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并网系统的仿真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0:38
热度:

光伏并网系统的仿真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摘要】: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步耗尽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太阳能以其储量丰富、能源清洁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太阳能发电的一种主要形式,光伏并

【摘要】: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步耗尽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太阳能以其储量丰富、能源清洁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太阳能发电的一种主要形式,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三相光伏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光伏阵列的发电原理和电气特性并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同时针对其输出特性,研究了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和光伏并网的控制策略,最后讨论了光伏系统并网对整个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光伏阵列的发电原理和电气特性;运用MATLAB软件对光伏阵列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对光伏阵列伏安特性和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分别探讨了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处的电压和开路电压的比值λ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得到这样的结论:λ受温度影响不大,当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λ会在一个小范围内发生改变,光照强度越强,λ越大。 (2)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光伏阵列的功率输出。为了使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始终最大,本文分析了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法和增量导纳法这三种典型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在光伏阵列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实现了恒定电压法和扰动观测法对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的跟踪,并结合仿真结果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如果参考电压选取的比较得当,在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恒定电压法总可以使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维持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如果跟踪步长选取的比较小,扰动观测法的跟踪精度也比较理想,但迭代次数较多。为了在保证光伏阵列的输出精度同时使得系统较快地实现跟踪目标,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恒定电压法为扰动跟踪法提供初值,同时减小扰动观测法的跟踪步长到理想的数量级。 (3)推导出一个典型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包括:光伏系统模型、配电网系统模型和阻感负荷、整流负荷两种负荷的模型。为了便于分析和控制,运用派克变换将参考坐标系变换到与abc坐标系同步旋转的dq坐标系上,并提出了相应的锁相环和电压、电流控制策略。仿真证明:锁相环能及时地追踪到电网的相角变化,使dq坐标系与abc坐标系基本保持同步。电流控制器能迅速地检测到参考值的变化,并及时地做出有效调整。电压控制环节的输出略有波动,但很快能趋于稳定。这三种控制策略基本上都能满足控制要求。 (4)对整个系统的线性化状态矩阵进行了特征值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在上述的控制作用下,含阻感负荷和整流负荷的光伏并网系统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系统是小干扰稳定的。虽有一振荡模态的振荡频率属低频振荡范围,但是考虑到其阻尼比较大,该振荡模态依然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 (5)为了确定状态变量和模态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分析了系统的参与矩阵。分析发现,含阻感负荷和整流负荷的光伏并网系统虽模态受状态变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具有类似的特性:光伏系统和配电网系统、负荷系统的模态主要与其各自的控制方法和参数设置有关,彼此间影响不大。虽有一个配电网状态变量对光伏系统的衰减模态有较大影响,但考虑到这个模态的实部距虚轴很远,也不会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6)分析了负荷距光伏系统的标准化距离、配电线路长度及X/R取不同值时,光伏并网系统中变化明显的特征值实部的变化趋势,得出了这三种参数取值不同,对含阻感负荷和整流负荷的系统来说,均不会使系统在受到小干扰时变得不稳定的结论。 【关键词】:光伏并网系统 最大功率跟踪 控制 小干扰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光伏开发的必要性及优点11-13
  • 1.2 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特点13-14
  • 1.3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与发展14-17
  • 1.3.1 国外现状与发展14-16
  • 1.3.2 国内现状与发展16-17
  • 1.4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技术概况17-20
  • 1.4.1 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17-18
  • 1.4.2 最大功率跟踪18-19
  • 1.4.3 光伏并网的影响及控制技术19-20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二章 光伏阵列与最大功率跟踪22-43
  • 2.1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与电气特性22-28
  • 2.1.1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22-23
  • 2.1.2 光伏阵列的电气特性23-24
  • 2.1.3 光伏阵列的仿真24-28
  • 2.2 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28-33
  • 2.2.1 恒定电压法29-30
  • 2.2.2 扰动观测法30-31
  • 2.2.3 导纳增量法31-33
  • 2.3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的仿真33-41
  • 2.3.1 恒定电压法33-37
  • 2.3.2 扰动观测法37-41
  • 2.4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43-61
  • 3.1 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43-44
  • 3.2 光伏并网系统的模型44-47
  • 3.2.1 光伏系统模型44-45
  • 3.2.2 配电网模型45-46
  • 3.2.3 负荷模型46-47
  • 3.3 坐标变换47-49
  • 3.4 光伏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49-56
  • 3.4.1 锁相环49-53
  • 3.4.2 电流控制53-54
  • 3.4.3 电压控制54-56
  • 3.5 控制方法的实现56-60
  • 3.5.1 锁相环的实现57-58
  • 3.5.2 电流控制的实现58-59
  • 3.5.3 电压控制的实现59-60
  • 3.6 本章小结60-61
  • 第四章 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61-79
  • 4.1 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61-64
  • 4.1.1 理论基础61-63
  • 4.1.2 特征值63
  • 4.1.3 灵敏度63
  • 4.1.4 参与因子63-64
  • 4.2 光伏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4-67
  • 4.2.1 锁相环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4-65
  • 4.2.2 变换器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5
  • 4.2.3 配电网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5-66
  • 4.2.4 负荷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6
  • 4.2.5 光伏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66-67
  • 4.3 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67-77
  • 4.3.1 阻感负荷67-72
  • 4.3.2 整流负荷72-77
  • 4.4 本章小结77-7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9-82
  • 5.1 全文总结79-81
  • 5.2 工作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7
  • 致谢87-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电网中光伏系统的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刘杏林

太阳能光伏发电    崔容强;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    昌金铭;

光伏发电从独立系统走向规模化并网    史立山;赵庆波;许洪华;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

300kW光伏并网系统优化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周德佳;赵争鸣;袁立强;冯博;

基于输入-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控制的比较    杨水涛;张帆;丁新平;钱照明;

无差拍控制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张超;王章权;蒋燕君;何湘宁;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    栗秋华;周林;刘强;张凤;武剑;

我国最大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在昆明开工建设    

光伏发电接入智能配电网后的系统问题综述    刘伟;彭冬;卜广全;苏剑;

基于LCL滤波的太阳能并网发电谐波抑制    张胜;余晓东;程金雨;

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刘飞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裴郁

PSS和SVC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王慧敏,郭伟

青阳变电所电容器谐波分析    焦爱华;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浅谈用FOXPRO8.0开发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教学软件    王瑞雪;潘文霞;

基于电压风险的电力系统预防控制    余志国;陈为化;王超;朱韬析;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方程求解    金宜贵;

一体化教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赵彩红;崔艳艳;

基于交-交变频技术实现异步电动机重载起动的研究    雷慧杰;张艳伟;

城区配电网合环电流分析与仿真    李晓柯;金翼;孟丽娟;李祥发;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卷取机和开卷机张力自动控制    刘茜;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气参数测量    欧立权;

基于量测的PSS最优安装地点研究    郭成;

基于MATLAB的500kV自耦变压器建模及仿真分析    刘宝林;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风电接入系统中TCSC的优化作用    吴玥;孔晓民;潘雄;师瑞峰;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电力系统大停电的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    于群

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    汪隆君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    苏玲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高压线路保护动作特性分析及新原理研究    李正天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蒋慧

基于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研究    杨亮

弧形直线电机伸缩门及其控制研究    张志华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智能高压TSC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    赵秋山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侯永将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    胡学浩

电力电子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黄胜利;张国伟;孔力;

微电网研究综述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

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

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思想的微电网逆变电源控制策略    丁明;杨向真;苏建徽;

微网技术应用与分析    李鹏;张玲;王伟;杨希磊;赵义术;

微网实验系统结构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    王成山;杨占刚;王守相;车延博;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王成山;李鹏;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技术    赵宏伟;吴涛涛;

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    鞠洪新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吴理博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张超

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分层孤岛运行及保护控制    丁磊

CCHP及其所构成微网的运行特性研究    马力

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刘飞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    王翀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及研究    董志意

分布式发电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陈理

基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微网控制与分析    吴子平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董鹏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薛金会

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    李明娟

微电源控制方法与微电网暂态特性研究    吕婷婷

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控制技术的研究    田莎

SPWM逆变电源的谐波分析及抑制策略    陈颖,张俊洪

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    李俊林,熊健,康勇

逆变电源PI双环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舒为亮,张昌盛,段善旭,康勇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

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

基于积分环节电压微分反馈的逆变器重复控制策略    熊健;史鹏飞;张凯;周亮;

带状态观测器的逆变器增广状态反馈控制和重复控制    刘新民;邹旭东;康勇;柳彬;

LCL滤波的PWM整流器新型控制策略    张宪平;林资旭;李亚西;许洪华;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阳光能源》话你知 中国光伏想有一个家!    陈昆泉;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光伏工程都被谁抢走了    

光伏产业新动力:高纯冶金级硅太阳电池产品投入市场——CSI阿特斯宣布UMG组件e-Modules正式下线    袁麟;

发改委工信部着手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问题    

光伏产业面临的研发挑战    Els Parton;Philip Pieters;Jef Poortmans;

陕西省光伏产业将实现产值2280亿元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上)    尼玛江才;

上网电价——光伏产业“大餐”的“调味剂”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下)    尼玛江才;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否赶超世界?    施正荣;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

光伏:2012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    刘辉张民强 记者 赵晓强

测绘助推江西新余光伏产业发展    李叶青 胡婷然

太阳能光伏产业盛事将在上海举办    朱培

节能减排促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记者 芦瑞

新余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    记者 徐国平

国产装备托起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左丹

光伏产业洗牌“过冬”    本报记者 陈玮英

中国光伏产业亟待走出挣小钱窘境    记者 胡亮

昆明奠基全球光伏产业制高点    首席记者 肖宇辉

锦州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    本报记者 张继锋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    苏娜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运行参数变化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邢洁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计及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田华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