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铋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2:07
热度:

铋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摘要】:化石燃料的短缺及其使用对环境所带来的损害使得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成为热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光伏材料的开发也因此成为一个研究热门。

【摘要】:化石燃料的短缺及其使用对环境所带来的损害使得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成为热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光伏材料的开发也因此成为一个研究热门。光伏材料是能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材料。只有半导体材料具有这种功能,且半导体的光吸收和其能带有关。铋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其有趣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铁电性、非线性光学效应、光电性质和光催化性质在医药、催化剂、电子等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铁酸铋BiFeO3(BFO)和钒酸铋BiVO4(BVO)两种典型的铋基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其低的能带(2.2~2.8eV)从而在可见光区域内都有光吸收。BiFeO3和BiVO4作为低能带材料有望在光伏电池研究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化学沉积法在掺氟的氧化锡透明导电玻璃(FTO)基片上制备多晶BFO和BVO薄膜。对沉积的薄膜进行物相和形貌的分析并研究其各自的光伏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纳米级厚度BFO薄膜沉积在BVO和FTO之间时对BVO的光伏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 1)首先在传统化学沉积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善,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配置前驱体溶剂。分析了溶剂对BFO薄膜结构的影响。通过与传统的溶剂乙二醇甲醚相比较,发现用DMF溶剂制备的BFO薄膜具有有别于传统仿立方体结构的菱方结构,这种菱方结构是BFO薄膜在成膜过程中内应力得到逐渐缓释所导致的。这个结果说明DMF有利于降低在成膜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且薄膜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结构。光透过率和能带研究表明这种菱方结构薄膜的能带为2.5eV,比传统的仿立方体结构的能带(2.76eV)要低。光伏测试表明,不同的上电极会对BFO薄膜的光伏效应产生明显影响。透明氧化物电极(包括ITO和AZO)相对于金属Au电极具有更好的效果。BFO中的光伏电流方向不是由上下电极半导体接触势垒所形成的内建电场决定的,而是决定于BFO中的自极化诱导的退极化场方向来决定的。AZO电极的使用能够提供和ITO电极相当的光伏效应。ITO作为上电极时光伏效应最大,开路电压VOC大小能够达到0.65eV,短路电流JSC为130μA/cm2。研究结果表明AZO作为一种廉价和原料丰富的材料有望代替ITO电极在光伏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为研发一种即安全成本又低的制备BVO薄膜的制备方法,首次采用Bi(NO3)35H2O和NH3VO3(摩尔比按照Bi:V=1:1)为原料,并利用DMF、乙醇胺和乙酸作为溶剂,配制出BVO前驱体溶液,并采用化学沉积法在FTO基片上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单一的单斜多晶结构BVO薄膜。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BVO薄膜具有均匀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光透过率光谱和能带分析表明这种BVO薄膜的能带为2.66eV。与文献中报道的BVO薄膜能带(2.4~2.8eV)一致。利用Au作为上电极研究了BVO薄膜的光伏性能,光伏电池的VOC为0.2V,JSC达到了60μA/cm2。能带分析表明BVO薄膜的光伏效应主要归功于低的能带和Au与BVO形成的肖特基势垒,且BVO薄膜的光电流方向取决于肖特基势垒所形成内建电场的方向。 3)本文最后在BVO和BFO的制备基础上,研究了一层纳米厚度BFO铁电层对BVO光伏效应的影响,将BFO层引入到BVO和FTO之间,研究其光伏效应。物相分析表明,在BFO上沉积的BVO晶体结构和在FTO上的一样,并没有因为基底的变化而改变,BFO都表现出菱方结构。光透过率表明加入一层BFO后并没有明显改变BVO/FTO的光吸收图谱。Au/BVO/BFO/FTO异质结结构薄膜电池的光伏效应相对于Au/BVO/FTO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VOC和JSC大小分别为1V和140μA/cm2,分别提高了5倍和2.3倍。光伏效率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达到了3.9×10-2%。首先对于纳米层厚度BFO的暗场电流研究表明Au/BFO/FTO结构的暗场J-V曲线为对称曲线且电流和电压呈线性关系,表明BFO和FTO之间的接触为欧姆式接触,Au和BFO之间的接触也表现出欧姆式接触而并不是理想的金属半导体肖特基式接触,这可能是因为纳米层BFO中存在高的载流子密度而使Au和BFO之间形成了隧道穿过效应。BFO层的加入使Au/BVO/BFO/FTO结构的光电流曲线相对于Au/BVO/FTO结构发生了转向。原因首先是由于BFO中自极化诱导退极化场的存在下导致BFO/FTO界面存在内建电场,其次是BFO/BVO界面由于能带的差别形成了界面内建电场,这两个界面的内建电场和Au/BVO界面内建电场的方向相反且抵消了Au/BVO的肖特基势垒,总的内建电场发生了转向,从而使电流方向发生了反转。此研究成果表明纳米层厚度的BFO铁电薄膜有望能够应用于铜铟镓硒、发光二极管和其它光电器件中起到改变电流和增强光伏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铋基氧化物 半导体薄膜 光伏效应 化学溶液沉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N304.055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铋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简介及其性能13
  • 1.2 薄膜的制备方法13-15
  • 1.3 光伏性能的测试原理15-17
  • 1.3.1 光伏电流电压 J-V 曲线的测试原理15-17
  • 1.3.2 量子效率的测试原理17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17-19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9-21
  • 参考文献21-24
  • 第二章 菱方结构铁酸铋薄膜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24-41
  • 2.1 引言24-26
  • 2.2 实验部分26-27
  • 2.2.1 实验药品26
  • 2.2.2 样品制备26-27
  • 2.2.3 样品表征手段27
  • 2.3 结果与讨论27-36
  • 2.3.1 铁酸铋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27-30
  • 2.3.2 不同电极对铁酸铋薄膜的光伏性能的影响30-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参考文献37-41
  • 第三章 钒酸铋薄膜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41-52
  • 3.1 引言41
  • 3.2 实验部分41-43
  • 3.2.1 实验药品41-42
  • 3.2.2 样品制备42-43
  • 3.2.3 样品的表征手段43
  • 3.3 结果与讨论43-49
  • 3.3.1 钒酸铋薄膜的结构域形貌分析43-46
  • 3.3.2 钒酸铋薄膜的光伏性能研究46-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第四章 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52-70
  • 4.1 引言52-53
  • 4.2 实验部分53-56
  • 4.2.1 实验药品53-54
  • 4.2.2 样品制备54-55
  • 4.2.3 样品的表征手段55-56
  • 4.3 结果与讨论56-66
  • 4.3.1 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56-58
  • 4.3.2 钒酸铋/铁酸铋异质结薄膜的光伏性能研究58-66
  • 4.4 本章小结66-68
  • 参考文献68-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ITO薄膜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夏冬林;杨晟;王树林;赵修建;

ITO薄膜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及性能研究    夏冬林;杨晟;王树林;赵修建;

氧化锌镓薄膜的制备技术和研究现状    王小伟;李晨辉;柯文明;胡加佳;黄帅;

LaNiO_3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彭焕英;殷明志;蒋迪波;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钛酸锶钡薄膜的研究进展    林泽彬;蔡苇;刘行冰;宋云霞;符春林;

可见光响应型非TiO_2基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黄雅丽;吴华忠;陈为健;郑惠榕;

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光伏特性研究进展    刘凯华;蔡苇;符春林;成计平;龚心波;

助催化剂负载提高ZnIn_2S_4光催化制氢性能    袁文辉;刘晓霞;刘晓晨;李莉;

PbS/K_2La_2Ti_3O_(10)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崔文权;郭冬梅;刘利;胡金山;梁英华;

Pt/BiOCl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崔占奎;米立伟;法文君;郑直;曾大文;

超声辐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In_2O_3气敏材料    朱冬梅;韩建军;徐甲强;刘广录;沈嘉年;

不同形貌MFe_2O_4(M=Mn,Zn,Co,Ni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侯相钰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污染物的性能    廖高祖

AgNbO_3和Ag_3VO_4系列光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舒火明

等离子体处理制备高效催化剂的基础研究    邹吉军

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气敏特性研究    徐甲强

纳米晶二氧化钛的晶相、织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朱建

光催化重整甲醇及生物质衍生物制氢    吴国鹏

新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反应研究    徐建华

系列纳米多孔InV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解水产氢活性    胥利先

BTO基铁电薄膜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    秦文峰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负载及其性能研究    叶芳云

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掺杂及其性质研究    杨露

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研究    杨行勇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负载及其性能研究    叶芳云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ABO_3型光催化材料制备、性能表征及污染物降解研究    厉明

石墨烯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及光催化、电催化性质研究    应红

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树林

稀土掺杂二氧化钛气相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黄雅丽

制备ITO薄膜的工艺研究    张有润

可见光催化剂Pt/In VO_4/TiO_2的气相光催化性能研究    鲁文升

激光冲击LY2铝合金的薄膜性能    罗开玉;鲁金忠;尹纯晶;钟俊伟;姚辉学;张永康;

LaAlO_3(110)基片上BST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波;杨传仁;陈宏伟;张继华;余桉;张瑞婷;

高铅玻璃薄膜导电层的导电性能    姜纪冰;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袁红梅;林祖伦;陈文彬;韦新颖;

在基片上热电薄膜的热电响应和D    昭华;

高灵敏度砷化镓霍尔元件及其应用    杨振文;

玻璃管上噴鍍鉻膜    

MCM的特性、技术和应用    祝大同

光学介质薄膜断面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曾世诚;许淑琴;

热探测器用宽带滤光片的试制    少川;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复合薄膜的超声波焊接    赵云峰;高阳;

关于真空激光减薄技术的研究    邵净羽;王德苗;任高潮;徐电;

关于真空激光减薄薄膜技术的研究    邵净羽;王德苗;任高潮;

氢碘酸高效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    裴嵩峰;赵金平;杜金红;任文才;成会明;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TFBAR)厚度剪切振动频率的计算    王骥;柳建松;杜建科;黄德进;

ZrN/WN超硬多层薄膜缺陷性质的慢正电子湮没研究    王立群;李德军;王明霞;宿杰;余大书;

纯Mg表面TiO_2薄膜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谢奉妤;高家诚;胡德;张敏;

正交正放类三层网架的结构形式及拟夹层板分析法    董石麟;

正交正放类三层网架的结构形式及拟夹层板分析法    董石麟;

掺杂纳米材料光纤的探索性研究    关黎明;张茹;王廷云;

激光技术在消费品包装中的运用    张奕波

一种用于金属包装的增强型防水全塑复合膜    

一种纸塑复合包装材料    

电子部件壳用包装材料    

搭建“棚中棚” 蔬菜可早定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绍文

液态食品包装片状材料    

上光技术日趋完善 环保上光最具潜力    陈希荣

失效专利信息精选    

食品软包装中的激光划线技术    林其水

解读高可靠性及小型化晶圆级CSP    

氧化镉基纳米结构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潘露璐

LDHs薄膜的取向生长及性能研究    郭孝孝

中红外激光薄膜的研究与制备    王颖

亚微米薄膜导热特性的研究    白素媛

应变岛双稳态及拓扑绝缘体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    李耀义

化学溶液沉积工艺制备无铅铁电K_(0.5)Na_(0.5)NbO_3 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王玲艳

化学方法制备硫族化合物纳米薄膜的研究    赵越

超顺磁性氧化铁和LSMO/BCFO复合多铁薄膜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    马铭

纳米晶胶体墨水技术CuInSe_2黄铜矿薄膜的制备、表征与光伏应用    王卫东

高居里点钙钛矿型压电薄膜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钟财富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Fe-N薄膜    张磊

FTO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表面演化及性能的研究    陈谦

太阳电池用SiN/a-Si/poly-Si/NiTi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玉雷

电弧离子镀过程中脉冲偏压对TiCN薄膜的影响    张凇铭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组分可控的B-C-N薄膜    管昌雨

C轴取向BaFe_(12)O_(19)薄膜集成到Si单晶基片的磁控溅射工艺与性能研究    李清峰

无扩散阻挡层Cu(C)和Cu(Ti)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聂利飞

ZnO:Al靶材与薄膜的制备初步研究    尹永波

高性能铁电薄膜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潘笑风

WS_2及C掺杂TiAlSiN复合膜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姜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