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36
热度: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摘要】: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主产区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其中气候条件的变化

【摘要】: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主产区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其中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突出。从东北气候变暖对玉米种植范围扩大和玉米总产提高的影响来看,气候变暖确实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很大,但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多年结果来研究品种农艺性状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的报道。 本文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品种演化的影响,为未来玉米品种选育目标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获得以下重要结果: (1)对2002-2005年连续4年对照品种四单19和本玉9在10个试点的单位面积产量做方差分析后,发现环境这一变异分量对产量变异的相对贡献率达到92.53%,环境变量是引起两个对照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2)通过对10个固定区域试验点的生育期及其相应的活动积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40*,P=0.018)。 (3)四单19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其相应的活动积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864;本玉9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其相应的活动积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2、0.866。两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花粒期均与其相应的活动积温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趋势。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花粒期有延长的趋势,营养生长期呈现缩短的趋势。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产量有显著地影响,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P=0.041),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5)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由2002年的3000株/667m2发展到2006年的3600株/667m2,到2009年的种植密度已达到4000—4500株/667m2,玉米品种的选育正向着耐密型品种的方向发展。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和育种方向影响较为明显。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耐密型品种,对生育期选择应当在气候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的品种,将“耐密植、生育期适中、抗病虫、耐干旱、优质、高产”作为玉米育种的长期战略目标,充分合理的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此外,在实际耕作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注意花粒期,以保证玉米的高产优质。 【关键词】:气候变暖 东北地区 春玉米 生育期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前言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6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3-14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4-16
  • 1.3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6-18
  • 1.3.1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概况16-17
  • 1.3.2 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现状17-18
  • 1.4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18-2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0-24
  • 2.1 试验材料20-21
  • 2.1.1 试验试点基本介绍20
  • 2.1.2 对照品种基本介绍20-21
  • 2.2 气象数据来源21-22
  • 2.3 试验方法22-23
  • 2.3.1 生育期基本概念22
  • 2.3.2 变异系数22
  • 2.3.3 相关分析22
  • 2.3.4 品种区域试验22
  • 2.3.5 测量指标22-23
  • 2.4 数据处理23-24
  • 第三章 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24-26
  • 3.1 试验材料24-25
  • 3.2 各变异分量对产量变化的贡献25-26
  • 第四章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早熟春玉米生育期的影响26-33
  • 4.1 对照品种所需活动积温和全生育期的变化26-28
  • 4.1.1 对照品种在各省(区)生育期的变化27
  • 4.1.2 对照品种在各试点生育期的变化27-28
  • 4.2 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和花粒期的变化28-33
  • 4.2.1 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其相应的活动积温的相关性分析28
  • 4.2.2 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以及相应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28-30
  • 4.2.3 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和花粒期在各试点的变化30-33
  •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早熟春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33-37
  • 5.1 对照品种产量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分析33-35
  • 5.1.1 对照品种产量在各省(区)的变化33-34
  • 5.1.2 对照品种产量在各试点的变化34-35
  • 5.2 对照品种农艺性状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分析35-36
  • 5.3 对照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变化36-37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37-42
  • 6.1 讨论37-40
  • 6.1.1 区域试验中各变异分量对产量的关系37
  • 6.1.2 对照品种所需活动积温与生育期的关系37-38
  • 6.1.3 对照品种营养生长期和花粒期的变化及与其相应的活动积温的关系38-39
  • 6.1.4 对照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39-40
  • 6.1.5 对照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40
  • 6.2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条件对沈阳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罗润生;王洪岩;

先玉335对玉米育种的影响    张健;邹俊岩;王越人;许正学;徐宝峰;邬生辉;曲海涛;

温度变化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速率的影响    王琪;马树庆;郭建平;张铁林;于海;徐丽萍;

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    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杨婷婷;田兆祥;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    姚小英;蒲金涌;姚茹莘;贾海源;马杰;

全球气候增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邓振镛;张强;徐金芳;黄蕾诺;文小航;王润元;王小燕;奚立宗;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模拟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近40年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玉米带单产的影响    王宗明;宋开山;李晓燕;张柏;刘殿伟;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米娜;张玉书;蔡福;纪瑞鹏;张淑杰;于慧波;于秀捷;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郭宗学;何仪;王清秀;何觉民;

小麦抗旱育种及水分高效利用育种问题探讨    杨春玲;关立;侯军红;王阔;宋志均;韩勇;李晓亮;陈玉香;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丁晓义;姜鸿明;陈永娜;李林志;严美玲;刘兆晔;

不同年份玉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贾春兰;刘少坤;唐世伟;苏凯;王贵;柳京国;于淼;孙美芝;

莱农糯3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张恩盈;魏志刚;宋希云;

鲜食糯玉米品质评价的分析    王波,刘正,郭凤娟

六安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骆园;徐文华;

安庆市多年气象数据定量分析    刘玲;张庆国;陈庭甫;秦小林;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    侯玮;陈举林;王国胜;闫保罗;李平海;

郑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程芳芳;查菲娜;李红卫;郭瑞;楚宗艳;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李树岩;马志红;

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评价研究进展    翟治芬;严昌荣;刘爽;刘勤;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东北地区农业与生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谢立勇;林淼;李艳;

强致病落叶型黄萎病遗传基因转化体系构建研究    杜健;冯浩;贾涛;王秉荣;夏志明;王成;

气候干暖化棉花抗旱种质创新及生态节水机理研究    杜健;吴普特;冯浩;王秉荣;王成;王丽;

Climat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of Chin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a perspective based mainly on stalagmite records    

盘县干旱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李贵琼;蒋文家;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玉米×Teosinte远缘杂种后代重要性状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陈景堂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    慈晓科

玉米果穗产量实时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齐江涛

芦苇湿地蒸散发测算方法及耗水预测研究    王昊

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    马玉平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殷杰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周丽艳

亚基因组杂种优势表现的评估及新型甘蓝型油菜FAE1指纹图谱分析    朱家立

小麦苗期抗旱性QTL分析和冰草BADH基因克隆    齐照良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军

玉米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郭海军

超甜玉米sh_2基因鉴定及主要食用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胡新洲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马明生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聊玉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方向    张桂阁;李学杰;吴明泉;侯廷荣;褚丁印;黄进勇;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陈友祥,陈超,魏宏伟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    陆魁东;黄晚华;王勃;张超;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饲草高粱南方区试研究    刘晓辉;刘碧容;龙北星;李然;

积分回归在气候要素分析中的应用    王晓铃,丁在尚

含山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动态演变与治理对策    刘守荣;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杨苏华;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邓振镛;张强;尹宪志;张存杰;辛吉武;刘德祥;蒲金涌;董安祥;

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倾继祖;徐金芳;黄蕾诺;张树誉;

气候变率和变化对中国北方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宁金花

北方春玉米区早熟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研究    李波

早熟玉米单交种“石玉901”    饶春富,王婷

中早熟春玉米绥玉15的选育研究    魏国才;

早熟玉米新品种——莱早一号    姜善涛,王直朋,李忠声,李正强

早熟玉米长城12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的复种示范结果    张小琼,王国平,王荣

早熟玉米新杂交种:京玉一号    李国英

国审玉米品种——京玉7号    肖家雄;

春玉米播前的几项技术措施    王善杰;叶永梅;

早熟玉米新杂交种绥玉7号的选育    南元涛,魏国才,唐跃文,姜军,杨滨山

极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渠漫江,郭峰,王秀枝,门果桃,王建丽,孙治华

覆盖措施下非充分灌溉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景明;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张玉芹;杨恒山;高聚林;张瑞富;王志刚;徐寿军;范秀艳;杨升辉;

密度对超高产春玉米花后不同层位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王志刚;高聚林;孙继颖;武向良;苏志军;

滴灌带埋深对春玉米同化物累积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蓓;李久生;

内蒙古旱地覆膜玉米综合配套技术分析    张胜;王贵平;贾振业;高炳德;

不同覆盖条件下春玉米农田耗水特征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研究    樊向阳;齐学斌;高胜国;赵辉;王景雷;

基于GIS技术的内蒙古兴安盟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    唐红艳;牛宝亮;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卜玉山;邵海林;王建程;苗果园;

转基因玉米的基因飘流模型及东北春玉米区安全风险评估    胡继超;胡凝;江晓东;陈万隆;姚克敏;贾士荣;

京郊引种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适应性研究    王芳;龙静宜;曾昭海;康玉凡;胡跃高;

施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不是最佳方案    曹一平

春玉米 有机磷钾基肥入 前轻后重加锌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

春玉米合理施肥若干问题(二)    

适时播种春玉米 高产稳产有保证    省气象科研所 陆魁东 省农业厅粮油处 吴玉林

播种春玉米 严把五道关    玉田县农村经济局 李荣胜 王文敏

种植“春玉米”收入高    定兴县农业技术中心 崔洪生

春玉米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张润辛 刘小峰

吉林春玉米雨养百亩吨良田    记者 张兆军通讯员 郑原驰 王柏涛

延庆春玉米播种不再扬沙    胡玖梅 张海荣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黑土区春玉米营养特性及其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谢佳贵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    张玉芹

磷肥运筹对超高产春玉米生理特性、物质生产及磷效率的影响    范秀艳

华北春玉米土壤N_2O减排措施研究    刘运通

超高产春玉米氮磷营养特性及养分调控技术研究    曹国军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罗瑞林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赵宏伟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    王玉莹

春玉米超高产高效的氮肥调控生理机制    叶君

不同栽培模式下超高产春玉米根冠衰老特性研究    高英波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河西绿洲春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鹏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衰老特性及对密度的反应机理    王海燕

不同耕作方式对高产春玉米冠根衰老的影响    白建芳

不同肥力条件下春玉米氮素优化技术研究    张佳

东北春玉米密度对根系质量的影响与化学调控机理研究    兰宏亮

西北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和干旱风险评估    肖玮钰

东北春玉米氮磷增效施肥模式研究    刘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