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8:13
热度: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制【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发展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而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光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发展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而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光伏发电应运而生,而且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光伏发电大致有两个方向:千瓦等级小型分布式发电和兆瓦等级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是其中的核心设备。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安全低电压、模块化设计、高可靠性、无单点故障等优点,是分布式发电系统尤其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首选设备,同时也是并网逆变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产品化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存在成本高、功率密度不大等阻碍其市场推广的缺点。因此,研究和设计一台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是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借鉴工程设计的思路,按照电路理论研究、仿真模型验证及软硬件设计的流程展开研究。首先,对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拓扑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确定了本文所用的交错反激型拓扑方案。其次,分析了交错反激型拓扑的工作模态,依据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设计和器件选型,并给出了磁性元件的设计方法。同时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再次,在对系统损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效率的优化:针对反激变压器漏感能量的问题,采用了非互补型有源钳位技术,本文详细分析了带有源钳位的反激型逆变器各个模态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钳位电路的参数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钳位电路能够实现漏感能量的回收和主管的ZVS开通;针对光伏池板的非线性输出特性,采用扰动观察法进行MPPT,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最后,基于理论研究和仿真验证,开发设计了一台280W的实验原理样机。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无需外置风扇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各部分硬件电路均能正常工作,输出波形良好,能够稳定运行并实现基本功能。 【关键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交错反激型 非互补有源钳位 MPP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TM61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1 引言11-19
  • 1.1 背景介绍11-13
  • 1.2 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13-14
  • 1.3 微型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概述和发展14-17
  • 1.3.1 微型逆变器的研究概述14-15
  • 1.3.2 微型并网逆变器市场化发展15-17
  • 1.4 本文研究内容17-19
  • 2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方案研究19-31
  • 2.1 拓扑选择概述19
  • 2.2 拓扑方案分析19-25
  • 2.2.1 含直流母线的拓扑19-21
  • 2.2.2 含虚拟直流母线的拓扑21-23
  • 2.2.3 不含直流母线的拓扑23-25
  • 2.3 拓扑方案的研究对比25-29
  • 2.3.1 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对比25-27
  • 2.3.2 功率解耦电容的应力对比27-29
  • 2.4 拓扑小结29-31
  • 3 交错反激型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31-51
  • 3.1 工作原理分析31-35
  • 3.2 硬件参数计算与器件选型35-40
  • 3.2.1 硬件设计参数35
  • 3.2.2 主电路参数设计与选型35-38
  • 3.2.3 磁性元件设计38-40
  • 3.3 系统损耗分析40-43
  • 3.4 微逆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43-49
  • 3.4.1 微逆的控制系统组成43-44
  • 3.4.2 微逆建模44-45
  • 3.4.3 电流环控制策略研究45-49
  • 3.5 本章小结49-51
  • 4 漏感能量吸收与最大功率点跟踪51-67
  • 4.1 漏感能量吸收51-60
  • 4.1.1 RCD能量吸收方法51-52
  • 4.1.2 非互补型有源钳位电路模态分析52-56
  • 4.1.3 参数设计与仿真验证56-60
  • 4.2 最大功率点跟踪60-65
  • 4.2.1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特性60-62
  • 4.2.2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62-65
  • 4.3 本章小结65-67
  • 5 交错反激型微逆的实验设计67-77
  • 5.1 交错反激型微逆的硬件实现67-72
  • 5.1.1 主电路硬件实现67-68
  • 5.1.2 辅助供电硬件设计68-69
  • 5.1.3 驱动电路设计69-70
  • 5.1.4 采样与保护电路设计70-72
  • 5.2 交错反激式微逆的软件实现72-76
  • 5.2.1 控制芯片选取72-73
  • 5.2.2 DSP的最小系统的设计73-74
  • 5.2.3 软件流程算法设计74-76
  • 5.3 本章小结76-77
  • 6 实验平台和结果77-83
  • 6.1 实验平台介绍77-78
  • 6.2 实验调试与结果78-83
  • 6.2.1 硬件功能模块调试78-80
  • 6.2.2 整机运行调试80-83
  • 7 结论83-85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83
  • 7.2 本文的工作展望83-85
  • 参考文献85-87
  • 作者简历87-91
  • 学位论文数据集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    郭小强;邬伟扬;赵清林;

基于滤波电容电流补偿的并网逆变器控制    梁超辉;刘邦银;段善旭;

不同拓扑下的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研究    胡巍;徐政;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功率解耦的优化设计    徐政;林崇;何少强;

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问题及对策    刘博;

单周期控制的航空高功率因数变流器仿真    李岩;苏学军;刘陵顺;

改进型移相全桥ZVZCS直流变换器    张勇强;金新民;张斌斌;刘京斗;

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参数设计    贺明智;刘宏亮;王丹;冯轲;

大功率高频软开关电化学电源的设计    段振涛;肖文勋;丘东元;张波;

高功率因数软开关车载充电机设计    缪晓忠;

二阶广义积分器在并网逆变系统中的应用    朱玉琼;朱方田;徐立华;左兰;

大功率高频变压器油箱局部损耗发热的探讨    陈颖

正激式零电压转换开关电源设计及PSPICE仿真    刘大年

Boost型ZVT-APFC电路的实验研究    刘大年,鲁玲,杨春榕

一种改进的ZVT-PWM-CUK电路    童正军;陈新刚;杨东升;

全面推动我国电除尘器(ESP)电源的高频化进程    张谷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急通风电源设计    陈超;刁利军;陈杰;阮白水;刘志刚;

全面推动我国电除尘器(ESP)电源的高频化进程    张谷勋;

直流变换器三电平拓扑及其控制专题教学探讨    马运东;吴春旺;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内反馈串级调速系统    贾华;于精卫;高振宇;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孙亚宁;

全数字化高频软开关电镀电源仿真研究    杜贵平;张波;陈立军;胡宗波;

零电压转换PWMDC/DC变换器的研究    高原;邱新芸;

行波管电源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李建兵;牛忠霞;周东方;

3600W开关电源的设计    陈刚;

LCC-SPRC高压高频大功率电除尘电源的理论分析与功率参数设计    刘军

260kVA无源软开关辅助变流器研究    王小方

单周期临界导通PFC转换器控制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李娅妮

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    李艳

多变换器模块串并联组合系统研究    陈武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单原边绕组隔离型多输入变换器的研究    王勤

大容量脉冲功率系统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    谭亲跃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    袁建华

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    黎春湦

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和设计    张本庚

大功率软开关氙灯电源的研究    韩春霞

连续弧等离子点火电源技术研究    陈明敏

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耿兴华

低压大电流高频开关电源同步整流技术的研究    胡学青

基于APFC的高频大功率开关电源的研究    孟利明

电铲直流励磁控制调节系统的研究    吴凤喆

移相全桥ZVS直流变换器改进与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闫正国

高功率因数软开关中频变频器的研究    丁杨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    张琪祁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

能量回馈式PWM整流器并网的工程设计方法    刁利军;刘志刚;郝荣泰;沈茂盛;

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    傅诚;陈鸣;沈玉樑;余世杰;

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字滞环控制的研究    范小波;张代润;

无差拍控制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张超;王章权;蒋燕君;何湘宁;

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式双Boost光伏微逆变器拓扑分析    方宇;马旭东;

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

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展望    严陆光,倪受元,李安定

户外在线监测装置电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孙务本;曾奕;江秀臣;李立学;

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    李永东,倚鹏

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

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徐强,张维刚

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

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

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    钟思正,王问斯

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    王江,王民,K.M.Tsang

简易逆变器的制作    张洪耀;梁诗莹;

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

逆变器选型推荐    

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    明正峰;钟彦儒;

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

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    于海龙;刘锋;

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

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    朱安远;

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    杨立强;丘东元;

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    余仕求;

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

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    许哲雄;徐国卿;

新型Z源逆变器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

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    记者 涂露芳

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    本报记者 张子瑞

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    本报记者 徐恒

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    张志辉

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    CUBN 记者 周洪博

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    广东 付兵彭

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    王辉

简易逆变器的制作    浙江 吴建龙

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    本报记者 朱怡

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    蔡春伟

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    丁凯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庄凯

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    陈金平

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    范功诚

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单庆晓

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    裴雪军

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    佟为明

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王姿雅

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    孙东森

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    刘润彪

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    李洋

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    宋静文

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常琳

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    薛东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杨婷

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    程红江

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于海明

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    元志

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王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