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聚光分频技术和改进型LFR聚光器的光伏/光热综合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16
热度:

基于聚光分频技术和改进型LFR聚光器的光伏/光热综合系统研究【摘要】: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上,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转换和光热转换。这两

【摘要】: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上,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转换和光热转换。这两种方式均受制于较低的太阳能能流密度。采用聚光方式提高太阳能的辐射能流密度,光热利用时可提高集热温度,提高效率;光伏转换时则可减少光伏电池用量,降低成本。而且聚光电池具有比平板光伏电池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太阳能的聚光利用具有良好的前景。然而某些类型的聚光系统如碟式系统、槽式系统的焦斑能流分布不均,影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因此研制具有均匀焦斑的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聚光器在聚光光伏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聚光光伏发电的聚光倍数为数十至数百,且由于光伏电池仅能转换特定光谱区间的太阳辐射能,其余谱段的辐射能在电池内耗散为废热,造成电池严重的热负荷。对于光伏电池废热的利用,主要有光伏-热水系统等传统型电热联用系统,利用冷却介质对光伏电池进行冷却,而冷却流体则被加热成热流体以资利用。这种系统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但由于冷却介质温度受限于光伏电池工作温度,热利用效率很低。光谱分频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光谱的太阳辐射能的分配,因此在聚光光伏利用中可将能高效光伏转换谱段的太阳辐射输送至光伏电池,将其余谱段的太阳辐射能集热回收。光谱分频技术不仅从源头上降低了光伏电池的热负荷,还实现光伏转换过程与光热转换过程的相互独立,使得热利用系统可获取比传统电热联用系统更高的集热温度。本文在传统线性菲涅尔聚光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聚光器,在此聚光器平台上构建了一种基于光谱分频技术的新型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并围绕这一新型电热联用系统展开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首先,提出了一种集光平板倾斜布置的改进型线性菲涅尔反射式(LFR)聚光器设计方案。以此聚光器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分频技术的新型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方案。描述了该聚光分频利用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并以几何聚光比和面积利用率为目标函数,对该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在考虑主要光学误差的前提下,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光学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焦斑位置能流密度分布均匀,适于光伏电池使用;且在未使用再反射镜时热接收器已可收集约86%的光谱分频器反射能流。 其次,以优化计算获得的结构参数构建了上述改进型LFR聚光器,并在此聚光器上搭建了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的实验装置。利用CCD测试法对实际聚光器的焦斑能流分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光学仿真结果一致。利用该实验装置,测试了单晶硅电池和砷化镓电池在不同聚光倍数的全光谱太阳辐射下的I-V特性曲线,分析了各光伏电池性能的优劣。同时还测试了等光强的不同单色光光照条件下单晶硅电池的I-V曲线。根据曲线特征,得出在高辐照能流密度下,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同低辐照能流密度下相似,具有微弱的光谱依赖特性。对影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内外部各因素展开深入分析,描述了光伏电池在单纯聚光以及聚光分频两种工作条件下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以及填充因子三要素的表达式,根据转换效率的定义式即可计算出相应条件下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同时还构建了聚光条件下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可靠性。根据效率模型,分析了光伏电池聚光利用时存在最大转换效率并对应最佳聚光倍数。 再次,建立了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性能分析模型。对黑体表面和不同截止波长的理想选择性吸收表面的热接收器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出中高温太阳能光热利用效率与热接收器表面性质、入射能流密度及集热温度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的单纯聚光光热利用系统和采用聚光分频系统中的热接收器表面涂层的特性,确定了这两类系统中热接收器的最佳工作温度、系统热功转换效率与入射能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数值计算表明,单纯聚光光热利用系统中的中高温热接收器的最佳截止波长为1.6~2.0μa;而采用硅电池或砷化镓电池的聚光分频系统中的热接收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最佳截止波长为2.2~2.6μm。同时给出了对带有实际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热接收器的最佳工作温度及对应的最大效率的分析计算方法。 最后,针对聚光分频系统,提出通过比较光伏电池的光谱转换效率和设定工作温度下热利用子系统的最大效率的大小,来确定太阳光谱最佳分频位置。计算了采用不同光伏电池的聚光分频利用系统的总效率。并以采用单晶硅电池和采用特定截止波长的热接收器的热利用子系统构成的CPV/T分频利用系统为案例,根据聚光分频利用系统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光学特性,计算了各环节的能量分布及系统总效率。计算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聚光分频利用系统比单纯聚光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且CPV/T分频利用系统的整体效率受温度影响低于相同条件下的CPV系统。因此,太阳能聚光分频利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 光谱分频技术 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线性菲涅尔聚光器 选择性涂层 光伏转换效率 光学分析 热力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符号表13-16
  • 第1章 绪论16-36
  • 1.1 研究背景16
  • 1.2 太阳能利用综述16-21
  • 1.3 太阳能利用基础理论21-26
  • 1.3.1 经典黑体辐射理论21-22
  • 1.3.2 太阳能接收器的表面热辐射特性22-23
  • 1.3.3 太阳轨迹计算方法23-24
  • 1.3.4 太阳能聚光利用的热力学解释及非成像光学理论24-26
  • 1.4 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的若干途径26-34
  • 1.4.1 新型光伏器件26-28
  • 1.4.2 光伏/光热综合利用28-29
  • 1.4.3 太阳能聚光器技术29-34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34-36
  • 第2章 基于光谱分频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36-50
  • 2.1 引言36-38
  • 2.2 基于光谱分频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38-40
  • 2.3 聚光器结构参数设计40-45
  • 2.3.1 聚光器结构参数几何关系40-41
  • 2.3.2 聚光器结构参数的计算41-42
  • 2.3.3 结构参数优化42-45
  • 2.4 光学仿真分析45-48
  • 2.4.1 热接收器最佳安装高度45-46
  • 2.4.2 焦斑能流密度分布46-48
  • 本章小结48-50
  • 第3章 CPV/T分频利用系统实验研究及光伏电池效率模型50-77
  • 3.1 引言50
  • 3.2 CPV/T分频利用实验装置50-54
  • 3.2.1 太阳能跟踪装置51-52
  • 3.2.2 实际聚光系统的光学聚光比52-53
  • 3.2.3 聚光焦斑能流均匀性53-54
  • 3.3 聚光分频利用系统中的光伏转换54-58
  • 3.3.1 光伏电池I-V特性曲线测试系统54-56
  • 3.3.2 实验中采用的光伏器件56-58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58-62
  • 3.4.1 全光谱太阳辐射58-60
  • 3.4.2 单色光入射辐射60-62
  • 3.5 光伏电池的效率模型62-75
  • 3.5.1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影响因素分析62-64
  • 3.5.2 光伏电池的内部功率损耗64-66
  • 3.5.3 聚光光伏的转换效率模型66-75
  • 本章小结75-77
  • 第4章 中高温热接收器选择性吸收涂层性能分析77-90
  • 4.1 引言77-78
  • 4.2 太阳能热接收器的热力学模型78-80
  • 4.3 不同条件下热接收器性能的热力学分析80-87
  • 4.3.1 太阳辐射全光谱集热80-81
  • 4.3.2 无热流输出81-82
  • 4.3.3 有热流输出82-85
  • 4.3.4 太阳能CPV/T分频利用系统中的集热85-87
  • 4.4 案例分析:一种实际选择性吸收涂层87-88
  • 本章小结88-90
  • 第5章 CPV/T分频利用系统光学部件优化及最佳光谱匹配90-108
  • 5.1 引言90-91
  • 5.2 CPV/T分频利用系统中的能流分配91-93
  • 5.3 光学器件的最佳光谱分配及光谱性能优化93-103
  • 5.3.1 光伏转换效率94-98
  • 5.3.2 光热利用子系统效率98-100
  • 5.3.3 热接收器涂层的最佳截止波长100-102
  • 5.3.4 最佳分频位置的确定102-103
  • 5.4 热力学分析103-106
  • 5.4.1 采用不同光伏电池时系统性能103-105
  • 5.4.2 CPV和CPV/T分频利用系统的性能比较105-106
  • 本章小结106-10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108-111
  • 6.1 结论与创新点108-110
  • 6.1.1 结论108-109
  • 6.1.2 创新点109-110
  • 6.2 展望110-111
  • 参考文献111-123
  • 致谢123-12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4
  • 学术论文124
  • 专利12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抛物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特性分析与设计    王云峰;季杰;何伟;陈海飞;

太阳能发电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晓霞;侯竞伟;殷攀攀;张国;

中国太阳能资源利用区划    王炳忠

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内阻的函数形式    程晓舫,李坚,余世杰

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的研制    许志龙;刘菊东;冯培锋;侯达盘;张建一;张耀明;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戴训江;晁勤;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基于PSIM的光伏模块建模与电气特性仿真    刘俊杰;张新燕;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保护涂层    杨中周;于翔;肖国丰;付志强;

太阳能环保游船    王璐;籁斌贤;王宗耀;王建明;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终端能量梯级效能研究与发电照明技术应用    祝传福;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碟式斯特林太阳热发电系统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杜景龙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旋转抛物面聚光器焦面能流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刘颖;戴景民;郎治国;辛春锁;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其计算    王炳忠,张富国,李立贤

太阳光不平行度对太阳能聚集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杜胜华;夏新林;唐尧;

椭圆腔体的铣制    徐金武;

太阳能火箭发动机聚光器设计方法    张纯良,张振鹏,魏志明

复合单面聚光器角分布特性的简化计算方法    卢景霄

太阳能热发电系列文章(1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真空集热管    王军;张耀明;王俊毅;陈勇;安翠翠;

菲涅尔透镜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研究    姚叙红;朱林泉;薛忠晋;邢进;杨敏;

美国HyperSolar公司研制出超薄微型光伏聚光器组件原型    

复合弹性太阳能聚光器的光学特性    曹军

CPC 接收面上光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孟华,葛新石

基于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一维跟踪机构的研制    许志龙;冯培锋;刘菊东;侯达盘;张耀明;

太阳能光伏聚光器技术进展    林海浩;张雪梅;钟英杰;

交错分布式多镜面聚光系统    张海燕;王建平;张崇巍;刘伟;

高重频LD抽运Nd:YAG电光调Q激光器    宁国斌;宋贵才;

CPC的设计计算及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用    刘芳;李军;刘鹰;

高重频三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    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梁柱;

生物显微镜部分附件的应用与调试    胡文华;顾达聪;彭瑞云;王水明;王晓民;高亚兵;李杨;马俊杰;王德文;

偏轴太阳灶的几何模型    沙永玲;袁守财;丁鸣;杨树华;胡建军;田乐;朱金陵;何晓峰;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系统的优化    潘身明;黄学宁;韦早春;覃纲;罗相影;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截短对其性能的影响    马鸣;郑宏飞;李家春;

太阳能热声制冷技术发展与展望    陈丽娟;董卫;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张耀明;刘德有;张文进;卞新高;

南洲新能源:让太阳“落进”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王建专

SOLAR太阳能热水器专利技术扫描    魏衍亮

“榨干”太阳能    本报记者 王俊鸣

美开发大幅提高太阳能收集能力的创新技术    冯卫东

天大多项专利技术降低太阳能利用成本    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宋雪峰

我国最大光伏电站落户西昌    何学民

四川西昌开建中国最大光伏电站    陈其珏

太阳能热利用在印度    柯时

太阳能发电有望担当主角    

国内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期工程主体在西昌建成    杜筱欧 本报记者 高机敏 周静

基于聚光分频技术和改进型LFR聚光器的光伏/光热综合系统研究    刘阳

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王云峰

太阳能聚光器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颖

太阳能利用中的热物理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    王刚

非跟踪型太阳能聚光器的优化分析和实验研究    李桂强

无光象聚光定日镜的偏轴象差的分析与修正    林晨星

太阳能高倍聚光能量传输利用理论及试验研究    韩延民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高效能空间薄膜聚光光伏系统研究    马宏财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江守利

应用于聚光光伏模组的二次聚光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茹占强

可折叠展开式伞状龙骨结构聚光器结构及性能分析    付比

条形平面镜聚光器的实验研究与性能优化    张辉

太阳能电热联用槽式聚光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许自霖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风载的仿真研究    王红

微小推力太阳能热推进系统高效聚光技术研究    赵沛

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与研究    吕园园

基于非成像理论的自然光组合照明光学系统的研究    郝雯雯

菲涅尔透镜及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与研究    姜磊

聚光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究    周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