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制冷剂氟乙烷(HFC-161)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1:13
热度:

制冷剂氟乙烷(HFC-161)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摘要】:在缓解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背景下,制冷剂替代研究已成为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型制冷剂氟乙烷(HFC-161)环境

【摘要】:在缓解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背景下,制冷剂替代研究已成为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型制冷剂氟乙烷(HFC-161)环境性能优异(ODP=0,GWP=12),充注量小,通用性好,被视为R22和R502的潜在替代品。制冷剂管内换热特性是衡量其综合性能和替代潜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HFC-161管内换热的研究尚未开展,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和计算模型。开展此项研究将在填补相关空白的同时,为紧凑高效换热设备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实际制冷装置运行工况优化,提高换热效率和系统综合效率,促进新型环保制冷剂的推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HFC-161在单根光滑管和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的基础性问题着手,以实验为手段获得了沸腾换热系数和压降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工况对换热与压降的影响,对比了HFC-161与传统工质R22的换热与压降性能,开发了适用于新型制冷剂HFC-161光滑管与微肋管内沸腾的预测关联式,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搭建了用于研究制冷剂管内沸腾换热性能的实验装置,并通过R22测试实验,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 2.研究了HFC-161在9mm内径光滑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实验获得了饱和温度5-10℃,热流密度15-25kW/m2,质量流速100-200kg/(m2·s)范围内的换热系数与摩擦阻力,开发了HFC-161光滑管沸腾换热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HFC-161局部换热系数随制冷剂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干度为0.5-0.7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出现干涸现象,换热系数随干度增长而下降;2)HFC-161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HFC-161摩擦压降随饱和温度升高而降低,随质量流速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热流密度增大而略微增大;4)Gungor-Winterton关联式、Mathur关联式及Liu-Winterton关联式对光滑管内HFC-161沸腾系数预测偏差小于其他关联式;5)新关联式对实验数据的平均预测偏差为+3.4%,绝对平均偏差为6.4%,最大偏差为-19.0%,88.6%的预测值以小于±18%的偏差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3.研究了HFC-161在7mm外径微肋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实验获得了饱和温度-5-8℃,热流密度28.15-49.29kW/m2,质量流速100-250kg/(m2·s)范围内的沸腾换热系数与压降,开发了HFC-161微肋管沸腾换热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微肋管内HFC-161局部沸腾换热系数随干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干涸”开始时所对应的干度值与工况基本无关,在0.8左右;2)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对HFC-161微肋管内换热特性的影响与光滑管相似,但饱和温度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3)微肋管内HFC-161摩擦压降随工况的变化趋势与光滑管内一致;4)Cavallini关联式及Yun关联式对微肋管内HFC-161沸腾系数预测偏差小于其他关联式;5)新的关联式对实验数据的预测平均偏差为+1.6%,绝对平均偏差为5.6%,最大偏差为+48.6%,89.1%的预测值以小于±10%的偏差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4.对比了HFC-161与R22光滑管与微肋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工况下,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系数显著高于R22,尤其在干度0.4时,换热系数相对增长达到25%-32%,同时在光滑管内,HFC-161摩擦压降比R22降低20%左右;2)在7mm外径微肋管内,HFC-161沸腾换热系数相对于R22提高5%-40%,摩擦压降减小约18%。相比R22,HFC-161具有更好的管内沸腾换热性能和更低的压降。 【关键词】:沸腾换热 光滑管 微肋管 关联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B611;TB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主要符号表9-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2 制冷剂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研究进展15-18
  • 1.2.1 光滑管沸腾换热实验研究15-17
  • 1.2.2 光滑管沸腾关联式研究进展17-18
  • 1.3 制冷剂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研究进展18-21
  • 1.3.1 微肋管沸腾换热实验研究18-20
  • 1.3.2 微肋管沸腾关联式研究进展20-21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21-23
  • 第2章 管内沸腾换热实验装置与数据处理23-44
  • 2.1 制冷剂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装置23-32
  • 2.1.1 实验装置设计搭建23-24
  • 2.1.2 实验装置介绍24-30
  • 2.1.3 实验测试段介绍30-32
  • 2.2 实验步骤与数据采集32-35
  • 2.2.1 实验步骤32-33
  • 2.2.2 数据采集33-35
  • 2.3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35-41
  • 2.3.1 数据处理35-39
  • 2.3.2 误差分析39-41
  • 2.4 实验装置可靠性验证41-43
  • 2.5 小结43-44
  • 第3章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研究44-71
  • 3.1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44-57
  • 3.1.1 实验工况44-45
  • 3.1.2 沸腾流型观察45-47
  • 3.1.3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系数47-54
  • 3.1.4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流动压降54-57
  • 3.2 HFC-161与R22光滑管内沸腾换热与压降特性对比57-60
  • 3.3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关联式研究60-70
  • 3.3.1 HFC-161基本物性计算60-62
  • 3.3.2 已有关联式对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的预测性62-68
  • 3.3.3 HFC-161光滑管内沸腾换热关联式开发68-70
  • 3.4 小结70-71
  • 第4章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研究71-87
  • 4.1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71-78
  • 4.1.1 实验工况71-72
  • 4.1.2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系数72-75
  • 4.1.3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流动压降75-78
  • 4.2 HFC-161与R22微肋管内沸腾换热与压降特性对比78-80
  • 4.3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关联式研究80-85
  • 4.3.1 已有关联式对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的预测性80-84
  • 4.3.2 HFC-161微肋管内沸腾换热关联式开发84-85
  • 4.4 小结85-87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87-90
  • 5.1 主要结论87-88
  • 5.2 前景展望88-90
  • 参考文献90-98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98-99
  • 致谢99-1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R134a在水平三维内微肋管内的沸腾换热    辛明道,周杰,张罡,陈清华,崔文智

纯质制冷剂水平管内沸腾换热计算方法的回顾和评价    姜盈霓,张强

一种新型替代制冷剂爆炸极限的实验研究    洪荣华;陈琪;陈光明;张锐;

非共沸制冷剂R417A在水平光滑管内蒸发的数值模拟    高原,田怀璋,袁秀玲,陈林辉

HCFC-22替代制冷剂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陈光明;高赞军;韩晓红;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研究进展    张鹏;付鑫;王如竹;

厌氧发酵装置虹吸出料的理论探讨及实验应用    曹鸥;张国用;张一群;牛治淮;

实际气体绝热压缩过程指数及终温的确定    柳松年,刘洪涛

严格法精馏过程模拟的加速收敛技术    王健红,魏寿彭

可燃液体多元混合物危险性评价依据计算    陆大才;

关于饱和烷烃沸点与分子拓扑指数的关联    凌天才

低温余热动力回收系统中确定最佳蒸发温度的热力学原则和计算式    冯霄,钱立伦,苏长荪

Gibbs反应器模型及其计算机实现    黄河,李政,倪维斗

计算机化物性系统的实现    黄河,李政,倪维斗

增压富氧燃烧烟气物性及对流传热系数的研究    马凯;阎维平;高正阳;

多元低温混合物工质迁移物性计算    公茂琼,罗二仓,周远

基于fluent的含硫气井井喷失控射流的模拟研究    车蕾;张来斌;马庆春;

电场作用下煤吸附甲烷的势模型    辜敏;鲜学福;杜云贵;

湿空气热物性参数的计算    王兴华;周鸣镝;成红娟;

近共沸制冷剂R290/R134a PVTx性质的实验研究    杨喜;祁影霞;陈伟;张华;

微细通道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及实验研究    郭雷

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    杨丙丰

镁基水冲压发动机内部燃烧过程与燃烧组织方法研究    黄利亚

基于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独立式燃气机热泵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    刘焕卫

三氟碘甲烷和二氟甲烷的热物理性质研究    段远源

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王乃华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勤

维里型和立方型地质流体状态方程的理论研究    胡家文

非平衡态湿蒸汽流动快速准确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张冬阳

超临界溶液共沉析制备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微粒的研究    王靖岱

板壳式换热器波纹板间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赵力伟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复合热泵运行模式研究    赵晓丹

超临界撞击流流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姚晓虹

大庆地区房屋结露发霉治理技术研究    由贵峰

注蒸汽井井下热采动态测试技术研究    刘伟伟

新型天然混合工质替代R22和R134a的研究    王辉

芳烃抽提及精馏装置的流程模拟研究    张花

汽油分镏塔及急冷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秦岭

催化裂化主分馏塔数学模型    李鹏

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试验和机理研究    王庆东

含有阻燃组元的可燃制冷剂爆炸极限的研究    田贯三,马一太,杨昭

一种HCFC-22新型替代制冷剂的实验研究    宣永梅,陈光明,陈斌,王勤

国际传热研究前沿──微细尺度传热    过增元

HFO-1234yf——新一代汽车空调制冷剂    曹霞;

在家用/商用空调中用R32替代R22的探索    朱明善;史琳;

制冷剂R32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韩晓红;徐英杰;仇宇;闵旭伟;高赞军;陈光明;

制冷剂R32在空调应用上的理论分析    张龙;刘煜;

家用/商用空调用R32替代R22的再分析    史琳;朱明善;

微重力条件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地面等效模拟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吕成道,李佛金,王汉强,程尚模

恒热流壁面条件下沸腾液体的温度响应    翁荣周,蔡晓,陈峥

纳米颗粒对沸腾活化核心密度的影响    帅美琴;施明恒;

竖直管外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阎昌琪,黄渭堂,王文祥,杜泽

中心圆柱电极EHD强化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刘永启,李瑞阳,郁鸿凌,王发刚

表面式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方法的改进    徐传宙

制冷剂在水平蒸发管内换热关系式的分析比较    陈剑波,伍贻文

二元混合物沸腾换热机理探讨及计算    屠美,沈东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研究──关于地面模拟实验的可行性分析Ⅰ~*    吕成道,王汉强,李佛金,程尚模

带开槽结构的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双孔隙模型    杜建华,吴伟,胡雪蛟,王补宣

强化沸腾传热表面的研究进展    赵红霞;韩吉田;徐永田;邵莉;王美霞;

液氮窄缝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尤国春;任欣;张鹏;王如竹;

喷雾碰壁蒸发的实验    张春明;陈文奎;罗行;马虎根;

平板型热管蒸发段沸腾换热的强化    刘宁;孟勐;彭晓峰;

直接膨胀供液与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的性能对比研究    臧润清;刘琦;李星;

水平强化管外池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熊高鹏;欧阳新萍;

空调替代工质R404A在水平内螺纹管中的沸腾换热研究    南晓红;韩晓霞;刘咸定;

微细通道换热器——铜价上涨的技术应对    李俊明;

微重力下双组分池内核态沸腾换热特性    彭晓峰;柴立和;王补宣;

超临界流体循环回路用于卫星热平衡的可行性分析    余小玲;冯全科;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池核沸腾传热强化的研究    胡自成

多壁碳纳米管沸腾换热性能研究    薛怀生

汽泡成核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及纳米颗粒对成核的影响    王金照

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及换热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杨俊兰

垂直矩形窄缝流动过冷沸腾时的汽泡行为和换热    潘良明

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系统中流动传热特性及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张良

喷雾冷却无沸腾区换热特性研究    王亚青

低温熔融金属蒸汽爆炸理论与实验研究    李天舒

内燃机缸盖冷却通道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朱东祥

微纳米结构表面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李兰兰

基于沸腾换热技术的MOA冷却系统设计及计算分析    刘宝密

制冷剂氟乙烷(HFC-161)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李鹏

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内沸腾换热的性能模拟    王跃勇

缸盖内沸腾传热流固耦合模拟及其可靠性研究    闫理贵

R417A在空调传热管外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田松娜

R290与R404A内螺纹管中沸腾换热研究    韩晓霞

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与临界热流密度特性研究    陈文文

余热排出换热器强化传热特性研究    李汶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