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5:23
热度:

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摘要】: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数据基础。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气象数据统计时长、不保证率统

【摘要】: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数据基础。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气象数据统计时长、不保证率统计法和气象要素均值统计周期。本研究针对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三个方面基本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室外计算参数更加合理的确定方法。 利用标准差方法和最优气候均态模型对室外计算参数的优化统计时长进行分析。首先分别确定室外计算参数的最小统计时长和相应气象要素的最优平均数,进而通过最小统计时长和最优平均数的对比,确定不同室外计算参数的优化统计时长,并提出通过对比室外计算参数不保证时刻“x小时事件”分布均匀性及“x”取值相对大小,对优化统计时长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利用天津市台站气象数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3年,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5年,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0年,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优化统计时长为14年。 通过构建典型建筑TRNSYS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对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不保证率统计法进行探讨,并利用天津市区气象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室内“不保证率”仅为“历年平均不保证5.3小时”,远小于预期的风险水平。基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外不保证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考虑、不考虑太阳辐射时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不保证率”的差别,探讨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考虑“同时发生”的太阳辐射的必要性;分析围护结构传热过程,提出了采暖室外有效温度的概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提出剔除同时发生的太阳辐射的影响,通过对比气象要素均值不同统计周期时,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外“不保证”小时数偏差的大小,对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气象要素均值的合理统计周期进行探讨,并利用天津市区气象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2日平均温度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最合理的。 【关键词】:室外计算参数 统计时长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不保证率统计法 气象要素均值统计周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2.1 统计时长研究现状10-11
  • 1.2.2 “不保证率”研究现状11-12
  • 1.2.3 关于气象要素均值统计周期的研究现状12-13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3-15
  • 第二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室外计算参数统计时长的选取15-27
  • 2.1 研究方法15-17
  • 2.1.1 标准差方法15-16
  • 2.1.2 最优气候均态模型16-17
  • 2.1.3 室外计算参数统计时长的选取17
  • 2.2 案例分析17-26
  • 2.2.1 参考案例18-19
  • 2.2.2 参考案例的最优平均数19-21
  • 2.2.3 参考案例的最小统计时长21-24
  • 2.2.4 参考案例统计时长的选取24-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室外计算参数统计时长的优越性验证27-39
  • 3.1 统计时长优越性验证准则27-28
  • 3.1.1 “x 小时事件”的定义27
  • 3.1.2 优越性验证准则27-28
  • 3.2 研究方法28-29
  • 3.2.1 “x 小时事件”分布均匀性对比28-29
  • 3.2.2 “x 小时事件”“x”发生值的对比29
  • 3.3 优化统计时长的优越性验证29-38
  • 3.3.1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31
  • 3.3.2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31-33
  • 3.3.3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33-35
  • 3.3.4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35-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不保证率”分析39-47
  • 4.1 研究背景39
  • 4.2 研究方法39-42
  • 4.2.1 TRNSYS 室内温度计算模型39-42
  • 4.2.2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不保证率”分析流程42
  • 4.3 案例分析42-46
  • 4.3.1 典型建筑设计热负荷计算42-45
  • 4.3.2 结果与分析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考虑“同时发生”太阳辐射的探讨47-54
  • 5.1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考虑“同时发生”太阳辐射的必要性分析47
  • 5.2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同时发生”的太阳辐射的确定47-50
  • 5.2.1 采暖室外有效温度48-49
  • 5.2.2 有效温度合理性验证49-50
  • 5.3 案例分析50-53
  • 5.3.1 天津市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考虑“同时发生”太阳辐射的必要性分析50-51
  • 5.3.2 天津市区采暖室外有效温度的确定51-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气象要素均值统计周期的选取54-58
  • 6.1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气象要素均值合理统计周期选取原则54-55
  • 6.2 案例分析55-56
  • 6.3 天津市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56-57
  • 6.4 本章小结57-58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7.1 研究结论58-59
  • 7.2 研究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4-65
  • 致谢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深圳市强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    张丽;申双和;孙向明;毛辉;

关于夏季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讨论    赵康;刘晓华;张涛;江亿;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9—75(试行)编制内容简介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

一种新的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    

最优气候值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郭勇苍,黄嘉佑,黄茂怡

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    刘建伟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办公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冯劲梅;连之伟;黄宋斌;叶梦佳;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过渡季节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热环境研究(Ⅱ)    袁涛;李剑东;王智超;徐昭炜;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    彭小云;

夏季空调热舒适响应空间及节能潜力研究    雍静;文充;曾礼强;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程海峰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变频技术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余太保;潘军华;孙爱华;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Dongyan Liu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平行流冷凝器的热分布特性和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鲁红亮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黄婧

通风方式对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模拟研究    王高飞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空调系统经济节能性分析    王海霞

通风系统对地坑窑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源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论节能技术在供暖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顾洁

对墙体不稳定传热─反应系数法的应用研究    何嘉鹏,王东方

韶关市近50年强降水频数统计及周期分析    李丽

近50年来湛江、韶关气候变化的小波分析    薛宇峰;

东莞汛期降水特征及预测方法探讨    黄锋;陈明先;吴志权;伍保科;

2008年初粤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张录青;李丽;饶纲伟;

近50年来湛江市年极端气温统计分析    杨彩福;焦学志;

登陆热带气旋影响湖南并造成强降水的气候特征    罗伯良;张超;

广东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黄茂栋;廖仕湘;杨立洪;

潮州市前、后汛期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对比    凌良新;叶化军;陈往溪;

居住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研究与能耗计算软件的开发    刘洋

节能住宅建筑能耗模拟研究    孙萍

一种新的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简化统计方法的探讨    李海林;

一种新的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统计方法的确定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对室内温度偏差影响分析    叶德强;李景鑫;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一种新的确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    

关于室外计算参数的规定及其统计方法举例    

北京市冬季采暖气候条件分析    轩春怡,高燕虎,李慧君

谈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选取    赵岐华;

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选取    万蓉;刘加平;

温室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值得商榷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周长吉

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