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原市釆暖期大气碳颗粒物组成及污染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52
热度:

太原市釆暖期大气碳颗粒物组成及污染特征研究【摘要】:随着城市灰霾现象的频繁发生,大气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引起政府及民众的关注。太原市是我国PM2.5污染水平最高的城市,尤其是在

【摘要】:随着城市灰霾现象的频繁发生,大气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引起政府及民众的关注。太原市是我国PM2.5污染水平最高的城市,尤其是在冬季,燃煤取暖使颗粒物污染更加严峻。本研究选择太原市中心区域——迎泽大桥附近某地楼顶为采样点,采集了2009、2011、2012和2013年太原市采暖期大气PM2.5样品,分析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揭示其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健康危害和污染来源。该结果有助于了解太原市近年来PM2.5碳质颗粒的环境、健康危害及其来源,为预防和控制当地大气碳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2009、2011、2012和2013年太原市采暖期PM2.5的日均浓度水平分别为268.7μg/m3、167.3μg/m3、218.5μg/m3和181.4μg/m3;PM2.5中16种PAHs的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826.2 ng/m3、915.7 ng/m3、658.3 ng/m3和420.8 ng/m3;OC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3.0μg/m3、41.6μg/m3、41.8μg/m3和30.0μg/m3,EC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1.0μg/m3、6.5μg/m3、15.8μg/m3和6.1μg/m3。整个采样年间,PM2.5、PAHs及OC、EC浓度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太原市削减污染源,推广集中供暖等措施有关。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平。2.采样的四个年度中,PAHs浓度最高的单体均为荧蒽(Fla)、其次是芘(Pyr)、菲(Phe)、屈(Chr),且在环数分布上均以中环为主,燃煤特征明显。以苯并(a)芘(BaP)为参照对象的毒性当量浓度(BaPeq)在2009、2011、2012和2013年分别为42.7 ng/m3、87.8 ng/m3、36.2 ng/m3和41.1 ng/m3,均高于我国和WHO对BaP的规定值(2.5 ng/m3和1 ng/m3),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特征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显示近年来太原市采暖期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同时存在一定的炼焦排放和石油源。3.四个年度中,PM2.5中OC与EC相关性均较为显著,表明近几年太原市采暖期OC与EC有较为相近的一次污染来源,但也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污染。主成分分析法表明四个采样年度PM2.5中OC、EC主要来源于燃煤、生物质燃烧以及机动车尾气。2013年由于太原市城市建设,道路扬尘来源突显。4.各污染指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中PM2.5及其碳组分的污染水平。温度越高,大气垂直方向对流越强,促进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同时,温度还会影响PAHs的气粒两相分配。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稀释扩散,区域污染物浓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会引起颗粒物的吸湿增重,并增强颗粒物吸收有机物的能力,污染物质量浓度升高。而PM2.5及其化学组分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M2.5和其碳组分浓度的升高往往伴随着大气能见度的降低,这与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有关,也是引起雾霾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太原 PM2.5 多环芳烃 有机碳 元素碳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大气颗粒物概述10-12
  • 1.1.1 大气细颗粒物PM_2.510
  • 1.1.2 颗粒物的组成10-11
  • 1.1.3 颗粒物的环境效应11-12
  • 1.2 PM_2.5 污染研究现状12-21
  • 1.2.1 PM_2.5 质量浓度研究现状12-13
  • 1.2.2 多环芳烃研究现状13-19
  • 1.2.3 含碳组分研究现状19-21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21-22
  • 1.4 研究内容22
  • 1.5 本文创新之处22-24
  •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样品分析24-28
  • 2.1 研究区域概况24
  • 2.2 样品采集24-25
  • 2.3 样品的分析25-27
  • 2.3.1 PM_2.5 质量浓度分析25
  • 2.3.2 PAHs分析25-26
  • 2.3.3 OC与EC分析26-27
  • 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7-28
  • 第三章 PM_2.5 特征分析28-32
  • 3.1 PM_2.5 浓度水平28-29
  • 3.2 PM_2.5 污染特征29
  • 3.3 气象条件对PM_2.5 的影响29-32
  • 第四章 PAHs特征分析32-44
  • 4.1 PAHs污染水平32-35
  • 4.2 PAHs污染特征35-36
  • 4.3 气象条件对PAHs的影响36-38
  • 4.4 PAHs毒性评价38-39
  • 4.5 PAHs来源解析39-44
  • 4.5.1 特征比值法39-40
  • 4.5.2 主成分分析法40-44
  • 第五章 OC、EC特征分析44-52
  • 5.1 OC和EC质量浓度特征44-45
  • 5.2 OC和EC污染特征45-48
  • 5.2.1 OC与EC的相关性45-46
  • 5.2.2 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46-48
  • 5.3 气象条件对OC与EC的影响48-49
  • 5.4 OC、EC来源解析49-5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53
  • 6.2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4
  • 致谢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辽阳市冬季采暖期环境空气污染分析    王哲

铁岭市采暖期环境空气中污染物超标原因分析    刘兵

天津地区一些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    吴水平,兰天,左谦,刘文新,曹军,李本纲,徐福留,沈伟然,秦保平,孙韧,张文具,陶澍

哈尔滨市采暖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    黄丽坤;王广智;王琨;袁中新;左金龙;

采暖期前后兰州城市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    张婕;刘海文;肖国杰;冯婉;

打好采暖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青岛采暖期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态无机氮分布研究    乔佳佳;祁建华;刘苗苗;范得国;石金辉;高会旺;

张掖市城区采暖期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    邓丽;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秦皇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李运志;

临汾市区采暖期大气污染原因及经济损失分析    池春月;

长春市非采暖期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研究    刘实;王宁;王新国;

枣庄近48年采暖期气候条件变化分析    陈连侠;鹿翠华;王时引;刘建青;张红艳;

近60a邢台市气候变化对采暖期的影响    刘金婷;许新路;黄毅;

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模型预测的能源调控方法    张雪梅;郭家林;兰博文;江志红;

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能源调控方法    张雪梅;江志红;姬菊枝;兰博文;郭家林;

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下兰州市SO~2空间分布的分析    巨天珍;师贺雄;王彦;葛建团;张斌才;林郁;李磊;

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pm_(10)的监测与分析    马丽云;曹磊;李杨;刘新春;

邯郸市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张海霞;董占强;王丽英;

京津冀采暖期区域大气污染天气特征分析    王丛梅;范引琪;张海霞;

气候变化对天津市近50年采暖期和空调期影响    史珺;郭军;孙卫国;

山东采暖期供热企业不得歇业    苏万明

采暖期将至 二氧化硫超标最高罚10万元    记者 原建猛

市长周强专程前往华煤集团协调采暖期用煤价格    记者 丁艳

济南冬季采暖期缩短20天    高肖玉 见习记者 雷蕾

北京2017年采暖期结束后全面禁用有烟煤    特约撰稿 王斌 刘生强

太原:采暖期迎来好天气    本报记者 张剑雯

天寒不受冻 温暖过一冬    记者 刘佳

严控采暖期燃煤污染    张鸣岐

采暖期内我市空气优良率达85.6%    记者 董馨 通讯员 钟兴 李春晖

华北保定转运站节水享誉古城    记者 岳双才 通讯员 春芳 文彬

沈阳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孙宪民

基于WRF/CALPUFF哈尔滨市空气质量预测研究    崔晨

青岛市颗粒物和臭氧浓度特征及形成过程分析    常明

太原市釆暖期大气碳颗粒物组成及污染特征研究    郭利利

乌鲁木齐市核心区采暖期集中供热污染监控点优化研究    王庆

西安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预报研究    王晓平

西安市非采暖期交通主干道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贾皓亮

西安市南郊空气中PM_(2.5)及其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