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8:40
热度: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研究与设计【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迫切的寻找一种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迫切的寻找一种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太阳能由于清洁环保、资源丰富、获取方便等优良特性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更是加大了研发力度,光伏技术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成光伏技术重要的应用形式。 在光伏技术发展的50年历程中,太阳能电池从最初品种单一的晶硅电池发展到现在的品种繁多的薄膜电池、染料敏化电池和有机物电池。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得到极大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其优异的性能,大大降低了BIPV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工作性能,丰富了安装形式,扩展应用的范围,有力的促进了BIPV的推广和使用。 BIPV的概念出现在70年代末的美国。由于其绿色环保、不需要额外的土地、可实现多种功能等诸多优异特点,各国纷纷投入到BIPV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之中。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之下,BIPV已经从最初的光伏阵列在建筑物上的简单堆砌的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光伏系统以屋顶、墙体,遮阳或者雨棚等形式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建筑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BIPV是一个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科学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其系统性能不仅受到采用的太阳能电池种类、安装位置与形式、系统搭建形式、电气设备的选择等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项目所在地点气候类型、光照强度、温度等外部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一个成功的BIPV系统不仅要考虑某一特定因素的影响,还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制约条件,平衡利弊,使系统的性能表现达到最佳水平。 BIPV系统不仅要实现光伏发电的功能,同时也履行着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职能。BIPV系统设计者必须细致分析项目特点;根据建筑美学、建筑职能、最大电量输出、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四个设计原则,按照先进行建筑职能设计后进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设计BIPV系统。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说明BIPV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本文将以沈阳一座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为基础,根据该购物中心的建筑特点,为之设计一套与之建筑特点和建筑职能相符的BIPV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光伏设计模拟软件PVsyst被采用以模拟计算该项目BIPV的发电效能。PVsyst中的项目地理位置、气温、太阳辐射照度、建筑物环境等系统参数是根据购物中心的真实数据设置,用以保证BIPV系统的最终模拟效果真实可靠。 本文首先通过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基本性能的介绍,说明了薄膜电池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应用的优势。并通过论述BIPV的安装方式,应用的特点和影响BIPV性能的因素几方面内容,对BIPV建立清晰而透彻的理解,为设计BIPV系统做好了知识准备。随后,论文着重讨论如何设计BIPV系统,并以实际项目为例做以分析。软件PVsyst在BIPV系统设计过程中被使用作为模拟仿真计算的工具,并根据输入的系统参数计算BIPV系统的功率输出。最后,论文的总结和对BIPV系统发展的建议在论文的最后部分陈述。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电池 薄膜电池 PVsys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8;TM6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太阳能的特性11-12
  • 1.1.2 光伏产业的发展12-13
  • 1.1.3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13-14
  • 1.2 研究目的14-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结构16
  • 1.5 本章小结16-17
  • 第2章 太阳能电池17-31
  • 2.1 简介17
  • 2.2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17-18
  • 2.3 太阳能电池种类18-20
  • 2.4 晶硅太阳能电池20-22
  • 2.4.1 晶硅太阳能电池外观20-21
  • 2.4.2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21
  • 2.4.3 晶硅太阳能电池缺点21-22
  • 2.5 薄膜太阳能电池22-28
  • 2.5.3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22-25
  • 2.5.4 碲化镉太阳能电池25-27
  • 2.5.5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27-28
  • 2.6 薄膜太阳能电池在 BIPV 中的优势28-30
  • 2.7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31-40
  • 3.1 简介31-32
  • 3.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点32-33
  • 3.3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形式33-34
  • 3.4 影响 BIPV 系统性能表现的因素34-38
  • 3.4.1 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35-36
  • 3.4.2 光伏组件朝向和倾角因素36-37
  • 3.4.3 阴影遮挡因素37-38
  • 3.4.4 温度因素38
  • 3.5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40-61
  • 4.1 简介40
  • 4.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0-42
  • 4.2.1 设计原则40-41
  • 4.2.2 设计方法41-42
  • 4.3 BIPV 的系统设计42-59
  • 4.3.1 项目介绍43-44
  • 4.3.2 项目分析44-48
  • 4.3.2.1 气候分析45-46
  • 4.3.2.2 建筑物分析46-48
  • 4.3.3 光伏系统设计48-59
  • 4.3.3.1 项目参数设定49-51
  • 4.3.3.2 设定光伏组件朝向51-52
  • 4.3.3.3 光照范围设定52-53
  • 4.3.3.4 阴影设定53-54
  • 4.3.3.5 系统设计54-58
  • 4.3.3.6 软件模拟58-59
  • 4.3.4 系统并网连接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5章 总结与建议61-63
  • 5.1 总结61
  • 5.2 BIPV发展建议61-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方向    林红;李鑫;刘忆翥;李建保;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张中俊;王婷婷;曾和平;

建筑集成光伏的发展概述    刘邦银;蔡涛;段善旭;

BIPV与绿色建筑    候国青;吴转琴;刘景亮;崔海昱;蒋方新;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阴影遮蔽问题的研究    王兆宇;艾芊;万振东;

太阳能光电建筑推广“瓶颈”与对策探究    王英;涂李艳;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赵雨;孙煜;

由印度使馆光伏穹顶思考BIPV光伏建筑    靳伟;余垠海;谢正辉;蔡敬林;

德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张彧;李小燕;

BIPV中光伏阵列朝向和倾角对性能影响理论研究    陈维;沈辉;刘勇;

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初探    宣晓东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戴训江;晁勤;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基于PSIM的光伏模块建模与电气特性仿真    刘俊杰;张新燕;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亮;蔡世俊;高鹏;李果华;施正荣;朱拓;

薄膜太阳电池研究综述    蔺旭鹏;强颖怀;肖裕鹏;徐明磊;

染料敏化TiO_2单晶纳米棒阵列太阳电池的性能    王波;顾修全;

浅析青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方向及推广对策    楚宪峰;黄翔;王岩;焦国嵩;王建华;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淋浴车上的应用    庞红迪;赵少红;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复合太阳能墙的节能研究    孙凤明;尹宝泉;周昌昊;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险评价    李伟;李世超;王丹;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    李鹏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    刘立群

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胡义华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    黄克亚

1nm/s高速率微晶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张晓丹;张发荣;赵颖;陈飞;孙建;魏长春;耿新华;熊绍珍;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太阳能光电建筑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陈丽;

光伏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韩利;艾芊;

新能源开发中的光伏技术    李文滋

以C_(70)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的高效聚合物固体薄膜太阳能电池    王藜;徐苗;应磊;刘烽;曹镛;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在美国的实施    杨红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孔继川;缪娟;

太阳能光电建筑的发展及展望    陈卓;李子牛;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高辉,何泉

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    张雪松

太阳能建筑发展管理研究    丘佳梅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研究    郭晓洁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

浅谈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发展及其产品认证    王冬;肖鹏军;邱娟;王精精;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势分析    王爽;刘旭帅;

结合新疆太阳能资源浅析光伏建筑一体化结构选型    乔伟;

由印度使馆光伏穹顶思考BIPV光伏建筑    靳伟;余垠海;谢正辉;蔡敬林;

郝斌:如何走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道路?    孙倩;

浅谈光伏建筑一体化    师发珠;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于波;韩帅;吴翠姑;何永红;张东升;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点和设计思考    吕惠萍;

太阳能产业新蓝海——光伏建筑一体化    鹏飞;

青岛客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梁炳强;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    孙颖;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分析及检测    张海波;

太阳能电池表面纳米微结构研究    李美成;

有机染料锚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尚会霞;罗艳红;孟庆波;占肖卫;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器件研究    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铭;杨君友;冯双龙;朱虎;

高效染料钠晶TiO_2太阳能电池    黄昀昉;吴季怀;林建明;黄妙良;

太阳能电池应用    孟昭渊;

富铟与富铜CuInSe_2薄膜的光电性能    王信春;

谈太阳能路灯原理    胡昊伟;黄敏;

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CUBN记者 周洪博

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周洪博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记者 薛秀春

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屋面技术浅析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苏州防水研究院 朱志远

大连建筑物未来可发电    记者 狄文君

把最神奇的东西融合起来    记者 孙杨

全国首座光伏建筑一体化兆瓦级电站发电    记者杨新明

超薄钢化玻璃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介绍    马晓辉 李赛克玻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师 乔驰

保定国内首座光伏建筑一体化消防站建成    葛西劝 范碧溪 王志新

中国玻璃年会将在广州举办    记者林雨

光伏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标识绿色建筑节能贡献    明杰

反型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陶晨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    薛丽丽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增强效应的研究    李国龙

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制备及可靠性研究    宋明辉

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徐洋

光活性层掺杂及新型透明电极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章文峰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协同设计研究    易旷怡

建筑师视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研究    魏伟

武汉国博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    林耀光

小型独立BIPV系统的设计    苏英兵

BIPV单体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常立强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徐建国

电气蓄能系统中BIPV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袁鹏

基于“整体”的BIM-BIPV研究    阳素梅

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的比较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项瑜

直流模块在BIPV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