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导电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2:59
热度:

导电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研究【摘要】:能源是全球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化石燃料储量的急剧减少及其过量使用对环境产生的显著危害,可使得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

【摘要】:能源是全球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化石燃料储量的急剧减少及其过量使用对环境产生的显著危害,可使得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核电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它们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且需要高昂的设备及维护成本。相比之下,太阳能因其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对电极作为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显著影响光伏参数中的填充因子(FF),通过增加对电极的反应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反应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1991年,Decher发展了一种基于阴、阳聚电解质间静电作用为推动力的制备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法,这种方法制成的多层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不同的界面,其在对电极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旨在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高导电性高催化性多层膜,研究其导电机理,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促进层层自组装法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中的应用。 在论文的第二章中,采用聚乙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氧化石墨烯(GO)进行静电自组装制备(PDDA/GO)n导电多层膜。实验表明(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生长方式为均匀线性生长,每一层PDDA/GO导电多层膜的厚度基本一致。(PDDA/GO)n导电多层膜在硫酸溶液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受扩散作用控制。同时,(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氧化还原中的电荷转移由膜内的电荷扩散所控制。(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膜电阻几乎不随双层数发生改变,但(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电导率随双层数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随着双层数的增加,表面电荷的积累也呈现线性趋势,表现出电子隧穿效应。光电性能测试表明(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光电流响应高度依赖于双层膜的沉积周期,且光电流密度随着沉积周期的增多而迅速增加。这表明光激发电子同样具有从GO层底部转移到顶部的电子隧穿效应。这个独特的性质在DSSC的对电极中将具有很好的应用。 在论文的第三章中,利用与第二章类似的静电自组装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与氧化石墨烯(GO)的层层自组装。实验结果表明,(PPy/GO)n导电多层膜的生长方式为均匀线性生长。(PPy/GO)n导电多层膜在硫酸溶液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受扩散作用控制。同时,(PPy/GO)n导电多层膜的氧化还原中的电荷转移由膜内的电荷扩散所控制。(PPy/GO)n导电多层膜的膜电阻不随双层数的增加而改变,但其电导率随之呈线性增加的趋势,表现出电子隧穿效应。(PPy/GO)n导电多层膜对电解液的催化性能随双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导电性能也随之增加,完全符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对电极的性能要求。将(PPy/GO)n自组装导电多层膜作为对电极测试其电池效率,电池效率随双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最高效率为4.86%。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PDDA/GO)n导电多层膜和(PPy/GO)n导电多层膜,研究了导电多层膜的电学、电化学及光伏性能,并将(PPy/GO)n导电多层膜应用于DSSC对电极。将静电自组装方法应用于DSSC,促进DSSC对电极的发展。 【关键词】:静电层层自组装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导电多层膜 氧化石墨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7
  • 1.1 引言12-13
  • 1.2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13-16
  • 1.2.1 DSSC 的组成13-14
  • 1.2.2 DSSC 的工作原理14-15
  • 1.2.3 DSSC 性能评价15-16
  • 1.3 DSSC 的对电极16-21
  • 1.3.1 铂对电极16-17
  • 1.3.2 碳材料对电极17-18
  • 1.3.3 复合型碳纳米结构18-20
  • 1.3.4 导电聚合物对电极20
  • 1.3.5 复合材料对电极20-21
  • 1.4 层层自组装制备对电极材料21-26
  • 1.4.1 层层自组装的发展21-22
  • 1.4.2 自组装机理22-24
  • 1.4.3 层层自组装的驱动力24-25
  • 1.4.4 层层自组装表征方法25-26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26-27
  • 第2章 (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静电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及光电性能27-49
  • 2.1 引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1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8-29
  • 2.2.2 石英玻璃片的预处理29
  • 2.2.3 GO 溶液以及 PDDA 溶液的的配制29
  • 2.2.4 (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自组装29-30
  • 2.2.5 测试及表征方法30-31
  • 2.3 结果与讨论31-47
  • 2.3.0 GO 的片状结构31
  • 2.3.1 (PDDA/GO)n导电多层膜的生长方式31-33
  • 2.3.2 吸附时间对(PDDA/GO)n导电多层膜组装过程的影响33-36
  • 2.3.3 循环伏安曲线(CV)36-40
  • 2.3.4 电化学阻抗谱(EIS)40-44
  • 2.3.5 电子隧道效应44-45
  • 2.3.6 光电性能45-47
  • 2.4 本章小结47-49
  • 第3章 (PPy/GO)n导电多层膜的静电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性能及在 DSSC 对电极中的应用49-67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3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50-51
  • 3.2.2 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片的预处理51
  • 3.2.3 GO 溶液、PPy 溶液以及电解液的配制51-52
  • 3.2.4 (PPy/GO)n导电多层膜的自组装52
  • 3.2.5 测试及表征方法52-53
  • 3.3 结果与讨论53-66
  • 3.3.1 (PPy/GO)n导电多层膜的结构53-54
  • 3.3.2 (PPy/GO)n导电多层膜的生长方式54-55
  • 3.3.3 循环伏安曲线(CV)55-58
  • 3.3.4 电化学阻抗谱(EIS)58-61
  • 3.3.5 (PPy/GO)n导电多层膜对电解质的催化性能61-65
  • 3.3.6 (PPy/GO)n导电多层膜对电极的光伏性能65-66
  • 3.4 本章小结66-67
  • 第4章 总结67-68
  • 4.1 主要结论67
  • 4.2 不足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 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薄膜锂电池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国建;顾贤科;

联氨原位还原法制备石墨烯/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薄膜    顾晓龙;

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制备PV、NF膜研究进展    邓慧宇;徐又一;朱宝库;魏秀珍;

静电层层组装的微量热研究    赵慧慧;齐伟;

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董艳敏;刘震;张鑫;杨丹;周长利;

静电层层自组装复合磨粒及抛光液的抛光性能研究    姚伟强;马国伟;金清波;黄亦申;赵彬善;许雪峰;

    

    

    

    

动态交联层层自组装膜:构筑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张拥军;关英;张曦;周琳;

氢键层层自组装薄膜的溶胀起皱及其自愈合的研究    韩秋燕;李冲;关英;张拥军;

芘丁酸寡聚体与苝酰亚胺衍生物的层层自组装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研究    赵璐;马太;白华;鲁戈舞;李春;石高全;

聚季铵盐-11/聚丙烯酸层层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刘欢欢;王吉德;徐世美;

聚乙烯醇/锂藻土/聚异氰酸酯层层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    任文臣;王吉德;徐世美;

层层自组装构筑漆酚铜超疏水膜    郑雪琳;翁家宝;胡炳环;

光响应层层自组装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应用    王娟;倪聪聪;张玮莹;曹一平;

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层层自组装微囊的制备    孟晓辉;毛陆原;何素芹;刘文涛;朱诚身;

后渗透光交联制备功能化共价层层自组装多层膜    安琪;石峰;

铜离子诱导BPEI/PAA层层自组装膜产生表面图案的研究    曹美文;王金本;王毅琳;

层层自组装构筑漆酚基和酪氨酸基功能膜    郑雪琳

苯硼酸酯键合的层层组装水凝胶超薄膜及其在生物传感和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研究    张曦

层层自组装方法构建含磷酸胆碱涂层的研究    庞少朋

层层自组装方法构建双网络增强自支撑多层膜的研究    付轲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聚电解质薄膜/胶囊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    坚文娇

强非共价键驱动的层层自组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王晓敏

基于配位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韩姗姗

壳聚糖/磺化木质素静电层层自组装制备复合多层膜    秦瑞娟

导电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及其电学、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研究    梁丹维

基于纤维素硫酸钠/壳聚糖的层层自组装复合膜及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谢瑜亮

层层自组装肝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梁艳

基于线性和星形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的层层自组装及其对阿霉素的控制释放    孙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