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乌兰察布市耕地动态与干暖化时空特征以及生态脆弱性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24
热度:

乌兰察布市耕地动态与干暖化时空特征以及生态脆弱性影响【摘要】: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干扰作用以及影响机理-以乌兰察布市为例(编号:41161

【摘要】: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干扰作用以及影响机理-以乌兰察布市为例(编号:41161015)为依托,总结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耕地动态变化特征、气候干暖化变化时序特征以及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乌兰察布市1990-2010年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乌兰察布市1990年以来耕地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耕地转入转出速度进行计算,并采用空间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乌兰察布市1990-2010年耕地演化的时空过程,探讨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乌兰察布市耕地变化主要是以耕地和草地交替变化为主;1990-2000年期间耕地增加,耕地增加以草地变耕地为主,2000-2010年期间耕地减少,减少的耕地以耕地变草地、林地为主;1995-2005年这10年乌兰察布市耕地变化最为显著,平均动态度为0.55%;人口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和生态工程的实施是乌兰察布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采用乌兰察布市1990年~2009年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降水的栅格数据,研究分析了近20年乌兰察布市气温、降水的演变特征以及气候干暖化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年-2009年气温呈不断升高的变化总趋势而降水呈减少的变化总趋势;1990年-2009年乌兰察布市干暖化显著,后10年的气候干暖化现象明显高于前10年,尤其以2005年-2009年气温与降水的配置比例加重了干暖化现象。(3)利用植被覆盖度,通过对乌兰察布市近20年年均气温与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分析气候干暖化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1990年-2009年区均植被覆盖度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变化与乌兰察布市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不大,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弱相关;气温与植被覆盖度表现为低度负相关,气温的升高抑制了植物的生长;虽乌兰察布市气候干暖化越来越显著,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缓解了气候干暖化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动态 干暖化 生态环境脆弱性 遥感 乌兰察布市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71;F323.2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国内外生态脆弱性研究现状11-12
  • 1.1.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12-13
  • 1.1.3 国内外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14
  • 1.1.4 国内外干暖化研究现状14-1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7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17-20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技术路线17-20
  • 2. 乌兰察布市空间信息获取20-28
  • 2.1 研究区域概况20-25
  • 2.1.1 自然概况20-24
  • 2.1.2 社会经济概况24-25
  • 2.2 数据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25-28
  •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25
  • 2.2.2 研究方法25-28
  • 3. 乌兰察布市耕地动态变化时空特征28-35
  • 3.1 乌兰察布市耕地空间格局分析28-30
  • 3.2 乌兰察布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30
  • 3.3 耕地转入转出交错演替变化特征30-33
  • 3.4 土地利用转换分析33-35
  • 4. 乌兰察布市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35-36
  • 5. 乌兰察布市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分析36-51
  • 5.1 乌兰察布市干暖化时序变化特征36-40
  • 5.1.1 年均降水变化特征37-38
  • 5.1.2 年均气温变化特征38-39
  • 5.1.3 乌兰察布市干暖化时序变化39-40
  • 5.2 耕地变化与干暖化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40-51
  • 5.2.1 植被覆盖度变化40-43
  • 5.2.2 温度、降水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分析43-47
  • 5.2.3 耕地动态与干暖化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评价47
  • 5.2.4 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的建议47-51
  • 6. 结论与展望51-52
  • 6.1 结论51
  • 6.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9
  • 致谢59-60
  • 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综合评价    冯利华,黄亦君

四川省5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唐杰;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    张冰洁;宋戈;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牛文元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    郑丙辉,田自强,王文杰,李子成

基于欧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在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陈鸿起;汪妮;申毅荣;解建仓;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基于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    刘军会;高吉喜;

淮河流域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特征及区划    陈杰;欧阳志云;郑华;徐卫华;

中国的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    朱震达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陈香;李思琦;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    原志华;

建立扎陵湖、鄂陵湖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探讨    陈涛;马世震;

现代气候要素与青海湖水位的相关分析    马钰

青海湖地区历史时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周陆生,汪青春

青海湖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陈桂琛,彭敏,马世震

青海湖流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周陆生;汪青春;

青海省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的初步展望    周陆生;

青海湖水量平衡各分量的计算及变化    时兴合;李应业;李生辰;秦宁生;苏忠诚;

青海湖流域圆柏年轮指示的近千年降水变化    时兴合;李应业;汪青春;秦宁生;

关于青海省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的探讨    李智伟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长的影响    王润元;张强;刘宏谊;杨启国;赵鸿;王振国;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秦大河;罗勇;陈振林;任贾文;沈永平;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符淙斌,董文杰,温刚,叶笃正

二氧化碳的气候效应与华北干旱问题    张家诚

模拟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白美兰;郝润全;邸瑞琦;高建国;

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演变及环流特征    杨金虎;杨启国;姚玉璧;单红洮;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丁一汇,戴晓苏

重庆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武慧;王晓东;王炯;周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