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5:18
热度: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摘要】: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人类生态环境形势压力下,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光伏并网发电不受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应用

【摘要】: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人类生态环境形势压力下,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光伏并网发电不受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应用环境的限制,因此具有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世界能源和电力的主要来源。而并网逆变器是连接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接口,因此对于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本文介绍了光伏并网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并网逆变器的运行模式及拓扑结构作了阐述。针对两种常用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作了分析,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即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其次,建立了基于虚拟矢量定向的单相并网逆变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低频数学模型和高频数学模型,然后对单相并网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为后面建模仿真奠定了理论基础。给出了基于虚拟矢量定向的单相并网逆变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中的矢量关系及解耦控制方案,接着设计电流环计算步骤;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三种电流跟踪控制方法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并对三种控制策略仿真波形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基于虚拟矢量定向控制策略仿真效果最佳。该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最后,本文设计了基于TMS320LF2407的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作了详细论述,硬件方面包括几个主要电路的设计过程;然后在硬件电路基础上设计系统软件,软件部分主要由主程序、周期中断子程序和故障处理子程序组成。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新能源 虚拟矢量定向 旋转坐标系 并网逆变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发展现状11-12
  • 1.2.1 国外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和趋势11
  • 1.2.2 国内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发展现状11-12
  •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概述12-13
  • 1.4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模式13-15
  • 1.5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15-16
  • 1.6 两种常用的逆变器控制方法简述16-18
  • 1.6.1 滞环电流控制16-17
  • 1.6.2 双环控制17-18
  • 1.7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介绍18-20
  •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0-22
  • 第二章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22-29
  • 2.1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并网逆变器低频数学模型22-24
  • 2.1.1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低频模型22-23
  • 2.1.2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低频模型23-24
  • 2.2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并网逆变器高频数学模型24-26
  • 2.2.1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高频模型24-25
  • 2.2.2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高频模型25-26
  • 2.3 单相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与工作原理分析26-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与仿真29-45
  • 3.1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29-32
  • 3.1.1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简介32
  • 3.2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的系统控制32-33
  • 3.3 DQ旋转坐标系下解耦控制33-35
  • 3.4 电流环分析设计35-37
  • 3.4.1 电网电压前馈系数计算36
  • 3.4.2 PI调节器设计36-37
  • 3.5 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37-44
  • 3.5.1 仿真工具简介37-38
  • 3.5.2 基于静止坐标系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电流跟踪控制仿真模型及分析38-39
  • 3.5.3 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的仿真模型与分析39-40
  • 3.5.4 基于虚拟矢量定向的矢量控制仿真40-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系统参数及硬件设计45-55
  • 4.1 系统参数设计45-49
  • 4.1.1 直流母线电压设计45-46
  • 4.1.2 开关管的选择46
  • 4.1.3 直流侧电容的设计46-47
  • 4.1.4 交流侧滤波电感的选择47-49
  • 4.2 系统硬件设计49-51
  • 4.2.1 DSP控制器简介50-51
  • 4.2.2 功率管驱动芯片IR210351
  • 4.3 驱动电路51-52
  • 4.4 交流量采样电路52-53
  • 4.5 保护电路53-54
  • 4.6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55-63
  • 5.1 软件设计55-59
  • 5.1.1 主程序55-56
  • 5.1.2 周期中断子程序56-58
  • 5.1.3 功率驱动保护中断子程序58-59
  • 5.2 软件锁相59-60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60-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论文总结63-64
  • 6.2 不足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采用电流滞环调节器的电压矢量控制PWM整流器系统    赵振波,李和明,董淑惠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与常规SPWM的比较研究    熊健,康勇,张凯,陈坚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郑漳华;艾芊;

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    黄伟;孙昶辉;吴子平;张建华;

建筑一体化光伏并网发电的应用和前景    李文婷

滞环比较PWM跟踪控制分析    雷元超,陈春根,陈国呈

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    沈玉梁,苏建徽,赵为,余世杰

基于UCC3895的新型通信AC-DC变换器的设计    吴江;

谐振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吉亮;

基于TMS320LF2407A的电力逆变器研制    袁一鸣;江明;

适用于农网的中小功率风力发电电源研究    汪洋;成立;

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郝国强;高文伟;李庆来;马进军;丰雷;蔡奕旸;

光伏控制器新型充电管理模式研究    普平贵;

非连续电流模式移相并联降压变换器的特性    蔡昌友;张娜;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晶圆超薄磨片工艺开发    彭双清;

基于主动均衡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傅尧;潘博;郑百祥;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Various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交流异步电动机全数字矢量控制方法的实现    郭新;冯丽辉;陈显宁;

基于UC3875的移相全控逆变桥的开关电源设计    齐磊;席自强;郑利枝;

多次级高压变压器的简化等效模型    冉汉政;钱祖东;

直流变换器三电平拓扑及其控制专题教学探讨    马运东;吴春旺;

PWM整流器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    熊文;刘惠康;唐兴隆;

基于WinCC和Matlab的预测控制器设计    云雪峰;

基于SVPWM的三相电压源型能量回馈系统的全数字实现    李正熙;陈涛;

新型三相应急电源装置的研究    陶海军;郑征;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    谢斌

基于磁粉离合器的汽车起步控制策略研究    吴晓刚

开关电源的协同控制理论及脉宽调制应用技术研究    王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综合智能协调控制研究    詹跃东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LCC-SPRC高压高频大功率电除尘电源的理论分析与功率参数设计    刘军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    苏玲

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    雷之力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基于ARM7的配电变电所和开闭所RTU研究    张维

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    翟清震

先进PID算法研究及其在开口闪点仪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商亮亮

开关型YAG脉冲激光电源系统的研究    赵航

半导体激光器智能化电源设计    赵鹏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葛金法

大功率软开关氙灯电源的研究    韩春霞

基于神经内模控制算法的船舶蒸汽动力装置协调控制研究    丁春辉

三相AC/D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    邓长吉

三相PWM整流器研究    王勉华

并网运行PWM逆变器的控制方式    陈国呈,孙承波,周勤利

一种新颖的三相 SPWM 技术    刘志晖,张青,陈坚

单相倍压 PWM AC-DC 整流器中的电流控制方法    沈安文,万淑云,王离九,赵金,张晓光

微电网研究综述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分析    马立华;陈伯时;

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

微型电网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伍磊;袁越;季侃;顾欣欣;

基于虚拟磁链的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及仿真    赵振波,李和明,许伯强

不间断电力变电站中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研究    李峰;李兴源;郝巍;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    刘志军;魏塔;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

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    于小辉;梁志珊;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曹海红;

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    何为;

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    陈潼;赵荣祥;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

基于TMS320LF2407A的软件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    安小丹;梁晖;

并网逆变器的自动重启程序设计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

基于双闭环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吴华波;

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史玉立;

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

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    杨海柱;金新民;

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

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叶刚;

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

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

并网调节的不间断光伏电源    郑万雷;刘文良;

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黄倩

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

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    杨娜

16家入围关键设备目录企业受益    本报记者 邢佰英

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    姜小莉 左裔

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    记者 陈文忠

曹仁贤:清洁高效能源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朱艳燕

兆伏集团昂首光伏产业第一方阵    记者 姚秀峰

光伏逆变器在扬并网    记者 邹平 季煜

世博会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范本    辛桦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姚志垒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勇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    薛明雨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    殷进军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三相三电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杨滔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施韵

微电网三相并网逆变器硬件研究与设计    周迪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    王翀

基于间歇性双边无功率扰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研究    张俊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曹建平

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丰瀚麟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朱铭炼

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志强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彭倬

1kVA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孙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