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理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3:58
热度:

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理论研究【摘要】:本文用量子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如下3个体系:(1)含苯并[1,2-b:4,5-b']二噻吩的共轭聚合物;(2)含苯乙烯共轭支链的聚噻吩衍生物;

【摘要】: 本文用量子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如下3个体系:(1)含苯并[1,2-b:4,5-b']二噻吩的共轭聚合物;(2)含苯乙烯共轭支链的聚噻吩衍生物;(3)吲哚咔唑-受体交替共轭共聚物 首先,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聚4,8-双十二烷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PBDT),聚4,8-双十二烷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交替(2,5)噻吩(PBDTT)及聚4,8-双十二烷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交替(2,9)噻吩并[3,4-b]吡嗪(PBDTTPZ)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在优化的基础上,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它们的光学性质,得到了最低激发能(Eg),吸收波长及电子相关性质。HOMO和LUMO的能隙就等于LUMO和HOMO之间的能量差。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得很好,计算结果也为调控共轭聚合物的能隙和吸收带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其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分别计算了聚[3-(苯乙烯)噻吩](P3PVT)系列:(PEHPVT)n,(PT1)n和(PT4)n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聚合物的HOMO-LUMO能隙(△H-L)和最低激发能(Eg)由外推法得到。结果表明:共轭聚合物侧链能够调节吸收峰和HOMO-LUMO能隙。 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研究了3种吲哚咔唑-受体交替共轭共聚物:聚[2,8-(5,11-二(2-乙基己基)吲哚[3,2-b]并咔唑)-交替-5,7-(2,3-双十二烷基噻吩[3,4-b]并吡嗪)](P281C-TP12),聚[2,8-(5,11-二(2-乙基己基)吲哚[3,2-b]并咔唑)-交替-5,7-(2,3-二(4-(2-乙基己氧基)苯基)-噻吩[3,4-b]并吡嗪)(P281C-TPO),4,7-聚[2,8-(5,11-二(2-乙基己基)吲哚[3,2-b]并咔唑)-交替-(2,1,3-苯并噻二唑)(P281C-BT)。在中性、阴离子态和阳离子态下分别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在优化的基础上应用了TD-DFT计算了聚合物的ΔH-L,吸收波长及最低激发能。采用B3LYP/6-31G*对聚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全优化,计算电离势(IP)和电子亲合能(Ea)。 本论文从理论上系统地对一系列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结构和光伏性能有关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能够研究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根据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可设计新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波长 能隙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方向9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9-10
  • 1.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10-17
  • 1.3.1 受体材料10-12
  • 1.3.2 给体材料12-17
  • 第2章 苯并[1,2-b:4,5-b']二噻吩共聚物光伏材料的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17-30
  • 2.1 引言17
  • 2.2 计算模型和方法17-18
  • 2.3 结果与讨论18-29
  • 2.3.1 优化构型18-20
  • 2.3.2 HOMO 与LUMO 能隙和最低激发能20-23
  • 2.3.3 前线分子轨道23-26
  • 2.3.4 吸收光谱26-29
  • 2.4 小结29-30
  • 第3章 含苯乙烯共轭支链的聚噻吩衍生物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30-38
  • 3.1 引言30
  • 3.2 计算方法30
  • 3.3 结果与讨论30-36
  • 3.3.1 优化结构30-32
  • 3.3.2 HOMO 与 LUMO 能隙和最低激发能32-34
  • 3.3.3 吸收光谱34-36
  • 3.4 小结36-38
  • 第4章 吲哚咔唑-受体交替共轭共聚物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38-48
  • 4.1 引言38
  • 4.2. 计算方法38
  • 4.3. 结果与讨论38-47
  • 4.3.1 基态结构38-42
  • 4.3.2 HOMO 与 LUMO 能隙和最低激发能42-44
  • 4.3.3 电离势和电子亲和能44
  • 4.3.4 吸收光谱44-47
  • 4.4 小结47-48
  • 结论与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57
  • 附录 A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魏宇锋;陈相;蒋伟;朱洪坤;

含噻吩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卢科蓉;侯学清;魏博;高非;

新型聚对苯撑乙烯撑-喹喔啉共聚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能研究    张力;张秋禹;高云燕;顾军渭;张和鹏;鄢红陵;

苯并噻二唑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和平;李在房;侯秋飞;王艳玲;

立构规整性的噻吩苯并噻二唑交替齐聚物及聚合物的研究    叶怀英

低能带隙共轭高分子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魏宇锋

1,2,3-苯并三氮唑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张振华

聚合物发光材料    李建科,漆宗能,王佛松

共轭聚合物复合抗静电油罐涂料    鲁照玲

共轭聚合物/C_(60)复合体系及其在光伏打电池中的应用    黄红敏,贺庆国,蔺洪振,杨俊林,白凤莲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    李建科,阳明书,漆宗能,王佛松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    杜仕国

基于共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王萍萍,陈国华,吴大军,徐金瑞

含噁二唑单元共轭聚合物合成与性质研究    陈令武,刘田东,成义祥

含萘单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陈令武,宋金峰,刘田东,成义祥

CdSe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艳山;王藜;曹镛;

新型共轭功能材料-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屈小红;胡子衍;史学涛;陈芳;

共轭聚合物对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调控作用    吴卫平;刘云圻;邹应萍;李永舫;朱道本;

微波辅助高质量共轭聚合物合成    张文思;路萍;马於光;

新型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检测与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王树;

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生物检测、成像与生物医药应用    王树;

侧链含氨基的聚对苯撑乙炔/咔唑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刘暘;杨凯;孙书;石建兵;佟斌;支俊格;董宇平;

用于TNT爆炸物检测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意铭;廖明义;金美花;黄丽;

一类共轭聚合物半导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陈杜刚;韩康;兰凌燕;钟成;秦金贵;

基于带吸电子基团的苯并二噻吩衍生物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赵斌;聂玉娟;汤鹏;谭松庭;

新型氮杂芴基超分子共轭聚合物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林宗琼;林进义;李伟杰;张超;解令海;仪明东;黄维;

含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    张磊;崔元臣;

塑料芯片技术不断发展    吴映红

TFEL:强力挑战LCD    北方交通大学  滕 枫 徐 征 赵谡玲

进军多学科前沿交叉新领域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大连化物所提高储氢能力    

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陶加

长春应化所发明新型共轭高分子材料    于洋 记者 李泳沩

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南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传感特性    冯继昌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水醇溶性有机光电材料与受体悬挂式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段春晖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创制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    何刚

具有光活性的电子给体/受体双缆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李明华

分子刷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传感应用研究    张志勇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晓晨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星状共轭聚合物的单分子胶束化发光策略及其应用    邱丰

荧光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安宁

炔基取代的多色功能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衍生修饰    雷艳丽

两种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应用    郝丹

新型聚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荧光传感研究    唐雪艳

新型水溶性聚苯乙炔—吡啶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研究    胡玉琴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李彬

二类不同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识别性的研究    王成智

含苯并三氮唑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含苯并二噻吩及噻吩衍生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聂玉娟

新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特性研究    钱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