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TUV认证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2:51
热度:

基于TUV认证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摘要】:目前,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新型绿色清洁能源作为替代能源意义重大。太阳能在新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光伏并网逆变

【摘要】:目前,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新型绿色清洁能源作为替代能源意义重大。太阳能在新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技术也日益成熟。 但逆变器的并网发电需要解决安全、可靠等方面的问题。对逆变器产品进行认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逆变器产品的认证标准,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TUV是被欧洲各国广泛接受的认证标志,TUV认证机构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逆变器产品进行认证。TUV对逆变器的认证涉及到了并网、电磁兼容和安规等方面。本文的工作重点在于并网要求中的对地绝缘电阻检测、剩余电流检测、电磁兼容要求以及安全设计四个方面。 本文在基于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对地绝缘电阻检测、剩余电流检测和电磁兼容,分别从原理上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确定了解决方案,进行了电路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软件处理。对地绝缘电阻检测采用了电桥法进行测量,由于不同的输入电压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测量数据在经AD采样后由主控芯片进行了处理。剩余电流检测采用了独立的模块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送入主控芯片处理。剩余电流检测模块由剩余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等组成,完成剩余电流的检测功能。电磁兼容设计主要对逆变器的输入输出滤波进行了设计,对雷击浪涌防护等,只从方案上进行了简单描述。安全规范设计主要分析了本课题设计逆变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认证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设计。 根据以上的方案,在逆变器中进行了相关设计,并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不同的输入电压下,对地绝缘电阻检测电路都能实现对小于13KΩ阻抗的检测。剩余电流检测模块,能够30mA、150mA的剩余电流突变和300mA的剩余电流限值做出准确的检测。滤波电路能够有效的滤除传导干扰信号中的共模、差模信号。因此,本文设计的相关电路能有效的工作,能满足要求。 【关键词】:TUV 光伏并网逆变器 对地绝缘电阻 剩余电流 电磁兼容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背景和意义11-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国内外逆变器企业TUV认证情况14-15
  • 1.2.2 本文涉及技术情况15-16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16-18
  • 1.3.1 研究目标16-17
  • 1.3.2 本文内容安排17-18
  • 第二章 逆变器原理概述与TUV相关设计分析18-23
  • 2.1 逆变器原理概述18-20
  • 2.1.1 逆变器总体构架18-19
  • 2.1.2 逆变器功率电路说明19-20
  • 2.2 逆变器认证设计分析20-22
  • 2.2.1 并网要求20
  • 2.2.2 电磁兼容要求20-21
  • 2.2.3 安全规范设计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绝缘电阻和剩余电流检测23-50
  • 3.1 绝缘电阻检测23-32
  • 3.1.1 分析与方案确定23-26
  • 3.1.2 电桥测电阻电路的分析与仿真比较26-31
  • 3.1.3 电路设计31-32
  • 3.2 剩余电流检测32-48
  • 3.2.1 电路分析33-34
  • 3.2.2 仿真比较34-39
  • 3.2.3 分析与方案确定39-43
  • 3.2.4 电路设计43-47
  • 3.2.5 软件处理47-48
  • 3.3 本章小结48-50
  • 第四章 电磁兼容设计50-63
  • 4.1 逆变器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情况分析50-52
  • 4.1.1 电磁干扰分析50-51
  • 4.1.2 电磁敏感分析51-52
  • 4.2 输入、输出滤波设计52-58
  • 4.2.1 干扰来源分析52-53
  • 4.2.2 滤波电路设计53-55
  • 4.2.3 电路参数确定55-58
  • 4.3 其它设计58-62
  • 4.3.1 雷击浪涌58-60
  • 4.3.2 静电放电防护60
  • 4.3.3 工频电磁场、电磁辐射60-61
  • 4.3.4 快速瞬变脉冲61-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安全规范设计63-75
  • 5.1 结构设计63-66
  • 5.1.1 防护等级63-64
  • 5.1.2 墙壁安装64
  • 5.1.3 物理要求64-65
  • 5.1.4 聚合物外壳65
  • 5.1.5 机械性能65-66
  • 5.2 安装规范66-67
  • 5.2.1 标志66
  • 5.2.2 印制电路板66
  • 5.2.3 线缆66-67
  • 5.3 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67-71
  • 5.3.1 绝缘方式67-70
  • 5.3.2 电容放电70-71
  • 5.4 其它设计71-74
  • 5.4.1 散热系统故障71-72
  • 5.4.2 极性反接72-73
  • 5.4.3 其它73-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结果与分析75-81
  • 6.1 对地阻抗检测电路测试75-76
  • 6.2 剩余电流检测电路测试76-78
  • 6.3 输出滤波电路测试78-8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7.1 总结81-82
  • 7.2 展望82-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6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
  • 附录87-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种直流电源漏电检测电路    陈世昌;汪洋;张伟;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研究最新进展    钱照明;陈恒林;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李春曦;王佳;叶学民;喻桥;

电力系统中直流接地电阻检测的新原理    费万民,张艳莉,吴兆麟

浪涌抑制与电磁兼容    莫付江,阮江军,陈允平

国外漏电保护电器的概况(摘录)    本刊编辑部

EMI滤波器特性分析    高峰涛;张姝瑶;王涵;王煜;

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赵金奎;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李明;朱中文;蔡伟勇;

电磁兼容分层与综合设计法——电磁兼容设计的新方法    白同云;

    本报记者 张子瑞

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    裴雪军

绝缘电阻多路自动循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唐科

智能漏电保护器的研究    顾俏丽

绝缘电阻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徐俊刚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控制器电磁兼容性研究与试验    张戟;孙泽昌;

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梁振光;

基于印刷电路板的辐射抑制分析    张丹;刘元安;

嵌入式机器人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白同云;

中低速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翟毅涛;吴峻;曾晓荣;

水冷控制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冷明全;郑昊岳;

矿井浪涌脉冲辐射电磁场研究    孙继平;陈辉;李琼琼;

红外成像跟踪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武宝军;敖志伟;李亦君;

PWM驱动电机系统传导干扰等效电路模型    肖芳;周扬;

船舶电磁兼容测试技术    朱志宇,张冰,刘维亭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曾少军;杨丽;

汽车电磁环境分析与GB/T21437.2-2008标准测试技术探讨    李铁华;朱文立;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王宁;湛必云;刘辉;

基于EMI滤波器的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抑制    裴雪军;刘智勇;张凯;康勇;陈坚;

自然雷电下氧化锌避雷器残压特征分析    颜旭;陈绍东;周宝琴;陈易昕;

汽车仪表电磁兼容试验    曲兴;徐震晔;

某电动汽车共模骚扰辐射试验与分析    孙铁雷;林程;孙逢春;曹万科;陈科;

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    齐黎明

能源优化配置机制的博弈与投入产出分析    张一清

无人机电磁兼容专家系统软件平台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李勃

叉车用直流电机高效驱动系统及传导干扰的分析与抑制    刘金凤

航天光学遥感器EMC优化设计的研究    王威

基于PLCC技术的汽车内数据传输应用研究    潘远亮

功率变流器传导EMI的近场耦合建模    陈玮

变电站瞬态电磁环境及微机保护系统EMC研究    王玉峰

电力电子变换器全数字化有源共模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章勇高

汽车点火系统电磁干扰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李旭

基于混沌映射的逆变器脉冲频率调制技术研究    张洪义

隔离变送器电磁兼容设计研究    梁振宇

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与可靠性研究    尚晋

机车PWM牵引逆变器的电磁干扰研究    于晓丹

仿人机器人传感检测模块的设计实现    李耀

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研究    荣智林

漏电保护器专用芯片优化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    范镇淇

城市地铁电磁兼容研究    方俊

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光纤隔离实时采样与传输模块    靳晓光

基于Duffing-Holmes混沌系统的弱信号检测方法及应用    孙立莹

无绳电话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刘宝殿 ,卢民牛 ,王南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2004/108/EC指令——各成员国就有关电磁兼容性法律达成共识并废止89/336/EEC    姜冬梅 ,张璐 ,张庆元

EMI滤波器的设计及仿真    贾科林;王京梅;毕闯;吴畅;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及应用设计    刘晶红

产品电磁兼容制造技术综述    方伟;王勇;

直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分析及智能式直流电流互感器    林晓梅;孙慎言;

新型全自动电器接地电阻测量仪    于蓉

电磁兼容标准的国内外概况    李邦协,尹海霞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性的研究进展    汪东艳,张林昌

发展我国的电磁兼容事业    张林昌

绝缘电阻测试仪的设计    李健

基于现场总线的文丘里气体流量计研究    童来苟

X射线管用140KV高压直流电源的设计    吴占友

发电厂几种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在线检测与评估    王垒

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    李永东,倚鹏

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

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徐强,张维刚

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

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

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    钟思正,王问斯

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    王江,王民,K.M.Tsang

简易逆变器的制作    张洪耀;梁诗莹;

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

逆变器选型推荐    

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    明正峰;钟彦儒;

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

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    于海龙;刘锋;

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

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    朱安远;

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    杨立强;丘东元;

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    余仕求;

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

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    许哲雄;徐国卿;

新型Z源逆变器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

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    记者 涂露芳

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    本报记者 张子瑞

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    本报记者 徐恒

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    张志辉

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    CUBN 记者 周洪博

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    广东 付兵彭

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    王辉

简易逆变器的制作    浙江 吴建龙

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    本报记者 朱怡

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    蔡春伟

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    丁凯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庄凯

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    陈金平

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    范功诚

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单庆晓

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    裴雪军

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    佟为明

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王姿雅

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    孙东森

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    刘润彪

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    李洋

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    宋静文

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常琳

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    薛东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杨婷

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    程红江

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于海明

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    元志

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王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