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关于全球变暖的观点与对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8:22
热度:

中国关于全球变暖的观点与对策【摘要】:全球变暖涉及全球每个人乃至后代人的福利。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 暖的进程和中国关于全球变暖的一些研究。然后,深入地讨论了中国在发展战

【摘要】:全球变暖涉及全球每个人乃至后代人的福利。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 暖的进程和中国关于全球变暖的一些研究。然后,深入地讨论了中国在发展战略选择、提高 能源效率与控制CO2排放量增长的速度、改善能源结构与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控制人口 等方面的对策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弹性系数的大幅度降低。最后,讨论了有助于应对全球变 暖的几个核心问题。 【作者单位】: 国家环保总局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全球变暖 CO排放 能源政策
【分类号】:X16
【正文快照】: 一、全球变暖的进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科学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开 始列入国际政治议程(表1)。其实,早在1896年,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伦纽斯(Svante Ar rhenius)在经过至少1万次的手工计算之后就曾得出结论,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1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张海滨;

从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成果看能源问题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黎勇,彭立颖

普遍伦理的可能性研究——走向全球意识伦理    孙丰云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裴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发展    姜伟

能源发展与经济、环境关系研究    焦艳军

中国气候变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李明志,袁嘉祖,李建军

3种林地土壤碳和氮含量的变化    贾月慧,王天涛,杜睿

江苏北部城镇绿化策略研究    阎传海,张海荣,于法展,赵清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张雷;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    王礼茂

“环境蠕变”概念之我见    张强,张凯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垃圾不适当处置的响应    刘长礼,张云,叶浩,董华,侯宏冰,张明

近40a甘肃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程瑛;李维京;王润元;刘德祥;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对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机遇    王革华;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朱谦

区域农村生活能源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李国柱

LCFORSKA林隙模型的建立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宋新强

东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地理界线的影响研究    赵东升

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    葛庆龙

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    余红成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评析    赵军

区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    唐为安

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    刘元春

集水区尺度的森林植被动态模型研究    潘建峰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变化及其与经济和气候的关系    陈惠娟

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    张春丽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

城市绿化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    韩焕金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赵敏,周广胜

国外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穆贤清,黄祖辉,张小蒂

循环经济的概念框架    张天柱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

碳循环理论对生态调节税费政策实施的作用    贾卫国,聂影,薛建辉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赵荣钦;秦明周;

银川城市变迁及住区发展    李卫东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钱杰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赵建文

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    刘智勇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赵磊

中国对外援助研究    张郁慧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朱谦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于天飞

宁夏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曹象明

基于CITYgreen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对比研究    李辉

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    王雪娜

基于3S技术和CITYgreen模型的城镇绿地碳储量估测    李艳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外交博弈    袁静

国际责任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张越群

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及对中国谈判立场的分析    陈迎;

火积及其在传热优化中的应用    程新广

(火积)及其在传热优化中的应用    程新广

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    胡丽霞

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    宋瑞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杨巧瑜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研究    张丹玲

二氧化碳与单身生活    天同;

硫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暂停?    李娜;

在“城市上空”游泳    

污染的味道    天同;

《京都议定书》背后的政治博弈——全球变暖骗局原因的部分探析    申薇;

污染治理反倒加剧全球变暖?    

英科学家欲空中喷雾反射阳光解决全球变暖    

吉林省2020年CO_2排放情景预测    张亚欣;张平宇;

CO_2储存技术研究进展    韩婕;武会强;李娟娟;

征收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杨超;王锋;门明;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    刘书越;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垃圾处理与气象环境——垃圾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刘志澄;

浅谈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曹跟华;李玉杰;张素云;

全球环境变化正在改变地球的环境和生物生存条件    杨再;陈佳铭;

树木年轮记录的黄河源区近百年升温    勾晓华;陈发虎;杨梅学;彭剑峰;张永香;张永;

二氧化碳分离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李培源;苏炜;霍丽妮;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博弈与中国的低碳发展    李凤至;

全球变暖视阈下我国公民日常节能减排方式潜力分析    林淼;谢立勇;

控制全球变暖,中国有责任做更多    早报记者 俞懿晗

全球变暖七成珊瑚礁濒危    

用岩石对付全球变暖    华新

全球变暖:“触角”有多长    刘倩

美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或加剧    

各国应有序适应全球变暖 避免第二次人类无序活动    王学健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    黄堃

穷富国应对“全球变暖”战略各不同    钟情

政府行动比全球变暖更糟糕么?    罗纳德·贝利 何英 编译

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    王丕屹 李佳佳

几种典型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和病理响应研究    刘俊稚

黑河中游绿洲农业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莺

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    李丕东

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    王瑞彬

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    华启和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    徐婷

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    马建英

生态现代化与气候谈判    李慧明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    施楠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    孙楠楠

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多层次治理    徐怡平

2001-2010美国气候外交分析    朱光强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尚磊

美国为什么拒绝《京都议定书》    孙江涛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命周期评价    李娜

中国环保战略及其环境外交    葛安杰

大庆王家围子地区燃油和燃煤供暖的生命周期评价    敖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