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浅水湖泊浮游动物对变暖响应特征的室外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3:27
热度:

浅水湖泊浮游动物对变暖响应特征的室外模拟研究【摘要】:气候变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气候问题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结

【摘要】:气候变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气候问题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很多。我国对气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气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而关于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略显欠缺。国外虽然关于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集中在温带地区,而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亚热带湖泊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影响,我们构建了动态式室外原位温度控制围隔系统。2013年我们设置两个温度梯度和两个营养水平,模拟亚热带两个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高度富营养化湖泊和中度富营养化湖泊)的未来场景。此外,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加剧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共同存在的问题。2014年设置四个不同处理(对照,升温,添加营养盐,升温+添加营养盐),以此模拟亚热带区域浅水湖泊的未来情景,研究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的协同作用对浮游甲壳动物春季复苏和群落动态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浮游甲壳动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改变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使得耐高温种类和偏好水生植物环境的相关种类成为升温处理组的优势种;同时,群落大小组成也发生改变,升温处理组中中型个体百分比增加,小型和大型个体百分比减少;由于实验初始时,常温组的水温已超过15℃,达到浮游甲壳动物生长繁殖的最低阀值水平,因此,除高营养水平组桡足类的峰值时间有推迟外,升温并没有引起其他浮游甲壳动物峰值时间的提前或延迟;升温引起高营养水平组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低营养水平组营养盐浓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最终使得高营养水平组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减少,低营养组的增加。(2)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的协同作用对浮游甲壳动物春季复苏和群落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和添加营养盐均对浮游动物春季复苏和群落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升温主要改变浮游动物的物候特征,使得枝角类和桡足类复苏和水体出现的时间提前,桡足类的峰值时间也提前;升温也显著地增加水体中枝角类的平均密度,使得枝角类的相对百分比增加;添加营养盐主要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通过上行效应改变浮游动物的密度;营养盐添加对物候特征的影响较小,主要由于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光照强度,抑制枝角类的复苏和群落在水体的建立;由于生活史策略的不同,与桡足类相比,升温将使枝角类获益更多,这将可能改变未来场景中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 【关键词】:气候变暖 富营养化 协同作用 浮游动物 复苏 群落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58.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 气候变暖10-13
  • 1.1 气候变暖趋势的研究10-11
  • 1.2 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11-13
  • 1.2.1 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物理特性的影响11-12
  • 1.2.2 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化学特性的影响12
  • 1.2.3 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特性的影响12-13
  • 2. 富营养化13-14
  • 3. 浮游甲壳动物14-18
  • 3.1 浮游甲壳动物的生态学地位14
  • 3.2 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14-15
  • 3.3 水温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15-16
  • 3.4 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16-17
  • 3.5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相互关系17-18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18-19
  • 第二章 气候变暖对不同营养水平浅水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19-30
  • 1 材料与方法20-23
  • 1.1 沉积物收集20
  • 1.2 室外围隔系统的建立20-22
  • 1.3 采样和分析22
  • 1.4 数据处理22-23
  • 2 结果23-26
  • 2.1 水化和叶绿素a23
  • 2.2 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23-24
  • 2.3 浮游甲壳动物的物候特征24-25
  • 2.4 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25-26
  • 3 讨论26-30
  • 第三章 升温和富营养化的协同作用对浮游甲壳动物春季复苏和群落动态的影响30-42
  • 1 材料与方法31-34
  • 1.1 沉积物采集31
  • 1.2 实验设计31-32
  • 1.3 采样和分析方法32-33
  • 1.4 统计分析33-34
  • 2 结果34-38
  • 2.1 水体理化指标34-35
  • 2.2 桡足类35-36
  • 2.3 枝角类36-38
  • 2.4 枝角类与桡足类的相对百分比38
  • 3 讨论38-42
  • 参考文献42-57
  • 致谢57-58
  • 附录58
  • 论文58
  • 专利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阳澄湖浮游植物研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翁建中;李继影;徐恒省;王亚超;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郭军;徐铭志;初子莹;张莉;邹旭凯;李庆祥;刘小宁;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秦大河;Thomas Stocker;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有关淡水资源相关结论的解读    翟建青;占明锦;苏布达;姜彤;

西北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高蓉;张燕霞;石圆圆;陈少勇;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何太蓉;庄红娟;刘存东;

1957~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温度·降水变化以及大风·雷暴·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分析    王美娜;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郑礼新;张少丽;石顺吉;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东;

我国植物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综述    丁抗抗;高庆先;李辑;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郭守生;贺连炳;许正福;

1959~2008年兴宁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李春玲;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张俊波;尚可政;王式功;周海;

1951~2008年沈阳市温光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刘刚;王当;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Changes in wind speed over China during 1956-2004    

三穗县50a日照时数变化趋势    杨平;

城市化对太原降水的影响及城市内涝气象服务对策    郭雪梅;

陕西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李思训;孙建阁;杨飞;王渭龙;

中国温度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周天军;朱锦红;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特征    郭海英;赵建萍;杨兴国;黄斌;段金省;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及原因分析    江滢;罗勇;赵宗慈;陶树旺;

陇东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理研究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俞亚勋

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    郭承录

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    吴昌广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张彬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李明

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    陈威霖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与水资源影响研究    陈怀亮

哈尔滨市高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张金峰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黄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    田艳

太白山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    张善红

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纵向评价研究    李发荣

基于GIS的中国玉米种植区适宜等级划分及未来变化趋势    贾超杰

中国东部沿海测站环境改变对测风影响的研究    游立军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全球变暖环境下陕北、关中、陕南气候变化对比研究    王德丽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

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    杜军

利用树轮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变化    刘洪滨,邵雪梅

城市化对北京平均气温的影响    陈沈斌,潘莉卿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    林学椿,于淑秋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吕达仁,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

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

阳澄湖若干水质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潘红玺,吉磊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植物    李运贤,张乃群,李玉英,杜敏华,庞发虎,胡兰群,施建伟

兰州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    李栋梁,彭素琴

北京怀柔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调查    韩志泉

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    彭建华

杭州西溪河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    李共国

武汉东湖后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鲁敏,谢平

养殖与非养殖型大型水库间浮游甲壳动物的比较    彭建华,刘家寿,熊邦喜,蒋杰

武汉南湖的浮游甲壳动物    刘红,马徐发,熊邦喜

淮河蚌埠段水域浮游甲壳动物的初步研究    邓道贵;许忠浩;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被重建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    胡莲;万成炎;许炎生;曹明亮;

镜泊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    于洪贤;王杨;马成学;左彦东;

抚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    潘继征;熊飞;李文朝;李爱权;

浮游甲壳动物的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邓道贵;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    陈立婧;王熙宇;顾静;张饮江;何培民;

我国海洋浮游甲壳动物染色体研究    曹文清;林元烧;李少菁;

海洋浮游甲壳动物种群动力学研究进展    李少菁;王桂忠;林元烧;曹文清;郭东晖;方旅平;吴荔生;姜晓东;

南海北部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群的年际变化    王雨;林茂;林更铭;项鹏;王春光;王彦国;

九龙江北溪江东库区浮游甲壳动物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干建彗;郭东晖;

长江口浮游甲壳动物空间分布特征    杨吉强;王琼;刘艳;袁林;薛俊增;吴惠仙;

我国几种常见浮游甲壳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    林元烧;李少菁;王桂忠;曹文清;郭东晖;

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垂直移动    范志锋;王丽卿;盖建军;刘其根;陈马康;陈来生;任丽萍;洪荣华;

浙江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垂直分布及昼夜垂直移动    王先云;盖建军;王丽卿;范志锋;陈来生;任丽萍;

浅水湖泊浮游动物对变暖响应特征的室外模拟研究    李娟

有机碳源及鱼类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曾海逸

浮游甲壳动物对大型深水水库温度垂直分布的生态响应    蔡桢

三峡水库蓄水后浮游甲壳动物生态学研究    姚建良

阳澄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袁林

南方浅水湖泊浮游动物结构:鱼类和生物调控的影响    陈炳辉

太湖浮游生物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孙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