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24
热度: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伏建筑在国内的应用日趋广泛。当前以光伏建筑工程师主观设计为主的现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且有很大的

【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伏建筑在国内的应用日趋广泛。当前以光伏建筑工程师主观设计为主的现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已难以满足光伏建筑的发展需要,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已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从光伏建筑入手,研究了作为光伏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光伏发电系统和支架结构体系。并网光伏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逆变器等构成,本文根据材料的差异把太阳能电池分作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三类,并论述了其光生伏打效应原理;讨论了逆变器的设计与使用要求以及并网光伏系统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优点等。同时,根据光伏组件和建筑集成形式的不同,把光伏支架分作倾斜式、平卧式。嵌入式三类,并阐述了其设计要求。其后,对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相关设计原则作了归纳总结。 随后,本文以光伏发电系统和支架体系为骨架,建立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模型。首先,建立了光伏系统各模块的数学模型,包括太阳能各天文参数、地外水平面辐射量、地表辐射量的计算方法,光伏方阵最佳倾角的选择原则及其计算模型,光伏阵列设计中单路电压与电流的计算方法、方阵组件串并联计算模型、逆变器设计方法等,光伏系统设计功率计算模型,其经济、环保效益等。同时,建立了光伏支架设计模型。在对支架结构作出相关假定的基础上,对倾斜式、平卧式、嵌入式三种支架体系从分析方法、设计条件、荷载计算、梁的受力分析、节点强度验算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并建立了支架梁截面设计的资料数据库。 最后,根据本文所建立的光伏建筑设计模型,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与实验室多年研究成果,开发设计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辅助设计软件。介绍了主程序的设计流程,及程序输入与输出等相关内容,并把软件分为初步设计、工程设计、结果查询三大模块,分别对其相关界面作了详细描述。在文章最后,把本软件应用于某工程算例中,实现了该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关键词】:光伏建筑 并网光伏系统 支架 计算模型 软件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61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光伏建筑一体化定义10
  • 1.2 光伏建筑一体化分类10-13
  • 1.3 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势13-14
  • 1.4 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现状14-17
  • 1.4.1 国外发展现状14-15
  • 1.4.2 国内发展现状15-17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7-19
  • 第2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成和设计原则19-29
  • 2.1 前言19-20
  • 2.2 并网光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25
  • 2.2.1 太阳能电池20-22
  • 2.2.2 逆变器22-24
  • 2.2.3 并网光伏系统24-25
  • 2.3 光伏支架25-27
  • 2.3.1 光伏支架分类25-26
  • 2.3.2 光伏支架设计要求26-27
  • 2.4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光伏系统各模块数学模型29-52
  • 3.1 前言29
  • 3.2 太阳辐射能的计算29-34
  • 3.2.1 太阳能各天文参数的计算29-30
  • 3.2.2 地外水平面辐射量的计算30-32
  • 3.2.3 地表辐射量的计算32-34
  • 3.3 光伏方阵的最佳倾角34-35
  • 3.3.1 最佳倾角选择原则34
  • 3.3.2 最佳倾角计算模型34-35
  • 3.4 光伏阵列设计模型35-41
  • 3.4.1 单路电压与电流的计算35-37
  • 3.4.2 光伏组件方阵设计37-40
  • 3.4.3 光伏逆变器设计模型40-41
  • 3.5 光伏支架设计模型41-49
  • 3.5.1 设计依据41
  • 3.5.2 模型设计假定41-44
  • 3.5.3 模型分析方法44-45
  • 3.5.4 主梁受力分析45-49
  • 3.5.5 节点强度验算49
  • 3.6 光伏系统功率与效益49-51
  • 3.6.1 光伏系统的功率计算49-50
  • 3.6.2 光伏系统的经济与环保效益50-51
  • 3.7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52-78
  • 4.1 前言52
  • 4.2 软件程序设计52-54
  • 4.2.1 主程序设计52-54
  • 4.2.2 程序输入与输出54
  • 4.3 软件各模块界面54-74
  • 4.3.1 初步设计模块55-60
  • 4.3.2 工程设计模块60-72
  • 4.3.3 结果查询模块72-74
  • 4.4 软件应用举例74-77
  • 4.5 本章小结77-7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5.1 本文主要结论78
  • 5.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3
  • 作者简介83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3kW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杨杰;王素美;

太阳能小屋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张亚玲;王玉超;贾思彧;

基于BIM的太阳能建筑设计初探    石莹

100kWp光伏电站的建设与研究    聂颖

光伏并网发电应用系统的研究    申甜甜

基于AutoCAD的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学

武汉国博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    林耀光

太阳能建筑    马宁平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与发展    李芳;沈辉;许家瑞;陈维;

建筑太阳能系统的材料及构件形式选择    杨昭宇,林娃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张剑锋;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孔继川;缪娟;

太阳能建筑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李先航;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浅谈    周鉴;倪燕;杨美丽;何胜利;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浅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代建筑应用    金磊

太阳能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郝国强;李红波;黄勇;于霄童;陈鸣波;

光伏发电系统优化分析    汤叶华;谢建;刘祖明;廖华;陈庭金;

国内外太阳能空间结构的应用与技术探讨    罗尧治;饶力;

光伏发电系统的蒙特卡罗序贯仿真和可靠性分析    陈闽江

光伏技术在太阳能建筑和工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饶力

空间结构屋面太阳能应用及光伏屋面板开发研究    陈建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力学性能及其在膜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周南

光伏钢结构集成体系研究及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研发与应用    吴成万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转地养蜂专业户光伏系统的研究    杜忠明;熊飞峤;李天华;

太阳能供电与半导体制冷箱的设计    张曦;

太阳辐射量与光伏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杨金焕;葛亮;

光伏系统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王润波;

双面太阳电池垂直安装发电性能的测试    王宁;吴昌宏;舒杰;

大型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硬件设计要求及安全保护    王志刚;龙维绪;崔海昱;邓菊莲;刘祖明;廖华;涂洁磊;

关于青藏铁路工程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分析    鲁延武;高佳;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    曲勇;骆超;龚宇烈;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应用    刘婷婷;余英;赵碧光;朱春;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    郝文华;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岳恩;唐龙;罗顺安;张平;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    罗雪莲;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研究    傅家祥;

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应用    李蔚;

应用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发电    卜宪标;马伟斌;龚宇烈;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硅氢薄膜及其性质的研究    郭小松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氧化物半导体的湿化学法制备    贾红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遮阳蓬智能无线控制系统的研究    季上满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基于GPRS的河套平原灌区水资源数据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房永亮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    黄克亚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赵春江;

欧洲光伏与建筑结合(上)——国外考察    李宝山;祁和生;王斯成;董路影;仲继寿;胡润青;

太阳能建筑发展趋势    高辉;

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郝国强;高文伟;李庆来;马进军;丰雷;蔡奕旸;

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技术分析与应用    鞠振河;

太阳能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倪虹

新型太阳光自动跟踪装置的设计    张仁醒;

太阳能光伏电池综述    成志秀;王晓丽;

光伏发电与经济结构调整    张兴科;

主动电流扰动法在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    张纯江;郭忠南;孟慧英;刘炜;

黄、渤海沿岸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性能的研究    赵金玲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    赵群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电子束熔炼冶金硅中杂质蒸发行为研究    彭旭

建筑师视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研究    魏伟

亚王集团新能源开发战略    陈静

光伏发电变流器及控制研究    王伟栋

光伏发电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刘靖涛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建筑设计研究    孙昊天

武汉地区BIPV气候适应性策略研究    赵森辉

50kWp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朱永彬

基于BIM技术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探讨    李慧敏;杨磊;王健男;

太阳能小屋光伏电池的优化铺设    李鹏;陈永当;张媛;吴琼;王小艳;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发电量的研究    刘伟铭

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非晶硅薄膜力学性能研究    丁天怀,王鹏,徐峰

太阳能电池参数的数值提取方法    黎明,姬成周,厉旭东,王玉亭,张志文,于元,赵玉文

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储能系统研究    陈维;沈辉;邓幼俊;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郝三存,吴季怀,黄昀昉,范乐庆

有机染料敏化TiO_2纳米晶多孔膜液体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显杰;王世敏;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

纳米TiO_2多孔膜的微结构对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王华;王智;钱觉时;唐笑;朱小红;

影响输电网可靠性的气候条件模拟    丁明,戴仁昶,洪梅,徐先勇

基于节点注入电流模型的配电网潮流算法    鄢长春,张焰,陈章潮

国内外太阳能空间结构的应用与技术探讨    罗尧治;饶力;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谢士涛;

广州南站采用光伏建筑设计    何清;

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问题的探讨    马文生;郝斌;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探讨    曹涛;张蕾;

浅谈太阳能光伏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周彦;陈跃宏;

香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研究与进展    杨洪兴;韩俊;孙亮亮;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点和设计思考    吕惠萍;

世博园新添两座光伏建筑“绿色电站”    

太阳能产业新蓝海——光伏建筑一体化    鹏飞;

深圳南玻大厦光伏幕墙技术    谢士涛;黄向阳;何清;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    孙颖;

深圳南玻大厦光伏幕墙技术    谢士涛;黄向阳;何清;

中国BIPV市场发展趋势    陈维;沈辉;王宁;施晓丹;杨振宝;

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    经士农;高纪庆;

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郝国强;马进军;丰雷;蔡奕旸;高文伟;黄勇;于霄童;

国内外太阳能空间结构的应用与技术探讨    罗尧治;饶力;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让国内百姓用上光伏发的电    诸玲珍

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我市推出“路线图”    本报记者 孙俪萍 通讯员 孙笑东 黄慧玲

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鲁岩

叫响全球的光伏产业领军者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我市绘出光伏产业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麻毓筠

薄膜技术在国际上的成功应用    孙嵩泉 陈良范 赵建华

中小光伏渐成新宠    本报记者 李桂琴

“金太阳”难医光伏产业隐疾    本报记者 吕佳琪

欧洲政策调整助推中小光伏成主流    本报记者 李永强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知多少    皮磊

光伏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标识绿色建筑节能贡献    明杰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海洋环境下船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特性研究    孙玉伟

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    高志强

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    陈维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徐建国

建筑师视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研究    魏伟

武汉国博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    林耀光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的比较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项瑜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协同设计研究    易旷怡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装置的研制    丁世明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