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半导体材料和Cu基存储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4:13
热度:

光伏半导体材料和Cu基存储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摘要】: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伏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光伏半导体基本性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以及光伏半导体性

【摘要】: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伏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光伏半导体基本性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以及光伏半导体性质随化学组分的变化趋势,然后阐述半导体合金对半导体性质的细致调节作用,并介绍形成合金的两种重要方法——同价元素替换(isovalent element substitution)法和元素置换(element mutation)法。我们分别以改善CdTe太阳能电池和改善单晶Si太阳能电池为例,说明两种合金方法在改善光伏半导体性质,寻找或者设计新型光伏半导体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研究无缺陷半导体及其合金之后,阐述半导体缺陷性质的重要性,并以MgTe体系和Cu2ZnSnS(Se)4体系为例,介绍半导体及其合金缺陷性质研究的各个方面,研究方法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是Cu基过渡金属氧化物存储材料的研究工作。这一部分介绍两种在存储方面具有潜力的Cu基材料,包括通过磁电耦合实现存储的多铁性材料Cu2OSeO3和基于电阻高低转换实现存储的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Cu2O。 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当前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两大热点:太阳能光伏材料以及新一代存储材料。在阐述这些材料对解决当前产业问题的重要性基础上,介绍这些功能材料的工作原理,材料己知的基本性质和研究现状等。第二章简要介绍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从多体问题到单电子问题的简化思想和近似,以及密度泛函理论等。 第三、四、五、六章介绍光伏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工作。其中,第三章介绍对3种Ⅱ-Ⅵ族Te化物MgTe, ZnTe和CdTe二元半导体的研究,包括3种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带边相对位置等,发现从MgTe到ZnTe到CdTe,其最高占据态的能级逐渐增大,我们从芯能级绝对形变势和p-d耦合作用两个方面的影响,解释了这种变化趋势的物理原因。然后通过构建合理的无序合金结构模型,研究了三种碲化物两两之间形成的无序合金的性质,包括能隙的弯曲系数,合金结构的稳定性等,揭示了无序合金对CdTe光伏半导体材料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MgTe和CdTe形成的(Mg,Cd)Te合金不仅晶格和CdTe非常匹配,而且其形成能很低。这种合金可以减少Cd元素的使用,同时可以通过调节MgTe的组分(MgTe的含量不能超过80%),实现1.48-3.02eV之间的光吸收。 第四章,基于元素置换思想,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合金材料,Si3Al,它可以看作是Si和AlP形成的非同价半导体合金。我们对该种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搜索,并分析了其结构的稳定性,表明Cc结构的Si3AlP可以稳定存在和合成。研究其光学性质发现,Cc结构的Si3AlP具有优于单晶Si的光学吸收谱,无论在低能量区域(1.5~2.5eV)还是高能量区域(3.0~3.5eV),其光吸收均明显大于Si。通过对其电子结构性质的研究,我们解释了它具有更优异光学性质的物理机制。 第五章介绍对MgTe体系的缺陷性质研究,阐述缺陷性质计算的基本方法,然后系统性研究了该体系的本征点缺陷,掺杂性质,以及复合缺陷等,包括缺陷的形成能,缺陷跃迁能级,以及影响缺陷稳定性的各种补偿机制等,并给出了最有利的缺陷形式及其生长条件。 第六章针对四元半导体Cu2ZnSnS(Se)4,研究了其主要受主缺陷VCu和·CuZn的缺陷能级随晶格常数变化的关系,发现VCu的缺陷能级随着晶格常数变大有逐渐变深的趋势,而Cuzn的缺陷能级随着晶格常数的变大而逐渐变浅。我们从压强效应和p-dd耦合效应两个方面解释了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 第七、八章介绍Cu基过渡金属氧化物存储材料的研究工作。其中,第七章介绍对多铁性材料Cu2OSeO3勺研究,阐述研究多铁性材料的自旋哈密顿量模型和推导自旋相互作用参数和极化系数矩阵的能量映射四态法,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了该体系的自旋相互作用参数。我们发现该体系具有异常强的DM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它的自旋基态为螺旋序排布,而且螺旋序基态具有简并性,即能量仅取决于自旋传播矢量的大小,而与方向无关。结合这两方面,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体系中观测到的自旋涡旋态(skyrmion)。基于集团展开思想,我们发展和完善了自旋引起的铁电极化理论,根据我们的自旋极化模型,自旋引起的铁电极化可以归为单自旋项和对自旋项的贡献之和(三自旋及以上的项暂未考虑)。通过能量映射四态法,我们给出了推导自旋铁电极化系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基于该模型,并结合该体系的对称性分析,我们发现Cu2OSeO3的铁电极化主要来自于单自旋项。模型分析,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实验三者之间的结果十分一致,表明了自旋极化模型的正确性。 第八章介绍我们研究的Cu20体系的电阻转换机制。不同于其他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Cu20中最容易形成的缺陷为Cu空位。通过对Cu空位在Cu20中以及在Cu2O和Cu界面处的迁移势垒研究,我们提出的基于Cu空位连接与断开的电阻转换机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能够很好的符合,同时丰富了对该类存储器的物理认识。 【关键词】:半导体 合金 缺陷性质 MgTe Si_3AlP 光学性质 多铁 Cu_2OSeO_3 存储 Cu_2O 第一性原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N30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9
  • 目录9-15
  • 第一章 太阳能光伏材料和新一代存储材料简介15-43
  • 1.1 太阳能光伏半导体材料简介16-30
  • 1.1.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性能参数和理想材料16-22
  • 1.1.2 基本太阳能电池光伏半导体材料的性质22-26
  • 1.1.3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26-30
  • 1.2 新型存储材料简介30-36
  • 1.2.1 多铁性存储材料31-34
  • 1.2.2 电阻可变性氧化物存储材料34-36
  • 1.3 本章总结36-39
  • 参考文献39-43
  •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理论与方法43-61
  • 2.1 多粒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43-44
  • 2.2 绝热近似44-45
  • 2.3 哈特利-福克方法45-49
  • 2.3.1 哈特利近似45-47
  • 2.3.2 福克近似47-49
  • 2.4 Hohenberg-Kohn 定理49-51
  • 2.5 Kohn-Sham 方程51-52
  • 2.6 交换关联泛函的近似52-54
  • 2.7 Kohn-Sham 方程的程序解法简介54-57
  • 2.7.1 平面波方法55-56
  • 2.7.2 赝势方法56
  • 2.7.3 程序计算框架56-57
  • 2.8 本章总结57-59
  • 参考文献59-61
  • 第一部分 光伏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61-147
  • 第三章 Ⅱ-Ⅵ族二元碲化物XTe(X=Mg,Zn,Cd)及其合金的性质研究63-97
  • 3.1 研究背景63-64
  • 3.2 常见Ⅱ-Ⅵ族二元半导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64-65
  • 3.3 MgTe,ZnTe和CdTe的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65-82
  • 3.3.1 结构性质65-68
  • 3.3.2 电子结构性质68-75
  • 3.3.3 MgTe,ZnTe和CdTe之间的自然带边偏移75-82
  • 3.4 MgTe,ZnTe和CdTe两两之间的无序合金研究82-91
  • 3.4.1 无序合金的SQS方法83-84
  • 3.4.2 B3,B4以及B8结构的SQS结构84-89
  • 3.4.3 A_xB_(1-x)Te无序合金的形成能89-91
  • 3.5 本章小结91-93
  • 参考文献93-97
  • 第四章 基于元素置换的新型合金Si_3AlP的第一性原理研究97-115
  • 4.1 研究背景97-99
  • 4.2 Si_3AlP的结构99-103
  • 4.3 Cc以及类Cc结构的Si_3AlP的稳定性及结构性质103-104
  • 4.4 Cc以及类Cc结构的Si_3AlP的光吸收性质104-105
  • 4.5 Cc结构Si_3AlP的电子结构性质105-111
  • 4.6 本章小结111-113
  • 参考文献113-115
  • 第五章 MgTe缺陷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15-139
  • 5.1 研究背景115-116
  • 5.2 影响缺陷掺杂的因素116
  • 5.3 缺陷形成能及缺陷能级的计算方法116-121
  • 5.4 MgTe中的中性点缺陷形成能121-124
  • 5.5 MgTe本征点缺陷不荷电时的能级位置124-127
  • 5.6 MgTe中理想缺陷的选择127-129
  • 5.6.1 受主能级的选择127-128
  • 5.6.2 施主能级的选择128-129
  • 5.7 MgTe中的缺陷补偿效应129-135
  • 5.7.1 本征补偿缺陷130-131
  • 5.7.2 外部掺杂元素的自我补偿缺陷131-132
  • 5.7.3 AX缺陷中心132-134
  • 5.7.4 DX缺陷中心134-135
  • 5.8 MgTe中缺陷对的掺杂135-136
  • 5.9 本章总结136-137
  • 参考文献137-139
  • 第六章 应变对Cu_2ZnSnS_4和Cu_2ZnSnSe_4缺陷能级的影响139-147
  • 6.1 研究背景139-140
  • 6.2 CZTS和CZTSe的缺陷性质与晶格常数的关系140-141
  • 6.3 压强效应141-142
  • 6.4 p-d耦合效应142-143
  • 6.5 对缺陷能级与晶格常数关系的解释143-144
  • 6.6 本章总结144-145
  • 参考文献145-147
  • 第二部分 Cu基存储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47-177
  • 第七章 Cu基多铁材料Cu_2OSeO_3的自旋涡旋态及铁电极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49-165
  • 7.1 研究背景149-150
  • 7.2 自旋体系的哈密顿量模型150-152
  • 7.3 磁电耦合的铁电极化模型152-153
  • 7.4 Cu_2OSeO_3的自旋相互作用和自旋涡旋态产生的机理153-157
  • 7.5 Cu_2OSeO_3中的铁电极化157-160
  • 7.6 本章总结160-163
  • 参考文献163-165
  • 第八章 Cu_2O电阻性随机存储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65-177
  • 8.1 研究背景165-166
  • 8.2 Cu_2O的结构和缺陷性质166-168
  • 8.3 铜空位在Cu_2O中的迁移168-170
  • 8.4 铜空位在Cu_2O与Cu电极界面附近的迁移170-172
  • 8.5 本章总结172-173
  • 参考文献173-177
  • 第三部分 附录177-195
  • 附录A 马德隆能179-181
  • 附录B 自旋相互作用参数计算的四态能量映射方法181-187
  • B.1 自旋对称交换相互作用参数J的计算181
  • B.2 DM相互作用参数D的计算181-183
  • B.2.1 D_(12)~z的计算182
  • B.2.2 D_(12)~x的计算182
  • B.2.3 D_(12)~y的计算182-183
  • B.3 单粒子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参数A的计算183-187
  • B.3.1 A~(yy)-A~(xx)的计算183-184
  • B.3.2 A~(zz)-A~(xx)的计算184
  • B.3.3 A~(xy)的计算184
  • B.3.4 A~(xz)的计算184-185
  • B.3.5 A~(yZ)的计算185
  • B.3.6 存在高对称轴的情况185-187
  • 附录C 自旋引起的铁电极化矩阵系数计算的四态能量映射方法187-195
  • C.1 单自旋极化矩阵系数P_s~M的计算187-190
  • C.1.1 P_s~(yy)-P_s~(xx)的计算188
  • C.1.2 P_s~(zz)-P_s~(xx)的计算188
  • C.1.3 P_s~(xy)的计算188-189
  • C.1.4 P_s~(xz)的计算189
  • C.1.5 P_s~(yz)的计算189-190
  • C.2 自旋对极化矩阵系数P_P~M的计算190-195
  • C.2.1 P_p~(xx)的计算190
  • C.2.2 P_p~(xy)的计算190-191
  • C.2.3 P_p~(xz)的计算191
  • C.2.4 P_p~(yx)的计算191
  • C.2.5 P_p~(yy)的计算191-192
  • C.2.6 P_p~(yz)的计算192
  • C.2.7 P_p~(zx)的计算192-193
  • C.2.8 P_p~(zy)的计算193
  • C.2.9 P_p~(zz)的计算193-195
  • 发表文章目录195-199
  • 致谢199-20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量子力学一维方势阱、Landau能级、表象和表象变换的教学与实例    卢其亮;

不对称周期势中的一维粒子状态研究    刘国松;刘思源;

金属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王海东;万巍;

过渡金属掺杂金红石相TiO_2能带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陈琦丽;唐超群;

磷掺杂金红石Ti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宋桥台;杨苹;王锦标;鲁雄;黄楠;

钛基梯度功能材料电场激活原位合成    陈少平;张楠;薛鹏飞;孟庆森;

固体能带计算方法探讨    尤凤翔,龚善初,陈文涛

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的性质    刘富义

施加电场的半抛物量子阱中束缚态的能级结构    张立,谢洪鲸

从头计算在矿物压致相变研究中的应用    巫翔,秦善,吴自玉

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    魏洪源

金属掺杂TiO_2和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于晓慧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反应合成银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合成机制与性能研究    陈敬超

反应合成AgCuO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化及界面结构研究    周晓龙

ZnO表界面及其相关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王立惠

非磁性离子掺杂宽带隙半导体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俞琳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欧利辉

生物大分子的量子和经典的理论计算研究    伊长虹

分子器件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蔺丽丽

超导材料性质和半导体表面重构及表面合金性质    李冲

轻金属LiAlH_4,LiBH_4储放氢第一性原理研究    崔向前

第一原理研究六方氮化硼不同结构的稳定性    肖柳

稀土镁合金β'和β"以及6HLPS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平

铁电存储器用钛酸铋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电导机制分析    刘芬

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杨春娣

四方相BaTiO_3缺陷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刘柏年

Al-Mg-TM合金的热性质及Mg_(97)Zn_1Y_2中24R型长周期相的微结构    李冬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PO_4(M=Mn,F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聂正新

蛋白激酶与其抑制剂分子结合的作用机理研究    王寿山

瑞士开发新半导体材料“功耗为硅的十万分之一”    

半导体材料的浅释    李翔;曹灿华;翟堃;乔荣学;

对半导体材料研究的一些意見    呂犹龍;汪炳南;

半导体材料    林蘭英;

激光对半导体材料热作用的理论计算    沈中华,倪晓武,陆建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功能——光催化技术与环境保护    钱振型

半导体材料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华庆恒;汝琼娜;

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孟青;王成亮;江浪;李洪祥;胡文平;

半导体材料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屠海令;

金属、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常晓天;徐欣;王阳;郭煜;

纳米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屠海令;

半导体材料的红外吸收及低发射率方法研究    顾冰芳;徐国跃;任菁;蔡刚;罗艳;

CdS-TiO_2复合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叶谦;周峰;

高性能阴极荧光分析系统及其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徐军;徐科;陈莉;张会珍;

配位型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乔娟;王威;邱勇;

第9章 微电子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省信息产业厅领导专题调研我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    田玉华 记者 刘领

新工艺面临技术挑战半导体材料时代来临    梁红兵

半导体材料:追逐时代浪潮    

去年半导体材料市场达420亿美元 中国增长排首位    杨春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仍将强劲增长    肖化

新政策对半导体材料业有积极作用    

模式创新更加重要    冯健

东方电气集团峨嵋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本报记者 许金波

我国半导体材料业十年大跨越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 祝大同 李清岩

超高压下半导体材料可变身拓扑绝缘体    记者 常丽君

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自旋结构及设计    赵旭光

半导体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形貌控制研究    李赫

零维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    贾博雍

氧化锌基半导体材料的拉曼光谱研究    孔晋芳

新型结构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梁建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俞笑竹

有机自旋小分子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制备及特性研究    林亮

有机功能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聚集体的纳米结构    苏炜

几种半导体材料电子结构及光催化性质的理论研究    朱应涛

ZnO半导体材料的形貌、微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刘海霞

半导体材料低温无磨料超光滑表面抛光分析的研究    张忠恕

有机功能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朱芳

半导体材料测试仪器的设计与制作    柯晓娟

半导体材料带隙宽度的尺寸和温度效应研究    陈玉明

镓基半导体材料的二次转化法制备与表征    王晓斌

激光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的热效应分析    黎小鹿

半导体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陈科立

多功能半导体材料测试仪的设计    徐仁伯

内建电场对纳结构半导体材料功函数调制研究    安盼龙

典型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何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