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1:58
热度: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摘要】: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

【摘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过量积聚,致使全球范围内大气变暖。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和正在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并承受着气候变暖带来的现实压力。正因为如此,美国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不同着眼点入手寻求气候变暖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机制,并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形成了其特有的气候变暖问题应对策略。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发展、主要表现和具体影响,重点对美国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时间、空间两条主线对美国气候变暖应对策略进行考察:以时间为主线对美国历届政府的气候政策进行了梳理;以空间为主线,解读联邦政府、区域间、州、城市等国内气候政策,并阐述了美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历程和立场。结合美国现有气候变暖应对策略,对美国未来气候政策的走向及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角色选择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全球 气候变暖 美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467
【目录】:
  • 内容提要4-9
  • 第1章 绪论9-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4
  • 1.2 研究综述14-21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14-19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19-21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21-26
  • 1.3.1 研究思路21-24
  • 1.3.2 论文框架24-26
  • 第2章 理论基础26-53
  • 2.1 气候变暖问题相关概念26-30
  • 2.1.1 气候与气候变化26-28
  • 2.1.2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28-30
  • 2.2 气候变暖问题相关理论30-44
  • 2.2.1 气候变暖问题的属性-公共产品理论31-36
  • 2.2.2 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外部性理论36-40
  • 2.2.3 气候变暖问题的应对-庇古法则与科斯定理40-44
  • 2.3 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和影响44-53
  • 2.3.1 气候变暖问题的产生44-49
  • 2.3.2 气候变暖问题的影响49-53
  • 第3章 美国的气候变暖问题53-84
  • 3.1 美国的气候变暖脆弱性评价53-61
  • 3.1.1 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55-57
  • 3.1.2 人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57-61
  • 3.2 美国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表现61-72
  • 3.2.1 温度变化64-66
  • 3.2.2 降水量变化66-68
  • 3.2.3 极端气候现象68-72
  • 3.3 气候变暖对美国的影响72-84
  • 3.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73-79
  • 3.3.2 对经济各部门的影响79-84
  • 第4章 美国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排放84-112
  • 4.1 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84-93
  • 4.1.1 世界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86-89
  • 4.1.2 气候变暖问题的责任之争89-93
  • 4.2 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93-107
  • 4.2.1 美国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情况93-99
  • 4.2.2 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趋势99-107
  • 4.3 影响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107-112
  • 4.3.1 人口增长107-108
  • 4.3.2 城市郊区化108-109
  • 4.3.3 传统的生活及消费模式109-112
  • 第5章 美国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策略112-143
  • 5.1 美国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政策演变112-120
  • 5.1.1 1955 年-罗纳德2 W2里根政府期间112-113
  • 5.1.2 乔治2 H2布什政府时期113-114
  • 5.1.3 威廉2 J2克林顿政府时期114-115
  • 5.1.4 乔治2 W2布什政府时期115-117
  • 5.1.5 巴拉克2奥巴马政府时期117-120
  • 5.2 美国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国内政策体系120-130
  • 5.2.1 联邦政府的气候政策120-122
  • 5.2.2 区域气候政策122-124
  • 5.2.3 各州气候政策124-127
  • 5.2.4 城市、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气候对策127-130
  • 5.3 美国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国际合作130-138
  • 5.3.1 国际气候合作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30-134
  • 5.3.2 美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历程134-138
  • 5.4 美国未来气候政策展望138-143
  • 5.4.1 影响美国未来气候政策的主要因素138-139
  • 5.4.2 美国未来气候政策走向139-143
  • 第6章 美国气候变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中国的启示143-172
  • 6.1 中国的气候变暖问题143-155
  • 6.1.1 中国气候变暖问题的现状及趋势143-149
  • 6.1.2 中国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策略149-155
  • 6.2 中美气候合作的现状及展望155-166
  • 6.2.1 中美气候合作的必要性与现实基础155-160
  • 6.2.2 中美气候合作的历史和现状160-162
  • 6.2.3 中美气候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62-165
  • 6.2.4 中美气候合作展望165-166
  • 6.3 对中国的启示166-172
  • 6.3.1 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平台,推动碳排放交易发展167-168
  • 6.3.2 加快能源及节能技术创新,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168
  • 6.3.3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168-169
  • 6.3.4 加强气候适应性建设,完善气候相关立法169-170
  • 6.3.5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170-171
  • 6.3.6 密切关注各国气候政策动向,及时、有效地制定规则予以回应171-172
  • 结论172-175
  • 参考文献175-19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91-192
  • 致谢192-193
  • 论文摘要193-196
  • Abstract196-19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局部人为热释放效应与气温变化关联的研究    牛强

美国环境外交的历史考察(1960年代-2008年)    徐蕾

天文古气候理论及其进展——从米兰柯维奇到贝尔杰    戴新刚,尚可政,丑纪范

生态补偿的理论蕴涵与制度安排    史玉成;

美国气候变化政策对未来中美能源合作的潜在影响    崔成;

垃圾外部性:本质特征、经济解释和管制政策    郭守亭;王建明;

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    张文伟;

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

美国汽车大众化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探讨    万江红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情景下全球海洋变化主要特征分析    牟林;吴德星;陈学恩;Johann Jungclaus;

后京都时代美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原因的理性解读    李强;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李海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崔民选

论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公共产品    高文燕

环境税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李晓兵;

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    郑建飞;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姚闯;栾敬东;

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周剑能;

内蒙古东北部森林可燃物条件分析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程亚丽;

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洪霞;余卫东;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杜娟;关泽群;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申红帅;王乃昂;邵彩梅;

丽水市2006年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价    郑建飞;

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效能探究——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    宋蕾放;

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    赵靖萱;陈冲;

信阳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

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的生成、演化与未来走向——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    杨春瑰;

政府主导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评价:基于价值创造视角    张文辉;

气候变暖背景下无锡地区降水的变化    陈潇潇;彭华青;

昆山市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汪婷;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全球变暖视阈下我国公民日常节能减排方式潜力分析    林淼;谢立勇;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    徐婷

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    孟涛

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宋军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    蔡敏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李霞

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    胡绍雨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斌

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    张敬川

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    董红刚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    何斌

邻避现象及其应对    陈澄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郭文涛

基于低碳经济的A钢铁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周朋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宫正

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制    文黎照

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陈晓环

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黄晟

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于晓黎

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张东启;效存德;秦大河;

影响小布什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张云筝

发达国家环境外交战略及我国的政策    袁福珍,陈颂桥

美国气候政策转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赵行姝;

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进展性研究    赵绘宇;

近年来我国地面反射率的若干重要特征    李国平,陈仲林

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    孟宪民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    龚道溢,韩晖

    刘诚君

    杨磊

上海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刘旖芸

2001-2010美国气候外交分析    朱光强

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环境外交研究    韩庆娜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探析    罗贵昕

小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环境外交研究    王彬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的形成及其挑战    魏明杰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环境外交中的作用    严茵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张银杰

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    钱水苗,王怀章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    胡鞍钢;管清友;

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构架    许国平

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张建伟;

中日两国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姜雅;

全球治理的四个原则    杨雪冬

斯蒂格列茨对国际经济机构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评    查君红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    余敏友

美国三次工业革命初探    杨慧娟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邹骥 陈吉宁 张俊杰 王灿 艾宁 齐小凡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梁平德,吴凤珍

气候变暖对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    殷红

安徽农业与气候变暖适应性的最优决策    王效瑞

气候变暖是人类引起的吗?    汤懋苍 ,张拥军

寒流频袭北半球 气候变暖论遭疑 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李娜;

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    梁海东;罗江海;

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    冯昭奎;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修兰,徐师华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刘爱君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    理查德·沃泽尔

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    记者 郑晓春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风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陈练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的时间演变轨迹及区域特征    吴遵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云南省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研究    尹仑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情景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越冬界限和发生世代的分析    胡朝兴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张瑾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扬

美国与《京都议定书》关系研究    潘爱宝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