2.1.1 LCA 的起源及发展18
  • 2.1.2 LCA 的定义18-19
  • 2.1.3 LCA 的技术框架19-20
  • 2.2 建筑碳排放20-21
  • 2.2.1 基本概念20
  • 2.2.2 建筑碳排放因子的选择20-21
  • 2.3 基于 DeST 软件进行建筑碳排放模拟21-23
  • 2.3.1 DeST 软件基本介绍21-22
  • 2.3.2 基于 DeST 软件进行建筑碳排放模拟研究的可行性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基于 LCA 的住宅碳排放计算原理24-35
  • 3.1 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确定24-26
  • 3.1.1 评价目标24
  • 3.1.2 评价范围24-26
  • 3.2 住宅生命周期清单分析26-32
  • 3.2.1 建材生产阶段27-28
  • 3.2.2 施工建造阶段28-30
  • 3.2.3 住宅使用阶段30-31
  • 3.2.4 破坏拆除阶段31
  • 3.2.5 废弃建材处理阶段31-32
  • 3.3 住宅碳排放影响评价32-34
  • 3.3.1 住宅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32-33
  • 3.3.2 住宅碳排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评价33-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案例研究35-53
  • 4.1 住宅实例介绍35-37
  • 4.2 住宅实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37-48
  • 4.2.1 住宅实例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计算37-39
  • 4.2.2 住宅实例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计算39-42
  • 4.2.3 住宅实例居住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模拟42-47
  • 4.2.4 住宅实例破坏拆除阶段的碳排放计算47
  • 4.2.5 住宅实例废弃建材处理阶段的碳排放计算47-48
  • 4.3 住宅实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48-52
  • 4.3.1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比较与分析48-50
  • 4.3.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50-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基于碳金融的厦门地区住宅围护结构减排研究53-63
  • 5.1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住宅围护结构研究53-57
  • 5.1.1 墙体材料对住宅节能减排的影响53-55
  • 5.1.2 窗玻璃材料对住宅节能减排的影响55-56
  • 5.1.3 窗帘对住宅节能减排的影响56-57
  • 5.2 碳金融视角下的住宅围护结构研究57-61
  • 5.2.1 碳金融基本概述57-58
  • 5.2.2 墙体材料的选择58-59
  • 5.2.3 窗玻璃材料的选择59-60
  • 5.2.4 窗帘的价值探讨60-61
  • 5.3 本章小结61-63
  • 第6章 低碳住宅的减排路径研究63-74
  • 6.1 低碳住宅的发展困窘63-66
  • 6.1.1 低碳住宅前景广阔63-64
  • 6.1.2 低碳住宅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64
  • 6.1.3 发展低碳住宅困难重重64-66
  • 6.2 基于 LCA 的住宅减排策略66-69
  • 6.2.1 建材生产阶段的减排66
  • 6.2.2 施工建造阶段的减排66-67
  • 6.2.3 居住使用阶段的减排67-68
  • 6.2.4 破坏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的减排68-69
  • 6.3 住宅减排的融资渠道69-71
  • 6.3.1 新建低碳住宅的融资方式69
  • 6.3.2 基于 EMC 的既有住宅减排改造融资方式69-71
  • 6.4 政府在低碳住宅建设中的角色探讨71-73
  • 6.4.1 宏观调控者角色71
  • 6.4.2 政策制定者角色71-72
  • 6.4.3 第三方认证者角色72
  • 6.4.4 产业引导者角色72-73
  • 6.5 本章小结73-74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74-77
  • 7.1 结论74-75
  • 7.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模拟软件DeST的可应用性分析    简毅文;

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    蔡向荣;王敏权;傅柏权;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尚春静;张智慧;

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赵平,同继锋,马眷荣

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投融资模式设计    金占勇;郝有志;马重芳;刘长滨;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张智慧;尚春静;钱坤;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投入模式现状研究    詹朝曦;王全凤;贺勇;祁神军;章凌云;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    王沣浩;王东洋;罗昔联;

建筑材料CO_2排放计算方法及其减排策略研究    罗智星;杨柳;刘加平;韩冰;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于萍;陈效逑;马禄义;

办公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冯劲梅;连之伟;黄宋斌;叶梦佳;

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    常海霞;

减碳技术在建筑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王汉青;张旺;谢世雄;

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    白莉;赵嵩颖;曲宏亮;

建筑外遮阳研究及应用现状    田玉兰;闫丽萍;张建忠;

小型住宅采暖系统成本分析    郭玲;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实践    白雪莲;吴利均;苏芬仙;

低碳建筑使用阶段评价体系浅议    王建平;王丛莹;杨三超;

天津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政策与模式研究    姜德义;朱磊;龚科家;张金琨;刘海涛;

路面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的研究    潘美萍;王端宜;

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    白建波;张宇;芮玮玮;杨江金;张菁燕;吴海军;

基于LCA方法的对虾池塘养殖碳足迹研究    吴飞飞;纪建悦;许罕多;

浅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研究    魏剑侠;王红伟;薛全超;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建筑环境负荷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葛坚;龚敏;朱炜;李勇俊;

基于GIS技术的控规方案预含碳排放量估算及评估研究    贾敦新;金贤锋;邓仕虎;

低碳场地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张顺尧;

基于生态文明的高校低碳生活实施路径研究    李小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融资模式探讨    柳文旭;孙艳丽;王晓弢;

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    李明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中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实证研究    蔡伟光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    杨向群

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李兵

我国城镇住宅空调生命周期能耗与资源消耗研究    李兆坚

建设项目隐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研究    帅小根

夏热冬冷地区低碳住宅技术策略的CO_2减排效用研究    刘君怡

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杨杰

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激励研究    韩青苗

浙江省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和CO_2排放评价研究    燕艳

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    王国庆

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与发展前景研究    王森

建筑循环物流系统低碳效应研究    宋宇

基于煤炭生命周期的电煤供应链废气排放研究    王超

XPS保温板与结构层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杨少龙

低碳建筑评价及对策研究    孙雪

基于LCA模型的工程项目碳足迹评估实证研究    刘亮

基于LCA的高速公路能耗与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潘美萍

数据机房热负荷实验测试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张飞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尴尬    符振彦;

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投入模式探讨    李星洲;马兰兰;李晓丹;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建筑节能    武涌;梁境;

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机制设计    李菁;马彦琳;梁晓群;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

建筑耗能、环境与寿命周期节能设计    甄兰平,李成

天津滨海几种人工植被的碳汇作用研究    徐永荣,王斗天,冯宗炜,刘少坤,王国兵

建筑节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涂逢祥,王美君

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    周笑绿

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分析与激励政策    卢双全;

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仲平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生命周期评价    王松庆

中国城镇建筑能耗现状、趋势与节能对策建议    俞允凯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夏德建;任玉珑;史乐峰;

80%的美国人赞成政府为发展无碳排放能源技术提供财政支持    王海丹;

仇保兴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变发展模式、抑制刚性碳排放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方案及特色    刘召峰;

低碳认证制度    寒星;

我国污水污泥领域碳排放信息亟待完善    

兰州市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及对策研究    罗旭;

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对我国的影响    陈亮;林翎;

碳税与碳排放    高鹏飞,陈文颖

低碳发展下的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情景分析—上海案例研究    王冰妍,陈长虹,黄成,赵静,戴懿

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谢园方;赵媛;

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

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    邵诗洋;

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

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

气候变化、碳排放和纺织工业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

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    周葵;朱莉;贾姗;

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结构演进的空间差异    张艳;秦耀辰;

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研究    杨涛;李艳梅;

碳金融四大功能与四大问题    

机制缺失 中国碳交易尚缺定价权    本报记者 邓大洪

“低碳时代”将迎来新的竞争和机遇    安邦咨询助理研究员 周子勋

以人际公平确定碳排放责任    

碳排放数据困扰中国公司    本报记者 杨秦

“内外兼修”减少碳排放    厉乐

应为国内碳排放交易立法    福州大学教授、福州汉森漆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林宗基

专家称我国应争取合理的碳排放权益    记者 周玉洁

中国控制碳排放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报记者 孙明河 王延斌

丁仲礼院士:人均累计碳排放体现公平    本报记者 李将辉

基于生命周期的混凝土大坝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    柳春娜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    任志娟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张成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    陈红敏

夏热冬暖地区多层居住建筑碳排放及减排研究    贺勇

碳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牛慧

大型公建水系统碳排放量化评价及减排关键技术研究    王明晖

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李莹

关于碳排放交易会计的研究    张海伟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    董荣娜

我国碳排放权机制设计的研究    程昊汝

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    杨波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    杨雷

碳市场发展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分配与会计处理研究    孙伟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