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噻唑类、苯并三唑类共聚物及三苯胺类小分子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7:57
热度:

噻唑类、苯并三唑类共聚物及三苯胺类小分子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摘要】:本论文围绕共轭聚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摘要】:本论文围绕共轭聚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以苯并二噻吩为给体单元,分别以联二噻唑、并二噻唑为受体单元的D-A共轭聚合物,P1和P2。并对其热稳定性,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以P1和P2为电子给体、PC71BM为电子受体(质量比为1:2)共混制备了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基于P1和P2的光伏器件外量子效率(EQE)最高值达到了45%。在AM1.5(100mW/cm2)模拟太阳光照下,以P2和PC71BM(质量比为1:2)共混制备的光伏器件初步结果为: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2.6%,开路电压为0.77V,短路电流为6.68mA/cm2,填充因子为0.51。 (2)合成了三种分别以苯并二噻吩,二噻吩并吡咯和咔唑为给体单元,以苯并三氮唑为受体单元的D-A共聚物(PBDT-DTBTz, PDTP-DTBTz和PC-DTBTz),并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给体材料。改变不同的给体单元,可以调节其带隙和HOMO能级。PC-DTBTz具有最低的HOMO能级,从而基于PC-DTBTz的光伏器件获得了最高的开路电压(0.73V)。在AM1.5(100mW/cm2)模拟太阳光照下,基于PBDT-DTBTz, PDTP-DTBTz和PC-DTBTz的光伏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1.55%,0.34%和1.33%。 (3)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以三苯胺为给体单元,以异靛为受体单元的D-A-D结构有机小分子M1。其具有宽的吸收(300-700nm),较低的HOMO能级(-5.30eV)和带隙(1.69eV),较高的空穴迁移率(2.49x104cm2/Vs)。基于M1:PC61BM(1:3,w/w)的可溶液加工小分子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0.84%,相应的开路电压为0.78V。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伏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31
  • 1.1 引言9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9-13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9-10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10-13
  • 1.3 有机光伏材料13-29
  • 1.3.1 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13-24
  • 1.3.2 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24-29
  •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29-31
  • 第二章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噻唑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31-46
  • 2.1 前言31-32
  • 2.2 实验部分32-38
  • 2.2.1 试剂与规格32-33
  • 2.2.2 仪器与测试方法33-35
  • 2.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35-38
  • 2.3 结果与讨论38-45
  • 2.3.1 合成与表征38
  • 2.3.2 热稳定性38-39
  • 2.3.3 光学性能39-40
  • 2.3.4 电化学性能40-41
  • 2.3.5 空穴迁移率41-42
  • 2.3.6 光伏性能42-43
  • 2.3.7 形貌43-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基于苯并三氮唑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46-57
  • 3.1 前言46-47
  • 3.2 实验部分47-50
  • 3.2.1 试剂与规格47
  • 3.2.2 仪器与测试方法47-48
  • 3.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48-50
  • 3.3 结果与讨论50-56
  • 3.3.1 合成与表征50
  • 3.3.2 热稳定性50-51
  • 3.3.3 光学性能51-52
  • 3.3.4 电化学性能52
  • 3.3.5 空穴迁移率52-53
  • 3.3.6 光伏性能53-55
  • 3.3.7 形貌55-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含三苯胺单元的D-A-D结构小分子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57-67
  • 4.1 前言57-58
  • 4.2 实验部分58-60
  • 4.2.1 试剂与规格58
  • 4.2.2 仪器与测试方法58
  • 4.2.3 材料的合成58-60
  • 4.3 结果与讨论60-66
  • 4.3.1 合成与表征60-61
  • 4.3.3 光学性能61
  • 4.3.4 电化学性能61-62
  • 4.3.5 空穴迁移率62-63
  • 4.3.6 光伏性能63-64
  • 4.3.7 形貌64-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C_(60)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太阳能电池性能    郑立平,周清梅,王飞,邓先宇,俞刚,曹镛,宁滨,郭志新

聚合物发光材料    李建科,漆宗能,王佛松

共轭聚合物复合抗静电油罐涂料    鲁照玲

共轭聚合物/C_(60)复合体系及其在光伏打电池中的应用    黄红敏,贺庆国,蔺洪振,杨俊林,白凤莲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    李建科,阳明书,漆宗能,王佛松

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    杜仕国

基于共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王萍萍,陈国华,吴大军,徐金瑞

含噁二唑单元共轭聚合物合成与性质研究    陈令武,刘田东,成义祥

含萘单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陈令武,宋金峰,刘田东,成义祥

CdSe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艳山;王藜;曹镛;

共轭聚合物对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调控作用    吴卫平;刘云圻;邹应萍;李永舫;朱道本;

微波辅助高质量共轭聚合物合成    张文思;路萍;马於光;

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生物检测、成像与生物医药应用    王树;

新型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检测与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王树;

侧链含氨基的聚对苯撑乙炔/咔唑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刘暘;杨凯;孙书;石建兵;佟斌;支俊格;董宇平;

用于TNT爆炸物检测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意铭;廖明义;金美花;黄丽;

一类共轭聚合物半导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陈杜刚;韩康;兰凌燕;钟成;秦金贵;

基于带吸电子基团的苯并二噻吩衍生物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赵斌;聂玉娟;汤鹏;谭松庭;

新型氮杂芴基超分子共轭聚合物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林宗琼;林进义;李伟杰;张超;解令海;仪明东;黄维;

含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    张磊;崔元臣;

塑料芯片技术不断发展    吴映红

TFEL:强力挑战LCD    北方交通大学  滕 枫 徐 征 赵谡玲

进军多学科前沿交叉新领域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陶加

大连化物所提高储氢能力    

长春应化所发明新型共轭高分子材料    于洋 记者 李泳沩

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南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传感特性    冯继昌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水醇溶性有机光电材料与受体悬挂式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段春晖

具有光活性的电子给体/受体双缆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李明华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创制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    何刚

聚芴类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合成、设计及应用研究    鲍碧清

分子刷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传感应用研究    张志勇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晓晨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荧光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安宁

炔基取代的多色功能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衍生修饰    雷艳丽

新型水溶性聚苯乙炔—吡啶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研究    胡玉琴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李彬

含苯并二噻吩及噻吩衍生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聂玉娟

两种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应用    郝丹

二类不同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识别性的研究    王成智

含苯并三氮唑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新型聚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荧光传感研究    唐雪艳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