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五氟碘乙烷的气相催化合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5:23
热度:

五氟碘乙烷的气相催化合成研究【摘要】:五氟碘乙烷(C2F5I)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是制备多种合成树脂单体、憎水剂、憎油剂、调聚剂、药品和农用化学品的关键合成中

【摘要】:五氟碘乙烷(C2F5I)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是制备多种合成树脂单体、憎水剂、憎油剂、调聚剂、药品和农用化学品的关键合成中间体。传统生产C2F5I的工艺存在工艺安全性差,生产成本高,原材料毒性大等不足。近年来国际上有人开始研究以五氟乙烷(C2F5H)和碘(12)为原料的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工艺简单的“直接法”工艺,但有关研究的报道很少。本文重点针对C2F5I“直接法”合成工艺,开展以C2F5H为起始原料,对气相催化合成C2F5I的合成路线、反应机理、催化剂技术和工艺规律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确定了理想气体C2F5I的热力学数据的最佳估算方法为Joback法,其次是键贡献法,得出C2F5I的热力学数据△Gf(?),298、ΔHf(?),298和Sf(?),298分别为-1060.31kJ·mol-1,-1005.79kJ-mol-1和388.34J·mol-1·K-1;对六种不同路线制备C2F5I的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计算,确立以C2F5H和12为原料制备C2F5I为最佳合成路线;热力学计算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的标准自由焓变逐渐减小,平衡常数逐渐变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在热力学上对C2F5I的生成有利;最后利用设计出的反应装置进行该催化反应,GC和GC-MS分析确认产物为C2F5I,表明该路线能合成出C2F5I。 在管式反应器中对C2F5H进行热裂解,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对热解气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2F5H在600-1000℃空管裂解时主要发生脱HF反应生成C2F4;C2F5H在催化剂Rb-K/AC条件下高温裂解主产物为C3F8和C4F10,而不是C2F4。根据均裂的化学键类型提出9个初级反应路径,通过密度泛函理论B3LY/6-31G*计算C2F5H各化学键离解能,发现H转移反应所需活化能最低,C-C键断裂反应次之,分别为211.73和380.10kJ/mol,表明C2F5H空管裂解时最易发生H转移反应脱去HF。生成活性中间体CF3CF:和CF2:的离解能分别为426.61和943.21kJ/mol,表明C2F5H在催化剂作用下最易生成CF3CF:卡宾。结合气体产物证实在催化剂裂解过程中生成了以CF3CF卡宾为主,CF2:卡宾为辅的活性中间体;采用H2作为捕捉剂,空管裂解C2F5H得到C2H2F4,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得到C2F6,表明CF3CF卡宾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形成较强的结合。利用XPS对裂解后催化剂C1s进行分析发现结合能为282.2eV的C1s对应游离碳的特征峰,结合裂解主产物表明CF3CF:卡宾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F3CF2自由基和不同于石墨结构的单质C,CF3CF2自由基与I·自由基结合生成C2F5I。 第四章系统地研究了气相催化合成C2F5I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碱金属盐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尤其是负载量为20w%,质量比为2:1的KF和RbNO3的活性组分复配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TG-DTA、 FTIR、XPS和XRD分析表明反应前催化剂活性组分RbNO3主要以Rb20存在,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HF使活性组分RbNO3以RbF和部分Rb2O形式存在。比表面积较大、灰分少、呈弱碱性的活性炭(AC)作为催化剂载体时,C2F5H的转化率较高;金属氟化物如多孔氟化铝和多孔氟化镁对O2和HF惰性,作为催化剂载体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对AC进行酸处理能够改变表面含氧官能团,从而加强金属前驱体与活性炭载体的锚固作用,改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表面碱性。第四章采用HCl, HNO3或HF分别对AC进行处理,制得一系列AC负载的Rb-K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气相合成C2F5I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HCl处理的AC负载的Rb-K/A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适中的弱碱性,有利于气相催化合成C2F5I。各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分散度大小顺序为:Rb-K/AC-HNO3Rb-K/AC-HFRb-K/AC-HClRb-K/AC,该大小顺序与相应载体表面酸性和表面官能团变化趋势一致,但与催化剂表面碱性并无对应关系。酸处理对AC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碱性的变化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点。 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情况下,第五章利用气相催化合成C2F5I热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对温度、空速、投料比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0℃~600℃,空速110130h-1,C2F5H:O2摩尔投料比为21.7:4。在优化条件下,催化剂Rb-K/AC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利用BET、SEM、XPS和TG-DTA等方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积炭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中心覆盖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积碳为CF3CF:卡宾歧化生成的不同于活性炭载体石墨结构的单质碳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F,CF2,CF3碎片;另外在反应体系中通入适量的O2能消除部分积碳,该积碳的氧化分解温度范围为150~350℃。 【关键词】:五氟碘乙烷 气相催化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工艺优化 积碳失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222.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C_2F_5I的性能及应用前景14-17
  • 1.2.1 C_2F_5I作为调聚剂的应用14-16
  • 1.2.2 C_2F_5I衍生物全氟烷基碘化物的应用16-17
  • 1.3 C_2F_5I的合成方法17-21
  • 1.3.1 C_2F_5I的传统合成方法17-19
  • 1.3.2 C_2F_5I的新型合成方法19-21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21-23
  • 2 “直接法”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工艺路线的设计23-40
  • 2.1 引言23-24
  • 2.2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的热力学研究24-31
  • 2.2.1 C_2F_5I的热力学数据24-25
  • 2.2.2 反应的热效应和焓变25-28
  • 2.2.3 反应的化学平衡28-31
  • 2.3 C_2F_5I合成路径的实验探索31-39
  • 2.3.1 实验装置、仪器和实验原料31-33
  • 2.3.2 催化剂制备33
  • 2.3.3 产物后处理33-35
  • 2.3.4 产物表征方法35
  • 2.3.5 结果与讨论35-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3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反应机理研究40-57
  • 3.1 引言40-42
  • 3.2 实验部分42-43
  • 3.2.1 原料裂解和C_2F_5I合成42
  • 3.2.2 催化剂制备和表征42-43
  • 3.3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的实验现象及分析43-53
  • 3.3.1 C_2F_5I在催化剂表而的高温裂解43-49
  • 3.3.2 HF的生成49-50
  • 3.3.3 CF_3CF:卡宾的岐化50-53
  • 3.4 反应机理分析53-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4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催化剂研究57-89
  • 4.1 引言57-58
  • 4.2 实验部分58-61
  • 4.2.1 试验原料58-59
  • 4.2.2 催化剂活性组分筛选59
  • 4.2.3 催化剂载体选择和酸处理59
  • 4.2.4 催化剂及AC的表征59-61
  • 4.3 催化剂活性组分实验研究61-71
  • 4.3.1 单一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61-62
  • 4.3.2 复配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62-63
  • 4.3.3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63-64
  • 4.3.4 活性组分配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64-65
  • 4.3.5 催化剂活性组分形态的研究65-71
  • 4.4 催化剂载体实验研究71-88
  • 4.4.1 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71-73
  • 4.4.2 椰壳AC类载体物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73-78
  • 4.4.3 AC载体的酸处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78-88
  • 4.5 小章小结88-89
  • 5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工艺优化研究89-107
  • 5.1 引言89
  • 5.2 实验补分89-91
  • 5.2.1 反应器恒温区的测试89
  • 5.2.2 C_2F_5H-和O_2流量标定89
  • 5.2.3 I_2的定量输送89-90
  • 5.2.4 校正因子测定90
  • 5.2.5 工艺优化实验90-91
  • 5.3 原料和产物的标定91-98
  • 5.3.1 反应器恒温区的测试91
  • 5.3.2 C_2F_5H和O_2的定量输送91-94
  • 5.3.3 I_2的定量输送94-96
  • 5.3.4 校正因子的测定96-97
  • 5.3.5 反应“三率”的计算97-98
  • 5.4 C_2F_5I合成工艺研究98-105
  • 5.4.1 内外扩散的消除98-100
  • 5.4.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100-102
  • 5.4.3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102-103
  • 5.4.4 O_2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103-105
  • 5.5 本章小结105-107
  • 6 气相催化合成C_2F_5I催化剂失活研究107-114
  • 6.1 引言107
  • 6.2 实验部分107-108
  • 6.3 催化剂失活现象与分析108-109
  • 6.3.1 催化剂表面织构变化108
  • 6.3.2 催化剂表面形貌变化108-109
  • 6.4 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109-113
  • 6.4.1 催化剂积碳和氧化109-112
  • 6.4.2 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112-113
  • 6.5 本章小结113-114
  • 7 结论与展望114-117
  • 7.1 主要结论114-115
  • 7.2 本文的创新点115-116
  • 7.3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116-117
  • 致谢117-118
  • 参考文献118-132
  • 附录132-145
  • 附录A C_2F_5I热力学数据的求取132-145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14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炭及表面性质对Ru基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韩文锋,赵波,霍超,刘化章

负载型KNO_3固体碱对环戊二烯甲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孙林兵;吴正颖;寇佳慧;淳远;王英;朱建华;邹志刚;

KNO_3/Al_2O_3上强碱位的产生和表征    朱建华,王英,山口力

新型固体强碱KNO_3/Al_2O_3的碱性    朱建华,王英,淳远

六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剂热分解性能研究    谈玲华;李勤华;高飞;潘仁明;李凤生;王俊德;

竹制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章健;马磊;卢春山;张群峰;祝一锋;李小年;

有机氟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方

氟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和消防领域的应用    牟建海,姜标,解德良

三氟碘甲烷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马洋博;吕剑;

含氟织物整理剂发展概况    潘文艳;黄德志;孙祥山;王伟;刘彦军;

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活性炭甲烷化反应机理及其抑制的研究    祝一锋

三氟碘甲烷的气相催化合成及机理研究    杨光成

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成型及机械强度研究    胡晓敏

活性炭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氨合成催化性能的研究    郑超

载体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荣成

HFC134合成粗料的提纯技术研究    郭艳红

三氟碘甲烷的气相催化合成    石磊

五氟碘乙烷的气相催化合成技术研究    寇鸿飞

五氟碘乙烷催化合成新工艺研究    李雷

固体碱催化剂MgO/ZrO_2催化合成碳酸二异辛酯的研究    李婷

转炉红尘脱硫机理的研究    朱凯凤,方士珍,唐述培

流化床丁烷气相氧化制顺丁烯酸酐催化剂的活性测定    郭之纯,朱乐平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表面氧化改性后的电化学性能    杜嬛;王成扬;郭春雨;时志强;

树脂对酚类化合物吸附热力学研究    孟凡伟;朱元洪;肖勇;王涛;潘丙才;

马缨杜鹃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奇涵,郭健,张明哲

镧、铈比对Pd-TWC性能的协同效应    金钧,王道,武少华,叶青,周克斌

LaCeCuMn/γ-Al_2O_3纳米稀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玉静;张鹏远;陈建峰;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侯晋;张鹏远;黄伟莉;陈建峰;

络合体系中离子分布系数的计算机简便解析法    金莹,张延东,孙冬柏,俞宏英,杨德钧

Ni/Al_2O_3催化剂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研究    王倩;徐新;郭芳林;周林碧;

水不耦合装药理论在深孔爆破中的应用    马宏昊;沈兆式;陈志军;

防污自洁PVC建筑膜材的设计思路    赵晓娣;顾振亚;

纳米二氧化锰对甲醛去除效率的影响    褚秀娟;张华;

应急抢险救援烟火切割技术试验研究    张靖;王鹏;李孟洁;沈欣;李瑄;

甲烷三重整反应用镍系催化剂的研究    邹汉波;陈胜洲;赵朝晖;林维明;

嗅觉实验法的质量控制方法初步研究    刘咏;耿静;卢志强;

高介电陶瓷材料在油品介电精制方法中的应用    熊常健;赵得杰;朱岳麟;鹿靖;

催化裂化原位降硫助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杜伟;李晓刚;吴俊升;李磊;

含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醛    赵祥芳;金杏妹;

纳米金属镍催化机理研究    李茸;刘祥萱;王煊军;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纳米碳纤维的批量制备技术与装置研究    张勇

二氧化硫气氛下含铈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碳烟的研究    付名利

高镁磷尾矿回收利用磷、镁的应用基础研究    黄芳

脂肪酸甲酯加氢制脂肪醇Cu/Zn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    黄辉

红柱石的浮选分离技术及机理研究    周灵初

高结合率混合铜矿选冶新工艺试验研究    刘丹

新型NZP族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祝琳华

化学方法制备硫族化合物纳米薄膜的研究    赵越

离子液体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范云场

氟醇化合物的分离及相平衡研究    孙超

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环已烯环氧化工艺研究    付丽丽

由苯胺和丙三醇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刘冬妍

水溶液中2-氯酚和4-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研究    胡洋

反应—分离系统能量集成的研究    金鑫

CC-2OD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汪卫华

锂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綦鹏飞

S公司水龙头除铅清洗工序质量控制研究    柳青松

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研究    温健麟

FCC汽油脱硫吸附剂的研制及其效果考察    张晓敏

甲苯区域选择性硝化的研究进展    刘丽荣;吕春绪;李霞;

“哈龙”替代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潘仁明,周晓猛,刘玉海

X光衍射法测定MoO_3在γ-Al_2O_3表面的单层分散量    刘英骏,谢有畅,明晶,刘军,唐有祺

对苯二甲酸精制催化剂(Pd/C)的微观分析研究    张永福

碱土金属化合物在氧化锆上的分散与碱性    朱月香,庄伟,江德恩,谢有畅

加氢裂化催化剂积炭行为的研究    孙万付,马波,索继栓,李树本,张喜文,李文麾,罗锡辉

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活性    王晓南,朱虹,夏伟琴,刘化章

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刘化章

微波法研制CaO/NaY强碱性沸石催化新材料    解革,朱建华,淳远,刘琳,韩小伟

纳米二氧化锆催化剂上一氧化碳加氢合成异丁烯    李映伟,贺德华,袁余斌,程振兴,朱起明

双过渡金属杂原子介观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王广健;刘广卿;杨振兴;徐明霞;陈士夫;吕莹;

三氟碘甲烷和二氟甲烷的热物理性质研究    段远源

高比表面积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    侯朝辉

细水雾喷射系统及灭火机理研究    陆春义

助剂和制备方法对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活性与甲烷化的影响    毛树禄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研制与应用研究    王万钢

哈龙替代技术应用研究    朱渝生

三氟碘甲烷的合成与表征    毛燕超

三氟碘甲烷的气相催化合成    石磊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Ⅰ.吡啶——碘乙烷在糠醛中的反应动力学    陈镇东;陈文侃;

乙醇催化羰化合成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郭友嘉,任清

电催化活化二氧化碳合成苯氨基甲酸乙酯    钮东方;徐承天;张丽;罗仪文;张凯;陆嘉星;

新型季铵盐类衣物用柔软剂的合成和应用    姬海涛;许海育;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Ⅱ.吡啶——碘乙烷在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的反应动力学    陈镇东;常发宪;

碘乙烷激光裂解反应通道及产物的能量分布    曹建如,温晔,张建明,顾好刚,钟宪,方万全,段素香,武小军,朱起鹤

Ni-Zn/C催化剂上乙醇气相羰基化    彭峰,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Меншуткин反应的研究——Ⅲ.喹啉-碘甲烷、碘乙烷和碘正丙烷在硝基苯和正丙醇中的反应动力学    白迺彬;萧瀚澜;李宣文;孙承谔;

脉冲色谱技术研究乙醇气相羰基化反应机理    彭峰,黄仲涛

间乙酰胺基-N-乙基-N-苄基苯胺合成工艺研究    宋东明;郑萍;张军;

碘乙烷的紫外光解动力学研究    毕渭滨;徐西玲;朱起鹤;

萘啶酸的合成与表征    杨廷海;夏明珠;雷武;周志高;王风云;

温和条件下离子液体电催化CO_2合成氨基甲酸酯    张海钢;李治;杨向民;章卫东;

阿达帕林的合成    王宏雁;夏萍;孙冲;

乙醇常压气相羰基化Ni-Zn/C催化剂研究    彭峰

五氟碘乙烷的气相催化合成研究    冒爱琴

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催化的三氟碘乙烷与硼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    刘东峰

碘乙烷和三氯化碳的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    李文娟

棉短绒和蔗渣乙基化改性的研究    谢传龙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检测    栾丽梅

3-羧基及3-氰基-7-取代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宋丹梅

纯棉衣物洗涤用柔软剂的合成和应用    姬海涛

紫外阳离子光引发剂硫盐的合成研究    石高升

新型镇静催眠药扎来普隆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郑连友

亚硝基脲对DNA损伤作用的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