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HPF煤气脱硫系统外排脱硫液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3:46
热度:

HPF煤气脱硫系统外排脱硫液处理工艺研究【摘要】:HPF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在国内煤气脱硫领域仍然广泛采用。该工艺具有脱硫率高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但为了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必须外排大量

【摘要】:HPF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在国内煤气脱硫领域仍然广泛采用。该工艺具有脱硫率高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但为了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必须外排大量的难以生物降解的富盐脱硫液,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和地下水,这是制约此工艺发展的致命缺陷。外排脱硫液中含有NH4SCN、(NH4)2S2O3、S、(NH4)2S和(NH4)2SO3,其中NH4SCN的含量约为150g/L,(NH4)2S2O3的含量约为50g/L。因此,对NH4SCN和(NH4)2S2O3的脱除是处理外排脱硫液的关键。 本论文采用活性炭络合吸附法,考察了pH、Fe3+浓度对脱硫液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对(NH4)2S2O3脱除率为90%,对NH4SCN的脱除率为24.6%。采用Fenton试剂深度氧化法,考察了pH值、投料量对脱硫液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对(NH4)2S2O3脱除率为100%,对NH4SCN的脱除率为41%,COD值从14万降到11万。 焦化厂采用焦化废水同外排脱硫液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排放,仍然无法直接进行生化处理。本论文采用Fenton试剂深度氧化法考察了投料量、反应温度、pH对此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的实验结果,最终对(NH4)2S2O3脱除率为100%,对NH4SCN的脱除率为95.6%。 【关键词】:HPF煤气脱硫 外排脱硫液 Fenton试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Q546.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6
  • 1.1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的重要性13
  • 1.2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研究进展13-18
  • 1.2.1 干法脱硫13-14
  • 1.2.2 湿法脱硫14-17
  • 1.2.3 国内外对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的最新研究17-18
  • 1.3 HPF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18-21
  • 1.3.1 HPF法脱硫脱氰的主要反应19
  • 1.3.2 HPF法脱硫工艺流程19-20
  • 1.3.3 HPF法脱硫脱氰的特点20-21
  • 1.4 含硫含氰废水的治理21-24
  • 1.4.1 生化法21
  • 1.4.2 物理法21-22
  • 1.4.3 化学法22-24
  •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24-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1
  • 2.1 废水水质及来源26
  • 2.2 试剂及仪器设备26-27
  • 2.3 活性炭络合吸附法27-28
  • 2.3.1 实验方法27-28
  • 2.3.2 实验装置28
  • 2.4 Fenton试剂深度氧化法28
  • 2.5 分析测试方法28-31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43
  • 3.1 活性炭络合吸附法31
  • 3.1.1 实验原理31
  • 3.1.2 影响因素31
  • 3.2 Fenton试剂深度氧化法31-43
  • 3.2.1 实验原理31-32
  • 3.2.2 影响因素32-39
  • 3.2.3 均匀实验39-43
  • 第四章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7
  • 致谢47-48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作者和导师简介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贺英群

PDS脱硫技术在焦化行业应用的研究    毛晓青,刘继红,杨树卿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作用机理探讨    卢建杭,王红斌,刘维屏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史晓燕,肖波,杨家宽,朱新锋

FRC脱硫脱氰装置运行分析    季艳军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方法研究    蔡颖;赫文秀;

焦炉煤气的使用现状与应用前景    郑文华,张兴柱

油头氨生产装置扩能改造成天然气制氨和甲醇装置的设计方案    李琼玖,顾子樵,王海

炼焦煤煤粉对焦化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方金武;宋晓艳;蔡昌凤;唐传罡;

混凝法处理包钢焦化废水中COD的试验研究    田颖;王伟华;王金梅;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进展    兴虹;林国军;田亚赛;

炼钢污泥制备聚合硫酸铁铝絮凝剂及应用研究    兴虹;田亚赛;孙国军;

Modeling the kinetics of methane conversion in steam reforming process of coke-oven ga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张家元;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郭亚丽;邱雯;

平面双核酞菁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石鑫,郭卓,王春雷,罗艳,杜锡光,赵宝中,陈彬

M701F型燃气轮机性能分析    董君;王松岭;陈海平;张学镭;

新型兰炭企业生产污水“零排放”工艺研究    徐杰峰;王敏;卓悦;

焦化废水物化处理方法综述    王红梅,郑振晖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综合利用研究    张琦;蔡九菊;王建军;

首秦高炉风口加套控制冶炼强度的生产实践    丁汝才;张思斌;王义冬;李志毅;朱利;

我国焦炉煤气脱硫技术现状    张振国;包向军;赵鹏;何亚斌;

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    张杰;贾蕾;陈国超;梁英华;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邵美怡;刘然;张杰;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煤制气酚氰废水萃取—高级氧化—生化处理工艺与工程化研究    蒋宏国

膜吸收法与膜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朱振中

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以及生物质稀酸水解液的乙醇发酵研究    田沈

焦化废水(液)物化处理技术研究    吴高明

焦炉煤气催化转化制氢镍基催化剂的研究    程红伟

钢铁退火工序优化调度及副产煤气系统预测研究与应用    刘颖

四段式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赵月龙

电化学氧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刘俐媛

焦化废水强化处理工艺特性和机理及排水生物毒性研究    朱小彪

采用工业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李娅

聚铁基改性复合絮凝剂PFDMS的合成与絮凝性能研究    王瑞波

二级EGSB反应器串联处理焦化废水运行试验研究    安飞

杭钢35t/h锅炉受热面的研究改造及强度校核    黄东宁

SBR短程硝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郭竹玲

光催化氧化流化床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尾水过程中有机组分变化的考察    夏芳

降解多环芳烃高效菌及生物活性炭的研制    蒋丽娟

煤制气废水萃取-Fenton氧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的研究    王盛颉

铁炭芬顿—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黄金

六种水生植物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修复作用的研究    栗霞

PDS催化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Ⅰ)——双核双中心机理模型    陈彬;邵允;裴东光;杜锡光;王晓玉;杨树卿;

酒钢90000Nm~3/h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参数选择    顾德华

我国焦化废水处理进展    赵建夫;

焦化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    郑笑彬;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研究进展    江建方,肖波,杨家宽,吴声彪

厌氧/好氧生物脱氮-絮凝法处理焦化废水    刘鹤年

焦化废水的处理及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Ⅰ)    孔令东,姜成春

PDS脱硫技术的应用    刘玲

焦炉煤气脱硫方法评述    朱文利,刘运良

PDS法高硫煤气净化工艺的研究    杨宪文,王燕飞,刘鹤年,陆海明,杨树卿,陈彬

脱硫液中苦味酸含量的测定    李秀春;方志民;吴正亚;金学文;水恒福;

氧化煤脱硫液中酒石酸钾钠的分离及其测定    叶菲菲;

钒一过氧化氢络合物比色法测定栲胶脱硫液中的总钒    周丽筠;裴颖琦;叶雪娴;

电位滴定法测定栲胶脱硫液中氯化物    叶雪娴 ,裴颖琦

脱硫液中总碱测定方法的改进    肖怡;张振忠;

栲胶脱硫液制备    陈绅弟;林靖;

脱硫液中钒(Ⅴ)~钒(Ⅳ)电偶的电位    胡士华;

小化肥厂脱硫液中对苯二酚的测定    马雁声;

螯合铁法脱硫液的稳定性    王志衡;姜立夫;

脱硫液中氮三乙酸的络合滴定    张淑媛;

焦化厂脱硫液副盐提取系统运行经验及工艺改造    薛培德;滕录德;

焦化厂脱硫液提盐运行实践    王密军;李健;沈建;

脱硫液处理运行操作实践与分析    冯金龙;

HPF湿法脱硫中废脱硫液的处理    张顺贤;祝仰勇;宿国宝;

煤的硫分转化率试验分析    周海敏;

峄化增硫装置巧收脱硫液    韩虎

烟气脱硫液中汞离子还原释放机制及二次污染控制研究    沃静静

减压膜蒸馏浓缩处理脱硫液的试验研究    岳崇峰

负压蒸发焦化脱硫液系统的模型及变工况分析    肖开冬

有机硫螯合剂对烟气脱硫液中汞离子的稳定化研究    陆荣杰

燃气湿法脱硫液的再生研究——副产物的脱除及回收    周继红

燃煤烟气脱硫液及脱硫石膏中汞的稳定化研究    汤婷媚

HPF煤气脱硫系统外排脱硫液处理工艺研究    吴劲松

脱硫废液提盐回收技术    张翠翠

碳酸盐缓冲溶液性质及其对栲胶脱硫工艺影响的研究    李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