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3:41
热度:

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面对全球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辐射到地球太阳能资源是十分富饶的,绿色清洁的太阳能不会危

【摘要】:面对全球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辐射到地球太阳能资源是十分富饶的,绿色清洁的太阳能不会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利用。光伏发电作为当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得到了不断的应用与发展。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需要系统实时的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了解当前光伏发电技术背景、现状的基础上,对光伏发电系统做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当前制约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即成本高和效率低。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算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还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然而全球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了当前环境条件的恶劣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本文从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建立数学求解模型,分析光照均一和局部阴影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别提出两种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算法,使系统能够时刻跟踪最大功率点,保证最大功率的输出。 (1).光照均一条件下 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通过分析光伏电池的P-U特性曲线,需要对光伏电池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在增量电导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优化的MPPT控制算法——微元步长自适应增量电导法。该算法需要引入一个变步长控制因子,使系统以微元步长自适应跟踪最大功率点。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表明能够自适应的选择步长,并且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该算法明显加快了跟踪的速度,有效地减弱了系统在最大功率点(MPP)周围的振荡现象,使系统具有较高的跟踪速度和精度。 (2).局部阴影条件下 为了防止局部阴影带来的热斑效应损害光伏电池,常常需要在光伏电池上并联若干个旁路二极管。然而由于旁路二极管的作用,使系统输出的P-U特性曲线呈现出多个峰值点,传统的单波峰MPPT算法容易受到局部峰值的影响,无法跟踪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通过分析局部阴影下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聚拢峰值扫描判别法。该算法通过控制系统分别从功率曲线的两端向中间依次扫描临近极值点的功率值,通过比较分析,当两个极值点的功率相等时,这个点就是系统的最大功率点。经过仿真测试,该算法能够有效的抵抗局部阴影效应,避开局部峰值点的干扰,并快速跟踪真正的最大功率点,明显提高了输出功率。 【关键词】:光伏发电 光照均一 局部阴影 MPP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光伏技术的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12-14
  • 1.2.1 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12-13
  • 1.2.2 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13-14
  • 1.3 MPPT 研究现状14-15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5-18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的概述18-24
  •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18
  •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18-20
  •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20
  • 2.4 光伏发电系统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20-23
  • 2.4.1 局部阴影的形成原因21
  • 2.4.2 局部阴影现象产生的危害21-22
  • 2.4.3 光伏阵列的热斑效应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光伏电池的特性24-32
  • 3.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24-25
  • 3.2 光伏电池的分类25-26
  • 3.3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26-27
  • 3.4 光伏电池的特性分析27-29
  • 3.4.1 光照均一时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27-28
  • 3.4.2 局部阴影时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28-29
  • 3.5 本章小结29-32
  • 第四章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研究32-46
  • 4.1 MPPT 的实现原理32-33
  • 4.2 光照均一条件下的 MPPT 算法分析33-39
  • 4.2.1 几种光照均一条下光伏发电技术的比较33-36
  • 4.2.2 微元步长自适应增量电导法的分析研究36-39
  • 4.3 局部阴影条件下的 MPPT 算法分析39-44
  • 4.3.1 几种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发电技术的比较40-42
  • 4.3.2 聚拢峰值扫描判别法的分析研究42-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MPPT 算法的仿真分析46-50
  • 5.1 光照均一条件下的 MPPT 仿真分析46-48
  • 5.2 局部阴影条件下的 MPPT 仿真分析48-49
  • 5.3 本章小结49-5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0-54
  • 6.1 结论50-51
  • 6.2 展望51-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0-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并网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一种改进措施及其仿真和实验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考虑随机阴影影响的光伏阵列失配运行特性    卞海红;徐青山;高山;雪田和人;一柳胜宏;

基于Fibonacci算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法研究    陈照章;张新亮;王秦伟;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分析    刘晓艳;祁新梅;郑寿森;王飞;陈达明;

一种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    刘莉;张彦敏;

硅太阳电池数学模型的简化    陈中华;赵敏荣;葛亮;李慧玉;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    韦世宽;雷加;谈恩民;王冬;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杨维,李歧强

一种BP神经网络的改进方法及其应用    李宏刚,吕辉,李刚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

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土坡临界非圆弧滑动面    王成华;高文梅;李成;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基于投影寻踪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南宁市内河水质综合评价研究    刘延明;陆克芬;方崇;

太阳能供电与半导体制冷箱的设计    张曦;

太阳辐射量与光伏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杨金焕;葛亮;

光伏系统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王润波;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大型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硬件设计要求及安全保护    王志刚;龙维绪;崔海昱;邓菊莲;刘祖明;廖华;涂洁磊;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高速公路匝道PI控制器    范业坤;梁新荣;

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小推力同步轨道入轨优化    沈如松;杨雪榕;

加热炉炉温优化与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彭先涛;张凯举;

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MPPT算法仿真与研究    刘鑫;石景波;

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在船舶运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戴运桃

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中的应用    谭佳琳

潜艇航行训练模拟器模型简化与参数优化研究    朱怡

基于RFID与TD-SCDMA的家电生产过程信息追溯技术研究    刘振宇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蚁群群体智能网络可视化试验平台研制    邵晓路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耿兴华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基于多模态粒子群优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闫兆法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孙玉星;杨宏;苏乘风;

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

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    李俊林,熊健,康勇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关于通信设备的直流电缆截面的选择    郑晨曦

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    傅诚;陈鸣;沈玉樑;余世杰;

基于DSP的20kW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    陈兴峰,曹志峰,焦在强,许洪华

太阳电池热斑现象的研究    王军;王鹤;杨宏;张伶;

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单相逆变器控制建模    王归新,康勇,陈坚

蓬勃发展的青海省光伏事业    刘宏;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 王月海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研究员 李雷

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    翟载腾

光伏热斑现象及多峰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陈如亮

光伏方阵失配现象研究    刘素梅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MPPT的研究    王厦楠

光伏系统中的电压提升与孤岛检测研究    薄涛

小功率光伏发电及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研究    梁宏晖

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颖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刘健

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研究及其实现    罗佩

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张鹏飞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晓曦

发展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邱毓昌

西藏光明工程先导项目──6kW无电村用光伏发电系统研制    江燕兴,许洪华,李平,刘光启,赵斌

中日合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李爽,刘光启,许洪化,赵斌

光伏发电系统:一种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    史云鹏,王莹莹,王超

光伏发电系统优化分析    汤叶华;谢建;刘祖明;廖华;陈庭金;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7) 光伏发电系统的负载与配线    马胜红;陆虎俞;

独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李冬梅;刘志璋;刘志强;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新机会    周智勇;

高能效直流模块式光伏发电系统性能评估    刘邦银;段善旭;康勇;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及其发展    沈国良;赵旭升;

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陆亚萍;梁小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型逆变器综述    程丽敏;曹阳;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    郝文华;

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王景义;

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

用于热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射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徐峰;刘爱民;罗慧晶;翁占坤;

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程启明;李明;陈根;王鹤霖;

光伏发电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冯垛生;

莱芜供电首建光伏发电系统    王宪才 魏延彬

莱芜供电公司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系统    通讯员 王宪才 魏延彬

光伏发电系统租还是买?    徐瑶

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太阳能高成本难题    申淳

晶澳公司捐赠光伏发电系统    特约记者 牛献力 通讯员 王丽英

美研制新式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    记者 刘霞

广东最大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亮相    本报记者  戈晓芳 见习记者 于洋

我市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    记者 王莹 特约通讯员 刘孟君

我省光伏产业又添高科技“新丁”    记者 星子

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新疆光伏产业    苏国平 新疆经信委副主任

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朱艳伟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徐瑞东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    熊远生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蒋爱华

新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韩志强

光伏发电系统监控与发电预测模型研究    李徐辉

光伏发电系统中双模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周阳

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    王培波

光伏发电系统效率优化问题的研究    王丹

高效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优化分析    谢旗辉

光伏发电系统高效电能变换技术研究    刘阳

基于双频变换器的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方堃

单相光伏发电系统与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宋涛松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