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53
热度: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研究【摘要】:当前,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难题下,清洁、环保、高效的新能源的利用面临机遇与挑战。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受到

【摘要】:当前,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难题下,清洁、环保、高效的新能源的利用面临机遇与挑战。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受到各国重视。利用太阳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光伏转换,即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在每个太阳电池器件中,光伏玻璃作为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玻璃基体对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光伏玻璃表面至少会有8%的入射光被反射而无法利用(70度角入射时,反射率增至27%)。因此设计出具有减反射功能的光伏玻璃以避免这部分反射造成的入射能量损失,是很有意义的。目前的减反射技术各有优缺点,磁控溅射法特点是精确可控,但是成本很高,工艺上也限制了镀制多层的宽带减反射膜,虽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没有问题,但是产业化生产是不可行的;溶胶-凝胶法的优势是能够相对简单的实现大面积玻璃镀膜,但是其膜层的折射率较为均匀,不能得到宽带减反射的效果。通过对光学减反射理论、方法、玻璃减反射技术的调研分析,研究发现梯度折射率薄膜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角度减反射等优良的特性,而腐蚀法是可以实现这种特性并且可以产业化的光伏玻璃减反射技术。 本文采用分层等效的方法,用一个由均质膜构成的多层膜堆等效梯度折射率减反射膜层,构造了多种折射率分布的梯度折射率减反射薄膜,使之能用现有的光学薄膜设计软件对其进行理论计算模拟研究。论文设计了不同的折射率曲线、层数、膜厚等参数,并将计算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针对可见光波段,以110-880nm厚度、三种层数、五种类型折射率分布曲线为参数构建减反射薄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此计算相应参数条件下,200nm以上膜层厚度可以达到宽带减反射的效果;第二阶段,将研究扩展到整个太阳光谱,根据腐蚀法的实验特点和第一部分的结论,重新修订了300nm内的六个厚度、100-300范围内的五种层数、四种减反射曲线等参数。结果表明:在300nm厚度内100层以上层数变化的影响变得很小。在可见光波段和太阳光波段,余弦函数和直线函数分别具有最高的透过率分布,通过进一步计算可见光透射比和太阳光直接透射比这两个评价光伏效能的国标参数,余弦函数结果要好于直线或其它函数。 另外,根据德鲁德、洛仑兹-洛伦茨、麦克劳德三种理论对折射率和密度的关系推导,得出了物质密度和折射率的对应关系,据此,提出通过腐蚀法控制玻璃材料表面层的密度使之逐渐变化得到折射率逐渐变化的梯度折射率薄膜,模拟了该梯度减反射薄膜的减反射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本文采用新的二次腐蚀梯度折射率薄膜制备方法,分两步对玻璃表层附近材料进行选择性脱除,第一步使用低浓度的酸液脱除表层的钙、钠等金属离子;第二步使用浓度较大的HF等酸液进一步脱除内层的金属离子,并且对光伏玻璃基体表层进行了由外而内的稀疏化处理,得到了一层厚度为200-300nm、具有渐变密度的多孔SiO2微结构层。这种微结构层的折射率呈梯度分布,并且具有优秀的减反射特性。在紫外到近红外1200nm的波长带宽内,透过率都在96%以上;在350-1084nm的双面总反射率小于1%(即单面反射率0.5%),其中624-922nm的双面反射率低于0.2%(单面反射率0.1%);并且390-1000nm波长带宽范围的平均透过率达到了99.22%。 本文测试了该光伏玻璃透过率随入射角度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在入射角为70°时的透过率达到了95.43%,比未做减反射的光伏玻璃透过率高出了约23%。本文对几种不同折射率梯度轮廓膜层的减反射光谱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发现余弦函数分布的折射率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通过对压花玻璃技术、溶胶-凝胶技术和腐蚀法技术三者的分析得知,压花玻璃与溶胶-凝胶技术的结合会填隙花纹从而削弱减反射效果,而腐蚀法制备技术不破坏压花玻璃表面微结构的减反射效果。本文在压花玻璃表面进行二次腐蚀法减反射的处理,得到了非常理想的减反射效果,在350至1100nm波长范围的透过率几乎达到了100%,是目前所有该类研究中最好的结果。膜层硬度测试表明,光伏玻璃减反射膜层的铅笔硬度达到2H以上,满足减反射光伏玻璃应用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光伏玻璃 减反射 梯度折射率 腐蚀法 光伏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43
  • 1.1 光学减反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5
  • 1.1.1 光伏产业的需要11-12
  • 1.1.2 其它行业的需要12-13
  • 1.1.3 存在的问题13-14
  • 1.1.4 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14-15
  • 1.2 减反射理论及方法综述15-28
  • 1.2.1 相关理论发展概述15-19
  • 1.2.2 干涉法减反射19-22
  • 1.2.3 表面微结构减反射22-24
  • 1.2.4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24-28
  • 1.3 玻璃减反射技术综述28-39
  • 1.3.1 玻璃减反射技术发展28-29
  • 1.3.2 减反射技术分类介绍29-36
  • 1.3.3 减反射光伏玻璃应用技术调查及对比分析36-37
  • 1.3.4 减反射光伏玻璃生产技术路径选择及依据37-39
  •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方案39-43
  • 2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薄膜的理论计算43-73
  • 2.1 理论建模和计算的目标43-44
  • 2.2 光学减反膜设计计算的方法和计算工具44-53
  • 2.2.1 单层及多层均质膜的特征矩阵44-46
  • 2.2.2 非均质膜计算的特征矩阵法介绍46-49
  • 2.2.3 分层拟合的方法构建梯度折射率膜层49-51
  • 2.2.4 计算工具和建模过程简介51-53
  • 2.3 模拟方法和参数的选择53-56
  • 2.3.1 模拟的方案53
  • 2.3.2 参数选定53
  • 2.3.3 折射率分布曲线函数类型的确立53-54
  • 2.3.4 计算过程简介54-56
  • 2.4 可见光波段的计算和结果分析56-67
  • 2.4.1 物理厚度对减反射膜性能的影响分析57-62
  • 2.4.2 五种折射率曲线分布对减反射性能影响62-66
  • 2.4.3 薄膜层数的影响66-67
  • 2.5 对太阳光波段的扩展研究67-72
  • 2.5.1 模拟和计算的方案67-68
  • 2.5.2 计算结果及分析68-72
  • 2.6 本章小结72-73
  • 3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玻璃的制备73-88
  • 3.1 腐蚀法的设计思路和制备原理73-75
  • 3.2 梯度折射率带宽减反射光伏玻璃的实验步骤75-76
  •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76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76-85
  • 3.4.1 光伏玻璃减反射表面微结构分析76-79
  • 3.4.2 减反射玻璃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79
  • 3.4.3 透过率随光线入射角度的变化情况测试79-80
  • 3.4.4 二次腐蚀法减反射膜层的折射率分布形式80-81
  • 3.4.5 宽带、全向、近零反射光伏玻璃的研制81-83
  • 3.4.6 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硬度测试83-85
  • 3.5 二次腐蚀法减反射玻璃的产业化研究与实践85-86
  • 3.5.1 高透过大面积减反射光伏玻璃生产线的建立与自动化运行85
  • 3.5.2 高透过大面积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生产85-86
  • 3.6 本章小结86-88
  • 4 结论88-91
  • 4.1 总结88-89
  • 4.2 创新点89-90
  • 4.3 展望90-91
  • 参考文献91-95
  • 致谢95-9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液晶显示屏防眩光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冯俊元;万珍平;汤勇;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相关研究    张月;

梯度折射率光学的发展现状    邵瑞;陈力;

直流磁控溅射镀膜实验条件的选择    吴桂芳,赵青生

梯度折射率宽带减反射光伏玻璃研究    刘立强;张叔国;张国莹;牛文贺;井敏;王晓临;王刚;

磁场、电场本质    陶俊;

傅里叶合成法设计渐变折射率薄膜    鄢秋荣;黄伟;张云洞;

浅议超白玻璃的生产与质量要求    陈兰武;

光学薄膜分析软件——Essential Macleod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设计与分析    杨文华,李红波,吴鼎祥

常压化学汽相沉积TiO_x纳米光学薄膜及其用于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    杨宏,王鹤,于化丛,奚建平,胡宏勋,陈光德

斜角入射沉积法制备渐变折射率薄膜的理论探讨    沈自才,邵建达,王英剑,范正修

光伏电池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抗反射性能研究    张伟

光折变相位图和相位元件    温海东

β-SiC薄膜的低温沉积及特性研究    王玫

金属膜电阻器稳定性的研究    李晓云

工作在超短脉冲条件下的光学介质薄膜    兰岚

玻璃基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    徐慢

光学表面微结构抗反射特性与优化设计研究    马志博

FTO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表面演化及性能的研究    陈谦

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树林

溅射法制备ZAO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余俊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究    杨群

磷铝吸杂及HIT晶硅太阳电池高转换效率机理研究    赵秀玲

制备ITO薄膜的工艺研究    张有润

离子辅助蒸发Ti_3O_5制备光学薄膜的研究    胡小锋

一种新型成像系统及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    徐恩明

硅碳氮薄膜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符杨

一类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成像质量的评价    石市委,易佑民,章于川,夏茹

一种新型光纤准直器的研究    杨群;易佑民;俞强;石市委;章于川;夏茹;

一种球对称梯度折射率球形透镜的像差    易佑民,高永椿,程锦荣,樊晓泉,章国顺

金属氧化物电热膜制备的有关问题    孙保群,陈从贵,潘昌实

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平行光束至光纤的耦合器的耦合性能研究    陈力;邵瑞;

喷雾热分解法玻璃镀膜    张聚宝,翁文剑,杜丕一,赵高凌,张溪文,沈鸽,韩高荣

谈谈溶胶─凝胶浸镀法的基本原理    王德宪

介绍一种化学法低辐射玻璃工艺    王业西;鲁文萍;吴楠;

Sol—Gel法制备SiO_2—TiO_2膜    张兆艳,林财和

宝石蓝色平板玻璃中微量钴的测定    吴君强

光催化TiO_2基膜自洁玻璃的制备    王芸;

激光棒的自消热透镜现象    赵存华;樊仲维;毕勇;裴博;崔建丰;张晶;牛岗;石朝辉;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铁生产过程能量集成初探    包炜军;修彩虹;李会泉;李洪福;孙卫华;孙德明;蔡漳平;张懿;

三结砷化镓叠层太阳电池的光学匹配设计与分析    杨园静;涂洁磊;李雷;姚丽;

温度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的影响    王贺权;沈辉;巴德纯;汪保卫;闻立时;

ITO薄膜性能、应用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的研究    吴晓飞;郗雨林;

关于增透减反射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萍萍;金良茂;孙人杰;甘治平;

类金刚石减反膜的制备以及光学设计与优化    周毅;汪爱英;

超白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气泡与液流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姜宏;赵会峰;

4×4Berreman矩阵在光伏减反射镀膜玻璃上的运用    刘志辉;刘卫庆;郭松昌;万志刚;杨柯;

高速流动精细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在气动光学中的应用    冯定华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金属纳米晶MOS电容的存储效应研究    黄玥

机械合金化法研制铜铟硒类光伏粉体材料    武素梅

白光LED高效封装结构及灯具级散热机理的研究    王乐

神经网络在空间光学窗口热光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宋朝辉

光折变相位图和相位元件    温海东

衍射光学元件制作及其在CCD相机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李红军

V_2O_5干凝胶及水溶性聚吡咯/V_2O_5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朱泉峣

低压反应离子镀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司磊

国际铁矿石价格对中国钢铁业影响机制研究    闫秀洁

硅/锗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特性研究    黄国俊

组合沉积DLC薄膜界面光学特性研究    王奇

PECVD制备非晶硅薄膜及其对HIT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铁剑锐

修正板改善薄膜厚度均匀性的研究    卢晨盈

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马涛

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异质结紫外光特性研究    李大伟

磁控溅射法低温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工艺研究    门智新

GZ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小伟

非晶硅/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的研究    曾瑜

梯度折射率玻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舟;卢安贤;刘树江;肖卓豪;

倾斜沉积制备雕塑薄膜的研究进展    肖秀娣;董国平;余华;范正修;贺洪波;邵建达;

梯度折射率宽带减反射光伏玻璃研究    刘立强;张叔国;张国莹;牛文贺;井敏;王晓临;王刚;

防眩玻璃制备工艺的研究    王海风;王丹;王青;李建民;白晓光;代娇;

无反射蒙砂玻璃    韩伟军;韩文爵;罗春炼;

溶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性能    任达森,崔晓莉,张群,沃松涛,杨锡良,章壮健,陆明

TiO_2/Zr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工艺参数对薄膜折射率的影响    徐均琪;李荣;苏俊宏;惠迎雪;

基于溶胶凝胶法的二氧化锡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李建昌;王博锋;单麟婷;姜永辉;韩小波;巴德纯;

纳米材料改善聚丙烯抗紫外性能的研究    李良训,姚琨,聂伟

电磁信息泄漏技术及其发展    张洪欣 ,吕英华

电磁屏蔽玻璃在电磁屏蔽方舱上的应用    姜勇 ,王刚

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袁林生;沈晓冬;崔升;范凌云;

强激光对光学薄膜的损伤机理    潘英俊,封君

溶胶-凝胶法制备FTO透明导电膜    谭伟,辛荣生,孔小霞,贾晓林

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纳米器件研究进展    王占国

多孔硅薄膜微结构的分形特性    周甫方;黄远明;

SiC单晶生长技术及器件研究进展    任学民

Si(111)碳化层中的SiC结晶    雷天民,陈治明,马剑平,余明斌

    谢士涛

氧化钒红外敏感膜和非致冷焦平面成像阵列研究    袁宁一

TiO_2薄膜的结构、特性及生长模式的研究    王学华

反应溅射沉积高介电Ta_2O_5薄膜研究    黄安平

高损伤阈值介质膜层的制备及其研究    刘强

硅基太阳能电池陷光材料及陷光结构的研究    王海燕

具有特殊浸润性的二氧化硅功能表面的制备与研究    刘湘梅

溶胶凝胶法Sb掺杂SnO_2薄膜的制备、性能及新型节能镀膜玻璃的研究    史金涛

电子束蒸发制备TiO_2薄膜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赵利

太阳电池用氮化硅薄膜及氢钝化研究    王晓泉

CVD法F掺杂SnO_2低辐射薄膜的制备、结构、性能及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产业化研究    莫建良

离子辅助沉积对薄膜特性的影响    张德景

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树林

光学薄膜折射率和厚度测试技术及研究    胡容

金属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膜的性能研究    王瑜

不锈钢表面掺硅类金刚石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王立达

预先镀SiO_2膜玻璃基片SnO_2:Sb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    张君

等效锥形法研究类锥形发散梯度折射率纤维的近轴成象    廖廷俤;林棋榕;林金豆;

用离子交换法制作梯度折射率材料    陈瑞芳;

抛物型发散梯度折射率纤维透镜光学特性的限制    许志庚;廖廷俤;

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设计和应用    

我国开始批量生产微型梯度折射率透镜    

退火对制作铊玻璃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影响    李进军;

二维散射性梯度折射率介质的表观辐射特性    黄勇;王凯;杨敏;王浚;

二维非线性梯度折射率介质的热辐射特性研究    黄勇;王浚;

梯度折射率介质中可控空心光束的传输特性    朱焯炜;苏宙平;

逆抛物型梯度折射率纤维的近轴成像分析    廖廷俤;

梯度折射率半透明介质层的表观发射特性    黄勇;谈和平;夏新林;

高斯波束入射梯度折射率微珠的散射强度分析    李祥震;沈姝钰;刘洋;李仁先;

磁控溅射制备梯度折射率硅氧化物材料光学薄膜    宋秋明;黄烽;李明;谢斌;王海千;

铒镱共掺梯度折射率玻璃Judd-Ofelt理论分析    邹快盛;陆敏;李玮楠;魏德亮;相里斌;

半透明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熵传递方程及其数值模拟    刘林华;

梯度折射率球透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吕昊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研究    李真一

一维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传递问题的DRESOR法研究    王志超

粒子光散射的几何光学近似方法研究    李祥震

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梯度折射率光学小球的合成与应用    黄维

离子交换法制备含银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研究    苏志梅

梯度折射率透镜传输特性研究及光纤耦合系统设计    万腾

一种新型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分布介质的研究    潘琳磷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工业内窥镜设计    张璐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究    杨群

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制作表面漫射材料的研究    邵瑞

一种新型成像系统及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    徐恩明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透镜的研究    石市委

激光光束在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宋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