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机理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04
热度:

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机理【摘要】:土壤呼吸是大气CO_2来源之一,在决定生态系统作为大气碳源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理解土壤呼吸调控机理对于我们更好的描述全球碳收支具

【摘要】: 土壤呼吸是大气CO_2来源之一,在决定生态系统作为大气碳源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理解土壤呼吸调控机理对于我们更好的描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变异规律及其调控机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位于伏牛山地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该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研究,旨在为计算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提供理论基础。 1)研究了暖温带锐齿栎林长期演替序列(40年生幼龄林(YO)、48年生中龄林(IO)、80年生成熟林(MO)、143年生过熟林(OGO))土壤呼吸(RS)时空变异性。四种林分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5cm温度(T5),T5揭示了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73.8~82.5%。土壤含水量(SWC)仅与IO林土壤呼吸在时间上有弱相关,与其它林分土壤呼吸均无相关关系。四种林分土壤呼吸标准差(SD)呈明显的季节动态,与T5季节动态相一致,而土壤呼吸变异系数(CV)则无显著季节动态。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系数与YO林和OGO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系数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OGO林土壤呼吸变异性显著高于其它林分,因而,在95%置信区间内获得的土壤呼吸值控制在实际值的±20%误差范围内,OGO林需要取样点数高于其它林分。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SOC),尤其是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能很好的解释土壤累积呼吸量不同林龄间差异。土壤0-5cm总孔隙度(TP)与不同林龄间土壤累积呼吸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关系可能来自于土壤毛管孔隙对土壤呼吸的限制或制约。随着森林演替,土壤活性碳储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等随之变化,继而影响了土壤表面碳通量,使土壤表面CO_2通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森林演替后期,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性明显增加。 2)通过壕沟断根法结合根分解实验,区分估计了暖温带锐齿栎林长期演替序列(YO、IO、MO、OGO)生长季土壤自养(RR)和异养呼吸(RH)。并对其季节动态和时空变异调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尽管根系呼吸与异养呼吸一样,在时间变异上可以很好的由土壤5cm温度通过指数模型解释,但是,YO和IO林根呼吸的峰值发生在9月份,较土壤温度的峰值滞后约30天。而且,与MO和OGO林不同,YO和IO林根系呼吸占总呼吸的比例在9月份出现了第二个峰值。2009年生长季(106-287天)累积自养和异养呼吸通量不同林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YO、IO、MO及OGO林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累积值分别为431.72、452.02、484.62和678.93 g C m~(-2),而其根呼吸累积值分别为191.94、206.51、321.13和153.03 g C m~(-2)。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的比例(RC)由YO林的30.78%增加到MO林的39.85%,然后降低到OGO林的18.39%。不同林龄间土壤0-10cm有机碳储量,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储量(LFOC)与生长季累积土壤异养呼吸间呈显著相关。但是,细根生物量与根系呼吸间相关性不显著。异养呼吸的表面温度敏感性(Q_(10))显著高于根系呼吸,两者分别为3.93和2.78。随林龄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土壤呼吸不同林分间差异。该区锐齿栎长期演替序列土壤呼吸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由该区森林土壤异养呼吸较高贡献率所致。不同演替阶段,森林根系呼吸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格局。本研究强调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在评价林龄对土壤呼吸影响时的重要性。 3)通过在两种林分分别建立40×60m固定样地,按10m网格划分后在网格交点测定土壤呼吸、土壤理化性状、根生物量及林分结构特征等,研究比较了暖温带地区相邻锐齿栎天然次生林(OF)与华山松人工林(PP)土壤呼吸时空变异性及其调控因素。测定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研究表明,整个生长季过程中,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空间格局均较为稳定。与锐齿栎次生林相比,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较小。各测定点土壤呼吸与5cm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研究发现,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含量(SWC)在空间上呈负相关,但是,水分饱和对气体扩散的限制作用并不是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区域呼吸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与土壤水分含量相比,土壤孔隙充水率(WFPS)能更好的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性。以土壤呼吸测量点为中心,半径4-5m范围内的胸高断面积和(BA)、最大胸径(max DBH)、平均胸径(mean DBH)等林分结构参数能很好的解释锐齿栎次生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性,而在华山松人工林中则未发现相似结果。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表明,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土壤持水力(WHC)共同解释了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49.6%;而土壤持水力(WHC)、4米半径内最大胸径(max DBH4)、及土壤总孔隙(TP)共同解释了锐齿栎次生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64.2%。这表明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在控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时的差异性。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与土壤碳库活度(LLFOC)、细根生物量(FR)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水分含量则呈负相关关系。森林覆盖变化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显著增加的原因。本文研究结果强调了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碳通量空间变异及其调控因子的差异性,对于精确估计区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 4)关于气候变暖对中国暖温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潜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高海拔地区(1400m)锐齿栎林直径30cm、高40cm的原状土柱移至低海拔地区(620m),将低海拔地区栓皮栎林原状土柱移至高海拔地区,通过土壤互置实验模拟气候变暖或变冷对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海拔样地土壤平均温度比高海拔样地约高3℃,而土壤水分含量约低6%。对控制(in situ)及移位处理(transfer)土柱土壤氮周转和土壤呼吸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移位土壤净氮矿化率及净氮硝化化率比原位培养的分别高约254%和67%,移位土壤呼吸速率比原位培养的高约5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相对于较为稳定的增温效果(3℃),土壤呼吸量对移位处理的响应程度则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在夏季时达到最大。土壤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移位一年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降低,可溶性有机碳显著增加,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显著增加,而土壤异养基础呼吸明显降低。相反,土壤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移位,对土壤碳、氮过程影响程度较低,各土壤呼吸参数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本研究表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土壤移位短期内对土壤碳氮过程及土壤可用性底物均具有强烈的影响。 【关键词】:林分结构 林龄 根系呼吸 异养呼吸 Q_(10) 细根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9
  • 第一章 绪论19-32
  • 1.1 森林土壤呼吸野外测定方法19-21
  • 1.1.1 碱吸收法19
  • 1.1.2 气相色谱法19-20
  • 1.1.3 红外气体分析仪法20
  • 1.1.4 涡度相关法20-21
  • 1.2 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因素21-24
  • 1.2.1 环境及其它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1-22
  • 1.2.2 营林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2-23
  • 1.2.3 生物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3-24
  • 1.3 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24-25
  • 1.3.1 森林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异24
  • 1.3.2 森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24-25
  • 1.4 森林土壤自养呼吸与异养呼吸的分离25-26
  • 1.5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26-29
  • 1.5.1 传统描述土壤呼吸的经验公式26-27
  • 1.5.2 Q_(10) 与土壤质量关系的争论27-28
  • 1.5.3 自养呼吸与异养呼吸敏感性差异28-29
  • 1.6 国内森林土壤呼吸研究概况29-30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30
  • 1.8 拟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30-31
  • 1.9 技术路线31-32
  • 第二章 暖温带锐齿栎林长期演替序列土壤呼吸季节及空间变异32-49
  • 2.1 引言32-33
  • 2.2 材料和方法33-36
  • 2.2.1 研究地点及实验设计33-34
  • 2.2.2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的测定34
  • 2.2.3 土壤物理性状、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根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数34
  • 2.2.4 数据分析34-36
  • 2.3 结果36-46
  • 2.3.1 土壤CO_2 通量季节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36-41
  • 2.3.2 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41-43
  • 2.3.3 生长季累积土壤表面CO_2 通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43-46
  • 2.4 讨论46-49
  • 2.4.1 土壤CO_2 通量及其季节动态46-48
  • 2.4.2 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季节格局48-49
  • 第三章 暖温带锐齿栎林长期演替序列土壤根系呼吸和异养呼吸分离49-69
  • 3.1 引言49-50
  • 3.2 材料和方法50-53
  • 3.2.1 研究地点及实验设计50
  • 3.2.2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的测定50-51
  • 3.2.3 土壤碳含量、轻组有机碳、根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数51
  • 3.2.4 数据分析51-53
  • 3.3 结果53-64
  • 3.3.1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关系53-56
  • 3.3.2 土壤呼吸季节动态56-58
  • 3.3.3 土壤呼吸各组分生长季累积通量58-63
  • 3.3.4 壕沟效应63-64
  • 3.4 讨论64-69
  • 3.4.1 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64-65
  • 3.4.2 根系与异养呼吸模型65-66
  • 3.4.3 生长季土壤呼吸组分及其控制因素66-67
  • 3.4.4 壕沟效应对土壤微气候及呼吸的影响67-69
  • 第四章 锐齿栎次生林与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因子的差异69-91
  • 4.1 引言69-70
  • 4.2 材料与方法70-73
  • 4.2.1 样地基本情况与实验设计70-71
  • 4.2.2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的测定71
  • 4.2.3 土壤碳含量、轻组有机碳、根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数71-72
  • 4.2.4 土壤呼吸温度效应的消除72
  • 4.2.5 土壤碳库活度的定义72-73
  • 4.2.6 统计分析73
  • 4.3 结果73-85
  • 4.3.1 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季节格局73-78
  • 4.3.2 影响土壤呼吸空间格局的因素78-83
  • 4.3.3 温度敏感性83-85
  • 4.4 讨论85-91
  • 4.4.1 土壤呼吸空间变异及其季节动态85-86
  • 4.4.2 土壤呼吸空间变异及其控制因素86-88
  • 4.4.3 Q_(10) 值空间变异88-91
  • 第五章 沿海拔梯度土壤互置实验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91-106
  • 5.1 引言91-92
  • 5.2 材料及方法92-95
  • 5.2.1 研究地点92
  • 5.2.2 实验设计92
  • 5.2.3 样地及土壤特征92-93
  • 5.2.4 净氮周转93
  • 5.2.5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的测定93
  • 5.2.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可溶性有机碳测定93-94
  • 5.2.7 数据分析94-95
  • 5.3 结果95-102
  • 5.3.1 土壤微气候变化95-96
  • 5.3.2 土壤氮周转96
  • 5.3.3 土壤 CO_2 通量变化96-101
  • 5.3.4 温度敏感性、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可溶性有机碳101-102
  • 5.4 讨论102-106
  • 5.4.1 土壤移位对净氮周转的影响102-103
  • 5.4.2 土壤移位对土壤呼吸和微气候的影响103-104
  • 5.4.3 土壤移位对活性碳库及 Q10 值的影响104-106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106-108
  • 6.1 结论106-107
  • 6.2 展望107-108
  • 参考文献108-125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125-126
  • 致谢126-12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冯朝阳;吕世海;高吉喜;刘尚华;林栋;

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

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    邓琦;刘世忠;刘菊秀;孟泽;张德强;

杉木人工林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研究    刘乐中;杨玉盛;郭剑芬;袁一丁;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黄玉梓;樊后保;李燕燕;刘文飞;高春芬;

林内和林窗冬季土壤呼吸特征    黄石德;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时间格局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

洞庭湖区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动态分析    唐洁;汤玉喜;王胜;吴敏;李永进;周桂圆;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土壤呼吸研究    沙丽清,郑征,唐建维,王迎红,张一平,曹敏,王锐,刘广仁,王跃思,孙扬

宝天曼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史作民,程瑞梅,刘世荣,蒋有绪,陈宝金

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对桔柚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效应研究    陈元镇;范金帅;

绿肥栽植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效果影响的研究    俞立烜;张宏梓;罗雪妹;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分析    刘春华;

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萌芽林生态效应的影响    张友育;

闽东较高海拔山地马尾松疏林套种柳杉的效果分析    梁玉兴;

巨尾桉与东南野桐混交林调查研究    张友育;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    汤文彪;

木麻黄造林措施和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李茂瑾;

密度对木荷人工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叶水西;

培育桉树大径材的杉桉混交林效益分析    汤松林;

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环境差异性研究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刘玉龙;刘广菊;田松岩;

江西安福林区毛竹林群落呼吸量测定研究    肖复明;熊彩云;张小军;漆良华;徐海宁;章挺;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刘庆;赵春章;林波;程新颖;尹华军;陈劲松;周非飞;姜发艳;潘新丽;尹春英;

不同林窗尺度混交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黄石德;潘辉;赵凯;蔡燕徽;

东北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土壤碳通量研究    朱教君;闫巧玲;范阿南;

橡胶树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田耀华;李国华;倪书邦;

古侧柏不同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

橡胶树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田耀华;李国华;倪书邦;原慧芳;

桉树和相思人工林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阳永泉;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何斌;

东北地区不同气候带落叶松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    尤文忠;张慧东;邢兆凯;郭锦山;颜廷武;赵刚;魏文俊;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盛浩

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    文仕知

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林贵兵

科尔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复进程中土壤肥力变化及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董锡文

我国典型低温区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土壤呼吸特征    廖艳

湖北麦冬种植优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小刚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    李海光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高效产胞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鱼塘水体有机N、P的转化作用    鲜莹

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孔飞

东北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陈曦

应用磷脂脂肪酸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    孙棣棣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叶耿平

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李传磊

不同气候梯度和酸雨胁迫强度影响下的凋落叶分解研究    郭培培

桉树近熟林追肥效果初探    蔡惜芜;姚昭;莫锦钊;杨兆明;朱海华;李俊;

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常宗强,冯起,吴雨霞,苏永红

山西太岳山森林土壤夏日CO_2释放速率的研究    马钦彦,张学培,韩海荣,张建喜,张宏达,赵贵龙,梁庭杰,骈铁虎,王英杰

灌木林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库的比较研究    徐秋芳,姜培坤,沈泉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研究    周存宇,周国逸,王迎红,张德强,刘世忠,王跃思,孙扬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胡建忠

湖南会同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呼吸量测定    肖复明;汪思龙;范少辉;杜天真;陈龙池;于小军;

妙峰山林地CO_2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孙向阳,郭青俊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初步研究    崔骁勇,王艳芬,杜占池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谢占玲,吴润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    段雷

中亚热带东部三种主要木本群落土壤呼吸的研究    黄承才,葛滢,常杰,卢蓉,徐青山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蒋延玲,周广胜,赵敏,王旭,曹铭昌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土壤呼吸研究    沙丽清,郑征,唐建维,王迎红,张一平,曹敏,王锐,刘广仁,王跃思,孙扬

国外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问题的研究动态    杨平,杜宝华

锡林河流域两类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特征的比较(英文)    张焱,李凌浩,王艳芬,唐芳,陈全胜,杨晶,袁志友,董云社

土壤呼吸中根系与微生物呼吸的区分方法与应用    程慎玉,张宪洲

典型温带草原群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王艳芬,张焱,熊小刚,陈世苹,张丽霞,高英志,唐芳,杨晶,董云社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蒋高明,黄银晓

东北松嫩平原羊草群落的土壤呼吸与枯枝落叶分解释放CO_2贡献量    王娓,郭继勋

土壤各组分呼吸区分方法研究进展    易志刚,蚁伟民,周丽霞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现状及进展    张丽萍;李学森;顾祥;任玉平;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

不同生境条件下杨树林的土壤呼吸特征分析——以聊城市例    肖召伟;刘加珍;陈永金;董芝;王玉辉;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

硫丹对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贾文涛;朱鲁生;于长伟;王金花;王军;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王小国;朱波;

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    赵敏;孔正红;

基于GMP222连续测定土壤剖面CO_2浓度的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研究    赵志敏;赵成义;于波;李菊艳;王鹏;

霸螨灵对土壤呼吸作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徐珍;郭正元;黄帆;欧阳彬;唐美珍;

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反馈——油松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定位研究    李洪建;严俊霞;汤亿;

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    周飞 申卫军

优化结构促碳减    张维宸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新疆全面监测天山森林生态    特约记者 于兮

为每片森林建一个“绿色数据库”    见习记者 胡佳逸

岩溶区土壤碳汇效应得以证实    特约记者 苏橹萱

中国区域性气候研究中心启动    记者 陈宏伟

荒漠盐碱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记者 方云静

环青海湖地区 草地生态系统响应试验启动    记者 戴随刚 通讯员 马宗泰

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机理    栾军伟

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雷海清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    时伟宇

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盛浩

干旱区白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    贾子毅

极端干旱区泡泡刺群落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    刘殿君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太湖湖滨带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研究    冯育青

长期不同耕种措施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研究    吴会军

华北低丘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王平

枣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研究    张晓慧

减少碳输入对亚热带4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闫照刚

北京大兴人工杨树林土壤呼吸动态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谭炯锐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呼吸与水分运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    谢慧慧

沙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阿斯嘎

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张义辉

崇明东滩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任文玲

北亚热带林带和农田土壤呼吸及环境影响研究    张勇

模拟酸雨对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    沈小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