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酞菁基复合半导体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6:01
热度:

酞菁基复合半导体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摘要】:通过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基元复合来获得性能优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已经成为有机半导体光伏材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对复合材料光电过程的物理机

【摘要】:通过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基元复合来获得性能优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已经成为有机半导体光伏材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对复合材料光电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光伏极性反转(Photovoltage Polarity Inversion,PVPI)新现象就是在采用表面光电压谱研究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机制时发现的。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必将为发展有机半导体的基础理论提供新鲜的理论依据,为利用新现象发展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贡献新鲜的实践经验。 从本课题组发现的双偶氮化合物DCRL与TiOPc复合体系的PVPI现象出发,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带有不同末端取代基和桥基的双偶氮化合物DCBS和ASRL,制备了它们和TiOPc的复合材料,并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电场调制的表面光电压谱(FISPS)对它们的光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电子能力强的DCRL和给电子能力强的TiOPc形成的复合材料在较大的复合比例范围内出现了PVPI,而相对DCRL接受电子能力弱的DCBS和TiOPc形成的复合材料呈现光伏反转的范围小,而且强度比前者的弱。具有更强电子受体特征的芴酮基双偶氮ASRL与TiOPc复合,同样可以在较大复合比例范围内观测到PVPI,反转的强度也有所增大。说明酞菁/双偶氮复合体系中的PVPI与给体/受体之间激发态下的光致电荷转移密切相关。双偶氮/TiOPc复合体系的PVPI现象均发生在近红外光区,说明PVPI与表面定域态的跃迁有关。FISPS研究表明TiOPc与双偶氮之间的光致电荷转移形成了亚带隙的定域电子态并对PVPI作出贡献,电荷转移的程度与复合体系中双偶氮的电子受体特征强弱有关。 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的n-型半导体苝酐及带不同取代基的苝酰亚胺衍生物和TiOPc复合,与TiOPc/双偶氮复合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TiOPc/PTCDA和TiOPc/ToPTCDI复合体系中观察到了在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区的PVPI,而且强度进一步增加。研究发现在这两个体系中可见光区的PVPI可能和它们之间的能量转移有关,而近红外光区的PVPI和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有关。对甲苯取代基引入苝酐体系可能增大可见光区苝酐衍生物到酞菁的能量转移,从而更大的PVPI在可见—紫外光区观测到;但是由于发生了更有效的光致电荷转移,而这 对形成近红外光区的PVPI不利,所以在TIOPdTOPTCDI复合体系中近红外光区 的PVPI比TIOPc任叮CDA复合体系中的弱。全氟取代侧链引入到花醉衍生物后, 由于分子的疏水疏油作用,复合材料形成的空间电荷区窄,内建场小,同时分子 之间的相容性差,所以在可见一紫外光区和近红外光区都没有观察到PVPI。事 实证明:PVPI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复合体系中有机半导体的受体和给体特征的强 弱,而且还取决于材料表面空间电荷区的宽窄和内建场的大小。 考虑到无机半导体与有机半导体的互补性能,我们将复合体系推广到典型的 n一型半导体Tiq和CdS与TIOPc的复合体系中。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结构明 确的一维TIOZ和CdS纳米材料,采用SPS和FISPS对它们和TIOPc形成的复合 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可见光区还是在近红外光区都没有观测到 PVPI现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光致电荷转移,而且一维TIO:和CdS纳米材料存 在表面态。于是,我们提出复合体系PVPI现象产生的新判断依据:半导体导电 类型、电荷转移和表面态特征的特定组合是产生PVPI现象的基本条件。进而以 CNTs和TIOZ纳米线为模板,采用简单、便利的室温氧化还原法制备了功能化的 CNWCdS和TIO了CdS核壳异质结纳米线,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 了确证,外壳层的厚度及包覆程度可以容易地通过前驱物硫和对应的CdOZ的浓 度来调节。这些新型的复杂纳米结构材料的获得将给PVPI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采用激光光源和先进的KFM相结合的光诱导扫描探针显微镜测试系统,对 有机染料和纳米Tio:复合材料的光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对AICIPc汗叮CDI-C18材 料和TIO:形成的复合材料的光诱导KFM研究发现,激光照射后有机复合材料的 表面电势产生了均一化的分布而且电势相对升高。对各组分的电子结构分析说明 这种光致电势的变化来自从有机复合染料到TIOZ的光致电荷转移。从而发展出 了一种直接观测微观尺度上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的手段,这对于深刻揭示PVPI的 机理以及基于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的光伏器件的应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N3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42
  • 1.1 半导体表面的电子性质12-19
  • 1.1.1 表面空间电荷区14-16
  • 1.1.2 表面偶极16-19
  • 1.2 表面光伏效应(SPV)及表面光电压谱(SPS)19-33
  • 1.2.1 表面光伏效应19-25
  • 1.2.2 表面光电压谱(SPS)25-33
  • 1.3 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33-38
  •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38
  • 参考文献38-42
  • 第二章 酞菁氧酞/偶氮复合体系中的光伏极性反转42-58
  • 2.1 材料的合成42-43
  • 2.2 表面光电压谱及场致表面光电压谱的测试43-45
  • 2.3 结果与讨论45-55
  • 2.4 小结55-56
  • 参考文献56-58
  • 第三章 酞菁/苝酰亚胺衍生物复合材料中的光伏极性反转58-79
  • 3.1 材料的合成及实验58-59
  • 3.2 结果与讨论59-77
  • 3.2.1 TiOPc/PTCDA复合材料的光伏行为59-67
  • 3.2.2 TiOPc/ToPTCDI复合材料的光伏行为67-73
  • 3.2.3 TiOPc/F-ToPTCDI复合材料的光伏行为73-77
  • 3.3 小结77
  • 参考文献77-79
  • 第四章 酞菁/一维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的表面光伏行为79-107
  • 4.1 材料的制备及实验81-82
  • 4.1.1 一维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81
  • 4.1.2 一维CdS纳米材料的制备81
  • 4.1.3 CNTs/CdS及TiO_2/CdS核-壳结构纳米线的制备81-82
  • 4.1.4 一维纳米材料的表征及表面光伏特性的测试82
  • 4.2 结果与讨论82-104
  • 4.2.1 TiOPc/一维TiO_2复合材料的光伏特性82-91
  • 4.2.1.1 一维TiO_2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82-85
  • 4.2.1.2 TiOPc/TiO_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伏特性85-91
  • 4.2.2 TiOPc/一维CdS复合材料的光伏特性91-95
  • 4.2.2.1 CdS纳米棒的微观形貌和结构91-92
  • 4.2.2.2 TiOPc/CdS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光伏特性92-95
  • 4.2.3 CNTs/CdS及TiO_2/CdS核壳纳米线的制备95-103
  • 4.2.3.1 CNTs/CdS核壳纳米线的制备95-99
  • 4.2.3.2 TiO_2/CdS核壳纳米线的制备99-103
  • 4.2.4 无机半导体纳米结构/酞菁复合材料的表面光伏行为的特点103-104
  • 4.3 小结104-105
  • 参考文献105-107
  • 第五章 酞菁基半导体复合材料中光致电荷转移的直接观测107-121
  • 5.1 KFM的原理及应用107-109
  • 5.2 样品的制备及实验109-111
  • 5.2.1 测试用样品的制备109-110
  • 5.2.2 光致KFM测量样品的表面光伏110-111
  • 5.3 结果与讨论111-119
  • 5.3.1 AlCIPc薄膜的表面电势分布111-115
  • 5.3.2 AlCIPc/PTCDI-C18复合薄膜的表面电势分布115-119
  • 5.4 小结119
  • 参考文献119-121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121-123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123-126
  • 致谢126-12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王彦妮,张志琨,崔作林

胶溶法合成 TiO_2超微粒子    王晓慧,王子忱,李熙,张丽华,肖良质

ZnFe_2O_4纳米晶的性能    杨桦,宋利珠,裘晓辉,王子忱,赵慕愚

掺杂Sb~(3+)的ZnO纳米晶敏感材料的性能    张丽华,王子忱,赵纯,赵慕愚,索辉,徐宝琨

粒径与掺杂对ZrO_2纳米粉相结构的影响    陈大明,张晨,孟国文,韩栋,曾燮榕,康沫狂

纳米碳管及相关材料的电性能    吴音,缪卫国,周和平

化学镀镍配方优化及质量控制    唐春华

纳米碳管的研究发展概况    梁勇,战可涛

TiO_2超微粒子界面电荷行为的研究    李萍,江雷,邹炳锁,王德军,肖良质,李铁津

BaTiO_3纳米晶的合成与表征    王晓慧,赵纯,王子忱,吴凤清,赵慕愚

极性反转结构电光波导调制器的频域响应分析    周毅,邱伟,陈益新

NEAX-61交换机长途呼叫极性反转功能的实现    傅小兵

基于CUK型控制器的负偏压设计    郭创,樊蓉

DirectDrive技术及其在耳机放大器中的应用设计    吕承祥;

直流电压的极性变换电路    李唯;

语音服务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杨忆;窦万峰;

基于FPGA的HDB3编码一种简单实现    解武;杨蕊;邵欣;

无变压器开关稳压电源    徐志跃

新型开关式直流变换器MC34163及其应用    廖建兴;

利用反极性信号器提供计费依据    孙继萍

钯催化烯丙醇对亚胺的不对称“极性反转”烯丙基化反应研究    陈旺桥;乔相臣;朱守非;周其林;

利用电子导体极化暂态特性识别场源性质    曾森甫;许建仁;

基于改进的相似系数方法的速度分析研究及应用    杨存;张军华;郭见乐;傅金荣;

自由基正离子诱导的烯酰胺类化合物和芳香亚胺的[4+2]环加成反应    贾晓东;张炜;霍聪德;韩丙;刘中立;杨立;

以室温离子液体为介质的微波辅助分子内Stetter反应    周中振;戢凤琴;杨光富;

最优烃类指标研究与应用    周哲;王真理;

电子导体极化的暂态特性与差异激电法    曾森甫;许建仁;

AVO技术在松南地区的应用    陈永成;

活性阴极活性损失与寿命预测方法    杨萍;黎学明;付银辉;杨文静;

NQR温度测量装置的8031单片机控制系统    丘海明;肖坚德;冯粤鹏;林斌;

天威保变成功研制±8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    通讯员 张立明 本报记者 张慧英

斯太尔发电机电瓶充电模块的替代    山东 郎筠 马存兵 韩照训

低耗电要求下驱动IC面临革新压力    卢庆儒

特变电工产出我国首台500千伏直流换流变压器    李春再

谈故障可充电池组的测试和维修    四川 李德鹏

联想网络建可运营宽带社区    钟小平

有线电视加扰和解扰技术探讨    四川 晓明

低压负电压产生电路    四川 唐华淼 编译

DT890B与数字万用表9V电池代换电路    广西 颜坤

相信预言还是相信科学?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 研究员 薛炳森

换流变压器交直流复合电场和极性反转电场算法研究    刘刚

手性螺环单膦和膦—氮配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朱守非

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击穿特性    王永红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α-官能化醛类的环化反应    蒋元松

换流变压器阀侧、网侧绕组的电场特性研究    李冬雪

交流叠加极性反转电压下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的击穿特性    薛久昌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直流电场计算分析    王春玲

换流变压器内部电场分析及油纸绝缘试验系统设计    张杰

换流变压器高压直流套管电场分析与绝缘问题研究    朱占新

大型换流变压器阀侧电场特性的研究    王罡

图像非线性处理及在型号光电跟踪中的应用    籍刚

极性反转电压下换流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的击穿特性研究    聂洪岩

大型变压器波过程及主绝缘电场的仿真研究    陈健

换流变压器绕组端部电场分析与优化    李晓辉

基于MLA的STN LCD驱动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余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