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18
热度: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摘要】: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PV/T)技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太阳能集热技术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同时获

【摘要】: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PV/T)技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太阳能集热技术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同时获得两种能量的收益,提高了系统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冷却流体可以将光伏电池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对电池的冷却作用,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另外,在PV/T系统中,由于光伏组件与集热模块是复合成一个整体的,因此易于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制作,非常适合与建筑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能。 根据冷却工质的不同,PV/T系统一般可划分为水冷型和风冷型PV/T系统。据研究表明,水冷型PV/T系统可获得比风冷型PV/T系统更好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且更具有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水冷型PV/T系统容易受到冻结,且冻结时会破坏PV/T模块板芯,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因此不能在高纬、寒冷地区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热管式PV/T系统(HP-PV/T)。该系统将热管传热技术与PV/T技术相结合,利用热管良好的防冻性能和超导热性能,间接地将PV/T模块内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从而解决了PV/T模块的防冻问题,同时还可避免由于长期直接通水冷却而导致PV/T模块板芯遭受杂质的腐蚀,大大延长了模块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文还对热管式PV/T系统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PV-SAHP/HP)。该系统具有太阳能-热管制热水、太阳能-热泵制热水、太阳能-热泵采暖、空气源-热泵制冷、空气源-热泵辅助制热水和空气源-热泵辅助采暖等6种运行模式,可根据外界环境气象参数(太阳辐照、环境温度)以及用户的需求,进行单个模式的运行或多个模式的耦合运行,可以弥补传统太阳能利用系统中由于太阳能的间歇性特点而导致系统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设备利用率和增强系统的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和搭建了热管式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并对系统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热管间距(80mm和140mm)、两种不同集热器安装倾角(32°和45°)以及两种不同循环水流量(3.7L/min和10.0L/min)时的光电、光热以及综合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研究。研究表明,热管式PV/T系统具有良好的光电、光热性能,其全天平均光热效率可达45.8%,平均光电效率可达11.2%,平均光电光热综合效率达到52.3%;减小热管间距和增大循环水流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光电光热综合性能;对于合肥地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系统在32°的集热器安装倾角下获得比在45°的安装倾角下更高的综合性能。 (2)建立热管式PV/T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全天动态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利用验证后系统模型,对系统在不同循环水流量、不同光伏电池覆盖因子、不同热管间距以及不同电池基板涂层材料下的性能进行优化计算和研究分析,并对系统分别在香港、拉萨和北京地区使用时的全年性能进行模拟预测和研究分析。 (3)设计和搭建PV-SAHP/HP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对系统分别在东莞和香港地区运行时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讨论和分析系统在热管运行模式和热泵运行模式下的瞬时动态性能变化以及全天的综合性能,并基于热力学第一能源效率和热力学第二能源效率的分析方法,对系统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下的能源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最佳的系统耦合运行方式。 (4)建立PV-SAHP/HP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对不同太阳辐照强度下系统PVT集热器-蒸发器的动态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研究分析,并对系统全天的动态性能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和研究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 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热管 太阳能热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019;TK1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1章 绪论11-31
  • 1.1 我国的能源概况11-15
  • 1.2 太阳能利用技术15-30
  • 1.2.1 太阳能光热利用16-22
  • 1.2.2 太阳能光伏发电22-25
  • 1.2.3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25-27
  • 1.2.4 热管式PV/T系统和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27-30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30-31
  • 第2章 热管式PV/T系统的实验研究31-56
  • 2.1 热管式PV/T系统实验平台介绍31-35
  • 2.1.1 热管的工作原理31-32
  • 2.1.2 热管式PV/T集热器32-34
  • 2.1.3 热管式PV/T系统测试平台34-35
  • 2.2 实验测试35-40
  • 2.2.1 实验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35-39
  • 2.2.2 实验设计及安排39-40
  • 2.3 实验结果分析40-54
  • 2.3.1 热管式PV/T系统瞬时性能分析40-48
  • 2.3.2 热管式PV/T系统全天性能分析48-53
  • 2.3.3 实验测量误差分析53-54
  • 2.4 本章小结54-56
  • 第3章 热管式PV/T系统的理论研究56-92
  • 3.1 热管式PV/T系统的理论模型56-65
  • 3.2 热管式PV/T系统动态模型的求解65-67
  • 3.3 热管式PV/T系统的性能计算67-90
  • 3.3.1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67-71
  • 3.3.2 不同循环水流量下的系统性能研究71-73
  • 3.3.3 不同电池覆盖因子下的系统性能研究73-75
  • 3.3.4 不同热管间距下的系统性能研究75-77
  • 3.3.5 不同基板涂层材料下的系统性能研究77-80
  • 3.3.6 系统在不同地区应用时的全年性能研究80-90
  • 3.4 本章小结90-92
  • 第4章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92-114
  • 4.1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实验平台介绍92-99
  • 4.1.1 PV/T集热器-蒸发器介绍94-96
  • 4.1.2 热泵子系统关键部件介绍96-97
  • 4.1.3 光伏发电系统介绍97-98
  • 4.1.4 相关测量仪器介绍98-99
  • 4.2 实验说明及系统性能计算99-101
  • 4.2.1 实验说明99-100
  • 4.2.2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性能计算100-101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101-113
  • 4.3.1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瞬时性能分析101-110
  • 4.3.2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全天性能分析110-113
  • 4.4 本章小结113-114
  • 第5章 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理论研究114-140
  • 5.1 制冷工质状态参数及物性计算114-117
  • 5.1.1 工质饱和状态参数的计算114-116
  • 5.1.2 工质过热状态参数的计算116-117
  • 5.2 太阳能热泵子系统数学模型117-125
  • 5.2.1 制冷工质的流动传热模型118-119
  • 5.2.2 PV/T集热器-蒸发器模型119-120
  • 5.2.3 压缩机模型120-122
  • 5.2.4 节流阀模型122
  • 5.2.5 水冷冷凝器模型122-123
  • 5.2.6 其它相关参数计算模型123-125
  • 5.2.7 性能参数计算125
  • 5.3 太阳能热泵子系统动态模型求解125-128
  • 5.4 太阳能热泵子系统计算结果及分析128-139
  • 5.4.1 单独PV/T集热器-蒸发器的计算结果及分析128-132
  • 5.4.2 太阳能热泵子系统的计算结果及分析132-139
  • 5.5 本章小结139-140
  • 第6章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140-142
  • 6.1 全文工作总结140
  • 6.2 后续工作展望140-142
  • 参考文献142-150
  • 附录 术语表150-152
  • 致谢152-1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153-1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技术与进展    尹淞;

玻璃真空管内插热管式集热器非稳态效率分析    闫素英;田瑞;后尚;张丽娜;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探讨    杨卫波,施明恒,董华

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 Ⅰ.计算方法    吴志刚;丁国良;

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 Ⅱ.典型工质计算公式    吴志刚;丁国良;芮银波;

R134a应用于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赵军,刘立平,李丽新,朱强,涂锋华

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系统    雷玉成,陈希章,杨继昌

寒冷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方式的探讨    余延顺,廉乐明

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单独制热水性能实验研究    阳季春;季杰;裴刚;蒋爱国;何伟;

电子膨胀阀开度对PV/T-SAHP系统性能的影响    王海涛;季杰;裴刚;何伟;

光伏太阳能热泵的动态分布参数模拟与实验研究    何汉峰

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世锋

重力回路热管式太阳集热器的理论研究    文玉良

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刘继者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陈建省;张春庆;田纪春;费美娟;邓志英;郭启芳;李兴锋;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在新农村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李国栋;解国珍;梁辰;法晓明;

应用生物技术构建可持续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    巫小丹;刘玉环;刘建强;刘茜;阮榕生;付桂明;

麦秆100℃下甲醇和乙醇醇解产物的组成分析    吴晓娜;赵炜;杨华美;闫彩辉;刘丹;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安全    孙霞;潘光;

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    倪世雄;潜旭明;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    王雅楠;王沣浩;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

振荡流热管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商福民;刘登瀛;刘建红;

国际水电发展情况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贾金生;

中国煤化工生态工业系统优化与分析    胡山鹰;周丽;金涌;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太阳能环保游船    王璐;籁斌贤;王宗耀;王建明;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黄燕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李伟

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    朱继保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姜星莉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优化研究    姚丛笑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    李良玉

红菱煤矿沉陷区内修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分析    路畅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能源安全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颜志强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裴刚;季杰;何伟;孙炜;

制冷剂饱和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方法    张春路,丁国良,李灏

制冷剂过热气体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方法    张春路,丁国良,李灏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许煜雄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传热的数学模拟及实验研究    邹琳江,许永贵,许诗双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赵媛,赵慧

国内分离式热管概况与热环研究的小结及展望    王越,陈东,刘振义,徐尧润

平板式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冬季运行性能研究    奚阳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裴刚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研究    阳季春

光伏设备的国产化已成规模    赵崇凌;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王长贵;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光伏产业亟待内需拉动    徐荣;

专家论点    胡侠;罗如意;汪亮;

增速放缓——2011光伏产业管窥    

光伏产业,敢问路在何方    周民康;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王长贵;

国家政策助力国内光伏市场启动    

江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    周浪;陈昆泉;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单根热管蓄冰理论研究    周向阳;潘阳;熊国华;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发展光伏产业 做强产业集群——关于江苏省壮大光伏产业的思考    赵挺;顾为东;高杰;佘海峰;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石墨烯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    印寿根;陈永胜;

G苏阳光进军光伏产业    证券时报记者  徐晓兵

力诺:做强光伏产业 开发清洁能源    张学琦

追问李俊峰    本报记者 李晓红

我国光伏产业亟待技术突围    记者 宋西林

迅猛发展的世界光伏产业    桂文

光伏产业期待走上“阳光大道”    本报记者 贾芳 商棠

光伏组件商再度面临洗牌    梁钟荣 郁鸣

光伏产业洗牌“过冬”    本报记者 陈玮英

中国光伏产业亟待走出挣小钱窘境    记者 胡亮

光伏产业,靠啥走上阳光路?    本报记者 韩义雷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多酸/ZnO光伏电池的构建和性能研究    罗新泽

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    苏娜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建模仿真    刘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