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广东省雷暴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暖池相关性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3:28
热度:

广东省雷暴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暖池相关性分析【摘要】:本文利用均匀分布于广东省内的26个观测站1960—2013年间54年的雷暴日和气温观测资料,还有HadISST全球海温资料、ME

【摘要】:本文利用均匀分布于广东省内的26个观测站1960—2013年间54年的雷暴日和气温观测资料,还有HadISST全球海温资料、MEI指数资料、广东省卫星云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等,结合气候趋势系数分析、M-K突变检验、莫利特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雷暴气候特征、城市化对珠三角雷暴活动的影响及西太平洋暖池与广东雷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此外,还对湛江市东海岛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作为海岛雷暴的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广东省属雷暴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4.3 d/a,1984年之后开始波动减少,每10 a约减少4.4 d。有较显著的季变化特征,雷暴活动主要集中于4—9月份,占全年总雷暴日数的90.7%,夏季雷暴是全年雷暴的主体,比例高达54.7%。雷暴日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94。广东雷暴最早出现于4月中旬之前,终雷日较晚,雷暴初终期较长。(2)广东雷暴存在2—3年和4—5年的短周期振荡特征,此外还存在9—12年的中长期变化特征以及21—22年的长期震荡特征,而且长周期振荡存在于整个研究时段。(3)广东雷暴在1983年以前属多发期,1984年之后开始波动减少,突变点位于1983—1984年之间。(4)广东雷暴空间分布呈西多东少特征,且季变化显著,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的站点是粤西南地区的信宜(97.4 d/a)和徐闻(90.4 d/a),最少的站点是粤东沿海地区的南澳(44.4 d/a)和汕头(45.9 d/a)。(5)广东雷暴气候特征向量场分布呈现整体一致型、东西差异型和南北差异型三种形态,其中整体一致型是主要模态。(6)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引起的热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某些城市的雷暴发生频次,但是与天气系统相比作用甚微,而且考虑到一些局地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所有城市不可统一定论。(7)广东各地雷暴活动与西太平洋暖池呈一致的反相关关系,且反相关程度自东向西依次增大,粤东地区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反相关性最小,粤西地区的反相关性最大。(8)在湛江市东海岛过境的强雷暴天气发生在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中,雷击电流强度-54.463 66 kA,雷电流上升陡度28.665 08 kA/μs。雷击点在低涡云团内,雷击点雷达回波强度超过45 dBZ,风向从底层向上随时间顺转,雷击发生前后雷击点附近的降雨量、风向风速、本站气压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产生了明显的突变。发生雷击时,大气层结逐渐变得稳定,雷暴、弱冷空气和强降水的共同作用消耗了大气中的水汽和能量,使大气层结回复到相对稳定状态。 【关键词】:广东 雷暴 气候特征 西太平洋暖池 东海岛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46;P46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5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3
  • 1.2.1 雷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10-11
  • 1.2.2 雷暴多时间尺度分布特征的研究11-12
  • 1.2.3 城市化对雷暴活动的研究12-13
  • 1.2.4 海洋与雷暴活动关系的研究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13-15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15-20
  • 2.1 资料15
  • 2.1.1 雷暴和气温资料15
  • 2.1.2 HadISST海温资料15
  • 2.1.3 Mei指数资料15
  • 2.1.4 卫星云图资料及雷达资料15
  • 2.2 方法15-20
  • 2.2.1 气候趋势15-16
  • 2.2.2 曼-肯德尔突变检验16-17
  • 2.2.3 莫利特小波分析17-18
  • 2.2.4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18-19
  • 2.2.5 天气形势分析19-20
  • 3 广东省雷暴气候特征20-38
  • 3.1 引言20
  • 3.2 年际变化特征20-23
  • 3.2.1 周期振荡特征21-22
  • 3.2.2 M-K突变检验22-23
  • 3.3 年变化特征23-24
  • 3.4 初、终雷日变化特征及保证率24-25
  • 3.5 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25-30
  • 3.5.1 分布特征分析25-28
  • 3.5.2 变化趋势分析28-30
  • 3.6 雷暴日数的EOF分析30-34
  • 3.6.1 第一特征向量场分析31-32
  • 3.6.2 第二特征向量场分析32-33
  • 3.6.3 第三特征向量场分析33-34
  • 3.7 珠三角城市化对雷暴的影响分析34-38
  • 3.7.1 年平均热岛强度35-37
  • 3.7.2 对雷暴活动的影响37-38
  • 4 广东雷暴与西太平洋暖池的相关性分析38-48
  • 4.1 西太平洋暖池的空间分布特征39-40
  • 4.2 西太平洋暖池的时间分布特征40-44
  • 4.2.1 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40-43
  • 4.2.2 M-K突变检验43
  • 4.2.3 周期分布特征43-44
  • 4.3 与广东雷暴的相关性分析44-48
  • 5 海岛雷暴的个例分析48-58
  • 5.1 雷击过程闪电特征分析49
  • 5.2 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49-58
  • 5.2.1 高低空气象形势分析49-51
  • 5.2.2 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资料分析51-53
  • 5.2.3 自动站探测资料分析53-54
  • 5.2.4 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分析54-57
  • 5.2.5 探空资料稳定度分析57-58
  • 6 总结与讨论58-60
  • 6.1 结论总结58-59
  • 6.2 问题讨论59-60
  • 参考文献60-66
  • 致谢66-67
  • 作者简介67-68
  • 导师简介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冯旭宇;薛胜军;巴特尔;颜斌;巩迪;博格;刘晓东;

1997/1998ElNio期间中国南部闪电活动的异常特征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

热带气旋背景条件下的城市效应与广州夏季雷暴    蒙伟光;闫敬华;扈海波;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陈思蓉;朱伟军;周兵;

2010年冬季江苏省雷暴异常活动与北极涛动的相关分析    张蓬勃;姜有山;姜爱军;管兆勇;孙佳丽;刘梅;

关于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几点说明    李雪佩;

近50年广东省雷暴、闪电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    易燕明;杨兆礼;万齐林;蒙伟光;

雷州半岛雷暴发生频次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布局调整的相关分析    张羽;牛生杰;

宁波地区海-陆下垫面差异对雷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汪雅;苗峻峰;谈哲敏;

化工储罐区的雷电防护    柳志江;吴芳华;李杏;叶明;

苏啤3号大麦长势与穗粒结构的关系分析    商兆堂;吴建中;蒋名淑;于清平;濮梅娟;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安徽省旱涝监测业务系统建设及旱涝灾害指标的检验    杨利峰;谢五三;

广东省梅州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晨辉;罗碧瑜;陈立宏;

福州市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其气象要素特征    赖绍钧;何芬;吴毅伟;蒋文欣;龚振彬;

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贝叶斯判别    史奎桥;胡永军;张德来;张丽华;

人工增雨对辽宁降水及气温的影响分析    杨旭;胡伟;赵姝慧;陈刚;张鹏亮;秦鑫;

漳州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赖焕雄;郑小琴;

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焕毅;刘俊杰;宋长远;齐杰;

集成方法在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预报中的应用    张守峰;高拴柱;李月安;

1965~2009年河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王友贺;申双和;谷秀杰;

洋山海域海雾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杨棋;李永平;欧建军;梁卓然;

1951-2010年南京市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许小川;王瑞;

瑞安市近47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预测    曾清进;比方本;然综测;

气象监测数据的时空特征分析    刘晓晓;孔云峰;

荔波县喀斯特地区气候分析    覃晓朗;胡毅;毕波;

三穗县50a日照时数变化趋势    杨平;

三穗县近46年极端气候特征研究    杨胜海;杨胜忠;

凤阳2009年1月草面温度与地温、气温的对比分析    袁学所;

湿亚热带岩溶系统水文水化学对不同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曾成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    赵建军

集合同化方法在太平洋海洋高度计资料同化中的应用研究    万莉颖

韦伯定律及时间序列在FY2C云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杨昌军

面向雷电预报的雷达、卫星遥感资料同化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杨艳蓉

武夷山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结构与功能特征的研究    任引

电离层频高图自动度量与分析的方法研究    丁宗华

中纬度海陆热力差异对东亚夏季环流及降水的影响    程华琼

岷江上游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分析    张国斌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秦淮河流域不透水面提取及其水文效应研究    李彩丽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不同分辨率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气候态的模拟研究    古月

华北夏季单峰和双峰降水过程的特征分析    李易芝

西南地区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次季节尺度前兆影响信号特征的研究    吴瑶

城市化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    裴兴云

气候变化对天津市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的影响    史珺

中国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模拟分析    赵杨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叶殿秀,张强,邹旭恺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王绍武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陈隆勋,朱文琴,周秀骥,周自江

热带对流热量与水汽收支的数值模拟研究    平凡;罗哲贤;

赤道海温异常与大气的垂直环流圈    符淙斌,孙翠霞,张金枝

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经向差对付热带高压影响的若干事实    李克让,陈永申,刘军风,蓝荣华

水平非均匀加热对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影响    余志豪,陈良栋

冷水面对积云的影响——数值试验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孙建华,张小玲,齐琳琳,张高英,赵思雄,陶诗言

广州市雷暴日异常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与近海海温关系初探    陈绍东,林奕峰,区永平

近40年潍坊地区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山义昌,王善芳

山西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杨世刚;

莱芜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郑燕;任学民;亓翠芸;王西磊;陈传振;

近50年西宁地区雷暴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汝忠;

吉林省30年雷暴日特征统计分析    王羽飞;朱峰;隋朝阳;

近57a江苏省雷暴日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刘梅;魏建苏;俞剑蔚;张备;

伊犁地区雷暴日特征和雷电防护等级区域划分    保尔汗江·买买提;

江苏省城市雷暴日分布特征    王锡中;叶玉珍;钟颖颖;蒋海琴;高晓静;

汕头雷暴日异常环流背景特征    甘庆辉;许薇;汤强;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王学良;余田野;朱传林;杜良敏;刘学春;

近52年来宿州雷暴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汪顺勤;孙惠合;孙录贵;

近57年江苏省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刘梅;张备;吴海英;孙燕;俞剑蔚;

江苏雷暴与降雨关系分析    钟颖颖;冯民学;苗甫生;焦雪;高晓静;

竹山县近52年来雷暴日统计资料的特征研究    王小飞;郭德均;尹登峰;余田野;

近50年无锡地区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吴莹;崔浩;牛文胜;

近30年上海闵行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李婷婷;

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对流参数的研究    尤伟;何忆强;潘晓滨;臧增亮;李毅;

南京雷暴特征分析    吴浩;王业成;李玉照;严伟;

江苏省雷暴日与云地闪密度关系研究    张恬;林彬彬;

春雷阵阵 南京降温    顾雯

防雷,迫在眉睫    记者 陈真 实习生 吴丹 见习记者 宋青 通讯员 宋建新

春雷涌动小心雷害    贾天清 徐晓君

三峡水利工程可降低库区平均气温    记者 操秀英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