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混合给体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0:02
热度:

混合给体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摘要】:太阳能电池是当今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材料来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但是

【摘要】:太阳能电池是当今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材料来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但是和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其效率还是偏低。首先研究了阴极修饰层Bphen在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作用,制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ITO/PEDOT:PSS/P3HT:PCBM/Bphen/Ag。随着Bphen缓冲层厚度的增加,短路电流密度Jsc先增大后减小;当Bphen的厚度增加到10 nm时,短路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为12.64 mA/cm2,开路电压从0.06 V增加到0.56 V,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阴极修饰层Bphen的加入,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等参数,从而提高了柔性有机薄膜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其次基于上述中Bphen作为阴极缓冲层的这一结构,对薄层双给体型器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Pentacene和Rubrene的组合,制作了器件ITO/PEDOT:PSS/P entacene/Rubrene/C60/Bphen/Ag,结果显示,器件Pentacene(5 nm)/Rubrene(15 nm)的电池效率提升最大,从最低单给体结构的0.821%提高到了1.132%,开路电压从最低的0.35 V提高到了0.67 V。然后我们采用了Rubrene/SubPc的组合,在此组实验中,转换效率最高的为器件Rubrene(5 nm)/SubPc(15 nm),为1.775%。最后的一组的Irppy3/Rubrene结构中,器件D即Irppy3(5 nm)/Rubrene(15 nm),效率最高,达到了1.176%。上述实验验证了双给体薄层型结构可大大提升电池器件的效率。最后在薄层双给体结构的基础上,将两层给体互相掺杂混合。首先采用的是Rubrene和SubPc的组合,给体层厚度为20 nm,控制Rubrene和SubPc的混合比例为1:0,3:1,1:1,1:3,0:1。混合型结构的器件的最大效率比薄层中的器件的最大效率提高了37.4%。其次采用的是Pentacene和Rubrene作为实验材料,给体层厚度同样为20 nm,控制Pentacene和Rubrene的混合比例为1:0,3:1,1:1,1:3,0:1。结合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entacene和Rubrene这两种材料组合中,薄层型结构最高转换效率为1.312%,混合型中为1.580%,提高了20.4%;Rubrene和SubPc这两种材料组合中,薄层型结构中最高转换效率为1.775%,混合型中为2.440%,提高了37.4%。所以看出互相混合型结构可使器件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阴极修饰层 双给体 薄层型结构 混合型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10-12
  •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史12-16
  • 1.3 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16-19
  • 1.4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19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9-20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20-33
  • 2.1 光电太阳能电池的分类20-25
  • 2.1.1 硅基太阳能电池20-23
  • 2.1.2 非硅基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23-24
  • 2.1.3 有机太阳能电池24-25
  • 2.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25-28
  • 2.2.1 单层结构25-26
  • 2.2.2 双层结构26
  • 2.2.3 三层及多层结构26-27
  • 2.2.4 体异质结结构27
  • 2.2.5 级联结构27-28
  • 2.3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作用原理28-30
  • 2.3.1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28-29
  • 2.3.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9-30
  • 2.4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参数30-31
  • 2.5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阴极修饰层和双给体薄层型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33-53
  • 3.1 阴极修饰层器件的制备33-39
  • 3.1.1 实验材料33-34
  • 3.1.2 实验设备34-36
  • 3.1.3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36-37
  • 3.1.4 实验结果和分析37-39
  • 3.2 双给体薄层型器件的制备39-51
  • 3.2.1 实验材料39-42
  • 3.2.2 实验器件的制备和测试42
  • 3.2.3 实验结果分析42-51
  • 3.2.3.1 Pentacene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42-45
  • 3.2.3.2 SubPc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45-48
  • 3.2.3.3 Irppy3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48-51
  • 3.3 本章小结51-53
  • 第四章 双给体互相混合型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53-62
  • 4.1 实验准备53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53-61
  • 4.2.1 Rubrene和SubPc的混合53-58
  • 4.2.2 Pentacene和Rubrene的混合58-61
  • 4.3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70-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砷化镓太阳电池的研究与展望    陈颉;陈庭金;

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丽;张贵友;陈人杰;陈实;吴锋;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张秀清;李艳红;张超;

含羟乙基聚芴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陆伟霞

可溶液加工给体-受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李在房;彭强;和平;王艳玲;侯秋飞;李本林;田文晶;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究进展    侯宪冰;马晓燕;朱小波;

    

不同受体单元对基于三苯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影响    王逸凡;白会涛;占肖卫;

用于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平面型给体聚合物材料    薄志山;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给体材料表面能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孙莹;林保平;

高效率的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薄志山;李翠红;李光武;危和狄;

新型吡咯并吡咯并吡咯二酮纯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臧旭峰

含烯键和炔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历平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孙世新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    李耀文

ET类正组元导电分子晶体及相关负离子工程    陈红余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王明

以二芴基芳胺为端基的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夏炎

苯并二硒吩聚合物和芳香杂环并吡嗪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徐忠杰

新型氟代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缴春明

混合给体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    邓鸣

小分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石文娥

一种硫过氧化物试剂对硫代糖苷给体的活化研究    贺红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具有不同芳基胺类给体的有机染料的理论研究    苏欣

基于联噻吩给体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君

“给体—萘桥—给体”型有机发光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潘科君

含噁二唑的聚噻吩衍生物和不同给体的光伏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刘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