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文学史与思想史:暖昧原因及其出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2:49:20
热度:

文学史与思想史:暖昧原因及其出路【摘要】: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暧昧""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特有的疑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成了众多学人持续关注的一种现象,也许在未来数年里,会成为学人

【摘要】: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暧昧""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特有的疑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成了众多学人持续关注的一种现象,也许在未来数年里,会成为学人持续思考的一个话题。对于二者之间的"暧昧",有人将其原因理解为文学史学者的转向,有人则理解为思想史这个带有学科帝国主义色彩嫌疑的学科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扩张。本文拟探讨二者"暧昧"表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并呼吁在文学研究中重视文学感受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关键词】文学史著 思想史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 文化研究 文学史观 文学史写作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诞生与衍化研究”(编号11YJC751101)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专项研究项目“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与初期新生活运动”(项目编号GY2011c02)
【分类号】:I206.09
【正文快照】: 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暖昧”“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特有的疑案”②,在过去的几年里成了众多学人持续关注的一种现象,也许在未来数年里,会成为学人持续思考的一个话题。对于二者之间的“暖昧”,有人将其原因理解为文学史学者的转向,有人则理解为思想史这个带有学科帝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文学史的短板——对中国文学史书写中文学性问题的考察    蔡欢江;

“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个关键语汇    李怡

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    张宝明;

思想史是文学史的风骨    张光芒;

思想史与文学史    林岗;

由“文学史”到“思想史”:原因、张力与困惑——关于由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研究现象之思考    姚新勇;

“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徐华

百年疏漏——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    鲁枢元;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温儒敏;

人文学:文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再诠释    张宝明;

    武汉大学博士后 张宝明

    温儒敏

长时段 博物馆 主体性——《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张宝明

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现代精神    杨峰霞;

早期新文学作家创作旧体诗的时代与文化根源    常丽洁;

小说与历史的互证——以《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为例    杨东方;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    刘勇;许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    刘勇;

论“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罗映纯;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    张洋;

文学“四要素”理论对现代文学教学的启示    孔刘辉;

延续过渡与总结提升——2007年文学理论批评热点问题评述    葛红兵;赵牧;

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    朱林国;

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    黄芳

另一种现代性诉求    张梅

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    徐萍

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刘莉

“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    张广海

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    彭春凌

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    刘宗灵

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    栗永清

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    胡明贵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    张帆

杨天石与蒋介石研究探析(1955-2009)    王猛龙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张金林

启蒙与革命的合力之下    许金花

《盛京时报》与五四运动    郭宏岩

论萧红及其“弱势”文学创作    裴岚

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    王宝端

《蒙学报》与晚清中国儿童文学的觉醒    李艳利

合法性争夺与民国时期青年节的演变    杨涛

海外汉学中的“顾彬现象”研究    余迅

“刺的文学”    李文靖

也谈思想史与文学史    赵宪章

在现代性话语场地里——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对话    王光明,南帆,毛丹武,郑家建,余岱宗,郜积意,荒林,李金松,林建煌,郑国庆,周霞,谢惠英

“全球化”一词的由来    高放

百年“五四”: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对话    张宝明 ,张光芒

重新改写还是重新打造——关于建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体系的思考    张宝明

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    张宝明;

“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    李怡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温儒敏;

现代性文学:中国文学的新传统——兼谈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研究    王一川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    吴晓东

    赵宪章

评“中国现代文学史多元共生新体系”——范伯群教授的新追求和新贡献    陈思和;

国内现代文学史著作出版历史述评    冯光廉;谭桂林;

反思新文学史观的话语权    李永东;

一部填补空白的文学史著    小川

秉笔直书与随心所欲    袁万里;

苏联国内关于苏联文学史的讨论    李毓榛

文学史的定位与写作——兼评《英国文学简史》    陈西军;

试析文学史的真相——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视角    张海生;

重读《汉文学史纲要》    董治安

纵贯古今 横兼诸体——《商丘文学通史》评介    王永宽

高放先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    许耀桐;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前言    耿云志;

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    宋兵波;

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    杨祥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    李平;

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    杨洪承;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丁帆;

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汤淑敏;

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    张鸿声;

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    章罗生;

大型文学史著作首次译介海外    记者胡言午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思想史研究是一个对话过程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拓展明代思想史研究空间    郑任钊

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郑大华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视阈走向开放    华东政法学院 吴猛强

别开生面的文学史著作    郭英德

推荐一本“会思想”的思想史    李喜所

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蒋广学 巩本栋

反对、质询或隐蔽的力量    陈福民

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    刘精瑛

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    田建荣

在道德与政治之间    王华

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张德明

“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    刘东方

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    王亚民

来自民俗的创作与阅读    何茂莉

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    黄林非

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    俞海洛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    齐成民

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杨方方

湘籍革命作家群与中国现代文学    龙峰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几类鬼魂书写    陈广江

感性欲望的都市表达    王莉丽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刘若凌

清末《大公报》有奖征文的思想史研究    陈雷

文史学家谭丕模研究    陈沛

二元对立中的调和    林贤

在维吾尔现当代文学中的喀什噶尔形象    沙吉丹·阿吉

“跨文本、跨语境”—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研究    迟晓蕾