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近红外光响应的柔性纤维状光伏电池:设计、组装以及光电性能测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0:11
热度:

近红外光响应的柔性纤维状光伏电池:设计、组装以及光电性能测试【摘要】:柔性纤维状光伏电池具有质量轻、生产制造成本低,可编织性等优点,近年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纤维状光

【摘要】:柔性纤维状光伏电池具有质量轻、生产制造成本低,可编织性等优点,近年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纤维状光伏电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有一些问题,例如不能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对太阳光谱的利用率低等。 本论文设计出一种近红外光响应的柔性纤维状光伏电池,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引入纤维状光伏电池中,不仅能提高其对近红外光的吸收能力,同时可以拓展纤维电池在生物电源领域中的应用。该电池的组装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采用镱铒双掺作为稀土激活离子、碲酸盐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拉制出具有上转换发光的玻璃纤维作为纤维状光伏电池的衬底材料,该种玻璃纤维具有很好的柔性,可以大幅度弯曲,在980nm激光器的激发下可发出肉眼可见的绿色光。随后以这种上转换发光玻璃纤维用作近红外光响应的纤维状光伏电池的衬底。 第二步: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旋转镀膜技术在上转换发光玻璃纤维上制备了导电层ITO,分析了工艺中工作压强、溅射功率、氧分压以及溅射时间对薄膜透过率以及电阻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溅射工艺参数。所制备的ITO薄膜经SEM表征得知,薄膜致密,颗粒均一度高,尺寸在30nm左右,薄膜厚度均匀,在300nm左右。通过四探针仪测试得知,其电阻率为1.2×10-4Ωm。 第三步:采用两步法在上述上转换发光的导电玻璃纤维上有序生长ZnO纳米棒阵列薄膜,首先利用磁控溅射设备溅射一层ZnO纳米晶薄膜作为晶种层,然后采用化学溶液法在晶种层上生长ZnO纳米棒阵列,经过SEM表征得知,晶种层的制备可以约束ZnO纳米棒的生长方向,对于高取向的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化学溶液法的生长时间对纳米棒阵列生长的影响。随后以这种长有ZnO纳米棒阵列的玻璃纤维作为本论文所设计的近红外光响应的纤维状光伏电池的光学阳极。 第四步:将所制备的光学阳极浸泡于N719染料中进行敏化,以超细铂丝(直径0.025mm)作为对电极,将主电极与对电极相互接触穿入透明毛细管内(直径lmm),并利用毛细现象注电解质,最终完成论文所设计的近红外光响应的纤维状光伏电池的组装。 实验所组装的光伏器件在AM1.5,100mW/cm2的标准太阳模拟器下进行光电性能测试,得到开路电压(Voc)为343m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0.01mA/cm2,,填充因子(FF)为28%。暗室下在功率为1W的980nm激光器的照射下有最大输出功率0.007μW。 本实验所组装的光伏电池作为实物模型证明了所设计的纤维状光伏电池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显示出其在生物电源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在后续的工作中可系统化地完善从衬底到各层薄膜的制备技术,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以及各项性能,满足其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近红外响应 纤维状光伏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学位论文修改说明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引言13-14
  • 1.1.1 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13
  • 1.1.2 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13-14
  • 1.2 柔性纤维状太阳能电池14-22
  • 1.2.1 光纤基柔性纤维状太阳能电池14-16
  • 1.2.2 双线结构柔性纤维状太阳能电池16-20
  • 1.2.3 单线结构柔性纤维状太阳能电池20-22
  •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22-24
  • 1.3.1 研究意义22
  • 1.3.2 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上转换发光玻璃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24-33
  • 2.1 引言24-25
  • 2.2 原料及仪器25-26
  • 2.2.1 实验原料25
  • 2.2.2 实验仪器25-26
  • 2.3 实验方法26
  • 2.3.1 上转换玻璃配方的确定及玻璃粉料称量26
  • 2.3.2 玻璃粉料的熔融以及玻璃样品的制备26
  • 2.4 表征方法26-27
  • 2.4.1 结构分析26-27
  • 2.4.2 热性能分析27
  • 2.4.3 光谱性能分析27
  • 2.5 结果与讨论27-32
  • 2.5.1 基质材料的选择27-31
  • 2.5.1.1 基质材料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27-28
  • 2.5.1.2 基质材料的热力学性能研究28-31
  • 2.5.2 柔性玻璃纤维拉制工艺31-32
  • 2.6 结论32-33
  • 第三章 磁控溅射制备导电层的工艺研究33-45
  • 3.1 引言33-34
  • 3.2 原料及仪器34
  • 3.2.1 实验原料34
  • 3.2.2 实验仪器34
  • 3.3 实验方法34-36
  • 3.3.1 样品衬底的预处理34-35
  • 3.3.2 磁控溅射镀膜35-36
  • 3.4 表征方法36
  • 3.4.1 薄膜透过率测试36
  • 3.4.2 薄膜导电性能测试36
  • 3.4.3 薄膜形貌表征36
  • 3.5 结果与讨论36-43
  • 3.5.1 工作压强对ITO薄膜特性的影响36-38
  • 3.5.2 溅射功率对ITO薄膜特性的影响38-39
  • 3.5.3 氧分压对ITO薄膜特性的影响39-41
  • 3.5.4 溅射时间对ITO薄膜特性的影响41-42
  • 3.5.5 玻璃纤维旋转溅射导电层42-43
  • 3.6 结论43-45
  • 第四章 ZnO纳米棒阵列生长工艺研究45-54
  • 4.1 引言45
  • 4.2 原料及仪器45-47
  • 4.2.1 实验原料46
  • 4.2.2 实验仪器46-47
  • 4.3 试验方法47-48
  • 4.3.1 样品衬底的预处理47
  • 4.3.2 磁控溅射制备ZnO晶种面47
  • 4.3.3 ZnO纳米棒阵列的制备47-48
  • 4.4 表征方法48
  • 4.4.1 薄膜形貌表征48
  • 4.4.2 薄膜元素分析48
  • 4.4.3 薄膜吸收光谱48
  • 4.5 结果与讨论48-53
  • 4.5.1 ZnO纳米棒生长机理48-49
  • 4.5.2 ZnO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元素分析49-50
  • 4.5.3 晶种面对于ZnO纳米棒阵列生长的影响50-51
  • 4.5.4 生长时间对ZnO纳米棒阵列生长的影响51-53
  • 4.5.5 ZnO纳米棒薄膜电极吸收光谱分析53
  • 4.6 结论53-54
  • 第五章 纤维状染料敏化光伏电池的组装及光电性能测试54-61
  • 5.1 引言54-55
  • 5.2 原料及仪器55
  • 5.2.1 实验原料55
  • 5.2.2 实验仪器55
  • 5.3 实验方法55-57
  • 5.3.1 光阳极敏化55-56
  • 5.3.2 对电极组装56-57
  • 5.3.3 电解液注入57
  • 5.4 表征方法57
  • 5.4.1 光电性能测试57
  • 5.5 结果与讨论57-60
  • 5.5.1 标准太阳模拟器下的光电性能测试58-59
  • 5.5.2 980nm激光器下的光电性能测试59-60
  • 5.6 结论60-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6.1 总结61-62
  • 6.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69-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ITO薄膜的能带结构和电导特性    张治国;

ITO薄膜的半导化机理、用途和制备方法    张树高,黄伯云,方勋华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研究进展    张学骜;吴文健;满亚辉;刘长利;

氧分压对低温反应热蒸发制备ITO薄膜性能的影响    曹丽冉;陈新亮;薛俊明;张德坤;孙建;赵颖;耿新华;

Er:Yb共掺杂SiO_2基氟氧化物玻璃的上转换发光    阳效良,肖思国,杨恢先,刘政威

氧化锌晶粒生长基元与生长形态的形成机理    元如林,施尔畏,王步国,夏长泰,李文军,仲维卓

LNA单晶的形态学研究    徐天华

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光电性能的研究    马卫红;蔡长龙;

GaN-LED芯片上ITO膜侧蚀异常的改善    林岳明;韩买兴;曾祥华;

水热法制备氧化锌纳米棒阵列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郭敏;刁鹏;王新东;蔡生民;

甩胶法制备ITO薄膜及性能研究    高德文;武光明;佟帅;

玻璃表面的透明半导体薄膜    王承遇,陶瑛,王波

ITO薄膜的生产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探讨    周宏明;易丹青;杨小玲;

铅离子注入对玻璃表面ITO膜性能的影响    姜妍彦,满金仓,刘洪珠,王承遇,史维东,刘振民

p型铜铁矿结构氧化物材料研究进展    邓赞红;董伟伟;陶汝华;苏清磊;方晓东;

上转换发光氧氟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    朱立刚;肖卓豪;卢安贤;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工艺研究    李芝华;任冬燕;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研究进展    张学骜;吴文健;满亚辉;刘长利;

激光刻蚀ITO薄膜工艺研究    陈记寿;徐爱忠;刘丹;

关于增透减反射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萍萍;金良茂;孙人杰;甘治平;

从含锌铟复杂物料中提取金属铟新工艺的研究    刘大春

廉价矿物原料水热法制备沸石分子筛的形成机理与晶体生长模型研究    申少华

ZnO晶须生长理论及热镀锌渣制备四针状晶须工艺研究    陈艺锋

WDM薄膜滤光片和分束器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李晓平

软化学法制备纳米ITO材料及其介孔组装体系研究    朱协彬

基于聚合物液晶材料的可变光衰减器的研究    张歆东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的仿生合成及其组装化学    张学骜

集成8通道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阵列关键技术的研究    仲志成

高质量氧化锌晶体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尹利君

氧化锌基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向群

制备环境温度及紫外线灯照射改善ITO薄膜性能的研究    况琦

Eu~(3+)离子探针特性与稀土掺杂氟氧化物玻璃荧光特性的研究    徐伟

纳米ITO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    孙丽达

水热法制备形貌可控的氧化锌纳米结构阵列的研究    李宏宇

3d过渡金属掺杂ZnO纳米线的制备及磁、光性质研究    魏晴

ITO薄膜的制备及优化设计    葛亚爽

直流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及增透效果的研究    赵海娇

石英光纤表面负载掺锡氧化铟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刘婧

基于液晶热光效应的非电读出热探测技术研究    张雅

FED平板显示器件封接及除气工艺的研究    陈建林

直流磁控溅射ITO薄膜的正交试验分析    王军;林慧;杨刚;蒋亚东;张有润;

ITO薄膜的光学性能研究    王敏,蒙继龙,陈明光

ITO薄膜的半导化机理、用途和制备方法    张树高,黄伯云,方勋华

铟锡氧化物薄膜的生产现状与应用    刘世友

溶胶-凝胶法在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游咏,匡加才

ITO用作铁电薄膜电极的研究    李金华,陈汉松,李坤,汤国英,陈王丽华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电学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刘永红,赵高扬,张卫华

三氧化二铟基透明导电薄膜光、电特性的研究    王建恩,王运涛,王军,张兵临,何金田,张艳兰

上转换发光的有效增强机制——上转换敏化    孟超,孟广政,宋增福

96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ErYb:ZBLAN玻璃的上转换特征饱和现象    陈晓波,李美仙,郝昭,孟广政,宋增福

铟锡醇盐的合成及ITO薄膜溶胶-凝胶法制备技术研究    吴世华

2001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    王长贵

人类将提前迎接太阳能时代    何祚庥,陈立泉

基于光伏电池和直流压缩机的太阳能冰箱可行性分析    陈观生;

光伏窗口    德松;

采用滞环比较法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追踪    朱炜锋;张宇祥;王文静;

有光就有电:“无线世界”向我们走来    鹏飞;

高纯多晶硅及晶体硅光伏电池硅片    王长贵;

跟不上,就要被淘汰    吕志新;

光伏电池单元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直接检测法    唐文芳;丁宣浩;卢文全;

改进干扰观测法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张瑞宁;石新春;

石墨烯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    印寿根;陈永胜;

包含近场热传递的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分析    翟小锋;赖建军;

面向生物体系的980nm激光驱动光伏电池    陈志钢;张丽莎;胡俊青;

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    傅望;郭珂;周林;

光伏电池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减反特性分析与计算    徐琴芳;忽满利;李听昕;赵佩;高平安;梁磊;向光华;孙浩;

第三代光伏电池:高效与低成本    Martin A.Green;

混合溶剂对共轭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薄膜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谢志元;赵云;付莹莹;

硫化镉奈米粒对聚3-己基噻吩/苯基C61丁酸甲酯光伏电池效率提高与其对光伏电池薄膜材料结构排列之影响    陈锦地;黄昱瑞;刘舜维;郑照翰;王俊凯;

叠层结构GaInAsSb热光伏电池的设计和优化    彭新村;李国兴;张宝林;赵晓薇;董鑫;郑伟;杜国同;

用阳光驱动世界白皮书——第一届化学科学与社会研讨会(Chemical Sciences and Society Symposium,CS3)的讨论与结果德国克洛斯特西翁,2009年7月23~25日    

材料公司为夺市场进行技术比拼    金秋

全球首架新能源飞机合作研制    马浩剑

中电投西安100万千瓦光伏电池项目开工    通讯员 程兴东 安娜

无锡尚德明春在日开卖光伏电池    本报记者 陈其珏

国产光伏电池量大价低    记者 胡丹

太阳能:前景一片光明    继宏(编译)

上市公司围攻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    本报记者  鲁长波 施俊

让太阳能发电价格降到1元/度    刘婷婷 赵关良

江苏无锡尚德光伏电池规模化生产成为国际新标杆    戚善成

阿旗两个新能源项目同日开工    记者 陈明 田鹏程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申小娟

多酸/ZnO光伏电池的构建和性能研究    罗新泽

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赵清华

丙二腈取代烷基喹吖啶酮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伏特性研究    周天雷

光伏电池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抗反射性能研究    张伟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王云峰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光伏发电系统逆变技术研究    吴春华

用于现代电源系统的若干关键控制芯片研究与设计    章丹艳

双电源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研究    司传涛

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及新型光伏材料的研究    张力

独立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刘莫尘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    杨建菲

高效率热光伏电池系统的设计    翟小锋

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张瑞宁

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技术研究    虞正琦

光伏电池阵列模拟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周昶

新型光伏电池减反膜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马佑桥

BIPV单体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常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