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炭活化及炭孔中乙烷水合物生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7:40
热度:

炭活化及炭孔中乙烷水合物生成研究【摘要】: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吸附剂,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官能团,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广泛地应用于环保、化工等各个领域

【摘要】: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吸附剂,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官能团,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广泛地应用于环保、化工等各个领域。以KOH作为活化剂是化学活化制备活性炭的主要方法,考虑到工业生产的成本问题,本实验以NaOH代替KOH作为活化剂,以椰壳炭化料为炭源制备活性炭材料,实验得出,采用NaOH活化法可以得到孔径分别集中在1.5nm和1.2~3.0nm范围内的两种孔径均一的高表面积活性炭。这两种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583m2/g和2860m2/g。采用该种方法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到2989m2/g,但此时孔径分布范围广,孔径的均一性差。与KOH活化法制得的活性炭相比,NaOH活化法制得的活性炭样品孔径分布的均一性相对较差。 炭孔中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可以用来储存天然气,而C2H6在天然气中含量居于第二,因此需要研究C2H6水合物在炭孔中的生成,用来与CH4相比较。此外,C2H6还是C2H4工业中的主要原料,考虑到C2H6/C2H4的混合物的重要性,需要研究比较C2H6、C2H4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本实验测量了C2H6在相同温度下、不同载水量的中孔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及不同温度下、相同载水量的中孔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从中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C2H6水合物的生成压,及一定温度范围内C2H6水合物生成的焓变。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刚好将炭孔填满时,C2H6的体积储量达到最大;C2H6水合物在炭孔中与在纯水中生成的生成压基本相同,远远小于CH4水合物的生成压。 【关键词】:活性炭 NaOH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C_2H_6水合物 炭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47.3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8-25
  • 1.1 多孔材料8
  • 1.2 活性炭活化8-11
  • 1.2.1 化学活化法9-10
  • 1.2.1.1 氯化锌法9-10
  • 1.2.1.2 磷酸法10
  • 1.2.1.3 KOH 法10
  • 1.2.2 物理活化法10-11
  • 1.2.3 物理-化学联合法11
  • 1.3 乙烷气体的工业概述11-15
  • 1.3.1 乙烷的工业意义11-13
  • 1.3.1.1 乙烷制备乙烯工业11-12
  • 1.3.1.2 乙烷制备氯乙烯工业12-13
  • 1.3.1.3 乙烷制备氯乙烷工业13
  • 1.3.1.4 乙烷制备硝基乙烷工业13
  • 1.3.2 乙烷的主要来源13-14
  • 1.3.3 乙烷的分离方法14-15
  • 1.3.3.1 深冷分离法14
  • 1.3.3.2 吸收分离法14-15
  • 1.3.3.3 膜分离法15
  • 1.3.3.4 吸附分离法15
  • 1.4 气体水合物概述15-18
  • 1.5 气体水合物的应用18-24
  • 1.5.1 天然气储运18-20
  • 1.5.2 气体分离20-21
  • 1.5.3 海水淡化21-22
  • 1.5.4 溶液提浓22-23
  • 1.5.5 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23
  • 1.5.6 水合物超临界萃取23-24
  • 1.5.7 CO_2的填埋24
  • 1.6 本文工作24-25
  • 第二章 吸附理论及多孔介质的表征25-40
  • 2.1 吸附理论25-33
  • 2.1.1 吸附量的 Gibbs 定义25
  • 2.1.2 吸附等温线类型25-27
  • 2.1.3 滞后环与孔结构27-29
  • 2.1.4 经典吸附理论29-33
  • 2.1.4.1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 Langmuir 方程29
  • 2.1.4.2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和 BET 方程29-30
  • 2.1.4.3 毛细管凝聚理论和 Kelvin 方程30-32
  • 2.1.4.4 微孔填充理论和 DR 方程32-33
  • 2.2 比表面积测定33-36
  • 2.2.1 Langmuir 方法33-34
  • 2.2.2 BET 方法34
  • 2.2.3 t 曲线法和 s曲线法34-36
  • 2.2.4 D-R 方法36
  • 2.3 孔径分布计算36-40
  • 2.3.1 大孔吸附剂36-37
  • 2.3.2 中孔吸附剂37
  • 2.3.3 微孔吸附剂37-40
  • 2.3.3.1 H-K 模型38
  • 2.3.3.2 DFT 方法38-40
  • 第三章 氢氧化钠活化活性炭的探究40-54
  • 3.1 引言40
  • 3.2 实验装置及步骤40-45
  • 3.2.1 原料预处理40
  • 3.2.2 NaOH 活化法制备活性炭40-41
  • 3.2.3 活性炭的表征41-45
  • 3.2.3.1 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41-42
  • 3.2.3.2 吸附量的计算42-45
  • 3.3 结果与讨论45-53
  • 3.3.1 温度的影响46-48
  • 3.3.2 活化时间的影响48-50
  • 3.3.3 碱炭比的影响50-52
  • 3.3.4 活性炭样品的比较52-53
  • 3.4 小结53-54
  • 第四章 炭孔中乙烷水合物的生成54-67
  • 4.1 引言54
  • 4.2 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54-57
  • 4.2.1 原料预处理54
  • 4.2.2. 吸附剂的制备54-55
  • 4.2.3 吸附剂的表征55-57
  • 4.2.3.1 吸附剂的表征装置及操作55-56
  • 4.2.3.2 吸附剂的表征结果56-57
  • 4.3 湿活性炭上乙烷的吸附行为57-59
  • 4.3.1 实验装置及操作57-58
  • 4.3.2 吸附等温线的测量58-59
  • 4.4 结果与讨论59-66
  • 4.4.1 Rw对 C_2H_6的重量储量(nx)的影响59-60
  • 4.4.2 Rw对水气摩尔比 x’的影响60-61
  • 4.4.3 Rw对理论体积储量的影响61-62
  • 4.4.4 炭孔中 C_2H_6水合物的生成压62-64
  • 4.4.5 炭孔中 C_2H_6水合物生成过程的焓变64-66
  • 4.5 小结66-67
  • 第五章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3-74
  • 致谢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化学吸收法分离烟气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王桂红;余云松;张早校;

在Ar气流中热处理KOH-煤焦制大比表面积活性炭    杨绍斌

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测定方法研究    孙志高,石磊,樊栓狮,郭开华,王如竹

活性炭中甲烷水合物的储气量    阎立军,刘犟,陈光进,郭天民

炼厂干气中乙烯回收和利用技术进展    张礼昌;李东风;杨元一;

水合物储运天然气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文玲,李海国,王胜杰,刘芙蓉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孙志高,王如竹,樊栓狮,郭开华

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徐勇军,叶国兴,杨晓西,丁静

天然气分离工艺及其选择建议    韩建多,刘淑坤,郭永良

密度泛函与分子模拟计算介孔孔径分布比较    邵晓红,张现仁,汪文川

变压吸附技术在合成氨中的工艺研究及其优化设计    黄立新;

关于制备活性粉煤灰的研究    许申鸿;孟洁;杭瑚;

超声波在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中的作用    李书光,刘冰,胡松青

电阻探测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孟庆国;业渝光;王士财;陈强;刘昌岭;

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    刘怀山,赵月霞

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的实验技术与方法    刘昌岭,业渝光,张剑,刁少波

铝箔轧制油过滤净化的研究    王学书

海洋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环境影响比较    常华进;曹广超;陈克龙;

青稞秸秆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    张生明;

从构造背景论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找矿远景    潘彤;王秉璋;李善平;王钦元;

催化裂化干气的综合利用    殷树青;

供热机组-海水淡化联合生产系统经济性研究    王铁民;王涛;陈素君;

超高比表面炭载钼煤气甲烷化催化剂    杨骏,黄止而,王定珠

在Ar气流中热处理KOH-煤焦制大比表面积活性炭    杨绍斌

热处理及与KOH共炭化对深度脱除煤中无机矿物质的促进作用    解强,陈清如

氧化性复合催化剂作用下用无烟煤制备活性炭    张双全,王祖讷

水合冷冻法海水淡化研究    李栋梁;龙臻;梁德青;

一种新型水合物法海水淡化系统能耗及经济性分析    龙臻;李栋梁;梁德青;

国内外活性炭工业分析(下)    柴国梁;

国外催化裂化装置富氧再生工艺    杨宝康;吴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