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研究及其传热模型的建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25
热度: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研究及其传热模型的建立【摘要】: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越来越频繁,舱外环境非常恶劣,航天员必须保护在舱外航天服这一密闭微环境内才能生存和工作。舱外

【摘要】: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越来越频繁,舱外环境非常恶劣,航天员必须保护在舱外航天服这一密闭微环境内才能生存和工作。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在结构造型及使用要求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较之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所具备的功能、使用的环境要求更为复杂,在热学性能方面需要评估及计测的因素更多,目前的舱内航天服测试用暖体假人已无法满足舱外航天服测试的需要,有必要对舱外航天服测试中所使用的暖体假人进行系统地研究。本文对新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综合性能及其使用的模拟皮肤进行了研究,基于对高分子弹性体软材料的综合性能测试及模糊数学理论分析,选出了最优的模拟皮肤材料,并基于传热学理论,对模拟皮肤的稳态及非稳态传热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暖体假人对液冷服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与不覆盖模拟皮肤两种状态下的液冷服传热模型,并对液冷服的散热量和散热效率与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终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一阶微分方程的液冷服散热量和散热效率预测模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系统的基本功能、对系统的各组成子系统——假人本体、测控系统、辅助悬架的构成、设计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暖体假人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态响应性、精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在测试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对暖体假人在裸体状态下所测得的假人内、外表面温度、消耗功率,以及隔热值的变化规律,对暖体假人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暖体假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假人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暖体假人内外表面温度跟动情况的研究,对暖体假人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暖体假人系统的精度分析中,主要对暖体假人所测得隔热值的重复精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克罗值的定义,对暖体假人所测得的空气层隔热值的精确度进行了研究。 (2)选取目前高分子软材料领域新兴的弹性体材料作为备选的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模拟皮肤材料,并进行了其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等各项实验,测得材料的16项性能指标。为评价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备选模拟皮肤材料进行模糊择优,通过多种模糊决策方法的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暖体假人的模拟皮肤材料。对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状态下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并与暖体假人不覆盖模拟皮肤状态下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3)对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模拟皮肤的稳态和非稳态传热进行了分析。在稳态传热分析中,根据暖体假人不同区段的形状,将模拟皮肤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胸背部的模拟皮肤,按照大平壁理论进行传热分析;另一种是除胸背部以外其它区段的模拟皮肤,按照长圆筒壁的理论进行传热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模拟皮肤传热的微分方程及热量平衡方程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及假人恒温状态下,测试暖体假人各区段所消耗的功率及模拟皮肤外表面的温度,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模拟皮肤的稳态传热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模拟皮肤的非稳态传热分析中,由于大平壁和长圆筒壁的非稳态传热研究方法相同,因此仅以暖体假人胸背部(即大平壁)为例,建立了非稳态传热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建立了显式差分格式的模拟皮肤内节点及边界节点温度方程,并采用计算机程序迭代计算,得到了模拟皮肤外边界温度节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及假人恒温状态下,测试暖体假人胸背部模拟皮肤外表面的温度,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模拟皮肤的非稳态传热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4)基于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及其模拟皮肤,对舱外航天液冷服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在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与不覆盖模拟皮肤两种状态下建立了液冷服传热模型,对液冷服与暖体假人及空气层的热交换量,以及液冷服总的散热量和散热效率写出了传热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及假人恒温状态下,测试暖体假人穿着液冷服时液冷服的总散热量,将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液冷服散热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基于传热模型对液冷服散热量和散热效率与液冷服三个设计参数(进口温度、流速、管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表明暖体假人在覆盖与不覆盖模拟皮肤两种状态下,液冷服的散热量和散热效率与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类似,并且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时,液冷服的散热量和散热效率较暖体假人不覆盖模拟皮肤时均有所提高。由于液冷服传热模型的求解非常复杂,为了进行散热量和散热效率的快速求解,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建模方法,以液冷服的三个设计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了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和不覆盖模拟皮肤两种状态下,液冷服的散热量和散热效率的一阶微分预测模型,经相对残差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达95%。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 暖体假人 模拟皮肤 液冷服 传热模型 预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V445.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38
  • 第一节 暖体假人系统的研究与发展14-21
  • 第二节 人体传热模型的研究概况21-28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8-32
  • 参考文献32-38
  • 第二章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设计与其性能分析38-67
  • 第一节 暖体假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8-46
  • 第二节 暖体假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6-53
  • 第三节 暖体假人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53-58
  • 第四节 暖体假人系统的测试精度分析58-64
  • 第五节 本章小结64-65
  • 参考文献65-67
  • 第三章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模拟皮肤的研究67-106
  • 第一节 备选模拟皮肤材料及实验测试67-81
  • 第二节 备选模拟皮肤材料综合性能分析81-97
  • 第三节 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时的性能分析97-10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6
  • 第四章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模拟皮肤的传热分析106-133
  • 第一节 模拟皮肤在稳态条件下的传热分析106-121
  • 第二节 模拟皮肤在非稳态条件下的传热分析121-129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29-131
  • 参考文献131-133
  • 第五章 基于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舱外航天液冷服传热分析133-161
  • 第一节 液冷服传热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133-135
  • 第二节 暖体假人不覆盖模拟皮肤时液冷服的传热模型135-146
  • 第三节 暖体假人覆盖模拟皮肤时液冷服的传热模型146-154
  • 第四节 液冷服散热量和散热效率的预测154-158
  • 第五节 本章小结158-159
  • 参考文献159-1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61-166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161-164
  • 第二节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展望164-166
  • 附录1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关节设计166-170
  • 附录2 六种备选模拟皮肤材料样品170-171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71-173
  • 致谢1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综述    张萌;胡军;

暖体假人裸体试验研究    朱利军,张渭源

织物初始非稳态传热性能的判定分析    张瑶;叶健青;朱苏康;

长圆筒壁热学传递函数建模研究    洪荣华,徐剑锋,胡亚才

抗菌抗凝血医用硅胶导管的实验    徐伟,顾振悦,吕晓萍

灰色系统的建模    郭建敏

暖休假人的控制系统    严进勇,李俊,张渭源

基于虚拟仪器构建服装测量用温湿度仪    陈益松;杨凯;张渭源;

特种性能服装的开发与研究简介    刘相臣

DTA-TG测定固体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常数——热分析实验    刘华卿,黄炳辉

碱性电池密封圈欠注原因分析与对策    张甲敏;李永芳;赵文庆;廉全贵;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山东省水果产量预测模型    亓雪龙;孙洪雁;陈进展;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IEEE1451.2网络化智能变送器节点设计    徐玓;孟建新;

基于DataSocket技术LabVIEW网络化通信的设计    张东伟;杨中华;

厌氧发酵装置虹吸出料的理论探讨及实验应用    曹鸥;张国用;张一群;牛治淮;

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    吴艳蕾;

保偏熔接机结构特点分析研究    李蓓;

关于三坐标测量策略的探讨    葛建中;黄松清;葛丛;

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    程晋石;裴九芳;

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    廉同辉;

中国古代决策思想与现代决策科学的融合与发展    黄孝鹏;龚亲华;李振宇;许甜甜;

基于优化GM(1,1)模型的人口预测方法研究    魏长顺;沈银花;魏利胜;

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廉同辉;王金叶;

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研究    李莲;翟丽霞;

测量角度间隔对LED灯具光强分布测量的影响    李存龙;陈伟民;刘显明;雷小华;赖伟;曾海朋;王福权;

组合光幕阵列密集度测量方法    倪晋平;卢红伟;董涛;

可重构虚拟仪器的设计    马晓燕;

冷却服装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李利娜;钱晓明;樊朴;

压电驱动水压换向阀中放大机构的设计    徐杰;弓永军;张增猛;陈巨源;

绝热气动管道平均摩擦系数的计算新方法    郭良斌;王祖温;

被动声学测波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刘华兴

基于NGGPS制造特征信息统一机理与实现方法    郑荣茂

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    曲建军

高锰钢和高铬铸铁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及交互作用研究    黎清宁

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研究    赵雷刚

核电站松动件定位方法的研究    郑华文

射流管式水压电液伺服阀研制及特性研究    李如平

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的副本技术研究    郭良敏

宏观尺度的纳米级定位控制技术研究    钟俊

高热流密度微结构散热器换热特性的研究    刘东

基于LabVIEW的便携式汽车仪表检测仪的研制    张淑芳

通风方式对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模拟研究    王高飞

可重构动态集成测量方法研究    崔树新

白鼠脑电信号远控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丁雷

大型板类零件孔形位尺寸检测系统    曹自然

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王顺岩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高精度磷酸根离子分析仪的设计    郭凤华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    袁大伟

滚动轴承故障特征增强方法与状态预测研究    赵长生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热和振动复合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值模拟    席天笑,沙斌,袁修干

人体热调节系统中血液换热的数值研究    操作,林贵平,袁修干

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的探讨    华涛,杨元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    黄志鸿;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的“复频法”建模研究    黄仙,倪维斗

注射超轻EVA/Fusabond材料的交联发泡动力学    刘灿培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形状记忆功能的研究    王诗任,徐修成,过梅丽,詹茂盛,王瑛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SEBS    高军,佘万能

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工业发展中的应用    王灵梅,张金屯

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型因素实证研究    段宁;邓华;武春友;

我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应用及市场    宫涛;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工及其应用    赵雨花;亢茂青;王心葵;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    王兆华

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邓华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    童莉

生态工业共生体稳定性研究    杜旻

暖体假人    孙润章;

基于暖体假人的热环境下人体安全评价    张超;秦挺鑫;吴甦;王金玉;

基于暖体假人的热环境评价指标    叶海,魏润柏

高温环境中发汗暖体假人的热生理数值模型    韩雪峰;翁文国;付明;

基于暖体假人代谢模拟的“飞天”舱外服热防护特性试验研究    李潭秋;袁修干;吴志强;谢广辉;

舱外航天服试验用暖体假人的研制与性能分析    陈益松;张渭源;谢广辉;李俊;李学东;崔奇;卫兵;李敏;杨凯;

服装热阻测试的标准化    姜志华,谌玉红

服装保暖功能的研究    杨廷欣,吴志孝

应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    于航

环境温湿度对服装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    及二丽;郑智毓;周小红;王善元;

暖体假人在人与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徐文华;

常温条件下模拟低温环境的研究    谌玉红;姜志华;曾长松;倪济云;

“可行走出汗织物出汗暖体假人”成功运行    特约记者 浦华

情系百万兵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李国利 本报记者 郭嘉

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的研究及其传热模型的建立    杨凯

简体暖体假人的研制    李书政

基于出汗暖体假人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李菲菲

隔热阻燃防护服热防护性能与热湿舒适性的研究    郑春琴

模拟皮肤出汗性能的研究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