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公路碳排放及路域碳汇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41
热度: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公路碳排放及路域碳汇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问题日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2005年2月16日《京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问题日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京都议定书》是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促进全球低碳事业的发展。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依托,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依附于低碳公路的强大,为低碳公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公路碳排放产生的源头较多,主要是来源于化石燃料消耗,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公路运输能耗居交通能源消耗之首;同时公路产生二氧化碳量有增无减,比如2008年交通运输CO2排放量比2005年增长了24.2%,比2000年增长了93.2%。换句话说,无论从能源消耗角度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来看,低碳公路的发展是过程减碳的有力措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进行低碳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指导意义,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为背景,从公路里程、汽车保有量及运输能耗入手,详细分析了低碳公路发展研究的必要性。根据发展研究低碳公路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运营期碳计量体系的意义;通过对运营期公路碳排量及路域植物碳汇量影响因素的论证探讨,建立了运营期碳计量模型及路域植物碳汇量估算模型,并对碳计量模型进行现场简化验证、编制模型相应计量工具软件。然后,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碳计量模型与路域植物碳汇量估算模型对实际路段进行碳评估。 最后,分析了本论文课题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低碳公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碳公路 碳计量 碳汇量 现场碳测试 碳计量软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 低碳型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低碳公路的研究现状13-14
  • 1.2.2 公路碳计量研究现状14-15
  • 1.2.3 路域植物碳汇能力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8-19
  • 1.5 本章小结19-20
  • 2 运营期公路碳排放量的分析研究与碳计量模型的建立20-48
  • 2.1 公路运营期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21-28
  • 2.1.1 车辆因素21-25
  • 2.1.2 公路自身因素25-28
  • 2.1.3 自然状态因素28
  • 2.2 运营期公路碳计量方法研究28-38
  • 2.2.1 封闭路段碳计量方法研究29-36
  • 2.2.2 非封闭路段碳计量方法研究36-38
  • 2.3 公路运营期碳计量模型的建立38-44
  • 2.3.1 封闭路段碳计量模型建立38-40
  • 2.3.2 非封闭路段碳计量模型建立40-44
  • 2.4 计算实例——青银高速公路青岛至即墨段44-47
  • 2.5 本章小结47-48
  • 3 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碳汇研究48-58
  • 3.1 路域绿化植物碳汇、碳源研究48-53
  • 3.1.1 路域绿化植物碳汇功能研究49-50
  • 3.1.2 路域绿化植物碳源研究50-51
  • 3.1.3 北方几种常见路域绿化植物的碳汇能力研究51-53
  • 3.2 一条道路全生命周期路域绿化碳汇量理论计量模型的建立53-54
  • 3.2.1 影响因子确定53-54
  • 3.2.2 模型建立54
  • 3.3 实例应用分析——一条示范路绿化设计与分析计算实例54-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4 公路碳计量模型可靠性现场试验研究58-76
  • 4.1 试验原理研究58-59
  • 4.1.1 试验思路58-59
  • 4.1.2 试验假设与理论依据59
  • 4.2 试验准备工作及试验测量方法59-64
  • 4.2.1 试验仪器准备59
  • 4.2.2 试验测量方法59-64
  • 4.3 试验结果分析64-74
  • 4.3.1 南三环64-66
  • 4.3.2 东三环66-69
  • 4.3.3 西三环69-71
  • 4.3.4 其余各路段 CO2理论值与实测值分析71-74
  • 4.4 试验误差分析74-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5 运营期公路碳计量软件及模型现场测试软件开发76-84
  • 5.1 运营期碳计量软件编制与开发76-79
  • 5.1.1 运营期碳计量软件简介76
  • 5.1.2 运营期碳计量软件详细设计与开发76-77
  • 5.1.3 运营期碳计量软件运行实例77-79
  • 5.2 运营期碳计量模型现场测试工具软件编制与开发79-83
  • 5.2.1 模型现场验证工具软件简介79-80
  • 5.2.2 模型现场验证工具软件详细设计与开发80-81
  • 5.2.3 模型现场验证工具软件运行实例81-83
  • 5.3 本章小结83-84
  • 6 总结与展望84-87
  • 6.1 主要总结84-85
  • 6.2 研究展望85
  • 6.3 本论文的创新点85-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91
  • 个人简历91
  • 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关于低碳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碳计量的几点建议    陈永忠;

“碳足迹”视角下的低碳城市规划    赵宏宇;郭湘闽;褚筠;

碳排放评估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邱红;金广君;林姚宇;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    李荣;杨婧;

湿地的固碳作用初探——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李孟颖;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佘远安;孙昭宁;

安徽省森林经营碳汇技术刍议    傅松玲;姚雪晗;

芦苇湿地的碳汇功能研究    张兵;王洋;

湿地碳汇功能探讨:以泥炭地和芦苇湿地为例    于洪贤;黄璞祎;

聚焦林业碳汇    武曙红;

浅谈基于碳汇理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张宝鑫;

关于城市园林绿地碳汇问题的初步探讨    王迪生;

时代需要创立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    王天津;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匡耀求;欧阳婷萍;邹毅;李超;王德辉;刘宇;

温州林业碳汇发展之思考    李克恩;

浅议森林碳汇的性质及其森林法律制度的协调    刘翰聪;

林业碳汇国际法规则的谈判及我国的应对    曾文革;陈娟丽;

基于森林碳汇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之构建    颜士鹏;

完善森林管理,增强碳汇能力    王爱霞;

森林碳汇计测方法与实例    刘悦翠;

中国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研讨会举办    记者 丁洪美

致公党中央培育草原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 高琳

森林的碳汇功能≠林业碳汇    王胜男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    本报记者 张粼粼

西藏可试点碳汇功能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王天津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国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记者 罗连军

高原初显“碳汇”热    本报记者 罗连军

林业碳汇:“光合作用”也赚钱    本报记者 朱丽

碳汇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董恒宇

发挥森林碳汇功能尤为重要    记者 铁铮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森林碳汇效益研究    刘震

华南居住区绿地碳汇作用研究及其在全生命周期碳收支评价中的应用    何华

西南桦人工林碳汇功能研究    任治忠

中国林业活动碳源汇及其潜力研究    侯振宏

基于能源生态足迹的森林碳汇影子价格研究    华志芹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    李江

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吴金友

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    颉鹏

美国森林碳源汇分布的模拟研究    张方敏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公路碳排放及路域碳汇研究    侯程程

我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碳计量方法研究    魏亚韬

基于社区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研究    王静

我国森林碳汇资源所有权制度初探    谭静婧

基于国际碳交易的森林碳汇市场价格探讨    张琨

林分碳汇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戴景晟

森林碳汇期货市场化要素研究    王杏芝

浙江省杉木林碳汇供给潜力研究    王枫

森林碳汇视角下我国森林法律制度的完善    王赫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构建问题研究    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