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醚大单体的合成及其与有机硅的接枝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7:05
热度: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醚大单体的合成及其与有机硅的接枝【摘要】:本论文对DMC催化体系下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合成端烯丙基聚醚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氯铂酸催化体系下各种因素对聚醚和有机硅

【摘要】: 本论文对DMC催化体系下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合成端烯丙基聚醚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氯铂酸催化体系下各种因素对聚醚和有机硅接枝反应的影响。 合成的DMC催化剂其化学组成为Zn_3[Co(CN)_6]_2·aZnCl_2·bH_2O·cL具有非化学计量的特点,其催化活性与制备方法即催化剂的组成、形态、配体等有关,该催化剂对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物有比KOH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实验条件下,每克催化剂可合成10余公斤的共聚物。 DMC催化剂催化EO、PO共聚,共聚物分子量可通过起始剂与反应单体的比例来控制,理论分子量(按投料比计算的分子量)与实际分子量十分接近,分子量分布也较窄,在1.00~1.60之间。 DMC催化剂合成的聚醚大单体官能度高:0.8~0.9,这远高于目前的KOH体系(0.7左右)。 合成的EO、PO聚醚大单体经NMR、IR等表征,EO、PO单体在大分子链中是无规分布的 聚醚大单体可以用KOH、H_3PO_4作后处理剂,硅酸镁硅藻土作吸附剂进行后处理,金属离子残留量可达到1~20*10~(-6)以下。 实验观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最佳EO、PO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随催化剂用量而异。在上述反应温度下,催化剂用量在0.02~0.03克范围内、反应时间为4~8h。 着重考察了端羟基,有机硅含氢量、聚醚和有机硅的加料方式、催化剂浓度、聚醚的分子量、反应温度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以及链结构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们设计的硅氢化反应条件下,羟基对硅氢化反应影响甚微;接枝温度为100±5℃、催化剂浓度为30ppm;最佳加料方式为滴加有机硅,采用本体聚合;合成过程中产物分子量可调。 【关键词】:DMC 烯丙醇 硅氢化反应 有机硅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Q323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6-22
  • 1.1 前言6-7
  • 1.2 环氧烷烃开环聚合合成聚醚的方法7-11
  • 1.2.1 阳离子聚合7-8
  • 1.2.2 阴离子聚合8-10
  • 1.2.2.1 链交换9
  • 1.2.2.2 链转移9-10
  • 1.2.3 配位聚合10-11
  • 1.3 DMC催化剂11-13
  • 1.4 有机硅接枝聚醚13-22
  • 1.4.1 硅氢化反应13-14
  • 1.4.2 有机硅接枝聚醚的类型及制备方法14-15
  • 1.4.3 有机硅接枝聚醚的应用15-22
  • 1.4.3.1 稳泡剂16-17
  • 1.4.3.2 消泡剂17-18
  • 1.4.3.3 润湿剂18
  • 1.4.3.4 化妆用品18-22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2-28
  • 2.1 主要仪器药品22-23
  • 2.2 实验过程23-25
  • 2.2.1 催化剂DMC的制备23-24
  • 2.2.2 聚醚的制备24-25
  • 2.2.2.1 预处理24
  • 2.2.2.2 激活催化剂24
  • 2.2.2.3 聚合反应24-25
  • 2.2.3 聚醚的纯化25
  • 2.2.4 有机硅接枝聚醚25
  • 2.3 产物的表征25-28
  • 2.3.1 分子量的测定25-26
  • 2.3.1.1 端羟基分析法—羟值测定法25-26
  • 2.3.1.2 GPC测定法26
  • 2.3.2 官能度(双键含量)的测定26
  • 2.3.3 有机硅接枝聚醚比重的测定26-27
  • 2.3.4 浊点的测定27-28
  • 第三章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合成端烯丙基聚醚大单体28-44
  • 3.1 催化剂组成的非化学计量特性28-29
  • 3.2 催化剂形态对催化活性的影响29-30
  • 3.3 有机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0-31
  • 3.4 水溶性金属盐(M~1X_w)对催化活性的影响31-32
  • 3.5 人单体聚醚的精制32
  • 3.6 聚合物微结构的表征32-37
  • 3.6.1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的红外光谱研究32-33
  • 3.6.2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的核磁共振研究33-36
  • 3.6.3 不同方法测定分子量值的比较36-37
  • 3.7 DMC催化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特征37-40
  • 3.7.1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37-38
  • 3.7.2 反应温度和分子量对聚醚官能度的影响38-39
  • 3.7.3 催化剂浓度与聚合反应的特征39-40
  • 3.8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研究40-42
  • 3.8.1 分子量可控性研究40-41
  • 3.8.2 聚醚大单体的分子量分布41-42
  • 3.9 小结42-44
  • 第四章 有机硅接枝聚醚44-60
  • 4.1 实验原理44-45
  • 4.2 硅氢化反应影响因素的讨论45-50
  • 4.2.1 端羟基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45-46
  • 4.2.2 有机硅含氢量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46
  • 4.2.3 聚醚和有机硅加料方式的影响及选择46-47
  • 4.2.4 聚合方式的影响及选择47
  • 4.2.5 催化剂及浓度的影响及选择47-48
  • 4.2.6 聚醚分子量对接枝度的影响48-49
  • 4.2.7 接枝反应时间影响49-50
  • 4.2.8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50
  • 4.3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分析产物结构50-52
  • 4.4 浊点52-53
  • 4.5 表面张力53-56
  • 4.6 聚醚分子结构对表面张力的影响56-59
  • 4.7 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论60-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水溶性聚醚硅蜡    张建雨;康晓丽;冯跃跃;杨顺立;冯强;阚冬梅;

Fe-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研究    黄亦军,戚国荣,钱锦文,封麟先

高分子量聚醚的精制    宣美福;

聚硅氧烷—聚醚接枝共聚物表面活性的研究    詹泽民;周庆立;

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    王坚平,冯圣玉,陈剑华

有机硅聚醚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聚乙烯加工中的应用    郭彩云,孙欲晓

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Ⅳ)——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韩富;刘志妍;周雅文;徐宝财;

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黄亦军,戚国荣,封麟先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征    黄亦军,戚国荣,封麟先

用双金属催化剂合成聚醚的研究进展    颜再荣,杨淑英,余爱芳,陈立班

有机硅、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建材中的应用发展    黄月文,刘伟区,罗广建

聚醚多元醇的研究进展    慕朝师;黄科林;李克贤;罗素娟;刘宇宏;黄尚顺;何耀良;李卫国;

新型的承载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    于剑昆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    王景霞;范晓东;周志勇;程广文;刘建勋;

氟硅表面活性剂研究简述    陈利民;徐榆;许文东;齐帆;

α-烯基聚醚磺酸盐的耐盐性能及应用    辛寅昌;邱增中;张盛军;郑平;赵明方;

Zn(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李学福

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于永明

聚醚接枝硅油的合成研究及交联物对其性能的影响    商春燕

聚醚多元醇产物中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分离研究    杨柳

硅氢加成Karstedt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赵延琴

非典型改性聚醚的研究    邱增中

乙酰氧乙基聚硅氧烷的合成、性能与降解动力学    贾中锋

特种聚醚的合成    冯新武

N-(烷氨基甲基)甲叉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复配及应用研究    李璐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表征    卢波

羧基聚硅氧烷和羟基聚硅氧烷的合成表征及对聚碳酸酯的阻燃研究    苗越卓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合成的研究    张亚光

聚硅氧烷类纺织助剂及其应用    董永春;

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陈晓红

新型有机硅农用展着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王志勇;王卫民;李刚;

有机硅改性树脂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东阳;王木立;马智俊;朱东;

有机硅及其改性聚合物膜用于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渗透汽化分离    张可达,刘南安

环氧树脂中稀释剂—环氧丙烷丁基醚—气相色谱测定    

云爆弹的高能燃料——环氧丙烷-铝粉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赵晶石;刘荣海;

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过程中镁离子对丙醛生成量的影响    朱宝福;乔世璋;张远英;

H_2O_2氧化法环氧丙烷新工艺将建工业化装置    

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和市场分析    林衍华;白尔铮;

无机分散溶胶-凝胶法制备块状锂基气凝胶    肖淑芳;周斌;万慧军;杜艾;徐翔;杨小云;沈军;吴广明;张志华;

有机胺催化一缩二丙二醇合成工艺研究    卢亮;项玉芝;夏道宏;周玉路;靳焘;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的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英文)    杜风光;邹颖南;肖敏;王拴紧;孟跃中;

3月硬泡PPG市场报告    

钛硅分子筛法合成环氧丙烷工艺过程模拟    宋楠;袁向前;

以无机铝盐为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氧化铝    郝志显;刘辉;郭彬;张佳伟;甘礼华;徐子颉;陈龙武;

过氧乙酸法合成环氧丙烷的过程研究——Ⅰ.过氧乙酸的合成    汪青海;李伟;肖文德;

环氧丙烷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周永敏;柳云骐;胡成江;李琴;于菲菲;刘洋;刘晨光;

无机分散溶胶-凝胶法制备块状锂基气凝胶    肖淑芳;周斌;万慧军;杜艾;徐翔;杨小云;沈军;吴广明;张志华;

在线粘度计监测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    闵加栋;张文彬;张亚明;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

职业接触环氧丙烷工人Hb加合物及其遗传毒性分析    李刚;李玉凡;李玉杰;李明;李梦燕;赵福林;Xiao Y.;Dan Segerback;

丙烷路线制取环氧丙烷集成工艺-氢氧气氛中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冯树波;于广欣;王雪平;武春敏;付维享;

等离子体溅射沉积法制备Ag/TS-1催化剂及其丙烯气相环氧化性能研究    王金雪;郭新闻;徐军;陆文琪;

环氧丙烷异构化产物的表征与反应机理    马卫华;陆路德;杨绪杰;汪信;

中微孔复合钛硅分子筛负载纳米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刘义武;张小明;索继栓;冯玉军;

环氧丙烷市场稳定    普华

化工园区为国内环氧丙烷扩能提供契机    黄律己

环氧丙烷需求增长强势难改    沈飞

环氧丙烷市场表现清淡    华工

环氧丙烷企业将重新“洗牌”    陈生文

国内最大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试车成功    朱黎明

环氧丙烷价格小涨 整体货源趋紧    汪含蕴

环氧丙烷废水回用获突破    记者 王晓阳

环氧丙烷:下游产业激发市场需求    汪江海

环氧丙烷供需趋向平衡    金枫

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节能降耗工艺技术研究    李奕川

纳米铝粉在环氧丙烷快速反应催化机理研究    炎正馨

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    马卫华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反应与产物性能研究    张治国

CO_2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过程中的区域和立体化学控制    李博

Ag/TS-1催化剂上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    王金雪

稀土催化己二酸酐和碳酸亚乙酯开环聚合及其聚合物的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陈枫

Salen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交替共聚的行为    牛永盛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郭建国

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制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刘杰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及六氟环氧丙烷的聚合研究    刘璇

仿生催化氧气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    朱春早

叔丁基过氧化氢—丙烯共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工艺    马英

六氟环氧丙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戴思远

蒽醌法萃取液催化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小试研究    蔡少鸿

固体碱催化环氧丙烷法合成丙二醇甲醚    朱娟

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水解动力学拆分及其应用的研究    张国安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萘酐三元共聚物合成研究    林波

苯酚和环氧丙烷催化合成丙二醇苯醚的原子经济反应研究    张永博

微乳法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研究    尤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