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以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46
热度:

以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光伏性能研究【摘要】:相比于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以采用溶液或者低温蒸镀方式加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光电转换器件,而

【摘要】:相比于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以采用溶液或者低温蒸镀方式加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光电转换器件,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小分子,作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活性层的电子给体材料,需要具有较宽的吸收谱带、较高的空穴载流子迁移率、适当的HOMO能级,以及良好的溶解性,从而有利于纯化、器件加工。 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分子结构共平面、合成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作为一种吸电子基团,DPP具有较强的吸电子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的带隙。 萘是具有共平面结构的稠环芳烃,π电子在分子平面内离域。通过适当的结构修饰,有望获得高性能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设计并合成以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然后将其作为活性层给体材料应用于太阳电池器件中,并考察器件的光电性能。 第二章中,我们制备了以四联噻吩为核,以萘或者氟萘为端基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经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氟萘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的空穴迁移率。 基于第二章的研究结果,我们在第三章中制备了以二噻吩基吡咯并吡咯二酮为核,以萘或者氟萘为端基的给体材料以拓宽给体材料的吸收范围。 化合物CP9是一种Tm大约216C的结晶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对旋涂的薄膜进行热退火可以增强结晶,这有利于改善吸收性能和载流子传输性能。相比于Ag/AgCl电极,CP9分别于0.87V和1.16V有两个可逆单电子氧化峰。在低电压区,用SCLC方法测试电空穴器件迁移率约为2.7×10~(-4)cm~2V~(-1)s~(-1)。分别在66.4和100mW cm~(-2)的AM1.5模拟太阳光下,对CP9进行初步表征,都得到能量转换效率约为3.0%的器件(ITO/PEDOT:PSS/CP9:PC61BM(solution processed)/Al)。关于氟原子对材料性能,例如形貌形态、吸收、电化学、电荷传输和由此产生的对器件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讨论。 由于CP8和CP9在室温下的低溶解性,其与PC61BM共混溶解与氯仿需要不断地加热,通过共混物的热溶液的旋涂得到薄膜。在第四章中,我们用2-丁基辛基替换了化合物CP8和CP9中的2-乙基已基,制备了化合物CP12和CP13以提高其可溶液加工性。 化合物CP12和CP13是Tm分别为189和178C的结晶固体,这两个化合物相比于Ag/AgCl电极都分别于0.87V和1.16V(相对于EFc+/Fc为0.39和0.68V)有两个可逆单电子氧化峰。在低电压区,用SCLC方法测试单空穴器件,CP12迁移率约为3.36×10-5cm~2V~(-1)s~(-1)、CP13迁移率约为9.76×10-5cm~2V~(-1)s~(-1)。在100mW cm~(-2)的AM1.5模拟太阳光下,对未经优化的器件(ITO/PEDOT:PSS/CP12or CP13:PC61BM/Al)CP12进行初步表征,得到CP13和CP12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3.37%和3.00%。 【关键词】:吡咯并吡咯二酮 太阳电池 小分子 溶液加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21.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36
  • 1.1 引言12-13
  • 1.2 有机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13-16
  • 1.2.1 有机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13-14
  • 1.2.2 有机太阳电池的性能参数14-15
  • 1.2.3 有机太阳电池的发展简要介绍15-16
  • 1.3 可溶液加工分子型体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进展16-29
  • 1.3.1 寡聚噻吩类16-19
  • 1.3.2 并苯类19-22
  • 1.3.3 三苯胺类22-26
  • 1.3.4 染料类26-29
  • 1.4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可溶液加工小分子29-34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34-36
  •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34-35
  • 1.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35-36
  • 第二章 基于萘及氟萘为端基的四联噻吩光电性能初探36-59
  • 2.1 引言36-37
  • 2.2 实验部分37-45
  • 2.2.1 原料与试剂37
  • 2.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37-38
  • 2.2.3 中间体合成38-42
  • 2.2.4 目标产物的合成42-45
  • 2.3 结果与讨论45-58
  • 2.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45-55
  • 2.3.2 光学性能55-56
  • 2.3.3 热学性质分析56-58
  • 2.3.4 空穴传输性能58
  • 2.4 本章小结58-59
  • 第三章 基于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光伏性能研究59-82
  • 3.1 引言59-60
  • 3.2 实验部分60-64
  • 3.2.1 原料与试剂60
  • 3.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60-61
  •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61-64
  • 3.3 结果与讨论64-81
  • 3.3.1 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64-67
  • 3.3.2 光学性能67
  • 3.3.3 电化学性能67-68
  • 3.3.4 热学性能68-70
  • 3.3.5 化合物的薄膜形貌特征70-74
  • 3.3.6 化合物的空穴传输性能研究74-75
  • 3.3.7 光伏性能75-77
  • 3.3.8 化合物 EQE 曲线测试77-78
  • 3.3.9 化合物 X 射线衍射分析78-79
  • 3.3.10 化合物 UPS 测试分析79-80
  • 3.3.11 化合物理论计算研究80-81
  • 3.4 本章小结81-82
  • 第四章 以 2-丁基辛基为 N 取代基的基于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光伏性能研究82-103
  • 4.1 引言82-83
  • 4.2 实验部分83-88
  • 4.2.1 原料与试剂83
  • 4.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83-84
  • 4.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84-86
  • 4.2.4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86-88
  • 4.3 结果与讨论88-101
  • 4.3.1 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88-89
  • 4.3.2 光学性能89-90
  • 4.3.3 电化学性能90-91
  • 4.3.4 热学性能91-92
  • 4.3.5 光伏性能92-94
  • 4.3.6 化合物的空穴传输性能研究94-95
  • 4.3.7 活性层形貌对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微电池理论模型构建95-101
  • 4.4 本章小结101-103
  • 结论103-105
  • 参考文献105-1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5-117
  • 致谢117-118
  • 附件11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长春应化所高性能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获新进展    

实效转换率达9.51%的无定形太阳电池    郏佩云;

由低品位石英砂制取太阳电池用多晶硅    曾志龙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江小涛,吴麟章,周明杰

太阳电池囊封用加成型室温硫化透明硅橡胶    曾纪瀛;刘俊波;

风力日光组合发电系统    洪蔚;

P型微晶硅材料及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朱锋;魏长春;张晓丹;高艳涛;孙建;王岩;韩晓艳;赵颖;耿新华;

二氧化钛纳米染料敏化电池研究动态    胡芸菲;徐刚;梁宗存;

绿色新兴能源技术与精密网版印刷(一)    熊祥玉;

高精度网版印刷机创新与市场感悟    熊祥玉;

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趋势    褚君浩;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薄膜电极溶胶修饰及电子传输研究    胡林华;莫立娥;戴松元;

强光条件下太阳电池表面温度分布的研究    袁兵;王一平;

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的质量标准    孔凡建;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实用化研究    陈双宏;翁坚;黄阳;王利军;戴松元;

太阳能光伏技术演进路径的可视化分析    杨中楷;刘佳;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研究    方霞琴;戴松元;王孔嘉;

纳米多孔薄膜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胡林华;戴松元;戴俊;刘伟庆;王孔嘉;

MIp~+-Al_xGa_(1-x)As/p-n-n~+-GaAS太阳电池的电特性    陈庭金;王履芳;涂洁磊;

太阳能路灯的普及为什么困难重重    孟昭渊;

江苏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技术国际领先    记者 过国忠

我市将筹建光伏技术研究院    刘佳伟 记者王超

内蒙古光伏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记者 呼跃军

光伏技术、产业及市场    吴映红

我国光伏技术实用性开发进入新阶段    税学勤 滕华杰

武汉日新科技公司光伏技术产品受市场青睐    驻湖北记者 李文聪 通讯员 李金奎 胡娟

企业热捧第三代光伏技术    记者 王佑

太阳电池及其利用方法(十四)    青化 编译

太阳电池及其利用方法(十五)    青化 编译

太阳电池及其利用方法(二十)    青化 编译

以萘及氟萘为端基的二酮吡咯并吡咯类小分子光伏性能研究    周睿

光伏硅晶材料的热改性研究    周潘兵

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    何志才

基于酞菁和富勒烯的有机太阳电池的研制及其相关系统与控制的研究    席曦

新型结构聚合物太阳电池与光探测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杨庭斌

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电学复合行为    王朋

共轭聚电解质及氧化钼作为电极修饰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贺超

含烷基三唑基团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董杨

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与质子辐照三结太阳电池研究    张希

新型硅基高效太阳电池的输运性能研究    袁吉仁

基于P3HT:PCBM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    吕晶

HIT太阳电池硅片处理及复合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王淑珍

粉末涂敷法制备CuInS_2太阳电池光吸收层的研究    沙磊

氧化锌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狄迪

太阳电池缓冲层CdS和Cd_xZn_(1-x)S薄膜的制备研究    李海燚

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的研究    郜小勇

光伏组件在公共建筑中的整合设计    李明亮

基于AVR单片机的太阳能电动车光伏控制系统研究    洪波林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惠祥

基于光伏/光热屋顶预制模块的冷/热—电联供热泵系统的研究    张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