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InAs/GaSb超晶格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4:02
热度:

InAs/GaSb超晶格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研究【摘要】:InAs/Ga(In)Sb超晶格具有第二类型能带排列方式,它的能带结构可以通过改变InAs层和GaSb层的厚度或者设计合适的势

【摘要】:InAs/Ga(In)Sb超晶格具有第二类型能带排列方式,它的能带结构可以通过改变InAs层和GaSb层的厚度或者设计合适的势垒层得到调整,从而使得这个材料体系的禁带宽度有着很大的调整余地,理论上可以通过调整它的禁带宽度使得探测器的探测截止波长在2-30μm之间。 本文对InAs/Ga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包络函数近似的8带k·p理论建模,应用有限元法对InAs/GaSb超晶格红外探测的的能带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超晶格能带在不同组分厚度,周期数以及InAs与GaSb厚度比时的值,并分析能带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趋势。超晶格周期在20-30个周期之间时,探测器的探测截止波长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30-70周期之间,看不到探测截止波长的增加。随着超晶格周期厚度的增加,探测截止波长总趋势是增加的,但是这种增加呈现周期性震荡,在一个小周期内,随着超晶格周期厚度的增加,探测截止波长反而有少量的减少。随着超晶格中的InAs层的增加,探测器的探测截止波长变长。 用掩模、光刻、腐蚀、蒸镀、压焊以及分装等标准半导体加工工艺制作了PIN红外探测器件,探索了器件制作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不同腐蚀液体系对材料体系的腐蚀效果和腐蚀速率。酒石酸体系的腐蚀液中,HF浓度增加,腐蚀液对超晶格的腐蚀速率也急剧的增加,但是当400mL的腐蚀液中HF的含量超过0.4mL时,HF的浓度增加不能再增加腐蚀液的腐蚀速度,可见HF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不作为反应物质影响反应过程。H_2O_2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是正向的,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腐蚀速率呈线性增加。但是,H_2O_2浓度太高会氧化光刻胶,这样就会影响腐蚀出的台面图形,不利于后续器件制作的过程。通过对比发现选用4mL的H_2O_2浓度图形最佳。酒石酸+盐酸体系在室温下对InAs的腐蚀速率为56nm/Min,对GaSb的腐蚀速率为340nm/Min,对7ML/7ML超晶格腐蚀速率为96nm/Min,对14ML/7ML的超晶格材料的腐蚀速率为74nm/Min。 通过对器件I-V特性测试分析得出,在外置电压V-0.5V时,器件处于负向饱和状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扩散到过渡区的少子在pn结的结区电场作用下穿过过渡区,形成扩散电流。此时的反向抽取电流就是反向饱和电流,大小为-J_0=-2.3nA。当反偏电压-0.5VV_(bia)0V时,电流随着电压呈指数形式增长,一般情况下,这里的电流为产生暗电流,此时,热产生电流起到暗电流的主导作用。当外加电压0VV_(bia)Va时,正向电压增加了耗尽层中的载流子浓度,所以此时耗尽层中,电子和空穴复合的机会增加。通过复合使载流子浓度重新达到热平衡,这些额外由于正向电流带来的载流子无法越过势垒,而通过产生—复合中心相互复合而消失。 通过对器件的暗电流谱和黑体辐射下光电响应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在λ=3.6μm时,35K的测试温度下所辐射到器件光敏面能量全部吸收时,所制作的两个器件的探测率D*分别为3.0×10~(14) cmHz~(1/2W)和1.5×10~(14) cmHz~(1/2W)。通过对器件的C-V特性曲线的分析得出两器件的开启电压分别为0.1V和0.5V。 【关键词】:超晶格 红外探测器 InAs/GaSb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N2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历史10-12
  • 1.3 InAs/GaSb 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现状12-17
  • 1.4 材料的优值17-18
  • 1.4.1 探测截止波长17
  • 1.4.2 响应率17
  • 1.4.3 量子效率17-18
  • 1.4.4 探测率18
  • 1.4.5 动态阻抗与探测面积乘积 R0A18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8-20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18-19
  •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9-20
  • 第2章 材料制备与分析、测试方法20-28
  • 2.1 材料生长设备(MBE)20-23
  • 2.2 湿法刻蚀制备 pin 光伏型红外探测器23-24
  • 2.2.1 光刻机23
  • 2.2.2 台阶仪23-24
  • 2.3 测试分析设备24-28
  • 2.3.1 半导体测试仪24-26
  •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26-27
  • 2.3.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27-28
  • 第3章 超晶格材料的能带设计28-36
  • 3.1 实验原理28-31
  • 3.2 实验结果31-34
  • 3.2.1 不同周期对截止波长的影响31
  • 3.2.2 不同周期厚度对截止波长的影响31-33
  • 3.2.3 不同 GaSb/InAs 厚度比对吸收波长的影响33-34
  • 3.3 InAs/GaSb 价带阶的确定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的器件制作36-48
  • 4.1 pin 型器件工作机理36-37
  • 4.2 光伏型红外探测材料的 MBE 制备37-39
  • 4.3 器件制造过程39-47
  • 4.3.1 实验步骤39-40
  • 4.3.2 主要实验内容40-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48-64
  • 5.1 InAs/GaSb 超晶格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的电流-电压(I-V)特性48-55
  • 5.1.1 I-V 测试原理48-49
  • 5.1.2 器件的 I-V 测试结果与分析49-55
  • 5.2 器件的暗电流谱测试结果与分析55-57
  • 5.3 器件的 C-V 特性研究57-60
  • 5.3.1 pn 结的 C-V 特性测试原理57-58
  • 5.3.2 器件的 C-V 测试结果和分析58-60
  • 5.4 黑体辐射下器件的光电响应60-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两个D-π-A型查耳酮类染料的光物理性质    曹凤霞;曹笃霞;王玉洪;李国忠;

部分重叠双栅MOSFET特性的研究    韩名君;赵阳;柯导明;

外加电场影响SnO_2纳米晶簇光吸收    王德煌,程虎民,马季铭

CCD输出二极管反向漏电机理的研究    易萍

晶界对AlGaN薄膜紫外探测器时间响应特性的影响    王兰喜;陈学康;王瑞;曹生珠;

6H-SiC热氧化层高温漏电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    曹群;牟维兵;杨翰飞;杨治美;龚敏;

链式氧化制备SiO_2膜的研究    张松;席曦;王振交;唐宁;季静佳;李果华;

VB-GaAs晶体生长技术中掺Si浓度的控制    牛沈军;王建利;兰天平;

电化学C-V法对载流子浓度纵向分布的精确测量    李若凡;武一宾;杨瑞霞;马永强;商耀辉;牛晨亮;

50 V LDMOS漏电容非线性研究    朱少博;孙伟锋;李海松;陆生礼;

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分的脱除技术进展    张婧;艾臻;施云海;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脂肪醇闪点预测中的应用    潘勇;蒋军成;

碱脱水——间歇蒸馏从异丙醇水溶液中回收异丙醇    张鹏程;

水-2,3-丁二醇-丁醇体系的精馏研究    方江;武斌;朱家文;陈葵;吴艳阳;

功率MOSFET低温工作特性分析    董志芳;

发动机冷却液的毒性及其处理    应蓓;

对绿色环保粘合剂的再认识    张烈银;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真实传感器实验    王云;李宝河;李长江;

Nb掺杂BaTiO3的电子结构研究    涂才根;刘诺;张曦;

多重杂质(Au、Ni)掺杂n型硅材料的热敏特性    董茂进;陈朝阳;范艳伟;丛秀云;

SOA非线性应用关键参数的测量    程乘

全氟烷基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邱滔

含氯废液高温氧化特性研究    王波

硅基应变引入方法与MOS器件相关基础研究    杨洪东

聚丙烯分离膜的亲水化    代正伟

溶胶—凝胶技术在纺织品多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汪青

ZnO基透明导电膜的制备与掺杂研究    龚丽

超顺磁性氧化铁和LSMO/BCFO复合多铁薄膜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    马铭

氧化物薄膜忆阻器的材料选择与行为机制研究    李海涛

氧化钆掺杂对氧化铪高K栅介质氧空位抑制作用及电学性能研究    季梅

高功率GaAs光电导开关设计技术研究    李寅鑫

多端耦合量子点体系量子输运特性的研究    尹永琦

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    张秀芳

1,7-二溴庚烷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    朱江

NaCo_2O_4热电材料掺杂的研究    韩卫宁

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    崔震宇

准一维量子结构的自旋输运    李航

磁场作用下椭圆量子环上激子和带电激子的基态能    薛芳

铁磁/半导体/铁磁异质结中自旋输运和渡越时间    艾丽娜

Mn、Co、Al掺杂SiC薄膜制备及其光敏性质研究    赵兴亮

InAs/GaSbⅡ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殷景志;高福斌;汤艳娜;张天舒;刘驰;王一丁;杜国同;

InAs/Ga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技术    陈建新;林春;何力;

国外簡訊    

关于红外探测器噪声的一些实际情况    

PbTe高频溅射红外探测器    昭华;

运放器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    单英杰

国外动态    祥雨;

3~5μm光导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的质量管理    曾庆泰;

高质量n-Hg_(0.8)Cd_(0.2)Te外延膜的制备及其在红外探测器(λ=8~14μm)中的应用    KoukiNagahama;张少川;

红外器件与材料专题题录介绍(二)    陆荣铿;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红外信号模拟技术    葛炜;颜景龙;

新型室温工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    李兰;刘铮;邹德恕;沈光地;

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的分步式阳极氧化新方法研究    陆胜天;李萍;刘诗嘉;朱龙源;龚海梅;

CMOS兼容的微机械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李艳龙;李铁;

GaInAsSb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金亿鑫;蒋红;宋航;缪国庆;周天明;

基于MEMS技术的气动式红外探测器的计算机模拟    吴峻苗;邹德恕;徐晨;沈光地;

红外探测器伺服系统的设计    张柏林;陶波;

InGaAs红外探测器低频噪声研究    黄杨程;梁晋穗;张永刚;刘大福;庄春泉;李萍;龚海梅;

半导体制冷器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黄宗坦;李家鹏;赵玉琼;黄伟;陈军;陈晓屏;

双色红外探测器在红外水分仪中的应用    张勇;王子成;

新型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灵敏度提高两倍    王小龙

加用红外探测器识别抗药病菌    记者 胡光耀

“生活在牛街真是太‘牛’了!”    本报记者 奚冬琪

在火焰中诞生    吕静

机器人配机枪驻守韩国边境    

福州:科技“保安”保平安    林枫

农行新乡分行上线网络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郜卫华 郭树东

北京总队第三医院无一人感染非典    孙福龙 特约记者 钟文龙 记者 陈学武

家居智能“安防”何时不再是奢望    邹本

红源光电:红外技术产品的引领者    栾玲 赵培

锑化物半导体超晶格外延生长与表面结构研究    熊敏

InAs/(In)GaSb超晶格的能带结构和器件设计研究    孙伟峰

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特性表征方法研究    刘红梅

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光电响应特性的机理研究    王俊

GaAs、GaSb基材料生长及其器件研究    李冰寒

BST热释电薄膜材料及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吴传贵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及验证成像技术研究    刘子骥

微机械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徐峥谊

InAs/In_xGa_(1-x)Sb应变超晶格界面结构和光学性能    权茂华

氢化纳米硅薄膜光电导性质研究    张榕

InAs/GaSb超晶格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研究    董瑞

PIN结构InAs/GaSb超晶格的MBE生长与性能研究    梁丽娟

InAs/GaSb应变超晶格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渠艳良

GaSb基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器件刻蚀工艺研究    董瑞君

红外探测器低频噪声测量及应用研究    殷雪松

红外探测器技术指标的建模与仿真    林继刚

14~16.25μm红外探测器时间常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邢锐

InAs/Ga(In)Sb超晶格长/远波段红外探测器研究    蒋洞微

晶体集成式红外探测器的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    杨绪军

LiFePO_4陶瓷及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    杨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